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復學銜接方案(通用9篇)

數學復學銜接方案(通用9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復學銜接方案(通用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復學銜接方案1

  一、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整體水平一般,成績以中等為主,中上不多,後進生也有一些。幾個班中,從上課一週來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愛問問題的同學比較多,但由於基礎知識不太牢固,上課效率不是很高。

  二、教材簡析

  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A版)》,教材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前提下,認真處理繼承、借鑑、發展、創新之間的關係,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親和力、問題性、科學性、思想性、應用性、聯絡性等特點。必修1有三章(集合與函式概念。基本初等函式。函式的應用)。必修2有四章(空間幾何體。點線平面間的位置關係。直線與方程。圓與方程)。

  三、教學任務

  本期授課內容為必修1和必修2,必修1在期中考試前完成(約在11月5日前完成)。必修2在期末考試前完成(約在12月31日前完成)。

  四、教學質量目標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

  2、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資料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五、促進目標達成的重點工作及措施

  重點工作:

  認真貫徹高中數學新課標精神,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以“雙基”教學為主要內容,堅持“抓兩頭、帶中間、整體推進”,使每個學生的數學能力都得到提高和發展。

  分層推進措施:

  1、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要經常性地鼓勵學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樹立勇於克服困難與戰勝困難的信心。

  2、合理引入課題,由數學活動、故事、提問、師生交流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意從例項出發,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覆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說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啟發學生思考。

  3、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善於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絡。加強複習檢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題的分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自始至終貫徹教學四環節(引入、探究、例析、反饋),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教法,提倡創新教學方法,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化主動學習知識。

  6、重視數學應用意識及應用能力的培養。

  數學復學銜接方案2

  一、教材分析(結構系統、單元內容、重難點)

  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重點是正弦定理與餘弦定理。難點是正弦定理與餘弦定理的應用。第二章:數列。重點是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前n項的和。難點是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前n項的和與應用。第三章:不等式。重點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基本不等式。難點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及應用。

  必修2第一章:空間幾何體。重點是空間幾何體的三檢視和直觀圖及表面積與體積。難點是空間幾何體的三檢視。第二章: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重點與難點都是直線與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第三章:直線與方程。重點是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及直線方程。難點是如何選擇恰當的直線方程求解題目。第四章:圓與方程。重點是圓的方程及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難點是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二、學生分析(雙基智慧水平、學習態度、方法、紀律)

  較去年而言,今年的學生的素質有了比較大的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與基本學習方法比較紮實,大部分的學生對學習都有很大的興趣,學習紀律比較自覺。

  三、教學目的要求

  1、透過對任意三角形邊長和角度關係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餘弦定理,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三角形度量問題和與測量及幾何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2、透過日常生活中的例項,瞭解數列的概念和幾種簡單的表示方法,瞭解數列是一種特殊的函式。理解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概念,探索並掌握2種數列的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的公式,能用有關的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

  3、理解不等式(組)對於刻畫不等關係的意義和價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域,並嘗試解決簡單的二元線性規劃問題。

  4、幾何學研究現實世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與位置的學科。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辨論證、度量計算是認識和探索幾何圖形及其性質的方法。先從對空間幾何體的整體觀察入手,認識空間圖形及其直觀圖的畫法。再以長方體為載體,直觀認識和理解空間中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並利用數學語言表述有關平行、垂直的性質與判定,對某些結論進行論證。另外瞭解一些簡單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的計算方法。在解析幾何初步中,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建立直線和圓的代數方程,運用代數方法研究它們的幾何性質及其相互關係,瞭解空間直角座標系。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問題的能力。

  四、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積極做好集體備課工作,達到內容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例題統一、習題統一、資料統一。上好每一節課,及時對學生的思想進行觀察與指導。課後進行有效的輔導。進行有效的課堂反思。

  數學復學銜接方案3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全班幼兒有37人,女有19人,其中1個幼兒是4歲半。由於環境、教育條件和遺傳因素的影響,幼兒在身心發展上存在個體之間的差異,不同的幼兒逐漸表現出興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這就形成了兒童的個性差異。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和個性差異,,所以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要因材施教的發展幼兒的能力,帶領幼兒認真開展數學活動,使每個孩子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二、教材分析

  透過數學活動培養幼兒的認識能力,透過提供充分的條件,為幼兒設計多種活動,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和了解數與數的相互聯絡,從而讓幼兒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達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學前班數學教育的主要有5~10加減法、計算十加幾和相應減法等數學基礎知識,認識立體圖形、認識幾時半、趣題生活中數學等。

  三、教學目的要求

  1、在教學過程中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結合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區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互關係,透過自己的操作並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數的意義及數字的相互聯絡,並能準確的進行數與計算(5~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2、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多種能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能理解數字的意義並能準確計算(5~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2、能對周圍的事物生活中的數學有一定的認識瞭解。

  3、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能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為今後的學習打基礎。

  五、教學措施

  兒童的學習是一種主動積極的活動,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對周圍環境中的事物進行觀察、操作,同時展開聯想、想象,比較、分析等內在的思維活動。所以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把數學知識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並透過遊戲的方法培養和保護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並創造和提供一定的條件幫助幼兒合理地運用其掌握的數學知識,將其轉化為認識事物的能力。

  六、教學安排

  第一單元數與計算(1—12)周

  1、單數、雙數

  2、相等與不相等

  3、認識加、減法

  4、5~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5、認識11~20各數

  6、計算十加幾和相應減法

  7、認識比20大的數

  第二單元認識立體圖形(13—14)周

  1、認識長方體、正方體

  2、認識圓柱體、球體

  3、空間位置

  第三單元認識幾時半(15)周

  第四單元生活中的數學(16~17)周

  1、蘋果少了嗎?

  2、出口在哪?

  3、數、擺、填

  4、你能一筆畫出來嗎

  5、給它幾個就同樣多?

  6、每個蘑茹房裡住幾隻?

  7、哪個數與眾不同?

  8、多在哪了?

  全面複習(18—20)周

  數學復學銜接方案4

  一、基本情景

  學前班學生人數有43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3人,學生大部分來自鄉村,年齡大約在4—6歲左右。由於學前班兒童年齡方面比較小,智力發育也不一樣,掌握知識有必須的困難,所以在本學期內,只要求學生兒童掌握10以內數的加減法和一些簡單圖形分類。

  二、指導思想

  我國正處於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但應對新的形勢,我們的教育資料和教學方法相對滯後,影響了兒童的發展。在新的課改,我們必須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努力為學生的學習供給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為重點,造就有夢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經過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同時指導兒童認識事物和實物的數量。能數一些實物和影象,隨著認識數字的增加,要加強認、寫、數、讀的訓練。適當滲透一些數、認、寫的基礎知識,過度到加、減法的計算,隨著認數的增加,要加強比較數的大、小、多、少的教學和練習,繼續加強認、讀、數、寫的訓練做到學生看到物體能認識和數清物體的個數。

  培養學生從小愛學數學的興趣,打好數學基礎知識,發展兒童的思維本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兒童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良好作風,提高兒童的文化素質,調動兒童學習的進取性和主動性,、促進兒童的認識本事和建計算本事。

  三、教學要求

  1、使兒童初步認識一些物體和影象。

  2、能數10以內的物體和影象的個數。

  3、掌握10以內的順序和大小。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6、使兒童會認、讀、數、寫1—10以內的數。

  7、使兒童認識加減的意義,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計算本事和計算速度。

  四、教學措施和方法

  1、教師要認真備好課,上好課,課後認真批改作業,加強課堂形勢的教學和訓練,注重啟發兒童的思維本事和技能,使兒童學得懂記得牢。對智力差的兒童要多加輔導,嚴格訓練。

  2、探索單元教學的教法,明確每個單元教學要求和訓練,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採取精講地練,課內課外結合的做法,使兒童對數有所興趣,自覺地進行學習。

  數學復學銜接方案5

  學前班數學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師經過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擴充套件、整理其在生活中獲得的有關數學方面的經驗,掌握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運用數學知識認識事物的本事,為入小學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

  一、教材分析

  經過數學活動培養幼兒的認識本事,經過供給充分的條件,為幼兒設計多種活動,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和了解數與數的相互聯絡,從而讓幼兒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到達解決問題的本事。學前班數學教育的主要有分類,排序和對應等數學基礎知識,10以內數的意義,學習4以內的加減、有關的幾何形體和事物的時間、空間關係的粗淺知識,以及簡單的測量活動等。

  二、學期目標

  1、教幼兒學習1~10的數數、順數、倒數。

  2、正確的方法書寫1~10的數字

  3、教幼兒學習8以內的加減,正確迅速地掌握8以內的數的加減運算及組成。

  4、幼兒學習分實物或圖形,並區別物體的高矮、遠近

  5、教幼兒認識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圓形、橢圓形,並能迅速地區分。

  6、引導幼兒學習認自身為中心和客體為中心區別左右,會向左、向右移動。

  7、培養幼兒能清楚講述活動的過程和結果。

  8、在教師的幫忙下能歸納、概括有關數學體驗,學習從不一樣角度,不一樣方面思考問題,能經過觀察、比較,類推、遷移等方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9、培養幼兒積極主動的進行數學活動,學會迅速、有條理的擺放、整理活動工具

  三、教學重難點

  1、能理解數字的意義並能準確計算。

  2、能對周圍的事物有必須的空間想象本事。

  3、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為今後的學習打基礎。

  四、學生基本情景分析

  由於環境、教育條件和遺傳因素的影響,幼兒在身心發展上存在個體之間的差異,不一樣的幼兒逐漸表現出興趣、本事等方面的不一樣,這就構成了兒童的個性差異。所以根據幼兒的年齡和個性差異,,所以在上課的時候,教師要因材施教的發展幼兒的本事,帶領幼兒認真開展數學活動,使每個孩子都在原先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五、教學措施

  兒童的學習是一種主動進取的活動,能根據自我的興趣和需要來對周圍環境中的事物進行觀察、操作,同時展開聯想、想象,比較、分析等內在的思維活動。所以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把數學知識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並經過遊戲的方法培養和保護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並創造和供給必須的條件幫忙幼兒合理地運用其掌握的數學知識,將其轉化為認識事物的本事。

  數學復學銜接方案6

  一、指導思想

  1、獲得必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反覆複習前面所學知識,加深印象。透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2、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學會將數學知識運用於生活。

  3、樹立學生能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學的內容是拓展模組的數學知識,主要包括三角函式、二次曲線、機率與統計的相關知識點,與基礎模組、職業模組相比,知識變的有一定的難度,並且更系統化,教學中估計困難不少,數學基礎的差異程度加大,為教學的因材施教增加了難度。

  我校的生源物件一般都是中考落榜生。學習上的挫折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進取心。為了求職的需要,有部分學生自願選擇進入中職學校學習,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迫於外界某種壓力,如父母的強烈要求等,而不得不進入職業學校學習的;還有一些學生初中都沒有唸完,是家長為避免其子女在社會上出亂子,把孩子送到學校,學習知識則放在次要的位置。由於學生入學時,初中階段的文化基礎差,年齡小,對專業知識生疏,因此,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偏低,綜合素質普遍不高,學習能力差異較大等,給學校的教育管理和組織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學生自身數學基礎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法掌握不紮實,知識積累量不夠多,遺忘速度快,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差,在上課時要儘可能的放慢講課速度,反覆及時督促學生複習已學知識和預習新知識,多練習,以加深印象。

  三、教學目標

  理解所學知識的概念,能夠透過數學語言描述,掌握新知識的靈活應用,熟練新知識的性質特徵的實際應用。

  著眼於數學教學的實際,透過“低起點、巧銜接”,力求實現學生樂於學,遵循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降低知識的起點,由已知到未知,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

  四、方法措施

  1、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例項引導新知識,使學生產生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以達到培養數學興趣的目的。

  2、透過實堂演練,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培養自主學習,形成邏輯思維習慣

  數學復學銜接方案7

  一、班級學生情景分析:

  1、學習習慣和興趣: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五年級2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總體說來,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初步養成,大部分同學都能很好的完成作業,學習數學的興趣較高,但上課時思想開小差的現象還時有發生,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個別同學的基礎較差,學習的進取性不高,在這方面有待強化。課堂中喜歡動手參與、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2、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1)絕大多數的學生已經掌握上半學期所學的知識,並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部分同學的思維較靈活,有著揭示知識之間的聯絡、探索規律的精神。

  (3)個別學生從知識到實踐的跨越還有些難度。

  二、教學目的:

  1、結合本冊教學資料進一步提高學生整數、小數四則運算的熟練程度。

  2、使學生掌握約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徵;會分解質因數;會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3、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假分數、帶分數、整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4、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

  5、使學生認識常用體積和容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數、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夠進行簡單的名數改定。

  6、使學生明白體積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

  7、使學生學會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會看和製作簡單的統計表,經過有說服力的資料和統計材料,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學會較複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8、經過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動手操作本事。

  三、教學方法措施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應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每個學生在各自不一樣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學生知識構成和探究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方法的積累,使學生初步學會自主學習形式上能夠多采用手、動腦、動口相結合,討論、搶答等形式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本事。

  3、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內學知識,課外學技能,運用理論,使學生真正做到將知識的掌握靈活運用。

  4、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細心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5、精講多練,熟能生巧。

  數學復學銜接方案8

  一、指導思想

  在這學期的教育科研工作中,我們二年級教研組以以人為本的基礎教育為中心,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為重點,不斷進行深化改革實驗。在注重提高教育質量的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理解數學的能力和數學與生活聯絡的啟迪,讓學生把生活中的數學和數學生活化,把生活中的體驗變成學習資源。關注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熟悉的具體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增加實踐內容,幫助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理解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絡,注意選擇對孩子充滿興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相互合作,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氛圍中學習,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如建立“精彩語錄”讓學生在課堂上發言。

  二、工作目標

  1、抓好課堂日常管理和教學質量監控;

  2、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以新課程為導向,把課堂還給孩子,讓孩子成長)

  3、培養學生學習輕鬆,喜歡學習,生活愉快,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4、透過教師之間的交流(教學研討會、教案交流、培訓內容共享、教學工具共享等),組建專業團隊共同學習,互相幫助。

  三、教研措施

  1、認真備課。

  嚴格按照“五要素”教學常規認真備課。課堂是教學的中心環節。課前,教師要熟悉課程標準和教材,課前做好充分準備。重點、難點、板書、作業設計在教案中得到有效體現。

  2、上課認真。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啟迪智慧,還要培養技能,啟迪思想,在教學過程中要嚴謹。教學語言應簡潔、準確、有條理、生動、易懂、有啟發性。板書工整,尊重學生。讓數學課變得簡單有效。要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多給學生鼓勵,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有耐心,避免急躁。

  3、作業的安排和批改。

  要求每個老師都要精心設計作業,在作業安排上注意統一和分層,適當增加一些開放性的作業,追求作業的有效性,把握一些點,促進領域。作業批改要認真、及時、正確。操作中出現的集中問題可以採取集體點評,個別問題採取個別說明、面對面批評的方式。

  4、紮實有效地做好專題教研活動。

  結合學校教研室的要求,組內老師經常互相傾聽,評課。在課程評價中,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每個老師都應該認真對待小組討論會。課後要從教學研究的角度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審視和反思,把自己在課堂上或課堂評價中的經驗整理成一份課堂評價草稿。

  5、認真寫論文,反思教學。

  數學復學銜接方案9

  一、學情分析

  我班有學生26人。全部進入學前班,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因為學前班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強養成教育。學生們都活潑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

  二、目的要求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的數出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名稱,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減法;會解決一些實問題。

  3、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進位加法,用數學實踐活動。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四、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資訊。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