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小學入學攻略
太原小學入學攻略
小學教育除了教育的特點外,還有獨特的基本特徵:一是全民性;二是義務性;三是全面性。以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太原小學入學攻略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登記物件
年滿6週歲(2015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的適齡兒童。
二、登記材料
(一)本市戶籍適齡兒童
入學報名須登記:
1、《居民戶口簿》(本市戶籍適齡兒童戶籍變更截止時間為2021年4月30日);
2、《房屋所有(產)權證》;
3、《出生醫學證明》;
4、《預防接種證》。
(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
入學報名須登記:
1、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子女原籍《居民戶口簿》;
2、進城務工人員在本市居住滿一年的《居住證》(2020年4月30日前辦理);
3、進城務工人員有效《勞動合同》及個人依法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滿一年的證明(2019年4月30日前連續繳納12個月以上),或一年以上有效《營業執照》(2020年4月30日前辦理);
4、隨遷子女《出生醫學證明》和《預防接種證》。
三、太原小學入學報名流程
1、6月21日前:出臺《太原市教育局關於2019年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工作的指導意見》
2、6月26日前: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出臺本地區小學入學實施辦法、各小學招生計劃、學區劃分範圍等並上報市教育局稽核備案。
3、7月1日—7日:全市統一進行小學入學網上報名登記。
4、7月10日—17日:公辦小學組織小學入學材料稽核工作。
5、7月10日—11日:民辦小學報名人數少於招生計劃的學校,公佈錄取名單;網上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學校,進行電腦隨機派位。
6、7月12日—13日:民辦小學組織自主招生並公佈錄取名單。
7、7月14日—15日:稽核民辦小學錄取名單。
8、7月16日—17日: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對民辦小學未錄取適齡兒童進行統籌安排。
9、7月18日—26日: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稽核各小學錄取學生情況。
10、7月27日:全市公辦小學和民辦小學統一發放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通知書。各縣(市、區)根據實際情況,7月27日或8月26日進行均衡編班、舉辦新生入學儀式、幼小銜接教育。
【拓展】教育部小學入學規定
1.入學條件:
凡年滿6週歲(當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出生)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應當免試就近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
2.入學辦法:
小學入學以適齡兒童、少年和法定監護人戶籍登記地與實際居住地一致為依據,就近入學。也就是說,適齡兒童與其法定監護人一同具有實際居住地的戶籍就可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
3.辦理時間及程式:
小學每年6月第一週教育行政部門在社群、學校和公眾資訊網釋出入學登記公告,並公佈學校新生入學班數;第二週適齡兒童法定監護人按要求到指定的登記點報名登記;第三週公佈入學登記名單。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入學登記情況和學校新生入學學位數,於7月15日左右完成劃片或微機排位工作,並將學生的姓名、就讀小學等重要資訊在社群、學校公佈;8月底辦理入學報到手續。
公辦小學根據各省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公佈的對口入學方案與招生計劃,免試就近招收年滿6週歲的本市戶籍的適齡兒童、以及符合條件的來滬人員隨遷子女就讀;政府委託的以招收隨遷子女為主的民辦小學,免試招收統籌安排的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就讀。
入學工作基本原則
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工作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為依據,以促進本省區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構建面向適齡兒童、少年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為目標,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原則,按照招生入學工作公開、公平、公正程式,切實維護適齡兒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權益。
教育部通知:小學入學年齡由各省統籌確定
《通知》規定,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
根據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凡是滿6週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7週歲入學。
這意味著,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入學年齡和年限,早有規定。但具體到“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的說法,還是較為少見。
針對小學入學年齡截止日一事,教育部2月26日回應稱,《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年滿六週歲的兒童,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又規定:“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由於各省適齡兒童數量情況和教育資源的實際承載能力不同,一直以來,具體入學年齡截止日期由各省具體規定。因此,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是依法重申現行制度和做法,教育部不會統一規定具體入學年齡截止日期。
為何8月31日成“慣例紅線”
多年來,全國多數小學對一年級兒童入學的年齡限制,一般是滿6週歲(週歲的計算以每年的8月31日為統計時限)。所以,很多9月預產期的產婦,寧可提前選擇剖腹產,也想確保孩子早一年上學。
6週歲入學的年齡門檻,是怎麼來的呢?湖北省教科院一位專家介紹,《義務教育法》第11條規定:凡是滿6週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7週歲入學。“其實,檔案只是規定,滿6歲的孩子,政府必須滿足其入學的權利。對未滿6歲能不能入學,並沒有統一規定。但各地在執行的時候,什麼年齡的不能收,總得有一個門檻,因此便按照慣常思維,定在了‘滿6歲’。”他說,也有一些地區,是因為學位有限,不可能無條件的滿足所有想讓孩子上小學的家長需求,也不得不劃出一個門檻,“若不限制年齡,有的家長甚至想把才滿5歲的孩子送來入學。總得定一個規則比較好。”
對於新規,他們有話說
家長
有家長認為,這解決了“輸在起跑線上”的問題。為了搶在9月1日前入學,選擇8月底剖腹產的中國媽媽不在少數,有網友還調侃稱,原本8月31日的入學截止日期“不知催生了多少處女座(出生於8月23日到9月22日)”;更有網友認為,應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放寬入學年齡,不再硬性規定截止時限。
廣州的林女士說女兒是10月初出生的,當年為了孩子是否提早一年讀書,好一番糾結。她最終還是放棄了,選擇讓孩子多上一年幼兒園。如今,對於教育部新出來的通知,她的意見是,支援放寬截止年齡,“12月31日,比較合乎情理,讓同年出生的孩子,可以同年上學。”
但也有不少網友持不同觀點,認為無論對入學年齡做怎樣的限制,問題都一樣存在:孩子的身心成長千差萬別,註定眾口難調。
吳女士的孩子才1歲多,但她對入學年齡的問題也在密切關注。“有家長說12月31日好,可我女兒是1月的,差不了幾天,怎麼辦?我也不想晚一年上學。”吳女士認為,8月31日是一個維持多年的鐵律,家長們也早已習慣。如今這個鐵律有了鬆動的可能,這是好事。但究竟怎麼確定?截止時間定在什麼時候?感覺眾口難調,“不管定哪個時間,都有人不滿,還是不變算了,大家都能接受。”
準媽媽劉女士對此也十分關注,她覺得,儘管教育部給出了大方向,讓各省有了選擇的自由度,也讓就讀一年級的截止時間有了鬆動的可能,但估計短期內難以給出明確的說法,“維持現狀可能性大”。“隨著二孩時代的到來,學位越來越緊張,如果要變動,牽涉面很廣,有關部門必須進行一番摸底調查,如適齡兒童現在是多少?未來是多少?學校夠不夠?硬體軟體如何?老師數量、質量如何等等,這些都要統籌考慮和安排,不能說變就變。”
老師
廣州天河某小學肖老師表示,孩子讀書年齡不能再提早了,建議不要調整了。以前,孩子都是7歲上學,相比而言,如今的孩子6歲上一年級,已經提早了整整一年了。“我帶過不少一年級,個人感受是:同一個班裡,相差幾個月大的'孩子,在知識的接受程度、能力方面,有一定差距。有的孩子年齡小,接受能力差,學習跟不上,對個人自信心是個很大的打擊。對這些孩子,老師不得不單獨輔導、開小灶。”肖老師說。
另外,從生活自理能力來說,有的孩子太小了上學,還會發生尿褲子等行為,也就是說,老師們不但要上課、教知識,還要在生活上照料上投入精力,這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老師,都帶來了很大壓力。
該校一年級老師們對此態度一致:不支援變動,更不支援調整到12月31日。他們認為,將入讀時間再往前推,孩子的生理、心理條件都未準備好,“一年級的系統化學習,對於不滿6週歲的孩子來說是比較難完成,無論是從握筆、專注力、模仿力、理解力等方面考慮,“實在不適合再提前入讀年齡”。
教育部門
廣州市政協的常委曹志偉表示,新規比較人性化,因為身邊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苦惱。他建議,將入學的截止時間調整為12月31日,但這個時間並不是硬性規定的時間,是允許適齡兒童入學的時間,不強迫入學,從9月1日至12月31日之間出生的孩子是否入學,可以由父母來決定,父母是最瞭解自己的孩子心性和身體狀況是否適合上學的。
有業內人士表示,將時間前移或後移,都會影響到現行部分家庭的適齡入學兒童。同時,改變截止時間點還要考慮到各所學校的招生指標和接收能力。如果貿然更改時間點,多出來的學生會增加學校的壓力。
還有相關人士表示,通知中明確了要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由於《義務教育法》已經規定了年滿六週歲。從這個層面理解,他認為省裡確定的出生年月,不能突破《義務教育法》。但他同時表示,具體的做法、細則,還有待教育部進一步解釋。
河北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小學入學截止日期,河北省教育廳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包括義務教育法的相關規定、京津兩地政策等,尤其是河北省大班額情況比較嚴重,學位的問題需要重點考慮,此外還要統籌過渡期的問題。綜合多重因素,河北省政策短期內不會確定。一旦調整,將及時對外發布。
廣東省教育廳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目前檔案還沒有正式下發,收到後會具體研究落實,在落實之前,暫沒有大的改變。
教育專家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劉堅告訴記者,要改變這種搶跑心理,關鍵還在對家長的宣傳和引導。家長要多一點理性,不要把早一天晚一天上學等同於是否“輸在起跑線”上,要理解孩子的自身成長規律,孩子接受教育的多樣性比他是否提早學到一加一等於二等知識更重要。
讓孩子提早上小學到底好不好?
記者採訪瞭解到,一些家長髮現“自己錯了”。記者走訪武漢市一些小學發現,在6個一年級班級中,沒有一名小齡生在班級出類拔萃,部分在中游,很多人成了班級的“尾巴”。
“倡導年滿三週歲上幼兒園、年滿六週歲上小學,是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制定的。的確有一些早慧兒童入學時年齡很小或者能夠跳級,但據一項調查顯示,提早入學的學生中約六成左右在三年級前表現良好,四年級起便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甚至出現成績下滑。”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十佳班主任、新城小學老師李文娟建議,孩子還是滿6週歲上小學更好。其實,很多小齡生智商很高,但最終起作用的是非智力因素,“‘搶跑’趕早可能耽誤孩子一輩子。”
“兒童什麼時候上小學,應當看其‘成熟度’。既要看智力因素,更要看心理和性格因素。”江岸區解放小學校長汪國奐提醒,想讓孩子早點上學,主要是家長“心急”,擔心孩子晚點上學就會落後,“我們是提倡晚點入學的,尤其是男孩子,小時候發育比女生遲緩一些。若沒有到6歲,孩子上體育課可能沒有其他孩子跑得快,由於手部肌肉發育不成熟,寫字也慢一些,孩子的自尊心就會受到傷害。過早地承受學習壓力,不利於孩子成長。”
全國優秀校長、江漢區北湖小學校長範永歲說,有的孩子雖然看起來學會了很多知識,但那是幼兒園和家長用“填鴨”法“灌”出來的成果,實際上孩子的綜合能力遠不及格。有的孩子5歲半了,會寫上百個漢字,卻不會繫鞋帶、拉拉鍊,吃飯只能用勺、不會用筷子,這種“瘸腿”式的發展對孩子十分不利,“這樣怎麼適合上小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