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市場方案3篇
有關市場方案3篇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市場方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市場方案 篇1
湖南省是一個具有很深文化底蘊以農業和工業並重的大省,全省設13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122個縣市區,總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697萬。
從消費方面講:湖南是一個消費型省份,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鄉居民的收入大幅增長,人均收入平穩上升,消費能力不斷提高,是個服裝消費大省。據近幾年相關服裝協會資料統計,湖南省每年服裝銷售額大約在250億元左右。
從地理位置上講:湖南北靠長江,與湖北隔江相望,通江達海,屬長江中下游開放開發帶;南臨廣東、廣西;緊靠沿海開放帶和港澳地區;東接江西,西連重慶、貴州,處在南中國沿海開放帶和長江流域開放帶之間,地理位置優越,在其區域上進行品牌推廣,可以直接、間接對周邊區域進行輻射和影響。
從政府角度看:政府正加大貿易、運輸基礎設施的投入和建設,逐漸在完善各種配套設施和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由此也帶動銷售市場的發展,從另一個角度上也提高了各層人們的購買力。
從服裝消費的角度分析:
1、價位在200元到800元適合湖南市場的消費水平。
2、服裝市場的SWOT分析:
優勢:湖南株洲——作為華中(南)地區著名的工業城市和交通樞紐,無論是從南到北,還是從東到西,總會在株洲這座城市交合,株洲,是一個旅客繞不過的城市。株洲又是中國十大服裝批零市場所在地之一,在服裝業界具一定影響力,整個市場輻射了14個省,年銷售額達200億以上,是所有服飾品牌拓展代理經銷商的首選。在這裡更容易讓新的品牌,更快的溶入市場。
劣勢:湖南服裝市場的發展趨於成熟階段,各種品牌都蜂擁而至,有可能導致消費的過剩現象。
機會:從各角度、層面上看湖南市場都是一個良好的投資區域,所有服裝企業都在尋找機會進入這個黃金區域,這樣才能更快的融入市場,早進入早發展。
危機:
1、各種品牌的雲集引發了強烈的競爭。
2、產品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
這就在考驗我們公司選擇代理商的眼光,也督促了公司要不斷對產品進行更新換代、迫使公司與代理商必須採用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才能讓自己決勝湖南市場。
綜合湖南市場的各種情況,我們在選擇代理商的時必須慎重的考慮、稽核,必須具備以下優勢:
1、具備接近市場的能力。代理商是長期從事服裝,在服裝領域內建立了良好的客戶群,擁有自己的銷售網路。更有實力和能力去發展、推廣公司的產品、品牌。
2、市場認知度:對湖南市場有較清晰的認識,對服裝銷售有較客觀的認識。
3、資金:有較雄厚的資金做後盾,為公司的產品在湖南遍地開花做準備。
4、具備塑造品牌和推廣能力。有多年的服裝運作基礎,能整合出一套行之有效,適合湖南市場的操作經驗、模式。
一、拓展區域市場的方法:
1、利用原有的'客戶資訊資源進行拓展
2、到當地進行實地現場拓展
3、透過網上釋出資訊來拓展;
4、利用服裝展會進行業務拓展;
5、透過媒介利用群發簡訊來拓展;
6、其他
二、市場劃分
在湖南省建立以株洲為中心,迅速滲透邊區城市,逐漸形成以長沙,湘潭,衡陽等地區為輔助中心的營銷網路。
“欲獨霸市場,先逐鹿終端”這已經成為了當今市場競爭中的一條至理格言。長沙作為省會城市,因覆蓋面與傳播影響力廣,建議可作為代理商自營管理區域首選,直接面對銷售終端。提高品牌招商的形像力度,同時也方便有意向的銷售終端客戶對品牌進行實地考查,為其它區域作好宣傳與推廣。
三、營銷目標
1.第1年內代理商自營店發展到1--2家,加盟客戶發展8--10家。
銷售達150萬—200萬。
2.第2年內代理商自營店發展到3--4家,加盟客戶發展18--25家。
銷售達300萬—500萬。
3.第3年內代理商自營店發展到5家,加盟客戶發展40家。
銷售突破1000萬。
總結:
打造最佳品牌,爭取最高效益,目標聚焦,主攻株州市場作為物流調配中心,覆射到湖南全省乃至影響整個華中市場。實現共同財富。
市場方案 篇2
我鎮是一個農業大鎮,總人口4萬餘人,農業人口占90%,農村市場廣闊。為使我市“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落到實處,我們的實施方案是:
一、切實加強領導。成立梨林鎮“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領導小組,鎮政府鎮長陳曉棉任組長,鎮政府副鎮長盧一彬任副組長,經濟辦、財政所、工商所、供銷社等為成員。下設辦公室,鎮經濟辦主任商四清兼任辦公室主任,組成強有力的工作班子,推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真正形成“政府推動、部門聯動、企業主動”的格局。
二、出臺優惠政策。為配合“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爭取市委、政府重視,出臺優惠政策,給予政策扶持。試點企業設立“農家店”比照外來投資企業的優惠政策,專案審批和建設的各項行政規費低標準收取,設立“農農店”的營業稅和所得稅優惠減免,建立綠色通道,解決好工業產品下鄉問題。
三、合理規劃發展。採取“政府引導、行業突破、逐步推進”的策略。等企業注重發展鄉村超市連鎖店,其中,村級“農家店”家,。注重農資店的發展,年內建成、、、等8個鄉鎮農資店。汨羅百貨紡織品公司注重百貨紡織品的鄉村連鎖超市發展,年內建成家鄉鎮連鎖超市及所轄村級“農家店”家。
四、分步紮實推進。積極引導其它縣市區和商貿企業參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力爭其它5個縣市區成為第二批“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縣市,20家商貿企業成為試點企業,使我市成為“萬村千鄉”試點市,從而推動“農家店”的全面發展,推動我市“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有序發展。
市場方案 篇3
加強農資市場監管,開展農資打假、打劣行動,是保證優質放心農資供應、確保農業生產安全的重要保障。為進一步做好全縣的農資市場監管工作,促進農業提速增效、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全面發展,結合我縣農資生產經營現狀,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維護農民群眾利益為目標,著力構建農資市場執法監管長效機制,以建立健全農藥監管體系為手段,以規範農藥市場秩序為抓手,以提高農藥產品質量和農藥標籤合格率為工作目標,以監管禁用、限用高毒農藥和打擊假冒偽劣農藥為重點,以查大案要案為突破口,以維護公眾健康為出發點,緊緊抓住日常監管、專項抽查和案件查處三個環節,切實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民用藥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
二、工作目標
透過農資市場監管活動的開展,努力確保不發生因假劣農資和禁限用農業投入品引發的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和農業生產損失;全面實行高毒農藥定點銷售制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產品等坑農害農違法行為,使全縣農資生產經營行為更加規範,農民群眾質量意識和維權能力明顯提高,放心農資下鄉進村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農資市場秩序進一步好轉,農民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三、監管重點
嚴厲查處生產經營違法新增高毒農藥等未登記成分、有效成分不足等假劣農藥和無證生產、一證多用、套用或冒用證件等違法行為。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和使用甲胺磷等禁用高毒農藥的行為。
四、主要任務
(一)開展農資生產主體整頓
繼續開展農資經營主體清查,進一步健全完善農資經營主體檔案,全面掌握我縣轄區內經營主體的基本情況。對不符合法定條件或者有嚴重違法行為的,依法予以清理、取締。
(二)加大農資市場監管力度
切實加大日常執法巡查力度,保證農資監管工作不留死角。完善農資市場監管工作檔案,記錄好日常檢查工作情況,對監管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依法處理。根據我縣農業生產實際,突出重點鄉鎮、重點品種,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整治。
(三)推動農資信用體系建設
強化農資生產、經營者誠信經營責任意識,積極引導農資經營者建立健全自律機制和管理制度。一是嚴把進貨關。嚴格監督農資經營者建立並執行進貨查驗制度,認真查驗供貨商經營資格。二是嚴把銷售關。如實記錄產品的流向、數量等資訊,向消費者提供消費憑證和質量承諾卡,確保實現農資商品質量的可追溯監管。三是嚴把退市關。經營者要嚴格落實下架退市制度,發現銷售的農資質量不合格,應立即停止銷售,採取有效措施及時追回,防止不合格農資流入市場。
(四)強化對農民的服務指導
繼續認真貫徹執行《農藥管理條例》、《XX縣高毒農藥管理辦法》、《XX縣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實施方案》,嚴禁在蔬菜、瓜果、茶葉等作物上使用劇毒、高毒農藥。搞好技術培訓,指導農民科學安全用藥,大力推進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積極推廣低毒農藥、防蟲網、粘蟲板、頻振式殺蟲燈、性誘劑等生態栽培技術,減少農藥用量,努力提高農藥利用率和防治效果,確保蔬菜產品質量安全。
充分利用網路、電視、廣播、報刊等多種媒體和手段,透過舉辦培訓班、印發宣傳資料、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普及農資法律法規,推介誠信企業和產品,曝光典型案例,傳授農資識假辨假和科學使用知識,引導農民群眾科學、理性購買農資產品,提高農民群眾質量安全意識、識假辨假維權能力和科學安全生產的水平。
五、重點工作安排
1、3—5月,組織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春季行動,主要針對蔬菜病蟲害防治和小麥“一噴三防”用藥開展市場監管抽查工作。
2、6—8月,以果樹用藥為重點,兼顧玉米病蟲草害防治用藥開展質量抽檢工作。
3、9—12月,以蔬菜病蟲害防治用藥為重點,突出重點品種,對非法新增高毒農藥及標註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假劣農藥予以嚴厲打擊。
六、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
為確保農資監管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成立20xx年XX縣農資監管工作領導小組,由主管局長王春雷任組長,縣農林局質量流通科張嶽峰、縣農技中心主任李偉任副組長,成員由縣農林局及農技中心執法人員組成,全面加強農藥監督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農林局,由張嶽峰兼任辦公室主任。
2、廣泛宣傳
利用電視、廣播、網路、通告等多種手段,宣傳農資市場專項整治工作經驗和成效,宣傳名優農資經營企業和農資法律法規,加大假冒偽劣農資案件曝光力度。
3、強化監督
按照“統一部署、分類抽檢、集中送檢、按月通報”的原則,加強農資產品質量抽檢,及時公佈抽檢結果,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農資造成農民損失的單位和個人,堅決依法從快、從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