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溫度》經典讀後感(通用11篇)
《歷史的溫度》經典讀後感(通用11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的溫度》經典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的溫度》經典讀後感 篇1
歷史,是需要細節的。
讀書的時候,勾陳起某件史實,總會想起來小時候那些歷史課本中讓人頭疼的時間、地點、事件,背誦記憶起來是如此痛苦,及至年長,讀得越多,閱歷漸深,越是感慨唏噓不已。
曾經以為,“演戲的人假正經,看戲的人最無情。”當所有歷史的細節,都化為無端揣測,故紙堆裡,那一雙眼睛,散發著幽幽的光芒,深邃又恐懼,溫情又冷峻,神秘而無解。那光芒,終究一點點黯淡下去。
罵名也好,美名也罷,才知道,能在浩如煙海的史書留名是何等難得,那一個個畢生只可以仰望的名字背後,也有鮮活如我們見到的每一個人一樣,有著每一秒的呼吸,每一天的柴米油鹽,每一世的生老病死。
張瑋的《歷史的溫度》為那些乾巴巴冷冰冰的,成為知識重點和歷史脈絡的人物注入了鮮活的血肉。比如本書第一篇:《大家都稱她為“夫人”,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她》,她寫到的不幸婚姻,這立時讓我想到南宋的李清照。《同是天涯淪落人,中外古今蓋如此》。比如他寫《愛迪生的側面》,原來電燈並非愛迪生髮明,他只不過是買來發明產權將其大規模推廣使用而已,而且和這個細節消失在歷史書裡的還有愛迪生人性中失敗和陰暗的一面。比如他寫杜月笙和戴笠,那些被無數人在隱秘的角落裡獨自揣摩卻在無數生活事實中操練其心術的人。
讀到精彩處,忍不住擂拳,當浮一大白。
同作為一個寫作人,我更想談一談這些爆款文走紅背後的原因。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個人,那麼標題和人的容貌是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這個“以貌取人”和“標題為王”的時代,一個好的標題,在很大程度上註定了一篇文章可以傳播多遠。
以左宗棠為例,假如讓歷史教授去寫同樣的問題,他可能會這樣擬標題:《左宗棠發跡史實略考及收復新疆記》,這種客觀、學術、深入的論文,雖具普世價值卻毫無趣味,在很大程度上成了阻礙普通大眾閱讀的障礙,翻開書皮,打到第一頁、閱三行而敗退。放在張瑋手裡,他的標題則是這樣的《一個被低估的大“V”的成長之路》,以及《一個63歲的老頭,是怎麼收復166萬平方公里國土的?》。這種泛娛樂化的閱讀登時激起人們心中的窺私慾。
但張瑋絕不是一味譁眾取寵,靠換取點選量為生。比如他一直想寫的劉翔,新聞記者會在第一時間丟擲各種解讀版本:諸如《快訊:劉翔意外退賽》,還有《劉翔退賽另有隱情?》以及《獨家專訪:劉翔感慨揭秘當年兩次因傷退賽內情》。張瑋不是,他寫,《我認識一個男人,叫劉翔》。這個被劉翔稱作“瑋哥”的可以睡在劉翔房裡閒聊侃大山的男人,有著和一個命運大起大落的男人之間惺惺相惜的感情。
明代吳從先讀書小品《賞心樂事》上說:“讀史宜映雪,以瑩玄鑑;讀子宜伴月,以寄遠神;讀佛書宜對美人,以挽墮空。”這樣如水的秋日的早晨或者如墨的秋日的深夜,讀那些史實久遠的文字,窺探一番名人隱私和心曲,未嘗不是件賞心樂事。
歷史從未遠去。有人心的地方,即江湖。
《歷史的溫度》經典讀後感 篇2
歷史,是客觀世界運動和發展的過程。從未來的角度來看,歷史是過去的人所創造的故事,也因此,歷史離我們很遙遠,我們只把他們當做一個故事來看待與借鑑。所以歷史人物只能停滯在圖片與文字裡,滲透著冰冷的味道。但如果從歷史人物的角度來看待他們,歷史,是過去的人正在經歷的每一瞬間,是他們短暫的一生的所有片段與見證。此刻,歷史人物就如黑白照片變成彩色照片般瞬間充滿了溫度。而張瑋想告訴我們的就是這個,歷史人物與故事的溫度。
《歷史的溫度》分為三大章——人物篇、逸聞篇、戰爭篇,張瑋從三個角度來述說歷史長河中的精彩瞬間。也許是因為張瑋曾經是體育記者以及解放日報的中心主任的原因,在他的筆下我們能看到許多歷史書上被略過的故事與逸聞,也因為他的筆墨力量,讓我們感受到了故事般的歷史,讓人津津有味。
也許你以為這是帶有點味道的正經歷史,所以不感興趣。但是張瑋卻能滿足不同人對於歷史的需求。
或許你只是想看野史?那麼開篇能夠滿足你——居里夫人只是和丈夫發現了鐳元素嗎?那你知道她其實叫瑪麗,因為認識了巴黎理化學校實驗室主任皮埃爾,和他結婚後才叫居里的嗎?你知道39歲後丈夫離世是誰陪伴在她身邊?而後來居里夫人是因為想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做貢獻而發明了X射線車嗎?又或者你想看愛因斯坦的私生活?
也許你不屑於看這些故事,想看歷史上含冤的故事?那你還是可以找到想看的。張瑋以站在歷史的角度,還原歷史真相,為歷史人物正名。愛迪生真的是發明大王嗎?電燈泡真的是他發明的嗎?不,早在1854年,美國人亨利。戈培爾已經發明瞭燈泡,可以維持照明400小時,但是為什麼歷史上說,燈泡是愛迪生髮明的?因為亨利沒有申請設計專利。而愛迪生真的是“發明大王”嗎?不,其實是他僱用了由機械師、工程師、物理學家等組成的團隊,他只是負責記錄。李鴻章真的是“賣國賊”嗎?不,他只是奉慈禧太后的命令前去商討簽訂合約,他在下榻處被日本人打中一槍,子彈永遠留在了眼眶下,但他還執著於與日本人討價還價,爭取少賠些款,省了一億元。看完這些故事的你,還相信那些所謂的歷史嗎?
在這本《歷史的溫度》裡中,張瑋不單講史,還從人物與形式進行分析,公正地看待任何一個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不僅挖掘裡面的趣味,還發現裡面暗藏的真相,填補了歷史書上所“略”的歷史,讓我們感受到了歷史人物的真實性,使他們更加富有現實感。也讓我們明白了,歷史形勢的不可逆轉迫使這些人物承擔起時代賦予他們的命運,也因此我們能感受到點點溫度。這些人與事都如塵埃般的存在,但因為這本書被最大化地賦予了溫度,從現在起,他們是不僅是塵埃,是有溫度的塵埃。
《歷史的溫度》經典讀後感 篇3
很喜歡這個書名——《歷史的溫度》。歷史不是冷冰冰的,是有溫度的,絕對是的。這本書不是講述哪一段歷史,而且由歷史上一個個人物組成的一本厚厚的書,真像一塊磚頭,剛拿到書的時候,有些畏難情緒,我什麼時候才能讀完呀,沒想到一讀,立刻就讀了進去,而且從頭到尾都那麼投入地讀完了。在微信朋友圈裡極力推薦這本書。有三個熱愛讀書的朋友立刻購買了。
好書,多厚都能讀完,放置在床頭,每天都讀。迷上這本書的原因是裡面的人物個個是鮮活的,是非留待後人說:居里夫人、愛迪生、蔡鍔、戴笠、珍妃、劉翔……關於這些人物,我們有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命運有時候並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性格決定命運,時代決定女性的命運,居里夫人如果生活在男女平等的世界裡,她會帶給我們多少發明啊!電影明星如果性格懦弱,也會無法挺胸抬頭。有多少女人,他們是那麼“獨特”……
縱觀歷史,最不喜歡的就是清朝末年備受欺凌的那段歷史,整個大清國打不起一點精氣神,被折磨成東亞病夫,簽訂那麼多不平等條約,即使有林則徐虎門銷煙,也挽救不了整個大清國的腐臭。想想現在,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盛民富,生活得滋潤,那是因為我們強大了,強大了,就不會再受人欺負。
這本書之所以受歡迎,就是字裡行間,作者都能客觀地再現當時的歷史,評說留給讀者,就如武則天的無字碑。但很多人,被淹沒在歷史中,無人知曉,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無名英雄,他們的確應該被我們銘記。
《歷史的溫度》經典讀後感 篇4
一直以來歷史都是我很喜歡的學科。
在我看來,人生其實就是一齣戲,每個人都在演出著自己的故事。讀歷史其實就是讀別人的人生,看過去不同的人演繹不同的人生大戲。與其費時費心的去看熒幕上虛構出來的故事劇本,不如看真實人物的故事來的痛快。歷史可並不單單只是用冷冰冰的文字來表述的內容,既然歷史是由人來演繹的,那麼就必然有其溫暖人性的一面,必然是有溫度的。
《歷史的溫度》一書中彙集了多個我們聽說過或是沒有聽說過的歷史故事,其中既有知名歷史人物故事的講述,也有逸聞趣事的演繹,更有對戰爭事件的評說。
或許之前許多人已經從知名公眾號“饅頭說”中讀到過其中的一部分文章,熟悉並瞭解作者張瑋的歷史故事講述風格。
相對於歷史教科書上冰冷嚴肅的敘述,作者講歷史故事的語調則更為溫暖許多。
小時候讀歷史,總要把其中所涉及到的歷史人物分出個是非曲直,認為好人就是好人,壞蛋就是壞蛋。長大後經歷的事情多了,才發現其實歷史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同樣的一段歷史,一位人物,如果你換一個角度來看來分析,或許你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作者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將歷史背後所隱藏的東西深入的剖析出來,多個角度的進行評價與分析,身臨其境儘可能的去客觀評述歷史上那些曾經的過往。歷史不僅僅是那些由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這些記敘文六要素所組成的平淡講述,他應該被寫的很精彩,很感人。作者在自己的書中賦予歷史情感與溫度,使得讀者在閱讀這些歷史故事時,能夠切實感受到那些歷史人物的真實與溫暖。
你會隨著這些歷史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悲,一起喜,一起哀,一起愁,那些熱血、那些過往,那些故事、那些人物都因為作者手中的筆而被賦予以鮮活,將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再現與我們面前。
歷史是很精彩的,歷史是很好看的,歷史更是有溫度的。
《歷史的溫度》經典讀後感 篇5
一口氣讀完了5本《歷史的溫度》,書中集結了上百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有兩面性存在,而非單純的從表面習得。每個故事後面都會有作者的評語,有時有共鳴,有時有感慨!而“溫度”這一詞在本系列書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更是讓我體驗了他們的部分人生,身臨其境,感慨萬千!
雖然我很健忘,讀完一本書忘的也差不多了,但是在這過程中,能體會到各個人物的不同面,會讓我的情緒有起伏,這就是閱讀的意義所在。
我一直認為,我們需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歷史上所存有的溫度,恰好可以給我們再次學習的機會,以此來端正自己的所思所想。
一段段歷史,一個個故事。有淚目,有感慨,有憤怒,這就是此書的溫度所在!
浩瀚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總有那麼些人選擇錯誤方向或是出賣自己良心,後人不光要讀懂他們的錯誤,也要讀懂出現錯誤的原因,以史為鑑,讓我們在前行的過程中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優良的品德,愛國的情懷,投身世界和平的決心,同樣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堅持!
是非對錯,經過歷史長河的洗滌,早已人盡皆知,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歷史的溫度》經典讀後感 篇6
歷史不是冷冰冰的,我們看似由時間、地點和一連串資料組成的歷史事件,背後的主角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構成了我們的歷史。而既然是人,就一定有人性,一定有故事,一定有溫度。
摘錄幾段讓人讀來動容的文字:
男兒立志出夔關,不滅倭奴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處處有青山!
“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父手諭”
抗戰時期,一位中國士兵對一位記者表示:“中國肯定會獲勝的,肯定會。”記者問:“那時候,你準備做什麼?”士兵回答:“那時候,我肯定已經死了。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軍人大概都是要死的。”願勿忘國恥。願永世和平。
歷史就是歷史,歷史永遠不會忘記。
願勿忘國恥。願永世和平。
《歷史的溫度》經典讀後感 篇7
歷史,在很多人眼中看起來很枯燥的。但在這本書當中,作者用辯證的眼光還原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帶著它的血肉、它的彷徨、它的閃光、它的信念,展現真實的溫度。
是非成敗丁汝昌
這個人,他的名字總是和一場海戰連在一起,因為那場海戰是一場恥辱的敗局,所以這個人,似乎也總是一個窩囊的形象,出現在我們的印象中。
甲午一戰,馬關簽下恥辱條約。日本的伊藤博文對前來談判的李鴻章說過這樣一句話:“十年前我在津時,已與中堂談及,何至今一無變更?本大臣深為抱歉!”背後的意思是,你們的失敗,不是你一人的失敗,是你們整個政治改革太慢的失敗。
正是因為當時中國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才與先進的西方拉開了巨大的差距,自以為自給自足,便閉關鎖國,使在往後與西方列強的戰爭中,一敗塗地。
雙面張作霖
民國時期的大軍閥,其實個個都很難一言以蔽之,無論段祺瑞、吳佩孚,還是馮玉祥。當然,裡面比較突出的一個,是張作霖。
從土匪做起,到最後問鼎中原,張作霖的一生,絕大部分是輝煌的。但是,卻令人覺得他很可憐。
因為他的一生,是充滿矛盾的一生。雖然貴為“東北王”,卻身處俄國和日本兩個窮兇極惡的鄰居夾擊之下;不想做漢奸,但又不能不做出妥協讓步,時時刻刻在刀尖上跳舞。
東北老百姓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說:張作霖有一次出席日本人的酒會,酒過三巡,一位日本的名流力請大帥題字——他知道張作霖出身綠林,識字有限,想當眾讓他出醜。但張作霖抓過筆就寫了個“虎”字,然後題了落款,在叫好聲中,擲筆回席。那個日本名流一看落款——“張作霖手黑”,頓時笑出聲來。張作霖的隨從也很尷尬,忙小聲提醒他:“大帥,是‘手墨’,不是‘手黑’,下面少了個‘土’……”張作霖瞪眼睛就罵:“我還不知道‘墨’字怎樣寫?對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嗎?這叫‘寸土不讓’!”
這一點確實是不可否認的。在張作霖的治理下,東北三省擁有當時全國罕見的兵工廠、空軍部隊,並且在俄日兩強的夾擊下,沒有使東北的一寸土地淪陷。
細細讀來,歷史是很有意思的。過去發生了許多事情,只有我們一點點探究,才知道了其中的緣由。我們透過歷史,看到了正義、邪惡、溫暖和力量。我們經歷的每一天,都將成為歷史這本大書的一頁。
《歷史的溫度》經典讀後感 篇8
《歷史的溫度》這本書給我解答了很多的疑惑,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本書為我們講解了一個個重大歷史事件下被忽略的人性的光輝。
書中為我們講述的這些偉大人物不再刻板冷傲,作者將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的迷茫脆弱的一面生動的展現給了後人,這反而讓這些歷史上的偉人變得更加真實,更加的有血有肉。他們的奮鬥經歷啟示著後人,他們前進的腳步代表整個時代共同進步的階梯,他們忍受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磨難與困境,使讀者不禁反思自己的經歷是否還值得抱怨。
我們從出生到現在,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切實感受著時代的變化,感受潮流的變動,享受科技的發展。歷史的發展日新月異,這一切似乎是必然的,卻又充滿著無數的可能性。在歷史的長河中,湧現出了很多名垂青史的人物。我時常在想,那些歷史上的“大人物”,會不會想到他們的所思所動,能對歷史車輪的行進方向產生巨大的影響?
人類歷史的車輪不會停止,認真生活、仔細品味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或許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表達。
《歷史的溫度》經典讀後感 篇9
在這個暑假裡我偶然在爺爺家中看到一本書,就是《歷史的溫度》。歷史的溫度記得他是一套書,在新華書店見過,但當時看著有點貴,也是有另一個買書的目標,當時就先沒有買,這書是怎麼到我手裡的呢?幾年前媽媽買了之後沒看,當時三年級的我就拿起閱讀,一發不可收拾,用了一週把書全看完了。因為家裡地方很小,所以有些讀完的書就先拿到爺爺家去了,昨天去爺爺家看見了這本書,倍感親切。我的學科裡最擅長的應該說是歷史,雖然小學暫時不學,無法檢驗,但至少我對現在自己的歷史水平還是比較滿意的,很多鄰居和媽媽的同事都誇我歷史好,還經常問我最喜歡的'歷史書是什麼,如果這麼說的話,《歷史的溫度》首當其衝。
《歷史的溫度》使用一個個小故事帶我們尋找歷史後面的真情。歷史書不怕寫的文筆不好,最怕的是無法寫出客觀的事實,讓讀者在心中留下並不是事實的作者的主觀印象,這對於當時的歷史人物來說,不公平。每個人都應該以正確的姿態,以當時真實的情況留存在歷史長河當中。這是至關重要的。而這本書就用第三方的口吻講述了真實的歷史,不僅真實,而且溫暖,要不然書名叫《歷史的溫度》嘛。什麼叫溫暖,歷史書很難寫出溫暖,因為它是要把幾十,幾百,上千年前的故事講述出來,沒有人接近那個時候,沒有人體驗過那個時候,只能靠文獻和口口相傳的證據講述,自然會有讓人感到冷冰冰的感覺,這是很自然的,他不能像現在的故事一樣詳細的講給你,有時只能用一串串冷冰冰的數字,時間和地點來表示,這樣的故事是不好聽的。
這本書在每個故事完結之後會有一個獨特的欄目:“饅頭說”。在這裡作者會把這一個歷史概括一下,並用作者少有的第一人稱來評價故事裡發生的事情。而裡面絕對會有讓你受益匪淺,陶醉其中的昇華,這些句子是公正無私的,完全能將你的世界觀造成巨大影響,讓你進入安靜,正確的自我思考,對這個世界或許有一個新的審視。
總結一下:這本書叫《歷史的溫度》,它用溫暖的口吻帶我們尋找歷史背面的溫情與不為人所知的神秘故事。
《歷史的溫度》經典讀後感 篇10
去年暑假至今我陸陸續續讀完了《歷史的溫度1、2、3、4》4本書,近期又多次重看一些篇章。這套書講了許多歷史的事,包括人物、戰爭、體育等。這套書讀著並不會讓你覺得無聊,還能補充許多歷史知識。下面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個故事。
第一個,凡事都不能只看外表。土肥原賢二在中國的所作所為令我氣憤,他表面上是個平易近人、言而有信的人,其實背地裡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日本劊子手!一個有一口流利北京話的男人,其實是一個日本特務!不光炸死中國當時的東北王張作霖,還造成了“花園口決堤”數十萬老百姓被淹死!正義雖然會遲到,但是絕不會缺席。1948年12月23日,土肥原賢二被處以絞刑。看到這裡,我不由得抬頭感慨:當時的中國有多麼弱小,日本的這些沾滿鮮血的劊子手是多麼的可恨!
第二個,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正面和反面。我們熟知的愛迪生——美國的發明大王,以發明電燈而聞名於世,我們經常聽到愛迪生的故事,且這些故事都是正面描述。可事實上,現實中的愛迪生並非如此,相反是他一個不擇手段攻擊競爭對手的人。當愛迪生與尼古拉·特斯拉圍繞交流電與直流電的爭論,愛迪生是主張直流電,而尼古拉·特斯拉認為交流電才是未來,而後來事實證明特斯拉才是正確的。愛迪生經常在公開場合毫不留情地攻擊對手尼古拉·特斯拉,他也常常把整個實驗團隊的功勞全部歸功於自己。
透過讀這套書,讓我懂得,歷史向我們展露了事實,是無情的、也是有溫度的。歷史的背後,有血、有肉、有真的性情。推薦大家來看這套書,並歡迎來和我討論!
《歷史的溫度》經典讀後感 篇11
期貨大廈圖書館舉辦了一次形式新穎的閱讀馬拉松活動,多人共讀《歷史的溫度2》,每天堅持打卡,力爭5天內讀完。在拿到這本接近500頁的大部頭之後,心中不免疑慮:按照自己的閱讀速度,能否在第5天順利完成挑戰?不過,當開啟了歷史溫度的探索之後,我發現這本厚厚的書很好讀。作者把公眾號上發表的歷史故事按照人物、逸聞、信念和五環分為四部分,集結成書。這些故事講述的都是中國和世界近現代歷史上的真實事件、真實人物,用易懂、簡明、幽默的話術向讀者娓娓道來,每篇文章後面都附上了作者的觀點和公眾號上讀者的精彩評論,以此發人深省。
如果把歷史課本、歷史紀錄片所講述的歷史視為名廚烹飪的大餐,那麼《歷史的溫度2》所記錄的內容則是家常美味小炒;前者是高雅的歌劇,後者則是接地氣的相聲小品。貼近普通人情感的故事,才更容易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
讀了這本書,我們才知道歷史上張勳復辟、敦刻爾克大逃亡、古巴導彈危機、《最後一課》這些被世人熟知故事背後的細節,也給了我們一個重新審視歷史的反向視角。張勳復辟帝制是像課本所描述的那樣,逆歷史大潮而動,還是僅僅處於對清王朝的愚忠?敦刻爾克大逃亡,是戰略性撤退,還是繳械放棄?古巴導彈危機過程中,竟發生了這麼多扣人心絃的插曲。眾多的歷史事件,如果參與者在當時做了另外一種決定,那麼整個歷史事件甚至全人類的歷史是不是要改寫?一個個細思極恐的細節,一段段回味無窮的歷史。
魯迅、拳王阿里、容國團、肖國棟的故事,也徹底換下了套在他們身上多年的平整西裝和潔白襯衫,這些偉大人物不再表情嚴肅不食人間煙火,作者把穿著T恤和人字拖的他們展現給後人,反而讓這些偉人變得更加真實、變得有血有肉。他們在擅長的領域一騎絕塵,卻也擺脫不掉被舊道德綁架、面臨種族歧視、誤入歧途走彎路、遭受打擊而成為歷史悲劇的犧牲品的厄運。儘管他們不再以完美的形象示人,但鮮活生動,躍然紙上的素顏出鏡,才是最真實的歷史。
無論人類歷史多麼浩瀚,它的發展過程始終離不開人為因素的推動,畢竟,人類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性的光芒或者晦暗,賦予一段段歷史該有的溫度,或美好人性所展現的熱烈奔放、或殘酷戰爭所帶來的冰冷無情。
《歷史的溫度2》不僅為我們還原了眾多歷史人物或事件所不為人知的一面,也透過一系列平實的講述向我們傳遞一份正向的、積極的歷史觀。揭下厚重面具的那一刻,我們看到的是漫長曆史所應有的真實:滿目瘡痍、百感交集。其中一脈脈真實歷史該有的溫度,也需要在讀完全書以後慢慢感受,警示我們的言行,避免各種歷史悲劇在我們個人、我們國家重演。文|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