約束的反義詞

  一、【反義詞】

  放任,放縱,自由,放手,干涉,放肆,交

  二、【基本解釋】

  [拼音] [yuē shù]

  [釋義] 1. 束纏

  2.限制管束使不超越範圍他約束自己不向父親求援

  3. 盟約,規約堅明約束。--《戰國策.燕策》遵上之約束。--清. 洪亮吉《治平篇》

  三、【英文翻譯】

  restrain; restrict; constraint; keep within bounds;

  四、【短語造句

  1、我已把結果電告他了。

  2、她對這個結果感到沮喪。

  3、取樣檢查的結果必須附加說明。

  4、請你調查一下這個問題並在下次會議時將調查結果彙報一下。

  5、但是沒有任何人同意這個研究的結果。

  6、這個結果的座標是什麼呢?

  7、這些結果是什麼?

  8、發生在你身上的危機結果是什麼?

  9、但是,正如您從我們的測試結果中看到的,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10、這是我期望的結果。

  五、【詳細解釋】

  1、詞彙原意:將絲纏繞成一束的動作稱為“約”,纏繞好的絲即為“束”;引申為制約、控制等意。

  李二和《日本文化與中國》:“封建階級宣揚天子“受命於天”,是上天委任於人間的代理人,一切人都應受天命約束。古代中國的這種天命思想傳入日本後,日本人遂也就稱自己的國王為“天子”了。”

  2、 纏縛;束縛。

  《莊子·駢拇》:“約束不以索。”《楚辭·離騷》“索胡繩之”漢王逸注:“紉索胡繩,令之澤好,以善自約束,終無懈倦也。” 宋歐陽修《玉樓春》詞之十四:“紅絛約束瓊肌穩,拍碎香檀催急袞。”

  3、限制;管束。

  《史記·六國年表序》:“矯稱出,誓盟不信,雖置質剖符猶不能約束也。” 唐羅隱《讒書·市賦》:“非信義之所約束。” 宋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祝融先驅 海若 藏,約束蛟鱷如驅羊。”《睢州志·名臣·袁可立傳》:“可立移撫定之,復具疏促以渡海,諸將斤斤受約束焉。” 清俞《春在堂隨筆》卷十:“必有大山當其衝,約束河伯難為災。”

  4. 規章;法令。

  《文子·上義》:“約束信,號令明。”《史記·曾相國世家》:“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 宋蘇軾《杭州謝放罪表》:“職在承宣,當遵三尺之約束;事關利害,輒從一切之便宜。”《明史·梁震傳》:“至則下令軍中,申約束。”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田)候至日影移西,軍吏已報未牌,不見莊賈來到,遂吩咐將木表放倒,傾去漏水,竟自登壇誓眾,申明約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