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地震應急演練方案

小學地震應急演練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地震應急演練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演練目的

  為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檔案精神,切實做好學校地震等突發事件的安全應對工作,提高全體師生防震減災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和應急疏散逃生的技能,在緊急情況下,能快速反應,及時有效地組織人員疏散逃生,減少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特制定本演練方案。

  二、演練原則

  全體動員,及時疏散,保護師生,減少損失。

  三、演練時間

  每學期開展一次“地震應急演練”。

  四、演練指揮機構和組織系統

  指揮長:

  成員:

  指揮部全面負責演練組織和現場指揮。下設行政秘書組、避險撤離、緊急救援、後勤保障四個專門工作小組

  (一)行政秘書組

  組長:

  成員:

  負責學校災情險情彙總及學校安全工作,檢查學校教職工到崗情況,與上級指揮部通訊聯絡,及時向縣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和縣教育局指揮部辦公室報告災情,並視情請求援助。

  (二)避險撤離組

  組長:

  成員:

  主要負責指導緊急避險和緊急撤離,設計緊急撤離路線,確定臨時避險場所,維持秩序,保護學生,並做好學生的思想與心理幫扶工作。

  當班科任教師承擔所在班級學生緊急避險的指導任務。

  教務處人員、當班課任教師、其他在校教師共同承擔緊急撤離的指導任務。

  當班科任教師應該隨當班學生一起撤離,並注意保護學生;撤離到安全地帶後,班主任和當班科任教師要清點所在班級學生人數,統計人員傷害情況,並報告組長。其他人員迅速到撤離路線上的預定位置,檢查並報告所負責指導撤離的路段是否存在險情。沒有險情,堅守崗位,指導撤離,並斷後隨學生撤到操場、田徑場等臨時避難場所或者校外避難場所。如果發現險情應該立即報告,並視情改變撤離路線。無法撤離時,被困教職員工應當配合緊急救援組,展開自救互救。

  (三)緊急救援組

  組長:

  成員:

  負責險情和災情檢查和本校救援。在外援部隊到達之前,主要負責救援被困的師生,臨時處理師生創傷;外援部隊到達後,協助開展救援和醫療。

  (四)後勤保障組

  組長:

  成員:

  主要負責後勤服務,協助緊急救援組檢查校舍災情險情,向緊急救援組提供救援工具和裝置。

  五、應急演練科目與預期目標

  (一)緊急避險

  1、教室內人員(重點):

  1)指揮部訊號員發出“地震警報”訊號(“笛笛笛??”三響短促哨聲)。

  2)上課教師立即停止授課,轉而成為教室演練負責人,立即告知學生“地震來了,不要慌”,並指揮學生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或課桌邊,儘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並儘可能用書包保護頭部;最後一排同學面向牆,蹲在牆腳處。演練時間為1分鐘。

  3)1分鐘後,訊號員發出“緊急撤離”訊號(“笛笛,笛——”兩急一緩)。學生復位,老師告知學生“地震已過,現在撤離教室”,進入緊急疏散演練環節。

  2、教室外人員:

  在教室外的.同學,立即跑到操場,要用雙手放在頭上,防止被砸,要避開建築物和電線;在操場上的同學,感覺地震來臨時,要保持鎮靜站立在空曠地即可,不能亂跑,更不能再躲進建築物裡。

  3、教師要按預先的分工,迅速到各自崗位檢查避震的情況,發現有采取不正當措施的,要及時糾正。

  4、學生應在老師的帶領下,一齊行動,把桌椅挪放得有利於避震;與外牆和窗戶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外牆倒塌或玻璃破碎時傷人;避開室內的懸掛物;留一定的通道,便於震時緊急撤離;把年小體弱或殘疾的同學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離的地方,時機一到馬上撤離。

  5、為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相關人員第一時間應切斷電源。

  (二)緊急撤離

  1、撤離路線:見附件1。

  2、各樓層負責人:

  一層()、二層()三樓()

  3、教室內學生疏散安排如下:每班靠門的學生立即把門開啟,1、2組從前門,3、4組從後門按座次撤出教室在走廊排隊,以班為單位有序撤出。學生由正在上課的老師 負責疏散,班主任如沒課,應立即到班級所在樓層樓梯處疏導學生。在撤離途中,如出現擁擠摔倒,後面學生及樓梯口應立即大聲喊“停”同時停止不動,各班老師招呼本班學生停下,等險情排除後,再招呼按順序撤出。

  4、學生在老師帶領下,按照出操的路線有序從樓梯向下撤離,並迅速到達站操的指定

  地點整隊。如兩班學生在樓梯口相遇,按先到先下的原則,後到的班級主動停讓,不得強行搶先。

  5、學生到達操場後以班級為單位集隊,雙手抱頭繼續保持下蹲姿勢。各班主任應立即

  點清人數,向年級組長報告,年級組長向撤離組組長報告,撤離組組長向指揮長報告。

  6、各年級向行政秘書組組長報告各年級教師撤離情況,行政秘書組組長向指揮長報告。

  7、 5分鐘後,訊號員發出“解除地震警報”訊號(兩聲長哨“笛——,笛——”),結

  束演練,恢復出操隊形。

  8、指揮長總結和評講演練情況。列隊回教室。

  組織演練循序漸進。以後逐步增加難度,根據實際條件和需要,增設其他演練科目,如:1)被困救援;2)醫療救護;3)火災撲滅;4)通訊聯絡??

  演練科目的用時長短和難易程度,根據實際條件和需要進行策劃。

  六、演練行動方案

  (一)約定行動指令訊號

  1、訊號使用工具:廣播發令。

  2、訊號各類名稱:

  (1)“笛笛笛??”急促的三連聲,意為演練啟動暨緊急避險;

  (2)“笛笛,笛——”兩急一緩,意為緊急撤離;

  (3)“笛——笛——”舒緩的兩連聲,意為演練結束暨解除險情。以上演練行動指令也可以透過廣播系統直接傳送。

  (二)演練預備

  1、演練前一週,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集中宣傳活動,併為全校參加演練的師生舉辦一場以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為主的地震科普知識講座。

  2、組織師生學習和研究學校地震應急演練方案,熟悉內容,掌握避險方法,明確避險場所和撤離路線以及避難場所。

  3、演練科目、緊急避險方式、緊急撤離路線及學生分流、臨時避難場所及其分配和自救互救方案的設計等事宜,可以讓參加演練的師生共同參與討論後加以修改完善。演練啟動時刻的設定只由指揮長掌握,必須保密,以增強演練的實戰性。

  (三)演練要求

  1、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2、不要驚慌,聽從指揮,服從安排。

  3、保持安靜,動作敏捷、規範,嚴禁推拉、衝撞、擁擠。

  4、按規定線路疏散,不得串線。

  (四)應急演練程式

  1、假定地震發生,指揮部發出啟動演練暨緊急避險指令。

  2、師生就近緊急避險。

  3、假定第一波地震平靜,指揮部發出緊急撤離指令。

  4、師生緊急撤離,疏散到操場。

  5、指揮部定點召集各組負責人:①避險撤離組報告安全撤離師生人數、受傷人數和受傷情況以及可能被困人數;②緊急救援組報告校舍受損和人員被困情況;③行政秘書組報告教職員工到崗情況。

  6、指揮部視情發出指令:①要求緊急救援組組織救援,救治傷員;②要求行政秘書組與教育系統抗震救災指揮部和縣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聯絡。

  7、緊急救援組開展自救互救,後勤保障組向緊急救援組提供救援工具和裝置。行政秘書組接通上級指揮部電話,演練指揮部指揮長向縣教育局彙報災情,並根據需要向政府領導彙報災情,請求支援。

  8、緊急救援組向指揮部報告救援工作和傷員救治情況。

  9、指揮部發出結束演練暨解除險情訊號,宣佈演練結束。

  七、演練總結

  指揮長總結和講評演練情況。各班有順序帶回,各班班主任老師要及時總結經驗,不斷提高學生應急避險演練的效果。

  附:

  安全避震童謠

  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牆角曲身體,

  抓住機會逃出去,遠離所有建築物,餘震蹲在開闊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