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林子讀後感

生命的林子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命的林子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命的林子讀後感1

  閱讀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我會因文中的主人公而喜,也會為文中的人物打抱不平,可讀了《生命的林子》一文,讓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心靈震撼。

  文中介紹一位名叫玄奘的高僧在法門寺修行,他想靜下心神,潛心修身,但因法門寺事太多,苦苦習經多年還沒有出名,有人勸他到小寺去閱經讀卷,更容易出人頭地。

  我懷著興奮的心情繼續往下讀,沒想到事情發生了一點轉變。“到一個小寺容易馬上出名”,玄奘琢磨了很久,覺得有道理,便向方丈辭行。我想了想是有點道理,可方丈會同意嗎?方丈得知後,領玄奘去了一個山頭,那裡的樹林稀少,方丈指著那棵最大的樹說:“它是這裡最大的,可它能做什麼呢?”玄奘見這棵松樹亂枝縱橫,樹幹又短又扭曲,便說:“它只能做煮粥的薪柴。”方丈又領玄奘到一片松林,那裡的樹棵棵高大,爭著向上生長,方丈說:“這些樹為了承接天上的陽光努力生長,才能成為棟樑呀!”玄奘立刻明白了,決定不離開法門寺。

  我讀到這兒,也明白了,平時我成績考得中等時,媽媽批評我,我還自滿地說:“我在那些差生中還鶴立雞群呢!”我總是這樣想:我不是還壓倒一批學生嗎?還自我安慰地生活在自我滿足當中。想到這裡,我不就是那山頭上的最大的那棵樹嗎?只能成為煮粥的薪柴呀!我不能成為薪柴、困柴,因此我必須要和樹林裡的樹去爭取天上的陽光,努力使自己的枝葉伸進雲層,伸進天空,去承接最燦爛的陽光。

  是的,一個成才的人是不能遠離社會這個群體的,就像一棵大樹不能遠離樹林。

生命的林子讀後感2

  今天我們學習了《生命的林子》一課。課文主要敘述了唐僧剛剃髮修行時由於耐不住法雲寺內嘈雜的人群,認為會影響自己的修行,因而產生離寺的念頭,在方丈的教育下,改變了最初的想法,繼續在法雲寺修行的事。我對方丈教育唐僧時所說的富有哲理的話感受特別深。

  “這些樹就像芸芸眾生啊,它們長在一起,就是一個群體,為了一縷陽光,為了一滴雨露,它們就奮力向上生長,因此它們棵棵可能成為棟樑……”這些話是說事物的發展離不開群體,個體是在群體的.相互促進中發展的。“一棵大樹,不能遠離森林。”這棵樹為什麼說大不說小呢?因為他沒有遠離群體,也許它是群體中最大的樹,也許他是群體中最小的樹,不管怎樣,他都對自己下了一個決心——快長,否則別的樹會趕上自己的。這句話中充分體現了適者生存,存優汰劣的生存原理。遠的不談,就說一下最近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吧。我是學校中最有名的長跑運動員了,不管哪一次學校比賽,成績都是數一數二的,然而最近在鎮越野賽中成績卻不夠理想。什麼原因呢?難道是學校在鎮上是低等的,還是教師不特級?不,完全不是,原因在於在賽前我遠離了學校這一群體,停止了個人的“發展”。我認為自己在學校長跑中成績是最好的,認為他們根本無法與自己相比,一次在訓練中傲視一切,然而自己……是啊!一個人完全不能遠離集體,除非你認為自己就是群體,自己永遠超過集體。

  競爭在整個自然界中隨處可見,一個人,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要想在世間存在,要想發展壯大,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正確的看待自己,勇往直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