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和平區有哪些幼兒園
瀋陽和平區有哪些幼兒園
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可以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整理出瀋陽和平區有哪些幼兒園,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瀋陽和平區有哪些幼兒園
1、瀋陽南寧幼兒園
2、瀋陽市和平區砂山幼兒園
3、遼寧省廣播電視局幼兒園
4、遼寧省服務業委員會機關幼兒園
5、瀋陽市和平區朝鮮族幼兒園
6、瀋陽市和平區南寧幼兒園
7、瀋陽東大幼兒園
8、瀋陽解放軍第202醫院幼兒園
9、瀋陽市和平區十四緯路幼兒園
10、瀋陽市和平區遂川幼兒園
幼兒園課程的特性:
一、基礎性、啟蒙性
從教育體制的角度看,幼兒園教育是學制的最初環節,是整個學制的基礎。幼兒園課程作為學前教育的載體,直接影響幼兒現時的發展,為幼兒今後甚至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從人的發展角度看,幼兒正處於人生髮展的起始階段,是從懵懂邁開腳步走向社會的開始,因此幼兒課程不尋求傳授知識的高深、系統,只需讓幼兒體驗關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最淺顯的知識和觀念,幫助幼兒認識她們周圍的世界,開啟幼兒的智慧與心靈,萌發他們優良個性和品質。
二、全面性、生活性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手段,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中介,因此,幼兒園課程應以實現幼兒在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和諧發展為目標,要具有全面性。
幼兒在現實生活中,透過與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從而獲得知識、習得態度;體驗情感,形成個性。因此,幼兒園課程必然帶有濃厚的生活特性。課程內容要來自於幼兒生活,課程實施要貫穿於幼兒生活。
三、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
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幼兒主要是透過感官來認識世界。在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才理解事物,對世界形成相對抽象的認識。幼兒的這種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其基本的構成成分。在活動中幼兒獲得的直接經驗是幼兒發展的根本是幼兒理解世界的.基礎。
四、潛在性
與中小學課程相比,幼兒園課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課程的潛在性和隱蔽性的特徵。當然,中小學課程也存在隱性課程,但畢竟顯性課程的力量要強大的多。
拓展閱讀
幼兒園教育教學方面
一、在生活中滲透教育。
幼兒日常生活教育工作是幼兒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各種日常生活的技能技巧對成年人來說,早已形成熟練技巧、達到了自動化的程度。然而,幼兒還處於人生的早期階段,獨立生活能力還很低,生活習慣還在形成中,因此,在幼兒園需要教師的培養和教育。
1、建立科學的一日活動常規,細化每一環節的管理,從入園、晨間活動、集體教學、遊戲活動、餐點、午睡、起床、離園,每一環節有具體明確的要求,保證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主動活潑的發展。
2、保教結合,把幼兒良好習慣養成落到實處,強化幼兒常規習慣的訓練,重視養成教育。在悉心照料幼兒生活的同時,積極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如飯前洗手是關係幼兒健康的問題,也是幼兒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過程,即使對小班幼兒,教師也要在耐心講解示範甚至手把手教的基礎上對其提出要求,想方設法讓幼兒學會,而不是教師包辦代替。
3、注重隨機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日常生活是向幼兒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最經常、最自然,最容易收到實際效果的一個途徑。在組織幼兒日常生活活動的過程中,我們要求教師要養成認真觀察的習慣,敏銳地捕捉隨機教育的契機,把品德習慣教育、安全衛生教育、環境保護教育等滲透在一日生活之中。
4、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在組織幼兒日常活動中要從幼兒的實際水平和年齡特點出發,循序漸進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二、寓教育於遊戲之中,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 “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遊戲為生命的。”在遊戲中,幼兒可以模仿各類人物、動物及各種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滿足;興趣得到發展,身心愉快。因此我們加強對遊戲活動的正確引導,促進其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1、利用遊戲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比如老師在組織幼兒玩“搶椅子”的遊戲時,可提醒幼兒觀察:為什麼總有一個小朋友沒有搶到椅子呢?幼兒透過觀察及點數椅子與人數從中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原來小朋友的人數總是比椅子多一個。這樣使孩子逐漸養成做事動腦筋的習慣,有利於激發孩子的觀察興趣,從而使求知慾也更加旺盛。
2、利用遊戲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如玩“小小飛行員”的遊戲,可讓孩子想想,還有什麼樣的玩法?飛機起飛時是怎樣飛?下降時又是怎樣下降?創造條件讓孩子去想象。當孩子在頭腦中想想出一種新形象時,及時幫助孩子透過有效的形式把完整的形象表達出來。
3、利用遊戲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如在科學活動“沉浮”中,讓幼兒自由選擇操作材料,並鼓勵大膽實驗,教師積極地捕捉他們創造思維的“閃光點”,加以科學的引導,為孩子創設一種寬鬆,自由民主的氣氛,使他們能夠大膽想象,自由思索,並以極大的熱情去嘗試自己的新思路,新模式,使這種創造力得以昇華。
4、利用遊戲培養和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
三、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幼兒的主動探究能力。
1、主題活動的內容貼近幼兒生活,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 “教育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幼兒的學習效果源於學習興趣。因此,在組織的相關活動中,幼兒顯得輕鬆自如,遊刃有餘,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此外,在我們的師幼互動過程中,不斷會有新的問題產生,不斷生成新的內容。生成和預設是靈活機動的,而不是機械呆板的。生成的內容可以是正在進行的課題本身的拓展和延伸,也可以是生活中孩子其他感興趣的問題。
2、主題活動充分體現了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的綜合。在每個主題中,將健康、語言、科學、社會、藝術五大領域的內容進行有機整合,按照單元主題的形式呈現給幼兒,有利於幼兒全面、完整地認識事物,使教育內容更加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同時強調各種資源的綜合以及教育手段、方法的綜合。
3、主題活動從關注教材轉變為關注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需要。 過去,我們較多考慮怎樣去教會幼兒,讓幼兒透過“聽”來學習,主題活動的開展,讓我們更多考慮的是怎樣使活動氣氛和諧,讓幼兒感到寬鬆、自由。我們注意改變自己的角色和立場,常以“朋友”的身份投入各項活動中。在主題活動中,注意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比如在小班主題活動“食物”中,教師以水果為二級主題,讓孩子們自帶水果到班級和同伴共同觀察、認識,數水果、水果分類、吃水果、畫水果等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身心和諧全面發展。
4、主題活動培養了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主題活動中,教師不再單純地追求結果的正確,更注重瞭解幼兒在整個探索活動中是否去尋找問題、發現問題,讓幼兒有自信、有思想、有自我表現的慾望,有探索、發現、嘗試、創作的慾望。如《交通工具》的活動中孩子們已不滿足於外部結構和特徵,而把他們靈敏的觸角伸向了內部結構。為了滿足幼兒的需求,斜坡、滾動、慣性等科學理論得到了實踐和驗證;孩子們收集了各種材料進行交通工具的製作;環保問題也深深根植於孩子心中。在活動中孩子們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他們的求知慾、探究性被激發起來了,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也得到了提高,同時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的自信心以及對周圍世界的積極態度等,將伴隨他們一生。
5、主題活動的節日活動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抓住各種節日的教育契機,組織豐富多彩的節日主題活動。如國慶節、春節、中秋、兒童節、勞動節、新年等各個節日雖然有不同的思想內容和教育意義,但對兒童來說都有著共同的,突出的教育作用,那就是迎接節日的準備工作到慶祝活動的進行,可以使兒童持續地沉浸在節日的歡樂氣氛之中,開展豐富了幼兒的生活,擴大了幼兒的眼界,增長了知識和才能,促進了兒童的社會性得到發展。
四、開展特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
將特色課程滲透在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中,廣泛培養幼兒的興趣和愛好,讓幼兒在幼年接受更多有益於身心發展的教育,促進幼兒的綜合素質的發展。
1、抓住幼兒語言成長的關鍵期,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積極創設幼兒語言學習環境,啟蒙閱讀以完整語言能力的培養為教育主線,透過聽視、生活、聽讀和遊戲四個途徑,伴隨其活動、情感、認知和社會性等方面發展。
2、重視體格訓練,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根據《綱要》精神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一日活動內容,確保幼兒體育活動時間,注重提高各環節中的戶外活動的質量,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以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3、開展藝術教育,培養幼兒審美能力。
4、創設良好環境,發揮環境育人的功效。《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透過環境的創設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5、爭取家長的支援,形成教育合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只有與家長攜手合作,實現家園同步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