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行知二中中學學區範圍

上海行知二中中學學區範圍

  行知二中是一所民辦初級中學,坐落在寶山中心城區,佔地40餘畝。以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上海行知二中中學學區範圍的詳細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海行知二中中學學區範圍

  學區範圍:面向全市招生。地址:上海市寶山區子青路99號,電話:021轉56104504。學校繼承和發展陶行知教育思想,堅持“德育為首,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以提高全面素質為目標”的辦學指導思想,以學生髮展為本,一切為了學生、求真務實、追求卓越。

  學校簡介

  學校現有高階教師11人,區級學科帶頭人2人、教學能手2人。其前身是上海市化成中學。1997年5月由化成中學和市重點中學行知中學初中部合併,轉製為上海市行知第二中學(公助民辦)。2002年4月,再次轉製為民辦行知二中。

  學校先後被評為國家科學教育實驗基地、市德育先進集體、市行為規範示範校、市優秀學習型家庭實驗基地、市家庭教育實驗基地、市雛鷹大隊、區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區綠色學校等。

  2003年劉星妍同學被評為上海市十佳雛鷹好少年,邢詩萌同學被評為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2004年,陳思雨同學被評為上海市科技希望之星。在歷年初三學業考試中,行知二中勇奪寶山區中考狀元四連冠,被市、區級重點高中錄取人數比例始終位居寶山區之首,錄取率連續穩定保持在80%以上。05年應屆初三畢業班在區質量管理考試中優異成績,600分以上人數54人,佔學校學生數26.2%,佔全區總高分人數23%(高分人數及百分比均為全區第一),67名同學獲推優生直升高中資格;在05年初中學業考試中,460分以上54人,佔參考人數40%,佔全區18.6%,為全區之冠,450分以上97人,佔參考人數72.9%(市零志願錄取資格線)。學校設有“至德獎學金”,學生獲獎人數達33%。

  學制發展

  二段制與三段制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也在進步。到了戊戌時期,中國教育從最初的“一段制”,發展為“二段制”。如1895年盛宣懷奏準設立天津中西學堂,分頭等學堂(即外國所謂大學),二等學堂(即外國所謂小學堂),二等學堂頭班畢業後,即升入頭等學堂四班,其餘以次遞升。這是中國最早的分級學校,但仍無明確的“中學堂”之稱。至1896年孫家鼎書《議覆開辦京師大學堂折》時,也仍限於小學、大學兩段,沒有現代意義上的“中學”之稱。

  1896年盛宣懷奏辦南洋公學,並分為外、中、上、師範四院,開始有了“三段”的形式,即中院相當於中學一級,這是中國中學教育之始。南洋公學於成立時,設總理一員,相當於今天的“校長”;總教習一員,執掌全校教務工作,相當於今天的教務長;另外還設有學監等職。如蔡元培在南洋公學時就擔任總教習一職。

  體制改革

  管理體制改革

  截至1902年學制改革之前,中國中學教育雖有了一定發展,但其內部行政管理仍很混亂,行政組織設定多是根據辦學者的主觀意見而定,並無科學依據,這也對中國中學教育的'健康發展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而且由於當時學制未立,全國學校管理處於一種無序狀態,人們急待教育的全面改革。

  在人們的呼籲下,在社會形勢急劇變化的壓迫下,1902年清政府開始了教育改革的嘗試,並頒《欽定學堂章程》,其中規定:中學堂以府設立為原則,稱之為“省立中學堂”,由私人設立的,稱為“民立中學堂”。為此,中國有了中學教育的具體設定辦法,並規定“總理”為“負校務之全責者”,即總理為校長。可惜該章程並未實行。

  1904年進行正式的教育改革,並頒行《奏定學堂章程》,同時對中學管理人員作出了一定規定:中學堂應設監督一員,統轄全學員董司事人役,主管一切教育事宜。並專設了文案員、會計員、庶務員及監學。全國由此有了一套統一的組織管理系統,管理人員也有了統一稱謂,避免了中學校長、教務主任等官職隨意設定的現象。但是,從對這些管理人員的規定也可以看出,1904年教育改革時,人們對學校行政管理仍無一科學認識,學校中無有序的行政組織,管理中不是層層管理,而是散狀佈局,不利於形成管理中的層級權威性。

  在中學設定一“主管一切教育事宜”的行政官員,並且將之稱為“監督”的措施在清末教育改革後一直未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