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積極心理學》讀後感
《教育者積極心理學》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者積極心理學》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今年我有幸拜讀了任俊寫的《寫給教育者的積極心理學》一書,他透過大量的實驗方法與手段,與積極心理學理論相結合,詮釋了心理學在人的成長程序中的重要作用,它關注人類的積極氣力和品質,要求以開放、欣賞的眼光看待人的潛能、動機和能力,幫助人們更快樂、更成功、更健康。
讀完此書,給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禮,我們應當基於兒童的心理視角,以兒童的積極體驗為途徑,以培養兒童的積極人格為目標,為孩子的未來指引一條走向幸福的大道,從而自己也能與孩子一起感同身受。其中的第5章基於積極心理學的兒童教育新思路給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一、做孩子積極的榜樣
我曾看見一個班的“小助手”常常在講臺前拿著教棒教訓學生,嘴裡還時而說出一些刺耳的話語。問他為什麼這樣,他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他理直氣壯的說,我們班老師就是這樣教育不聽話的學生的。
兒童善於模仿,可塑性強。榜樣對學生來講,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可使學生改變認識,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上面的例子正是由於小學生常常將老師對事物的認識看成是唯一的真諦,也習慣於模仿教師的言談舉止,在他們心目中,老師是一0分完善的。因此,透過上述例子我們應當反思,我們應當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做學生成長路上的指路人。如:有一段時間我發現班上到了下午地面上就有了紙屑,而且3番5次的教訓他們要保持整潔,看到垃圾要主動撿起來,但就是不管用,後來我就甚麼也不說,看到垃圾我微笑著主動撿起來扔到垃
圾桶,延續一個星期,留意視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漸漸地發現我班的'衛生變好了,不再要我說教了。榜樣的氣力是無窮的。
生活中有句名言:榜樣的氣力是無窮的。老師勤奮,孩子就明白了努力;老師艱辛,孩子就學會珍惜;老師盡責,孩子就明白做人要擔當;老師冷靜,孩子就學會視察;老師認真,孩子就學會方法;老師寬容,孩子就不會計較;老師開懷,孩子眼裡快樂的事就多了;老師仁愛,孩子的心一定是寬闊,仁慈,充滿陽光的。
2、留給孩子教育“空白”
在現實中生活中,很多老師都是特別認真負責的,他們希望學生能獲得好成績、健康成長,可是使了很大的勁兒,效果卻其實不理想。為何會這樣?由於很多老師的努力是背背心理規律的。在教學中的我,我每天都在認真而仔細也有一樣的感受,我仔細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包辦一切,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像個陀螺似的轉著,敢怒不敢言。卻不知在這類情況下,抹殺了孩子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自由學習機會與能力;卻不知這類滿堂灌,給孩子們造成了心理上極大的負擔。魚湯雖好,但不宜過量,知識雖好,卻需自我消化;卻不知教育需要講求“空白”藝術,適當的空白,才能產生美感,才能讓孩子們有自己的認識,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心。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教師教任何作業,‘講’都是為了到達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到達用不著‘教’。
正如書中所說,讓孩子的心理在學習與生活中取得免疫力吧。讓孩子闊別“時間貧困”和“空間貧困“。拉近師生間的精神距離,指引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
3、和孩子成為自己人
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一種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是師生相互關愛的結果。首先,我們要尊重學生,瞭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回想我們平時的點滴教育,當孩子犯下毛病時,可能會不問青紅皂白地批評孩子,用老師的權威來壓孩子,卻不知人天生就有抗拒感,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闊別你的教育,讀了此書後,我們感悟到要做孩子的“自己人效應“,蹲下身子凝聽孩子的心聲,主動與學生交換,講道理,一起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案。固然,也要適當地給孩子一些必要的懲罰,跳出”自己人效應“。例如當孩子出現了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後,如果一味地沉入自己人效應,那將不利於孩子問題的改正。總之,我們老師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果斷的處理好師生之間的”故事“,在一個個”故事“中塑造孩子良好的行動習慣和品質。
4、培養孩子積極的生活態度
現在的孩子大部份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嬌慣,任性,自私,所以作為老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創設多種途徑,捉住生活中的細節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我們有責任去塑造學生互助互愛,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曾聽到一節班隊課《同學間的互助》。課上設計了一個活動:讓孩子朦著眼睛在教室裡走一圈,然後談談感受,孩子說:“很懼怕,怕撞到課桌上”。第2次,再請這位孩子朦著眼睛,然後請一位同學帶著他走,再讓他談談感受,孩子說“比起第一次不那末懼怕了,由於同學攙著我的手,不會撞到東西”。為了調動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的心理體驗更加深入,積極心理教育可以把增加積極的心理體驗作為主要手段。在實踐中反覆做幾次同一種遊戲,讓更多的孩子來體驗,這兩次走路的不同感覺。最後同學得出同一種結論:同學之間應當相互幫助、相互關心,這樣即便有困難也能比較快的克服,還可以少走彎路。教師創設這類活動情形讓學生體驗,培養他們積極的人生態度。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當捉住教育教學點滴,潛移默化的進行積極品質的培養,如在大掃除中培養學生酷愛勞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英勇堅強、團結友愛;在學習中培養學生自信————讓他們從小建立自信,自強,互愛,樂觀向上的良好品質,幫助他們構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構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總之,我們應當應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從事教學工作,做好自己的典範,留給孩子空間,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尋求細節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生活態度,我們應當努力做到這一些,由於這樣,能使學生構成健康的心理,從而構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遭到童年的快樂,由於他們快樂,我們就可以感遭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