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自主招生條件

清華北大自主招生條件

  自主招生又稱自主選拔,是高校選拔錄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環節。按照自主招生報考要求,最終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考生還要經過初試、複試等環節才能確定,以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清華北大自主招生條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華北大兩所高校自主招生的要求

  1、高中階段學習成績優秀、品學兼優、綜合實力強或取得優秀榮譽稱號的的高三畢業生。

  2、在一定領域具有學科特長,在各類比賽及競賽中獲得獎勵的考生。

  3、高中階段在科技創新、發明方面有突出表現並獲得獎勵的考生。

  不管是“中學推薦”還是“個人自薦”,中學和學生一定要遵循“誠信”的原則,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行申請和推薦工作,申請材料必須真實。

  清華北大兩所高校自主招生條件

  一、申請報考者須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1、有發明創造或參加科技類、人文社科類競賽全國決賽或國際比賽獲得優異成績;

  2、在該校自主招生專業範圍內有相關學科特長、創新潛質,並在國內外相關專業學習實踐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

  3、在高中階段參加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資訊學)全國決賽獲得優異成績。

  二、申請學生應至少具備以下特質之一:

  1、研究創作類:在科技發明、研究實踐、文學創作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現;

  2、突出才能類:在人文與社會、創新與設計等方面具有突出才能或在相關學習實踐中取得優異成績;

  3、學科奧賽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學等學科具有學科特長,且在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表現突出。

  擴充套件: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為九校聯盟(C9)、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亞洲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基地,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學校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校名“清華”源於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晚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調整後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截至2020年12月,清華大學校園面積442.12公頃,建築面積287.64萬平方米;設有21個學院、59教學系,開設有82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0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2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60個;有教職工15772人,在校生53302人。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學位授權自主稽核單位”、“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亞洲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21世紀學術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返回北平。1952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並自北京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併,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科學、民主思想,是建立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基地之一。長期以來,北京大學始終與中國和中國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恰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

  晚清時期

  京師大學堂(1898-1912)

  京師大學堂匾1898年6月,光緒帝頒佈《明定國是詔》推行“戊戌變法”,詔書中強調“京師大學堂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7月3日,光緒帝批准了由梁啟超代為起草的《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正式創辦京師大學堂,並任命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孫家鼐為首任管理大學堂事務大臣(管學大臣),許景澄任中學總教習,美國傳教士丁韙良任西學總教習。9月21日,慈禧太后與守舊派發動戊戌政變,百日維新失敗。但是,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京師大學堂是當時中國最高學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機關,也有學者認為是中國近代正式設立的第一所新式大學。京師大學堂的建立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標誌著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京師大學堂改革舊式科舉制度,制訂新的學制章程,以“端正趨向,造就通才”為宗旨,教學內容強調“中體西用”、“中西並重”。成立之初,行使雙重職能,既是全國最高學府,又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統轄各省學堂。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京師大學堂遭到破壞。8月3日,清政府下令停辦京師大學堂。八國聯軍打入北京後,京師大學堂遭受破壞。

  1902年12月,清政府委任吏部尚書張百熙為管學大臣,責成經理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得以恢復。吳汝綸和辜鴻銘任正副總教習,嚴復和林紓分任大學堂譯書局總辦和副總辦。張百熙為主持制定《欽定大學堂章程》,是中國近代第一個由政府頒佈的全面系統的學制章程。創辦於1862年洋務運動期間的京師同文館也併入大學堂。12月17日,京師大學堂舉辦開學典禮。根據學制,不同程度的畢業生分別授給貢生、舉人、進士頭銜。

  1903年,增設進士館、 譯學館及醫學實業館。

  1907年京師大學堂首屆畢業典禮頒發的畢業文憑1904年,京師大學堂管學大臣改為總理學務大臣,負責統轄全國學務,並另設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專管京師大學堂事宜。京師大學堂統轄全國教育的職能因此分離,成為單純的`高等學校。同年,進士館開學,招收了中國歷史上的最後兩屆科舉進士,即癸卯科(1903年)進士80餘名和甲辰科(1904年)進士30餘名入學。並選派首批47名學生出國留學,開中國高校派遣留學生之先河。

  1905年,國子監停辦時,一批未畢業的學生直接進入京師大學堂學習。

  1910年,京師大學堂開辦分科大學,開辦經科、文科、法政科、商科、格致科(理科)、工科、農科共七科,設十三學門,分別是經科的詩經、周禮、春秋左傳,文科的中國文學、中國史學,法政科的政治、法律,商科的銀行保險,格致科的地質、化學,工科的土木、礦冶,農科的農學,中國近代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初具規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