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簡史》讀後感

《中國哲學簡史》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哲學簡史》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哲學簡史》讀後感1

  這些天讀了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才發覺原來自己對中國的哲學思想一竅不通。雖然看不懂,但是感覺從這隻有300來頁的書本里看到了中國的哲學思想在中華上下5000千年的歷史的發展脈絡。

  馮在著本書裡講了中國歷史上的各家:儒家,法家,道家,名家,墨家。其實我也不清楚怎麼去說,哲學的東西真是好難懂啊!不過他的這本書已經寫得比較通俗易懂了。是我看到過的哲學書中最好讀的。

  在這本書的第一句:哲學在中國文化中所佔的地位,歷來可以與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我們大概可以瞭解到中國哲學在重要性。

  從這本書瞭解了八卦的由來,各個思想學派的發展歷史,各個學派中的代表人物。中國的哲學的精神,儒家文化何以在中國能有如此的地位,自我感覺各家的思想就是一個相互吸收和借鑑的歷史,不知哲學是否都是形而上的,或許哲學就是這樣吧。我認為任何時代的思想都會受到自己所處的時代的各方面的條件的影響,特別是物質方面的條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哲學思想在經濟的發展中也有意或無意地隨著發展。

  書上也說了些東方的哲學思想和西方的哲學思想的.差別,畢竟兩者的物質,地理歷史等各方面的基礎不同,所以理所當然地有差別。但是兩者都是人類的優秀的文明的一部份,如果能把兩者優秀的成分相結合利用,正如本書上所說的中過哲學上負的方法和西方哲學正的方法相結合,才能產生未來的哲學。

  雖然自己簡直就是沒有水平,但是還幻想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希望大家能體諒,或許當我看這本書第二次的時候會有所感悟!

《中國哲學簡史》讀後感2

  在朋友圈都在刷屏世界盃的時候,我看完了這本書,兩遍。

  作者馮友蘭先生出現在《無問西東》片尾的彩蛋裡,絕對的大師級人物,不僅是哲學史家,本人更是一名哲學家。1935年寫作完成兩卷本鉅著《中國哲學史》,1946—1947年馮先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用英文講授中國哲學史,英文講稿由他的學生布德整理成書,就是這本《中國哲學簡史》,是中國哲學的入門經典。

  從先秦一直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全景式展現了中國哲學的發展脈絡,主要的哲學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條理清晰,詳略得當,深入淺出,也只有大師做得到。本書一半的篇幅在講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那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燦爛的黃金時代。從漢代起主要是儒道,外來的佛教,禪宗的起源,以及儒道的復興,雖然名家迭出,卻遠沒有先秦時期那樣迷人。

  中國與西方的差異歸根到底是哲學上的差異,中國文化的精神基礎不是宗教,而是倫理。根據中國哲學的傳統,哲學的功能不是為了增進知識,而是為了提高人的心靈,超越現實價值,體驗高於道德的價值。因此,中國哲學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發展內聖外王的品格,中國哲學討論的問題就是內聖外王之道。

  也許我們平日並不會思考哲學問題,但知曉了老祖宗們在思考什麼怎麼思考,就明白了我為什麼是我,我們的民族為什麼是這樣的民族,那都是因為中國哲學的基因已經深深的烙印在我們的血液裡,使我們帶著一脈相承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解釋這個世界,去尋找關於一切的答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