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作實施方案(通用5篇)

校企合作工作實施方案(通用5篇)

  做工作方案前可以透過案例分析、案例對比預想可能出現的問題。當決定做某個專案時,我們就要為領導準備幾份工作方案以供參考,那麼工作方案有什麼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校企合作工作實施方案(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校企合作工作實施方案1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實現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為進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職教育,實現我院辦學思想和培養目標,進一步改善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機制的根本轉變,在進一步發揮好學校和企業(或行業)作用的同時,加大推進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發揮職業院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xx]16號)精神,結合我院實際,並借鑑其它院校的經驗,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踐潛質的培養,加強我院為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潛質,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學理念,依託企業行業優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到達“雙贏”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發奮開創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訂單培養模式

  根據我院專業綜合實力,將繼續主動了解本地區和區域內各大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用心主動地與企事業單位溝通協商,使學生直接學習用人單位所急需的職業崗位(群)知識和技能,到達供需共識,簽訂半年至三年的訂單培養協議書;明確雙方職責,學校負責招生,根據企業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養目標的教學計劃和開課計劃並與企業共同組織實施教學,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企業帶給實習教學條件並投入必須資金,用於學校添置必需的教學設施、實習實訓場地建設、改善食宿等辦學條件和學生專項獎學金等方面;學生畢業並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後接收學生就業。

  (二)頂崗實習模式

  透過前兩年(1-4學期)在校學習,培養學生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及職業基本素質;第5學期,根據企業需求工種和用工條件,在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教學實習和實訓,在企業實踐教師指導下實現輪崗實操培訓,熟悉企業一線相應崗位的實際操作標準與要求,提升職業崗位技能,做到與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為頂崗實習奠定堅實基礎;第6學期進行頂崗實習,擬定就業崗位,以“準員工”身份進行頂崗實際工作,熟悉企業環境,感受企業文化薰陶,完成畢業設計,為將來的就業鋪設道路。在這過程中需要處理好職業技能訓練與鑑定和學生管理問題。

  (三)見習模式

  每學期安排學生到企業行業參觀和見習兩週以上,讓學生了解企業,瞭解生產流程和裝置設施工作原理,學習企業文化,體驗企業生活。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論聯絡實際,提高學習興趣和培養他們愛崗位敬業的精神。

  (四)職工培訓和研發模式出處:

  利用學校教師資源、職業技能鑑定培訓點、培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資源,主動承接企業的職工培訓工作及繼續教育工作,學校教師參與企業的研發專案和技術服務工作建立良好的雙方支援體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援,獲取企業對學校裝置設施及實習耗材的支援和幫忙。

  (五)生產經營模式

  利用學校的場地和其他資源優勢,主動與企業合作進行相關的專案投資經營。學校以場地或其他現有資源作為股份參與投資,利用企業生產經營的優勢,解決學校的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方式,以生產專案帶師生實訓,彌補學校辦學經費的不足。如實訓中心、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即可引進企業合作,到達雙贏。

  (六)校企合作開發課程

  課程開發應思考到實現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校企共同制訂課程的教學計劃、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課程實施過程以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為主。

  開發的課程應具備的特點:一是,課程結構模組化,以實際工作崗位(群)需求分析為基礎,其課程體系、課程資料均來自於實際工作任務模組,從而建立了以工作體系為基礎的課程資料體系;二是,課程資料綜合化,主要體此刻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綜合,職業技能與職業態度、情感的綜合;三是,課程實施一體化,主要體此刻實施主體、教學過程、教學場所等三方面的變化。也就是融“教、學、做”為一體,構建以合作為主題的新型師生、師徒、生生關聯,實現教具與工具、耗材與原料相結合,做到教室、實訓室或生產車間的三者結合等;四是,課程評價開放化,除了進行校內評價之外,還引入企業及社會的評價。

  (七)校企合作開發教材

  教材開發應基於課程開發的基礎上實施。教材開發應聘請行業專家與學校專業教師針對專業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在相關企業一線的實習實訓環境,編寫針對性強的教材。教材能夠先從講義入手,然後根據實際使用狀況,逐步修正,過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專業、課程特點,聘請企業行業專家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商討、明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方案和教學資料,帶給市場人才需求資訊,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課程教學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校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九)實施“雙百工程”

  大力實施“雙百工程”(即:百名企業家進校園、百名教師進企業),增加教師企業一線工作經歷,提高教師專業實踐潛質。選派骨幹教師深入到企業一線頂崗鍛鍊並管理學生,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資訊,技術資訊和今後的發展趨勢,有助於學校主動調整培養目標和課程設定,改革教學資料、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制度,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與企業密切接軌。同時學校每年聘請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家來校為學生講課、作專題報告,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要,讓學生感受校園的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企業意識,儘早為就業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三、校企合作具體要求(八大心態)

  (一)新設定專業務必以就業為導向,適應地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在設定新專業時,充分調查和預測發展的先進性,在初步確定專業後,應邀請相關部門、用人單位的專家和實際者進行論證,以增強專業設定的科學性和現實應用性。

  (二)各專業的教學計劃、課程設定與教學資料的安排和調整等教學工作應徵求企業或行業的意見,使教學計劃、課程設定及教學資料同社會實踐緊密聯絡,使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內,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術系進行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鋪開此項工作。每個專業務必實施1-2門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建設工作。

  (四)近三年內,每個專業務必實施1-2門校企合作開發校本教材建設工作,實訓教材儘量採用校企合作編寫的教材。

  (五)完善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一線輪訓制度,各院、系、部每學年要選派10﹪的教師到企業一線參加3個月以上的實踐鍛鍊,嚴格執行“關於專業課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的若干規定”,重點提高教師的專業潛質和實踐教學潛質。同時每個專業至少聘請或調進3個以上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充實教師隊伍。

  四、保證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組織機構。成立由學校領導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的“校企合作協調指導委員會”,全面指導協調校企合作各項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領導具體分管校企合作工作,並配備一名專(兼)職校企合作聯絡員,負責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

  (二)合作雙方簽訂協議,明確職責,規範雙方的行為。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為企業帶給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援。企業保證在裝置、場地等條件上的支援及人員的支援,保證學生實訓任務的安排。

  (三)學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計劃中,務必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總結要體現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將作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業績的重要指標,根據各院、系、部校企合作開展的狀況和效果,每年評選2-3個系部為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單位,從全院評選5-10名教師為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工作者,重點評選校企合作完成的研發專案,學校將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工作不突出的單位不得參加全院的先進單位的評選。專業課教師校企合作開展的狀況和效果,將同職稱評定、職務晉升、評選優秀教師等掛鉤。

  校企合作工作實施方案2

  為了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緊緊圍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思想,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技能人才的培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為學生就業服務,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國務院和省政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精神為指標,以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為緊密結合點,積極探索開展學校與企業間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為企業和社會培養更多的適用性複合型專業技能人才。

  二、合作內容

  1、學生校外實習:與企業簽定學生校外實習協議,企業接受學校一定數量、專業對口的學生實習,學生實習結束畢業時,企業可優先選擇錄用學生,補充企業的生產一線人員。

  2、企業在職職工培訓:合作企業需培訓在職職工時,學校克服困難,創造條件,為企業培訓在職職工,幫助企業提高職工素質。培訓專業、培訓目標由企業確定,培訓計劃和內容由企業與學校共同商定,培訓師資由學校安排或企業委派,教材由學校提供。具體可籤培訓協議。

  3、教師實踐:學校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專業課教師到合作企業實踐。實踐時間一般為兩個月,利用假期進行。實踐教師填寫企業實踐登記表,登記內容應包含實踐內容、實踐期限、實踐企業評價、學校意見等,並納入對教師的考核、培養、提高。

  4、學校積極與企業聯絡,由企業每年適當安排高階專業技術人員或技術專家到學校任課,指導充實專業課教學,彌補師資的不足。

  5、學校與企業共同成立教學諮詢委員會,企業委派技術專家或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參加,學校有關校領導、部門負責人或專業課教師參加,每年召開兩次會議,為學校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專業設定、教學計劃、教學改革、實訓基地建設、就業安置等工作提供諮詢服務。

  6、加強校企交流,透過聯誼活動、校企互訪、聯辦文體比賽、工學技術比武等,增進雙方感情,密切校企關係,促進教學教研和學用結合,提高實用人才培養質量。

  三、校企合作的實施

  校企合作涉及面廣,以校辦、市場研發部和就業辦為主,教務處、政教處配合實施。

  校企合作工作實施方案3

  為了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中的作用,促進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加速我校事業發展和專業建設,提高辦學綜合實力,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特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實施方案指導今後的學校校企合作工作。

  一、指導思想

  積極貫徹落實中等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為生產一線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確立校企合作辦學意識,不斷探索創新校企合作模式、豐富校企合作內容,提高技能性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提升校企合作辦學的層次和水平,推動我校各專業新一輪的內涵發展,不斷增強職業學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能力。

  二、合作原則

  1.服務企業原則

  為企業服務是職業學校的責任與義務,也是開啟校企合作大門的前提和基礎,決定著合作成敗和效率的高低。學校主動深入企業調研,瞭解企業人才需求狀況、用人標準、技術需求,積極為企業開展各類培訓,急企業所急,想企業所想。

  2.校企互利原則

  校企合作雙方“互利共嬴”是校企合作的宗旨,雙方的利益與責任必須高度統一。合作企業有權優先選拔留用學生,有權根據學生綜合素質對學生就業進行部分淘汰。學校有責任義務對學生進行“維權”教育,對合作企業進行篩選,切實保障學生和家長的利益。

  3.校企互動原則

  校企合作是一項雙向活動,應定期開展交流溝通工作。學校將定期組織人員到企業進行實習生、畢業生用工回訪,組織專業課教師到企業參加技術、裝置等培訓,安排學生到企業參觀或見習生產。企業定期派遣高階技術人員來校開設講座,或對師生進行現場指導。透過校企互動,使師生能收穫更多的實踐知識與能力,使企業技術人員增長理論知識,實現理論與實踐互補,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三、合作方式

  校企合作基根本目的在於透過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合作模式可以靈活多樣,檢驗標準為是否促進了雙方共同發展,是否雙方滿意。根據學校各專業目前實際情況,擬開展以下一些合作方式:

  1.“訂單”培養

  分流組班前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組班後與學生、家長簽訂“訂單”培養用工協議,頂崗實習時與學生綜合測評成績掛鉤,考核情況記入學生個人檔案,作為發放畢業證書的重要依據之一。校企雙方共同制訂教學計劃、課程設定、實訓內容;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畢業後直接在合作企業就業,確保學生培養目標與企業人才需求標準“零”距離對接。具體形式有:定向委培班、企業冠名班、企業訂單班。

  2.工學交替

  企業因用工需求,可向學校發出用人訂單,並與學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規劃與實施人才培養方案。其方式為學生在校上理論課,到合作企業接受職業、工作技能訓練,定期輪換學習場所。

  3.生產見習

  是教師、學生透過一定的在校專業理論學習和研究後,為了解合作單位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等,以及經營理念、管理制度等,瞭解接受企業文化職業道德和勞動紀律教育,到合作企業對工作過程和生產、操作流程等進行現場觀摩與學習;並安排師生實地參與相關工作、親手製作產品、參與產品管理,較為系統地掌握崗位工作知識,有效增強協作意識、就業意識和社會適應意識等能力。

  4.頂崗實習

  學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學計劃規定全部課程,採用學校推薦與學生、企業“雙選”的形式,到用人單位進行為期半年至一年的.頂崗實習;專業課教師利用寒假、暑假等時間,到合作單位進行為期兩個月左右的頂崗實習。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管理,使學生成為用人單位所需的合格職業人,使專業課教師在實踐水平上有較大提升,更好地服務於校內課堂教學。

  5.共建實訓基地

  學校根據專業設定和實習教學需求,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原則與有合作意向的企業共同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這些基地不僅可成為師生接觸社會、瞭解企業的重要陣地,而且可充分發揮出基地資源的價值,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加專業教師接觸專業實踐的機會,促進專業教師技能提高;合作企業可在基地優先選拔到優秀人才,達到“雙贏”的效果。

  6.開設職工培訓班

  我校是成職教合一辦學,應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成教與職教互相促進。根據各企業職工培訓特點及不同培訓方向或培訓教學的需要,與相關企業聯合共同開設職工培訓班,包括學歷教育培訓班、專技人員培訓班、特殊行業或工種培訓班等。

  7.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學校所設專業的不同特點,聘請行業專家、企業領導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明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的方案,提供市場人才需求資訊,參與學校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學校的專業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校建立和管理校內外實訓基地。

  校企合作工作實施方案4

  為進一步最佳化科技資源配置方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推進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改革,激發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創新活力,加快建設科技創新現代化強區,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會精神,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強區戰略,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校企合作、共建共贏”的基本原則,匯聚創新要素,強化政策支援,緊緊抓住實施“強省會”戰略重大機遇,對標全市“五個中心”建設和“五個濟南”的工作思路,積極融入“新十字”發展格局,聚力“七個新提升”“九個強區突破”,為加快打造“四個歷城”、推動省會東部現代化強區建設貢獻科技力量。

  二、總體目標

  駐區高校、科研院所是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的策源地,智力資源的集聚地,轄區企業自主自發的科技創新水平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組建校企政科技研發聯合體(以下簡稱“聯合體”),就是進一步強化政府引導作用,調動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創業積極性,充分發揮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有效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建立校企政協同發展的工作體系,推動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創新要素向本土企業集聚,科研成果向本土企業轉移轉化,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區域科技研發的活躍度。

  三、工作任務

  (一)平臺載體建設

  積極探索構建適合歷城的聯合創新模式,搭建形式多樣的聯合體承載平臺。政府積極發揮雙向互聯的紐帶作用,承接高校、科研院所的資源外溢和服務企業需求;企業進一步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拓展合作空間;高校、科研院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圍繞技術升級改造和主導產業發展需求,主動對接各領域的相關企業,共建研發中心、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促進創新要素資源集聚、科創氛圍匯聚,加快科技成果的產出。

  (二)產業技術轉化

  聯合體統籌協調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有效資源,透過整合實現資源的集約化利用,圍繞企業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成立不同專案合作組,集中攻克產業發展核心關鍵技術,進一步形成智慧財產權或國家和省級技術標準。同時,為加快技術轉移和成果的落地轉化,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建立小型中試基地,加大對技術、流程、工藝等應用技術專案的研發和產品市場化的力度。全面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智慧財產權運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有效推動歷城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帶動全區高質量發展。

  (三)人才梯隊培養

  建立人才柔性流動機制,高校、科研院所聯合企業圍繞各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培育貫穿校企政合作全鏈條的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經營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和團隊,逐步建立校企政共育共享人才體系,鼓勵企業在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各類專業人才培養點,以多種形式獎勵做出重要貢獻的科研人員。高校、科研院所可面向企業發展需求,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支援教師到企業兼職工程師,促進雙方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動;吸引高校校友迴歸組建團隊創新創業,與高校師生或科研人員聯合創業;支援高校畢業生就地創業就業,凝聚壯大創新創業人才隊伍;鼓勵在校大學生創業,增強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育富有企業家精神的創新創業後備力量。

  (四)工作職責

  區科技局負責牽頭聯合體的籌建工作,成立專門的工作辦公室,對獲批建設的聯合體進行服務管理,積極落實有關科技、人才及相關惠企政策;高校、科研院所要積極主動為聯合體配置優勢科研資源,組織與我區企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學科和優秀人才同企業對接,針對企業需求確定技術研發方向、組建研發團隊;企業要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和引領產業發展的主體作用,依據企業發展現狀和產業發展規劃,主動對接高校、科研院所,為高校、科研院所進駐的科技人員提供必要的研發經費、工作場所、科研裝置和生活便利等各項保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由科技、財政、人社等相關部門及部分街道組成的聯合體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階段性工作,及時解決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各相關單位要根據職能定位和任務分工,研究細化方案、強化工作措施,加強政策、資源統籌,建立協同推進機制,有效促進聯合體的穩步發展。

  (二)加大經費支援

  為有效激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科技創新主動性,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建立高校院所、政府、企業1:2:7聯合投入機制,重點扶持政府明確主導產業的科技研發。加強研發經費的管理和使用,聘請專業的第三方審計單位,對聯合體的研發經費進行年度審計,企業非科技研發支出的費用,一律返還政府投入資金。

  (三)做好示範引導

  對於聯合體工作推進中湧現出的好經驗、好做法,進行提煉總結,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在全區推廣應用,發揮示範引導作用,激發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為我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校企合作工作實施方案5

  根據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省教育廳《關於推廣產業園區+標準廠房+職業教育模式的通知》(黔經信園區〔20xx〕40號)、《關於促進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通知》(黔經信園區〔20xx〕41號)要求,為進一步建立和推廣“產業園區+標準廠房+職業教育”模式,積極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有效拓寬職業教育發展途徑,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各自的資源和環境,大量培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滿足企業需求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實現學校與企業在資源技術、師資培養、崗位培訓、學生就業、科研活動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使中職教育更好地服務於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市場,服務經濟”的職業教育理念,突出“工學結合,校企共生,優勢互補,合作雙贏”的校企合作特色,積極探索“產業園區+標準廠房+職業教育”模式,與企業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多形式合作,相互支援,共同發展,取得實效。

  二、目標任務  

  堅持“緊盯專業、融入行業、服務企業”的思路,到2015年,初步建立與園區產業群及全縣各項社會事業相對應的中職教育專業群。在酒店管理、旅遊服務、種植、養殖業、農村經濟綜合管理、農產品加工、電工電子、煤化工等主導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主動與有技能人才需求的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實現合作雙贏。

  三、基本原則

  (一)服務企業原則。透過主動深入企業調研,瞭解企業人才需求狀況、用人標準、技術需求,積極為企業舉辦各類合作模式的學歷教育班,開展各類崗位培訓。

  (二)校企互利原則。加強校企合作,職業教育主動進園區辦學,園區主動提供學生實訓條件,圍繞面向產業發展、市場需求和擴大就業,切實解決實訓基地、實訓裝置和實訓教師問題,促進產業園區加快完善配套措施,提高園區企業入駐率和入駐企業投產達標率,鞏固和擴大招商引資成果,實現合作雙贏。

  (三)統一協調原則。校企合作是雙向活動,校企雙方的利益與責任必須高度統一。縣教育局、中等職業學校要主動與工業園區、產業基地、農業示範園及相關企業互動協調,透過科學合理安排,共享園區的軟硬體資源,有效解決中職學校建設資金缺口大、學生容量有限、實訓條件差、技能型教師短缺等困難。

  (四)課程開發原則。在專業設定、課程開發等方面,校企合作雙方要達成一致。所設定專業和所開設、開發的課程,要有針對性和實用性,以滿足企業需求為前提,課程內容與企業生產相對接,課程教學設計有預設或臨設的生產或模擬生產的專案任務。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有利於對學生的學習和實踐做出科學、有效的評價。

  四、組織領導

  為切實推進校企合作,加快技能型人才培養,縣政府決定成立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指導委員會)。由縣政府縣長任主任,縣政府分管教育、工業工作的副縣長任副主任,縣教育局、縣工能局、縣人社局、縣招商局、工業園區、產業基地、農業示範園、黔西縣中等職業學校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指導委員會。指導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在縣教育局,由符培同志任辦公室主任,洪大新同志任辦公室副主任,負責日常工作。

  五、合作模式

  (一)訂單培養模式。在職業學校招生前與企業簽訂聯合辦學協議,錄取時與學生、家長簽訂委培用工協議,錄用時與學生綜合測評成績掛鉤,實現招生和招工同步,實習與就業聯體。校企雙方共同制定教學計劃、課程設定、實訓標準,學生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學生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畢業後即參加工作實現就業,達到企業人才需求目標。

  (二)工學交替模式。企業因用工需要,向職業學校發出用人訂單,並與職業學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規劃與實施的職業準備教育。其方式為學生在學校上理論課,在合作企業接受工作技能訓練,每月或每學期實施輪換。

  (三)頂崗實習模式。也稱“2+1”教學模式。即學生前兩年在職業學校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後,採用學校推薦與學生自薦的形式,到用人單位進行為期一年的頂崗實習。學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參與管理,合作教育培養,使學生成為用人單位所需要的合格技術人才。

  (四)勤工儉學模式。由學校在節假日期間組織有需要的學生到園區企業實施勞動教育活動,獲得報酬用於學習,性質與教學活動、科技活動、文體活動、公益勞動一樣,屬於學校教育活動之一。

  (五)課程共同開發模式。根據學校與企業長期合作意向,共同確定培養目標,開設課程,制訂課程標準,編寫校本教材,實現深度合作。

  (六)崗前培訓與非全日制學歷教育模式。構建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分為崗前培訓與非全日制學歷教育兩種形式,對企業急需培訓的員工採用崗前培訓形式,對企業相對固定使用且符合省、市中職非全日制招生條件的員工採用非全日制學歷教育模式。

  六、實施步驟

  (一)20xx年11月。

  中職學校深入園區對實際運作的企業進行調研。

  (二)20xx年12月。

  中職學校與烏騾壩泰豐園達成種養殖專業、農村經濟管理專業、旅遊與酒店管理專業的合作意向,與水西大酒店達成旅遊與酒店管理專業的合作意向,與黔西縣興黔建材有限公司初步達成電子專業合作意向,與縣衛生局、縣中心醫院達成護理專業的合作意向。

  (三)20xx年1月至2月。

  中職學校與烏騾壩泰豐園、水西大酒店、黔西縣興黔建材有限公司、黔西縣衛生局及中心醫院簽訂合作協議,落實合作模式。

  (四)20xx年3月至6月。

  1.按企業需求在教學中融入企業所需技能進行培訓,從企業聘請專家或技師到學校上課。

  2.安排相關專業學生到企業進行教學實習或頂崗實習。

  (五)20xx年7月至2015年7月。

  逐步落實與其他相關企業合作協議,切實推動我縣專業技能人才培養。

  七、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長效執行機制。由縣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統籌,部門、行業、企業、學校各司其職,形成規範、穩定、靈活的“政府主導、行業指導、校企合作育人”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建立長效合作執行機制。企業自覺、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發展,學校和企業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形成學校和企業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校企合作機制。各部門、行業、企業、學校要不斷深化對校企合作重要性與緊迫性的認識,在中職招生、專業調整、培養模式、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以學校、企業、學生、社會滿意為原則,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做好、做實校企合作。啟動試行勞動預備制度和就業准入制度,透過不斷完善,形成職業教育的良好導向。

  (三)協同合作,加強學校專業群與園區產業群的有效對接。各部門、行業、企業、學校要在硬體設施、軟體資源等方面加強互動協調,實現資源共享。學校專業設定要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市場,服務經濟”的職業教育理念,面向園區設定,並按園區需要進行調整,要真正建成適應園區發展的專業群。

  (四)加大改革力度,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結合我縣中職教育的現狀,縣教育局、中職學校要把深化教學改革擺在最突出的位置,及時進行徹底的、全新的、大規模的改革。要高度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開展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教育教學研究,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五)加強培訓,建設一支適應職業教育發展需要的師資隊伍。縣教育局要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性和層次性,對教師任職培訓進行全面、整體考慮,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並分步實施。對文化基礎課教師,重點要在有用、實用上下功夫,在教材活用、教學模式變革上下功夫,在讓學生滿意上下功夫。同時,要引導文化基礎課教師向“雙師型”教師轉變。對專業課教師,除要求教好課程外,要求他們積極到企業參觀學習、參加相關企業運作,以提高實踐能力,更新教學內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