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外來人員子女怎樣在鼓樓區上小學
南京外來人員子女怎樣在鼓樓區上小學
新中國的小學學制,廢除了民國時期的初小和高小之分,實行一貫制小學,先後有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南京外來人員子女怎樣在鼓樓區上小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鼓樓小學
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是指非南京市戶籍、在寧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其法定監護人應在鼓樓區具有合法穩定住所、合法穩定職業,方可提出就學申請,同時須提供以下材料的原件及影印件:
①家庭戶口簿和隨遷子女父母(法定監護人)身份證;
②由公安部門出具的隨遷子女父母(法定監護人)居住證,需在鼓樓區居住地連續居住且滿一年(居住年限計算至當年5月31日止);
③隨遷子女父母(法定監護人)相對穩定工作證明,與用工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及個人在寧繳納社會保險連續且滿一年憑證;或經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在寧連續且滿一年有效營業執照(相關證照年限計算均至當年5月31日止);
④出生證、準生證及預防接種證等證件。
符合以上條件的隨遷子女,由其父母(法定監護人)於6月24日到居住證對應的小學登記,待鼓樓區符合入學條件的學生學位確定後,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進入公辦小學接受義務教育,不參加電腦派位。若外來務工人員在為其隨遷子女登記時提供與事實不符材料,一經查實,區教育局將不予安排隨遷子女入學。
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鼓樓區中學。
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是指非南京市戶籍、在寧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
符合政策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其父母(法定監護人)應在鼓樓區具有合法穩定住所、合法穩定職業,方可提出就學申請,並在就讀的小學進行登記,登記時間為當年6月(具體時間由就讀小學通知),登記時需提供以下材料原件及影印件:
(1)家庭戶口簿和隨遷子女父母(法定監護人)身份證;
(2)由公安部門出具的隨遷子女父母(法定監護人)的居住證,需在鼓樓區居住地連續居住且滿一年(居住年限計算至當年5月31日止);
(3)隨遷子女法定監護人與用工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及個人在寧繳納社會保險連續且滿一年憑證;或經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在寧連續且滿一年有效營業執照(相關證照年限計算均至當年5月31日止);
(4)就讀鼓樓區小學的學籍卡(含全國學籍號)和小學生素質報告書。
符合以上條件的隨遷子女,待鼓樓區符合入學條件的學生學位派定後,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進入指定公辦初中接受義務教育,不參加電腦派位報名。
拓展相關:外來人員子女入學工作經驗材料
解決外來人員子女入學是普及鞏固九年義務教育、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教育系統認真落實國家、省、市有關精神,把解決外來人員子女入學作為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完善措施,狠抓落實,較好地解決了外來人員子女入學問題,維護了外來人員子女的受教育權益。20xx年,我市被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確定為流動兒童權利保護專案城市。20xx年,全國人大到我市開展專題調研,對我市解決外來人員子女入學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20xx年,教育部把《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研究方案》列入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我市成為參與研究的重要成員。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加強領導,為做好外來人員子女入學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市共轄7區、5市、12縣,總人口920萬。現有小學2402所,在校生67萬人;初中480所,在校生47萬人;普通高中148所,在校生24萬人;職業中學73所,在校生7.3萬人。隨著城鎮化發展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程序的加快,大量外來人員湧入城市,其隨遷子女數量也逐年增加。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市外來人口約50萬人,其中適齡學生人數約5.5萬人,並集中在市區,約佔市區學生總數的18.26。解決外來人員子女入學問題,關係到教育公平,關係到經濟社會發展,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把解決外來人員子女納入教育事業發展總體規劃,明確了各級政府的主體責任。市教育局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的外來人員子女入學領導小組,市內五區教育局局長為成員,制定了《關於外來人口子女入學實施細則》。各縣(市)、區也成立了相應領導小組,加強了領導,為解決外來人員子女入學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完善措施,確保外來人員子女全部入學
解決外來人口子女入學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外來人口子女全部安排入學,與市民子女同等對待。為此,我們按照上級要求,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育和管理,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努力使外來人員子女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
(一)制定政策,依法保障進城務工農民受教育的權益
為切實解決好外來人員子女入學問題,我們根據市委、市政府有關精神,在就學、收費等方面,制定相關政策,依法保障外來人員子女的受教育權利。
在高中招生方面,已遷入我市的外來人口子女,統一參加全市中考,擇優錄取;戶口不在我市,需在我市借讀的,按同級同類學校互轉原則,為其辦理正常的轉學手續。
小學招生和小學升初中方面,按照“流入地政府為主,國辦學校為主”的原則,不論戶口是否在我市,一律與市民子女同等對待,家長持務工經商證明、房屋租賃證明、浮住戶口或暫住證到所在區教育行政部門登記,由所在區教育局按學生實際住址,劃片免試就近入學。
在學前教育方面,不論戶口是否遷入我市,外來人員子女均與市民子女一樣享受同樣待遇,按照統一標準交費入園。
在收費方面,從20xx年開始,義務教育階段取消了借讀費,執行“一費制”收費政策,與市民子女一樣享受同樣待遇。幾年來,各縣(市)、區認真落實各項政策規定,即使在適齡學生入學高峰期,仍克服困難,儘可能地安排外來人員子女到教學設施完善、師資力量較強的國辦學校就學。
同時,取締“農民工子弟學校”、“棚戶學校”等不符合辦學條件的學校,如20xx年,我市取締了設在垃圾場的“春晨小學”,並協調有關部門撥付專項資金,妥善安排31名學生就近到南粟村等國辦學校就學。20xx年,石家莊市人民政府批轉了市公安局、市計委《關於我市市區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出臺了外來人員子女轉為城市居民的優惠政策,使長期在我市務工經商、相對固定的外來人口轉化為城市居民,享受城市居民同樣待遇。這樣,這部分外來人員子女入學問題也隨之解決。
(二)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為外來人員子女提供優質教育資源
1998年,我市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教育資源基本能夠滿足全市人民對義務教育的需求。但是,大量外來人口湧入,給教育增加了很大壓力,其子女入學方面較多的不確定因素和複雜的入學情況,也給教育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始終堅持教育為民、服務群眾的原則,知難而進,迎難而上。
一方面,擴大外來人員子女集中學校的辦學規模,擴大接收外來人員子女的國辦學校數量,妥善解決進城農民工子女的就學問題;
另一方面,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最佳化師資配備,為外來人員子女提供優質教育資源。
地處繁華商業區的正東路小學、新華小學、寧安路小學等國辦學校,主要招生物件為外來人員子女。外來人員子女數量佔學生總數的比重,寧安路小學達到60,新華小學達到80,正東路小學更達到90以上。這些學校辦學條件較好,師資力量較強,深受外來人員信任和肯定,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健康發展。20xx年,我市投資250餘萬元,建成了市少年兒童保護教育中心,專門解決流浪兒童的教育問題。“少保中心”自建立以來,以品行教治為中心,採取“建家、進校、就業走向社會”三步走的保護模式,為從根本上解決重複流浪和流浪兒成為流浪漢的問題闖出了一條新路子。
(三)鼓勵和支援發展民辦教育,滿足流動人員對教育多元化的需求
民辦學校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寄宿制、封閉式管理,這也是外來務工人員對子女入學的一個重要條件。民辦教育的快速發展,滿足了外來人員對教育多元化的需求,同時,外來人員子女的大量增加,也相應推動了民辦教育發展。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民辦教育發展,認真貫徹“積極鼓勵、大力支援、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辦學方針,制訂了許多優惠政策,如:以劃撥方式提供用地;符合貸款條件的學校,金融機構優先提供貸款;新建或擴建校舍減半徵收市政配套費,免徵牆改費、渣土費等,積極鼓勵和支援民辦教育,促進了民辦教育的迅猛發展,湧現出一批高標準、高起點、高效益的民辦學校。目前,全市有民辦中小學140餘所,在校生有10餘萬人。其中市區有民辦中小學14所,在校生有1.5萬人,職業中學30多所,民辦高等、中等學校30多所,為有效解決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入學提供了條件。
(四)加強教育和管理,促進外來人員子女健康成長
外來人員子女多數來自農村,與市民子女在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學習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針對外來人員子女的這一特點,我們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儘快適應新環境,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一是在農民工子女就學相對集中的學校建立心理諮詢室,定期向學生開放,由經過專職培訓的教師接待學生諮詢。孩子們有了困惑,有了煩惱,可與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從而消除疑惑,解開心結,深受學生們的歡迎。
二是加強對外來人員子女心理問題的課題研究,從根本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幫助外來人員子女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三是積極調整心理活動課的內容設定,培養外來人員子女與本市學生之間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形成互相幫助的良好班風和校風。同時,加強學校管理,積極開展實踐“五小”行動,鼓勵他們努力成才。
三、加強督導,完善解決外來人員子女入學的長效機制
解決外來人員子女入學問題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必須建立長效機制。
一是建立督導檢查的長效機制,結合“普九”督導檢查,做好相關學校教職工和學生的思想工作,要求師生對農民工子女要多一份責任,多一份關愛,使他們進的來、留的住,確保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權益得到落實。
二是建立控輟保學的長效機制。加強外來人員的培訓,宣傳教育政策和法規,動員他們自覺將作女送入當地學校就學。
三是建立考核的長效機制。堅持把解決外來人員子女入學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相結合,作為年終義務教育督導考核和對各縣(市)、督導考核的重要內容,其工作成效作為考核結果的重要依據。
我市在解決外來人員子女入學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收到了明顯成效,但是與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我們的工作仍然有不少差距和不足。我們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把辦人民的教育作為出發點和著眼點,紮紮實實地解決好外來人員子女入學問題,為建設繁榮、文明、和諧的新石家莊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