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

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勒泰的角落》這本書是新疆的散文作家李娟寫的。李娟高中畢業後一度跟隨家庭進入阿爾泰深山牧場,經營一家雜貨店和裁縫鋪,與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牧民共同生活。《阿勒泰的角落》就詳細描寫了作者李娟在阿勒泰的生活和所見所感。

  李娟的語言富有特色,沒有多少華麗的修飾,只是用簡樸的語言細膩地描繪自己身邊的細節,也頗有幽默感。在《離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這一章節中,作者李娟描寫了自己用模模糊糊的哈薩克語言與顧客做生意時遇到的障礙麻煩,形容“賣出去一樣東西真是難於爬蜀道”,隨後又連續寫了好幾個“是這個嗎?”來顯示尋找顧客要的東西十分煩瑣。作者李娟最後還風趣地點評“折騰到最後,對方要買的也許只是一毛錢一匣的火柴。”

  李娟也善於觀察生活,尤其是一些微小不引人注意的細節。作者李娟寫有關葉爾保拉提一家的事時,細緻描寫了葉爾保拉提媽媽的力大無窮,透過揉麵和劈柴火兩件事來表現。兩件事都先由作者的無能與笨拙引入,作者李娟“雙手捏成拳頭使足了勁擂下去,也只能在麵糰上陷兩個三公分深的拳頭印子”。而葉爾保拉提媽媽就“一擰,輕輕巧巧地揉開了,一揉到底,極利索暢快,好像揉的是棉花,麵糰在她手中馴服得不可思議”。劈柴火時,作者李娟“高高地掄起斧頭,深呼吸,大吼,重重地、狠命砸了下去!結果只砸出了一道白印兒……”。而葉爾保拉提媽媽磕完瓜子,輕輕拎著斧頭,身輕如燕,但落斧如神。柴火幾下子就散成一堆渣子了。

  李娟生活的新疆阿勒泰地區,物質條件不是很好,但是在她的描寫下,邊疆的生活充滿了快樂與幸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