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城有哪些大學
重慶大學城有哪些大學
重慶大學城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西部虎溪街道、香爐山街道、豐文街道和陳家橋街道,佔地約20平方公里。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重慶大學城有哪些大學,希望能幫到大家。
重慶大學城有哪些大學
重慶大學城總共有14所大學。分別是重慶大學,第三軍醫大學,後勤工程學院,重慶醫科大學,重慶師範大學,四川美術學院,重慶科技學院,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警官職業學院,重慶運動技術學院,重慶巴渝職業技術學院,中國國際職業技術大學等。
材料擴充套件:
1、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Chongqing University),簡稱重大(CQU),位於中央直轄市重慶,是中共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屬的副部級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和重慶市共同建設。重大早在民國時期就是中國最傑出的國立大學之一,建國後以“建築老八校”聞名。
現是國家“雙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性大學;“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成員高校;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專案”;設有研究生院和國家大學科技園。
2、第三軍醫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Army Medical University),坐落於中國美麗的山水都市—中央直轄市重慶,是一所有著光榮歷史和鮮明軍事特色的軍醫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全國重點大學,是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副軍級編制,“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學校於1954年由原第六、第七軍醫大學合併而成,第六軍醫大學前身系第四野戰軍醫科學校和原國立中正醫學院,第七軍醫大學前身為第二野戰軍醫科大學,1975年更名為第三軍醫大學,2017年更名為陸軍軍醫大學,並對外保留第三軍醫大學校名。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資訊顯示,學校佔地205.63公頃(3084.43畝),建築面積155.13萬平方米,儀器裝置總值27億元,圖書館中外藏書72萬冊。
3、重慶醫科大學。
重慶醫科大學(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簡稱“重醫”,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選國家“111計劃”、”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專案”、”特色重點學科專案“,為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暨來華留學“211”院校、國家重點支援建設的'西部地區十四所大學之一。
重慶醫科大學創建於1956年,由上海第一醫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分遷來渝組建而成,原名重慶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重慶醫科大學。學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2008年教育部、重慶市《部市戰略合作協議》確定學校為重點建設大學。
4、四川美術學院。
四川美術學院(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簡稱“川美”,位於中央直轄市重慶,是一所省屬本科高校,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學校為中國獨立建制的31所普通高等藝術院校之一,中國八大美院之一,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學院創辦於1940年,時為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1950年底調整更名為成都藝術專科學校,1953年與西南人民藝術學院合併,改為西南美術專科學校;1959年更名為四川美術學院。
據2017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校園分為黃桷坪校區和虎溪校區,共佔地1200畝,學院教學行政用房18萬平方米,生均達到27.7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裝置值1.26億元,圖書館藏書41萬冊;學院設有12個系院,22個本科專業;擁有專任教師549人,全日制在校生4700餘人。
5、重慶科技學院。
重慶科技學院(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始建於1951年,學校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大學城,由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共建,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資料中國“百校工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專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單位。
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全國新建本科院校聯盟副理事長單位、重慶市屬高校轉型發展聯盟理事長單位,是一所以工為主,以石油與化工、冶金與材料、機械與電子、安全與環保為特色,涵蓋理、工、經、管、法、文、藝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院校。
重慶大學城人文歷史
重慶馮玉祥舊居
重慶馮玉祥舊居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陳家橋鎮白鶴村。原為當地鄉紳張海南的住宅,當時稱為“張家大院”。1939年初,馮玉祥將軍購買該院,命名“抗倭廬”。抗戰期間馮玉祥攜夫人李德全及其子女在此工作,生活了七年。
馮玉祥舊居原為清晚期普通巴渝民居,總佔地面積2937.5平方米。該建築為土木結構,單簷懸山式屋頂,小青瓦鋪面,穿鬥式樑架。
2000年,馮玉祥舊居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列為直轄後的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8月31日完成了舊居的主體修復工程,並於2003年12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何魯麗親筆為馮玉祥舊居題寫館名.
2012年9月19日上午,重慶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範照兵一行來到我區,調研統戰文化保護與傳承、微型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情況,併為馮玉祥舊居作為“重慶統一戰線傳統教育基地”授牌。區領導李劍銘、方海洋、黎萬宏、魏小紅、楊邦維、陶世祥、王新強、宋曉平參加授牌儀式或陪同調研。
據瞭解,馮玉祥舊居是重慶市直轄後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先後被授予“全國統一戰線傳統教育基地”、“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等稱號。2013年為迎 接市委統戰部為舊居掛牌“重慶統一戰線傳統教育基地”,沙坪壩區人民政府對舊居展線進行了全面更新,進一步充實了“馮玉祥與統戰”板塊,更全面、客觀、真實展示馮玉祥將軍一生。
重慶張治中將軍舊居
重慶張治中將軍舊居地處沙坪壩區土主鎮三聖宮村。“三聖宮”為依山就勢而建的坡地院落式建築,佔地面積5333平方米。原為清代廟宇,是宗教文化中少數現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重要古建文物,距今已有200多年曆史。抗戰期間著名愛國將領、“和平將軍”張治中曾在此地居住和辦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址作為該村小學用房,後為農舍,由於年久失修,損毀嚴重,岌岌可危。2003年以來,中共沙坪壩區委、沙坪壩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張治中舊居的修復工作。 2003年5月,區政府第8次常務會確定張治中舊居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沙府辦發[2003]101號),並將張治中舊居納入西部大學城園區總體規劃。同年,沙坪壩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從土主鎮三聖宮村有償收回了土地產權。 2005年以來,區文廣新局成立了資料收集組和實物徵集組,四上北京、三下南京收集史料,並從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以及張治中子女、部屬等處獲取了大量鮮為人知的相關資料和實物。2006年,張治中舊居保護規劃方案和施工設計方案透過市級專家評審,舊居修復工程被列為沙坪壩區2007年社會事業重大專案。2007年4月,張治中舊居修復工程正式啟動,同年10月,主體工程修復竣工。2008年1月,舊居正式對外陳列開放,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何魯麗為舊居題寫了館名“重慶張治中舊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