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彷徨的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關於彷徨的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彷徨的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彷徨的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1
“正義存在於人心底,還是空洞的條文中?法律保護的是受害之人,還是兇手?”
東野的第n+1本,因為不想透露一丁點兒劇情,所以今天就聊聊這本書所涉及到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問題。
幾乎所有國家的法律對未成年人犯罪都有所寬恕。相較中國,日本對其保護的更為厲害。最著名的相關案例為1997年發生在日本的“酒鬼薔薇聖鬥事件”。一名僅14歲的少年連續殺死了兩名,重傷了3名小學生。還進行了分屍,寄送挑戰信等兇殘犯行。而正像《彷徨之刃》裡快兒和敦也那兩個混蛋一樣,他的身份司法程式的保護,嚴禁被公開。僅7年之後,他就被釋放重返社會。甚至還因名義上出版案件相關書籍而賺了一筆版權費。但這次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日本司法改革––無罪年齡由16歲降到了14歲,再後來日本也曾判過情節嚴重的未成年人罪犯死刑。“一將功成萬骨枯”司法的不斷改進不知還要犧牲多少像長峰這樣的無辜家庭。
我一直都相信“人性本善”,但是有些未成年人真的是陰暗到令人髮指。他們還沒有建立完整的三觀,內心卻有著不符合年齡的兇殘,這種有複雜因素形成的心理會簡單的因為法律的寬恕而改變麼?還是他們就有著自己是未成年人受法律保護可以為非作歹的念頭?若他們表面承認錯誤內心仍生長著惡魔的種子怎麼辦?即使他們真心悔改,曾經犯下的錯誤帶給加害者親屬無可言表的痛苦又怎麼算?顯然,對這樣一群人做出最後的判定,不是單單的法律條文可以改變的。
關於彷徨的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2
初次拿到這本書,之前沒有聽說過苑子文苑子豪弟兄,是看這本書快一半的時候才瞭解到他們二人的,青春這種東西真的不知道怎麼形容,世界上沒有如果,看完這本書有一種後悔,有一種衝動,想想自己也是從大學走來的,雖然我的大學不像大家通常所說的這樣是在偶像劇跟被窩度過的,但是在碌碌無為的生活中毫無成就感可言。
看到高潮處,還是想要再說一次,如果再給我一次高中,我會拼命努力,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相信很多人在剛畢業之初的時候都會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當然我也不例外,即使現在我還是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方向……看到兄弟二人高中生活的拼搏,一路互相鼓勵,共同奮鬥,永遠都能給自己清晰的定位,相信我們大多數人不成功都不是因為做不到,沒有很好的去定位自己,沒有奮鬥的目標。
看到這裡,怎樣定位自己,這恐怕是我們大多數人遇到的問題,眼高手低這應該是大家的通病,有想法才能去實施,我想首先要客服的是自己,首先要自信,敢想才能敢做,自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潛力有多大,青春之路很苦,也很累,但是不苦不累就不能稱之為青春了,在我們痛苦、彷徨、勞累的青春路上揮灑我們的汗水這應該是我們所要做的。
關於彷徨的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3
我特別喜歡看書,不管是社科還是文學都是我特別喜歡的型別。魯迅先生就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人。於是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彷徨》。
首先解釋一下彷徨的大概一世就是猶豫不決。魯迅先生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彷徨》是魯迅先生目擊了“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們”的'分化,一方面披露了妥協性,又一方面又正在“轉變”,社會的力量需要有人領導!
《彷徨》一共有是一篇文章,讀起來感覺都很相似。大多數只有事情了輪廓,大多數都是專注在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上的那份彷徨。
《祝福》中的祥林嫂好端端的人兒,被人嬉笑痛苦,她失去了丈夫和兒子,讓曾經有希望的人夢想幻滅。《長明燈》中的瘋子想把長明燈打滅,最後卻被他的叔伯長輩鎖在廟裡的廂房中。《弟兄》中,對於弟弟的病,為兄所受的煎熬不是為弟弟的病而愁,而是怕弟弟傳染給自己而想把弟弟扔到街上去,哥哥的心裡其實也是非常矛盾的。
這本書的主題就是彷徨,在當時的中國,從上到下都選擇彷徨,沒有人願意真正面對。就連五四運動也有人在彷徨。《彷徨》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中國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讀完彷徨我想到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有很多煩惱,這些事情也經常讓我們彷徨,以至於非常迷茫。我們現在生活的年代能夠自由追求幸福的生活,希望大家不要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