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共同體實施方案(通用6篇)
城鄉共同體實施方案(通用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城鄉共同體實施方案(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城鄉共同體實施方案1
一、指導思想
本著“合作、交流、共享、發展”的原則,以城區(特色學校)學校為龍頭,對共同體學校開展調研,全面瞭解共同體學校教育現狀,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發展三年規劃,明確發展方向,幫助共同體學校確立“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學校共同發展。
二、建設目標
主體學校應對共同體學校在辦學思想、學校管理及組織建設、辦學特色、教師培訓、教育質量等方面進行指導和幫助,重點加強軟體建設,透過共同體建設,使共同體學校管理水平、教師隊伍素質、辦學質量進一步提高,逐漸形成一定的辦學特色。
1.加強聯動。透過組建學校“1+1”、“1+2”“1+3”模式,進一步加強校際聯動,營造資源配置,逐步實現城鄉學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2.以強帶弱。充分發揮城區學校、特色學校的帶動和輻射作用,透過更新理念、隊伍建設、教學改革、交流輪崗等方式,有效促進農村學校辦學水平的全面提升。
3.均衡發展。透過共同體建設,促使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確保優質資源不稀釋,薄弱學校能提高,整體水平有提升。
4.有效激勵。把激發學校辦學活力、調動教師工作熱情作為最佳化資源配置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透過學校共同體的考核和評優,努力形成人人爭先、校校創優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時間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學校為單位開展共同體建設工作,以優質帶動薄弱,城區、周邊學校、特色學校帶動農村邊遠山區學校,全面實施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建設,實行一對二或一加三形式結對幫扶,對口幫扶覆蓋面達100%,全面促進全縣教育均衡發展。(具體學校見附件1)。
四、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建設領導小組
為確保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建設行動紮實深入有效地開展,縣教體局成立了“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建設領導小組”,由林文平局長擔任組長,肖田生副局長、張育華副局長、廖富洋副局長、張智勇主任為副組長,各股室站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該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教育股,由項忠豔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統籌安排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建設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輪崗常態化
(1)城鄉符合條件的教師或學校行政,採取本人申請、學校推薦、教體局稽核調配的程式進行互派交流輪崗,交流輪崗時間為1學年。
(2)交流期間,主體學校一般教師按交流地學校教師工作量完成教學任務,並按要求組織指導交流地學校的教研活動,輪崗學校行政以參與指導交流地學校的管理工作為主,並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
(3)交流輪崗教師待遇。城區長期交流輪崗教師享受與交流地學校教師同等的交通補貼,在後備幹部確定、職稱評聘、評優選模中優先考慮。
(4)交流輪崗期間,學校發展共同體內各成員學校的原法人地位、領導班子、教師編制等不隨交流輪崗改變。
2.制度管理一體化
學校發展共同體主體學校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每學期至少參與或指導2次以上各成員學校的活動或學校管理;每學期至少組織召開2次會議,安排研究解決共同體管理中的相關問題,促進學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機制的創新、融合和落實,相互借鑑、相互交流,在統一基本標準要求的前提下,促進學校個性化發展。
3.教學研究融合化
(1)教學活動:每學期按照展示課、研討課、競賽課、送教課等形式,由主體學校組織,至少開展一次課堂教學的交流活動;
(2)薄弱學科送教活動:主體學校結合成員學校實際,每學期至少為共同體學校的一個薄弱學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體內採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學研究活動:在教研室的指導下,各共同體每學期至少組織開展1次教科研活動。
4.考核評價機制捆綁化
城鄉學校教育共同體一建三年,實施捆綁發展、捆綁考核評價機制。在縣教體局每年的學校辦學水平督導評估中,主體學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計算評估最終得分(即: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中的共同體學校評估得分的20%計入主體學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體學校,則各按10%計入主體學校得分;主體學校自身評估得分按80%計算)。如在學年度考評當中,共同體學校綜合排名較前一年進步5個名次(含5個)以上的,則主體學校可以按本校實際考評進行得分。
5.硬體支援重點化
鼓勵主體學校根據自身情況和共同體學校的辦學需要提供有關物資等方面的幫助,重點是向共同體學校提供教育教學設施支援,如資訊科技裝置、實驗裝置、教學儀器和圖書資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校要充分認識實施共同體建設的重要意義,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制定管理制度,確定工作目標,在相互商討的基礎上制定每學年的活動實施方案,並在每學年秋季開學前報縣教體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體學校要聯合形成學年度工作總結交至局相關股室。
2.加大宣傳,強化協調。各校要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動員部署,讓學校師生認識到開展共同體建設工作的重要意義。局相關股室要切實擔負起協調的職責,指導和督促聯絡學校積極開展共同體建設工作,確保各專案標、任務落到實處。各校應及時將開展共同體建設工作情況、出現的先進經驗等報縣教體局教育股。
3.注重總結,營造氛圍。各學校在共同體建設過程中,要注意積累文字和影象資料,完善檔案,並及時總結在學校管理、教研活動、教師隊伍建設、學生髮展等方面的工作經驗體會,為今後共同體建設的健康、快速發展奠定基礎。縣教體局將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對在學校發展共同體建立過程中湧現出來的先進經驗與做法、典型人物事蹟,進行及時梳理總結,大力推廣和表彰,並利用新聞媒體予以宣傳報道,以提高相關學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城鄉共同體實施方案2
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xx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實事分解任務的通知》及《浙江省教育廳等四部門關於新時代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浙教基〔20xx〕70號)《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落實“新增城鄉教育共同體結對學校(校區)1500家”省政府民生實事任務的通知》(浙教辦函〔20xx〕53號)檔案精神,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確定組建學校
20xx年,省教育廳給我縣下達的任務是新增6對共建型教共體。共建型教共體是指將鄉村學校的教育教學業務委託給城鎮優質學校管理,或城鄉若干所學校結為緊密型教育集團辦學。由一所城鎮核心校牽頭,各成員校實行“資源共享、管理共進、教學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綁”的管理模式,在辦學理念、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學校特色等各方面實現共生髮展。共建型教共體各自法人獨立、財務獨立,但工作統整,主要適宜在縣域內施行。我縣新增的6對共建型教共體學校分別是:
1.松陽縣古市鎮中心學校——松陽縣古市鎮崗寺中心小學
2.松陽縣象溪鎮中心學校——松陽縣象溪鎮靖居中心小學
3.松陽縣大東壩鎮中心學校——松陽縣安民鄉中心小學
4.松陽縣玉巖鎮中心學校——松陽縣楓坪鄉中心小學
5.松陽縣板橋畲族鄉中心小學——松陽縣裕溪鄉中心小學
6.松陽縣赤壽鄉中心小學——松陽縣樟溪鄉中心小學
實驗小學集團學校扶持象溪片區學校的結對任務,古市鎮中心學校幫扶玉巖片區學校的結對任務。
二、成立工作專班
組長:吳
副組長:
成員:
三、明確組建要求
(一)制定《松陽縣新時代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確定共建型教育共同體名單。(責任科室:普教科完成時間:6月15日前)
(二)出臺教育共同體考核方案,對共建型教育共同體實行捆綁考核。(責任科室:普教科、教研室完成時限:6月底前)
(三)開展線上教學活動。各教育共同體具備“網際網路+義務教育”結對幫扶工作基礎,基於“網際網路+義務教育”基礎的城鄉同步課堂,年內不少於2門學科,累計不少於20節。(責任科室:教研室 完成時限:6月底前完成30%,9月底前完成60%,11月底前全面完成)
(四)開展線上線下教研活動。共建型教育共同體核心校與受援校間開展教師網路研修不少於8次,開展線下教研不少於4次。(責任科室:教研室 完成時限:6月底前完成30%,9月底前完成60%,11月底前全面完成)
(五)推進教育共同體教師交流。共建型教育共同體核心校選派骨幹教師到成員校(即受援校)任教,並覆蓋到每一所成員校。(責任科室:人事科完成時限:11月底前)
(六)指導教育共同體學校透過平臺對接和人工填報兩種方式,及時、有效採集線上教學、線上線下教研、教育共同體間教師交流等應用資料。(責任科室:技術中心完成時限:11月底前)
(七)多層面、全方位做好新時代城鄉教育共同體工作的宣傳。(責任科室:辦公室完成時限:11月底前)
(八)做好教共體建設典型案例的收集和遴選工作。(責任科室:普教科、技術中心、教研室完成時限:11月底前)
(九)根據《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做好“新增城鄉教育共同體”省政府民生實事地圖資訊編制與進度核驗工作的通知》(浙教辦函〔20xx〕67)號檔案要求,做好民生地圖資料採集及稽核工作,並確定縣級資訊採集員為陳金偉。各結對學校根據任務部署及時上交材料。(責任科室:普教科、技術中心、各結對學校全面完成時限:11月底前)
責任科室落實好相關職責任務,各結對學校實施好本方案,明確教共體雙方學校、結對模式,有序推進結對任務。
城鄉共同體實施方案3
為貫徹落實《浙江省教育廳等四部門關於新時代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浙教基〔20xx〕70號)和《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落實20xx年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組建任務的通知》(浙教辦函〔20xx〕243號)精神,加快我縣義務教育優質化、均衡化、現代化程序,滿足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現就我縣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以下簡稱教共體)辦學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目標,以優扶弱、優質均衡、共同發展的工作方向,透過黨建統領、數字賦能、系統整合,大力推進教共體建設,將城鎮優質教育資源下沉到鄉村義務教育學校,激發鄉村學校辦學活力,提升鄉村學校師資、管理、質量、文化等整體水平,著力破解義務教育在均衡、質量方面“鄉村弱”的突出問題,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實現鄉村學校與城鎮學校基本達到同一教育質量水平,讓鄉村孩子就近“上好學”,促進我縣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現代化。
二、總體目標
透過組建融合型、共建型和協作型三種模式教共體,實現教共體內教育資源均衡化、優質化,教師隊伍綜合素質全面提升,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的滿意度、美譽度不斷提高。
三、基本原則
(一)共享優質資源的原則。以優質學校為龍頭,組建教共體,帶動其他學校共同發展,努力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
(二) 幫扶和就近組合的原則。將農村學校與城區優質學校組建成教共體,透過組建將方便教共體內理念提升、教師交流、教學研討、學生互動等活動。
(三)辦學模式多樣化的原則。根據各學校的實際情況,採取包括融合型、共建型、協作型三種模式,有效推進所有成員校均衡發展、優質發展、共同發展。
(四)數字賦能的原則。立足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發展的新階段,基於我省全面推行“網際網路+義務教育”結對幫扶工作的全新基礎,依託教共體智慧服務平臺,在教育資源推送,大資料精準診斷、教育質量評價、城鄉教師流動管理等方面數字賦能教共體建設。
四、組建模式
(一) 融合型教共體。融合型教共體是指一所城鎮優質學校與一兩所鄉村學校全面重組,融合成“一校二區”或“一校多區”,開展同步化辦學。融合型教共體城鄉各校區合為一個法人單位,人事、財務、管理統一,實行“師資同盤、教學同步、培訓同頻、文化同系、考核一體”的管理模式,實現一體化發展。融合後的各校區可按原學區劃分獨立招生;達成扶弱提升目標後,合併的校區可重新分設獨立。按照黨組織領導下的中小學校長負責制實行,核心校發揮協調、統籌成員校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工作,督促檢查成員校黨組織決議貫徹落實,主動協調與成員校校長之間的工作關係,支援各成員校校長開展工作,學校黨組織設定一個校黨總支、多個成員校黨支部,由黨總支總協調黨建工作,黨員數達不到50人以上,多個支部成立黨建聯盟,一個核心校負責多個成員校黨建聯盟的總協調工作。
(二) 共建型教共體。共建型教共體是指將鄉村學校的教育教學業務委託給城鎮優質學校管理,或城鄉若干所學校結為緊密型教育集團辦學。由一所城鎮核心校牽頭,各成員校實行“資源共享、管理共進、教學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綁”的管理模式,在辦學理念、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學校特色等各方面實現共同發展。按照黨組織領導下的中小學校長負責制實行,各校黨組織協調本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工作,督促檢查本學校黨組織決議貫徹落實,主動協調與校長之間的工作關係,支援校長開展工作,學校黨組織按照要求各自成立黨組織,一併成立黨建聯盟,核心校做好各成員校的互建互幫互助共同發展工作。共建型教共體各成員校法人獨立、財務獨立,但工作統整。
(三) 協作型教共體。協作型教共體是指一所城鎮學校與一所或若干所鄉村學校結對聯盟,不打破原有學校各自的人事、管理體制,透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的專案協作,由核心校對成員校在業務上給予引領、指導和幫扶。協作型教共體實行“願景協同、機制協同、研訓協同、教學協同、專案評估”的協作模式,以專案化推進的方式,在學校建設頂層設計、教師交流培養、課堂教學研討、集體備課校本教研等方面實現借力發展。按照黨組織領導下的中小學校長負責制實行,各校黨組織協調本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工作,督促檢查本學校黨組織決議貫徹落實,主動協調與校長之間的工作關係,支援校長開展工作,學校黨組織按照要求各自成立黨組織,一併成立黨建聯盟,核心校學校做好各成員校的互建互幫互助共同發展工作。協作型教共體適宜縣域內或跨縣(市)域施行。
五、組建方案
(一)組建方案
1.“融合型”教共體:
組建慶元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由實驗小學(核心校)、坑西小學(校區)組建成為實驗小學教共體。
組建慶元縣城東小學教育集團,由城東小學(核心校)、大濟小學(校區)組建成為城東小學教共體。
2.“共建型”教共體:
組建慶元二中教育集團,由慶元二中(核心校)、黃田中心學校初中部(成員校)組建成為慶元二中教共體。
組建慶元三中教育集團,由慶元三中(核心校)、竹口中心學校初中部(成員校)組建成為慶元三中教共體。
組建菊隆中學教育集團,由菊隆中學(核心校)、蔚文學校初中部(成員校)組建成為慶元菊隆中學教共體。
組建慶元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由實驗小學(核心校)、舉水鄉小(成員校)、竹口鎮校小學部(成員校)組建成為實驗小學教共體。
組建慶元縣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由實驗二小(核心校)、蔚文學校小學部(成員校)、江根鄉小(成員校)組建成為慶元縣第二實驗小學教共體。
組建江濱小學教育集團,由江濱小學(核心校)、淤上鄉小(成員校)、黃田鎮校小學部(成員校)組建成為慶元縣江濱小學教共體。
組建城東小學教育集團,由城東小學(核心校)、五大堡鄉小(成員校)、荷地鎮小(成員校)組建成為慶元縣城東小學教共體。
組建屏都小學教育集團,由屏都小學(核心校)、安南鄉小(成員校)組建成為慶元縣屏都小學教共體。
組建五都小學教育集團,由五都小學(核心校)、隆宮鄉小(成員校)組建成為慶元縣五都小學教共體。
3.協作型教共體。協作型教共體適宜縣域內或跨縣(市)域施行。縣外的按省市要求建設,縣內未安排此類別建設。
六、建設要求
(一)“融合型”教共體。
1.師資同盤。建立教共體各校區內部教師流動機制,按教師配置相關要求,統籌安排,無障礙調配各校區教師。校區內因學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師短缺,由校區間以駐教、走教形式統一調配。
2.教學同步。教共體內各校區實行教學常規、教學進度、教學檢測等同步。課程設定、教學計劃制定、教學內容實施、教學常規檢查、教學質量評價以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在基本標準要求的前提下,促進各校區個性化發展。教共體各校區共建共享設施裝置、課程資源等,充分依託網路裝置和技術,積極開展遠端教學、教研與管理。透過大型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等,推動教共體各校區師生交流互動。
3.培訓同頻。教共體統籌教師培訓工作,組織教共體培訓活動,共建共享優質培訓資源。建立學科教研組,開展教共體內校本研修活動,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更為豐富的平臺。制定好教共體內部教師培養計劃,組織教師開展各類教育教學研討、評比活動,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4.文化同系。加強教共體校園文化共商共建機制,建成標識明顯的教共體文化體系。各校區在辦學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統一實施,以“移植+嫁接”的方式培育共性與個性相統一的學校文化。教共體學校透過開展城鄉研學旅行、勞動實踐、聯誼互助、家庭結對等形式,共同組織交流活動,促進城鄉學生的相互瞭解、共同進步。教共體之間互為提供教育基地和實踐空間。
5.考核一體。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方案,建立健全各校區一體化考核評價機制。教共體內各校區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質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績效獎勵等方面實現全方位、一體化考核,真正形成利益共享、榮辱與共的共同體。
(二)“共建型”教共體。
1.資源共享。推動教共體內教師的有序流動、均衡配置、培訓培養、整體評價等機制。鼓勵各校培育特色學科,形成優質教師團隊,引領學生髮展。充分藉助教育資訊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員校的優質資源,實現教共體內師德建設、課堂教學、校本教研、課題研究等資源共享,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2.管理共進。構建合作交流平臺。建立以教共體核心校牽頭的學校日常教學管理和學校發展通報、研討例會制度。實施教共體內教學協同管理,做到常規制度、課程建設、教學進度、作息時間、質量檢測等基本同步。組織各校名師成立學科建設指導小組,指導教共體內學校的各門學科建設。
3.教學共研。核心校以專案合作方式接納成員校教師參與教科研,由骨幹教師幫扶成員校開展富有針對性的研究,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建立科學的教育教學質量診斷監控機制,實施統一的質量檢測管理,制定各學科質量保障制度,指導並督促各校學科教育。加強教學經驗交流,提升教共體內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教師發展水平、學生髮展水平。
4.文化共生。教共體透過資源共享、活動共建、質量共評,助推文化滲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學校教育資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學校文化。教共體各學校透過城鄉學生“手拉手”、家庭結對等形式,組織交流活動,促進城鄉學生的相互瞭解、共同進步。教共體之間力所能及地為對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實踐空間。
5.考核捆綁。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方案,建立健全教共體一體化考核評價機制。教共體內各成員校在特色發展、校園文化、學科建設、教研活動、教學協同等方面實行捆綁式考核,成員校的發展情況作為核心校相關考核的主要依據。形成利益共享、榮辱與共的共同體。
(三)“協作型”教共體。
1.願景協同。由核心校牽頭,調研、指導、組織各成員校理清學校發展現狀與背景,確立學校發展願景,明確學校發展目標,制訂質量提升路徑。藉助核心校先進辦學理念的引領與輻射,結合成員校的辦學基礎,充分挖掘成員校的特有辦學資源,對成員校的辦學進行整體規劃、頂層設計,實現理念與規劃上的“補短提升”。
2.機制協同。建立核心校與各成員校之間互促發展、合作共贏的協同管理機制。基於各校優勢,協同構建教師交流培養機制、跨校集體備課機制、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機制、師生文化聯誼機制等,促進成員校在制度建設、教育管理、隊伍建設、教學質量、課題研究、校外實踐等多方面協調聯動發展,推進共建共享、互利互補,不斷提升成員校教育品質。
3.研訓協同。由核心校牽頭成立教共體教研聯盟,協商制訂教師梯隊培養計劃、教育教學業務培訓方案,採用“線上+線下”的方式定期開展集體備課、教學觀摩、名師講座、課堂比武、論壇沙龍等活動,創新教共體教師研訓、校本研修的方式,促進教共體各校之間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差異互補,以研促教,以教師專業素養、業務水平的提升來推動教共體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4.教學協同。主要可以“網際網路+義務教育”結對幫扶的形式開展教共體各學校間的教學協同。要藉助各校的優勢學科開展同步課堂、遠端專遞課堂等線上教育教學活動,共享課堂導學單、教學設計、教學資源、課堂練習等教學資源。開學排課表時,教共體要協商制定同步課堂“一張表”,以確保教學協同的有序推進;同步課堂結束後,要針對雙邊課堂情況及時開展同步教學研討,以取得教學協同的最大效益。
5.專案評估。以專案化的方式對協同型教共體的工作成效進行評估。由核心校自行選擇成效明顯的工作專案向縣教育局提出評估申請。縣教育局根據專案工作實施情況與成員校的'專案質量提升效果進行現場評審,視協作成效納入相關考核體系,予以獎勵。
七、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切實將推進教共體辦學工作作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促進義務教育高水平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認真組織實施。縣教育局成立以局長為組長,副局長為副組長,辦公室、人事科、計財科、教育科、教育督導服務中心、學校建設和安全管理服務中心、教育教學研究中心、教師進修學校等科室負責人和教共體核心校負責人為成員的教共體辦學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教育科長擔任,領導小組負責領導、規劃、協調、組織、實施全縣義務教育教共體辦學工作。各教共體核心校也要成立領導小組,統籌做好教共體辦學工作。核心校領導成員校,核心校向教育局負責,成員校向核心校負責。
(二)突出黨建引領。各教共體要注重發揮學校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引領黨員幹部教師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積極構建黨建統領教共體建設的工作格局。融合型教共體黨組織要加強統一領導、實現黨建一體化;共建型教共體可組建黨建聯盟,常態化開展黨建共建;協作型教共體可協同開展黨建活動。
(三)理順管理體制。融合型教共體建立黨政工一套班子,實行統一領導,由1名校長負總責;人財物重組後由教共體統一調配和使用;校級班子職數可按合併前各校的職數為基數核定,學校內設機構組織架構及中層職數按精簡高效的原則結合實際確定;教師統一招聘,統一培養,跨校區無障礙調配;各校區的學區範圍應相對獨立、保持穩定;標準化學校評估、校額認定仍以各校區為獨立單元。共建型教共體內各成員校法人地位不變、經費獨立核算不變、校名和行政隸屬關係不變;建立共建聯盟章程,制訂發展規劃,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進步。協作型教共體採取城鄉結對幫扶模式,指導開展學校德育、教學、黨建、後勤等工作。
(四)加大投入力度。教育局將加大對各教共體辦成現代化學校建設、現代技術裝備、教科研、小班化教育等扶持力度,並根據教共體的辦學規模、活動情況、辦學成效等因素,透過以獎代補方式撥付一定的經費,對為教共體建設與管理作出較大貢獻的教共體核心校長和成員校負責人給予適當獎勵。
(五)推動師資流動。按“縣管校聘”改革要求,加強教共體內部師資的統籌管理、調配和交流。優先滿足教共體內教師的雙向交流和城鄉有序調動,最佳化教共體內各學校的師資結構。融合型教共體內教師實行無障礙調配;共建型教共體的核心校每年應派出一定比例的教師常駐成員校任教;協作型教共體根據學科要求,指派一定數量老師到鄉村學校支教。大力推動各教共體建立名師工作室,指導鄉村學校中青年教師成長;透過鄉村教師到共同體學校輪訓、常態化開展教師網路研修等方式,提高鄉村教師的專業技能。
(六)最佳化激勵機制。融合型教共體各校區編制、崗位、師資應統籌使用和管理,共建型教共體各學校可統籌使用中、高階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但要避免過度集中在核心校(校區);優先考慮教共體內流動到鄉村學校任教(支教)教師的職稱評聘。教共體內從城區學校(校區)流動到鄉村學校(校區)任教,視同鄉村學校任教經歷;共建型教共體核心心校教師到成員校任教滿三年且繼續在鄉村學校任教,並符合高階教師職稱晉升條件的,不佔核心校的專業技術高階崗位結構比例;今後返回核心校任教時,應當在核定的核心校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內,重新競聘上崗。各類評優評先比例可向承擔教共體任務的核心校(校區)教師適當傾斜。根據教共體核心校(校區)教育履職、作用發揮、建設發展等考核情況,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室對教共體核心校(校區)適當傾斜。教共體核心校(校區)要結合崗位貢獻、工作量等因素,優績優酬,向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
(七)促進學生交流。建立教共體內學生交流的長效機制,定期選派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學習交流、互動體驗。廣泛開展教共體內城鄉學校學生研學實踐、聯誼互助等活動和學生體藝特長交流、綜合素質競賽、勞動成果展示等活動。探索融合型、共建型教共體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一體化,促進學生共同成長、多元發展。
(八)強化督導考核。教育局負責對我縣教共體建設的統籌協調、業務指導、過程管理和績效評估。建立教共體辦學督導評估制度,制訂完善教共體辦學督導評估標準和實施方案,每學年末對每個教共體進行教育教學督導考核,考核採用核心校與成員校捆綁考核的形式,考核結果既作為對教共體及核心校長、成員校負責人獎勵的依據,又納入對各學校評先評優、教師年度考核、職稱評聘、教學獎勵分配的依據。各教共體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針對不同學段的學校建立針對性評價方案。要健全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成長等的綜合評價、增值評價和特色評價,對核心校的考核和教共體績效評價要把教共體內鄉村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評價作為主要依據。積極培育和塑造教共體建設典型和學校典型,多形式開展宣傳推廣,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城鄉共同體實施方案4
根據縣教育局城鄉幫扶交流實施意見,中心小學與實驗小學構建起聯合體學校,我鎮遴選中層領導與骨幹教師各一名到實驗小學交流學習,以促進相互借鑑與學習,促進教師業務不斷提高,進一步推動全鎮各小學教育的全面、持續、均衡發展。
一、學習交流人員
透過我鎮教管辦認真遴選,決定派出鎮中心小學的兩名教師到實驗小學跟崗學習。
1、中層領導: 職務:教導主任 任教學科:數學、英語
2、骨幹老師: 任教學科:語文、英語
二、學習時間安排
時間為20XX年9月——20XX年7月放假,放假後回單位報到。
三、派出交流人員的管理和獎懲
(一)管理措施:
1、掛職交流教師的管理由聯合體學校共同負責,以接收單位為主,包括考勤、備課、上課、聽課、教學成績、教研活動、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等都要形成書面記錄。
2、派出人員在實驗小學學習期間,要自覺遵守其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按時上下班,認真踐行師德。
3、交流期滿,掛職交流教師由聯合體學校根據其表現和教學質量,以接收單位為主,進行共同考核,考核結果記入學校和個人檔案。
鄉鎮與縣城實驗小學構建聯合體學校,制定出外派中層幹部與骨幹教師到實小參與為期一年的交流學習方案,促進中層幹部與骨幹教師的快速成長。
4、聯合體學校要盡力安排好交流人員的生活。排課時,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情況下,對交流教師給予儘可能的照顧。
5、派出交流學習人員要盡職盡責、認真履行教育教學的職責和義務,要把老城鎮教師的優秀作風帶到實驗小學。
(二)獎懲
1、參加交流的教師在評優選先時,在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考慮。
2、評聘初、中級職務時,派出交流學習教師只要夠條件就排放第一號位置。
3、派出教師交流學習期間,學校一切福利待遇不變。
四、派出交流人員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1、積極參與實驗小學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認真學習實小的管理經驗,虛心向該校老師學習,積極與其他學員交流互動。爭取多聽、多看、多思、多請教,力爭在完成學習計劃的同時提高個人的思想水平和業務水平。
2、業餘時間加強自主學習,並認真及時寫好交流學習日誌與總結,多學習、多反思,努力吸收養料,力求將所學習到的先進理念與本次活動實踐結合起來,進而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
3、掛職交流教師積極聯絡、協調聯合體學校之間開展校際交流活動。透過開展各種交流研討會,互相學習、共同提高,進一步促進全鎮教育的全面、均衡與持續發展。
五、學校需要的幫扶與支援
(一)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確定需幫扶的幾個方面:
鄉鎮與縣城實驗小學構建聯合體學校,制定出外派中層幹部與骨幹教師到實小參與為期一年的交流學習方案,促進中層幹部與骨幹教師的快速成長。
1、在學生管理方面,如何提高班主任的創新工作意識,強化學生管理,使班級管理更加高效,使學生學習秩序井然,需幫扶交流學習。
2、在教科研工作方面,如何開展好學校的教研活動,怎樣抓好課題研究等。希望實驗小學能夠帶來先進的管理運作經驗;
3、在教師隊伍管理方面,如何建立更好有效的激勵機制,需共同交流與學習。
(二)關於物資幫扶方面:
學校在進行著教學樓加層建設,資金緊張,需要配備一定數量學生課桌凳,以便在開學後滿足教學需求。
城鄉共同體實施方案5
一、城鄉劃分目的和要求
為了科學、真實地反映現階段城鄉人口、社會和經濟發展情況,準確評價城鎮化水平,制定城鄉劃分程式碼。
作為統計上劃分城鄉的依據,不改變現有的行政區劃、隸屬關係、管理許可權和機構編制,以及城市規劃、集鎮和村莊規劃等有關規定。具體業務由各鄉鎮統計業務人員聯合村、居委會人員按照《城鄉劃分基層操作手冊》要求操作辦理。
二、城鄉劃分物件
針對**縣境內所管轄鎮、鄉以及鄉鎮的各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的實際建築情況劃分城鄉屬性。
三、城鄉劃分內容
劃分城鄉程式碼以現有的行政區劃為基礎,以民政部門確認的居委會、村委會為最小劃分單元,將各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劃分為城鎮和鄉村。
城鎮是指在市鎮建制和行政區劃的基礎上,劃定的區域。城鎮包括城區和鎮區。
城區是指在縣市轄區中,經本規定劃定的區域。
城區包括:
(一)縣城所在鎮所轄的居民委員會地域;
(二)城市公共設施、居住設施等連線到的其他居民委員會地域和村民委員會地域。
鎮區是指在城區以外的鎮和其他區域中,經本規定劃定的區域。鎮區包括:
(一)鎮所轄的居民委員會地域;
(二)鎮的公共設施、居住設施等連線到的村民委員會地域;
(三)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獨立的工礦區、開發區、科研單位、大專院校、農場、林場等特殊區域。
鄉村是指本規定劃定的城鎮以外的其他區域。
四、城鄉劃分實施步驟
(一)成立城鄉劃分領導小組
由於城鄉劃分涉及面廣,時間緊,任務重,要儘快成立領導小組和業務人員負責組織實施。
(二)組織培訓
領導小組組織鄉鎮主要業務人員在6月底前進行業務培訓,鄉鎮可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培訓到村、居委會。
(三)操作劃分城鄉程式碼
1、由縣統計局與民政等部門銜接,6月25日前準確編制好20xx年全縣各鄉鎮到村、居委會的行政區劃程式碼(12位)。
2、由鄉鎮組織村、居委會人員及相關人員根據當地區域建設實際情況劃分城鄉程式碼:在20xx年各村、居委會的行政區劃程式碼(由縣統計局提供)後面增加2位相應的城鄉屬性程式碼。20xx年行政區劃程式碼原則上不變,如鄉鎮認為需要調整,由各鄉鎮報統計局認可後再作調整。
(四)上報時間
各鄉鎮認真進行復查稽核後,於7月10日前透過電子郵件報縣統計局,縣統計局稽核後於7月15日將城鄉轉換資料和城鄉劃分工作總結透過電子郵件前報州統計局。
城鄉共同體實施方案6
為認真貫徹落實《關於組建臨海市城鄉教育共同體的實施意見》精神,深化‘網際網路+義務教育’,探索組建城鄉教育共同體,推動城鄉孩子同教育同培養,發揮教育優質資源輻射作用,實現教育優質均衡協調發展,本著“平等、互動、共贏”的合作原則 ,根據市教育局統一安排,臨海市第五中學與湧泉鎮中學結為城鄉教育共同體,統籌推進校際間的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文化特色等方面工作,努力探索學校共同體發展新模式,擴充優質資源總量,擴大優質資源的輻射面,提升教育優質化水平,全面推進我市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特成立教育共同體領導小組,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城鄉教育共同體領導小組
組 長:臨海市第五中學任明華校長
副組長:湧泉中學陳靈松校長
成 員:
臨海市第五中學:陳貞貞、汪林輝、王益兵、謝敏紅、李松良、李海濱、盧志米、葉瀟瀟、李健、王會、吳海容、周曚昕
湧泉中學:邱克紅、趙俊標、傅國強、尹冬嬌、陳寒劍、
林丹婷、殷雄、潘邦增、胡勇、戴佳媚、陳祾奇、吳麗瓊
二、學校共同體工作原則
(一)堅持把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切實保證教育發展優先滿足學校共同體發展。
(二)充分考慮學校發展需要和意願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功能。
(三)深入推進兩校的全面合作,建立起學校間幹部、教師、教育資源共享的工作機制。
(四)合作採用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的方式,逐步推廣到更多領域的合作。
三、學校共同體發展建設目標
(一)總體目標
力爭透過雙方學校共同努力,構建一套符合兩校校情的“最佳化管理、研訓一體、資源共享”的工作制度和機制;研究、探索出一條具有兩校特色的一體化共同發展之路,實現教育優質均衡協調發展。
(二)具體目標
1.支教教師(含學校中層領導)做好對支教學校的教師、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互動交流、經驗分享,切實提升支教學校教師隊伍素質和班主任管理水平。
2.定期組織教研活動、提供示範課,實現兩校人才統籌、教研聯動、經驗共享的教師管理、培訓、使用模式,加速支教學校教師專業水平提升。
3. 透過兩校在教學管理、校本課程開發、學生活動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實現教學資源、課程資源、學生活動專案、活動基地等資源全面共享,促進學校共同發展,實現教育優質均衡協調發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經費投入。
要將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學校成立專門工作機構,安排專門工作人員,具體負責城鄉教育共同體的建設。城鄉教育共同體要成立管理委員會,明確分工,加強配合,協同做好有關工作。建立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重點抓好共同體建設工作的統籌協調、日常管理、監督指導、考核評價。
2.健全工作機制,推動工作實施。
學校要建立完善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的各項工作制度,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加強過程性管理,出新招、出實招,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五、階段任務
(一)準備階段 20xx年4月
1.兩校分別召開班子會,學習檔案、理解精神,研究相關工作
2.兩校主要領導會,研討合作方式、內容及需求和優勢調研
3.兩校簽署結對協議書
4.兩校共同商定城鄉教育共同體實施方案。
(二)實施階段:20xx年4月~20xx年12月
1.建立管理一體化工作模式。兩校要從學校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計劃。
2.認真推進學校管理、隊伍建設、教育教學、教師發展等各方面合作,保證質量,務求實效。
3.在協議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採取更多樣的活動形式,力爭收到最大的綜合效益。
(三)年度總結階段:20xx年12月
兩校撰寫總結報告,形成經驗。收集整理過程性材料,樹立活動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總結經驗,真正把“城鄉教育共同體”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