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文化》讀後感集合

《何謂文化》讀後感集合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何謂文化》讀後感集合,歡迎閱讀與收藏。

《何謂文化》讀後感集合1

  一直很喜歡餘秋雨的書,從《文化苦旅》到《山居筆記》以及《尋覓中華》等,他的書特別適合夜讀,在靜靜的夜裡,一盞檯燈,隨著他的腳步可以輕輕的漫步歷史,細細的咀嚼文化,這種喧囂的世界獲得暫時的寧靜感覺特別輕鬆。他的新書《何謂文化》出版了,便迫不及待的從噹噹上買來,一週左右的時間看完。

  對於何謂文化,作者從四個方面進行了解答,第一、學理的回答,較為系統詳細的介紹了文化的概念以及功能,雖然名為“學理”但很直白,讓我們對文化有個很直接的認識;第二,生命的回答,通過幾個人物,導演謝晉、戲劇家黃佐臨、作家巴金以及其他幾位文化人如何用生命解讀文化的真諦;第三、大地的回答,是作者本人撰寫的一些碑文和書法作品。第四、古典的回答,主要是把四篇古文如《離騷》翻譯成現代散文,進步體會文化的魅力。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讀起來蕩氣迴腸,字裡行間把文化的魅力一展無遺,但第三第四部分實在不敢恭維,大有湊頁數之嫌,有的碑文的確值得一讀,但附帶的`書法作品有點畫蛇添足,四篇古文翻譯更是差強人意,就像把唐裝改成西服,有點不倫不類。瑕不掩瑜,還是值得一讀。

《何謂文化》讀後感集合2

  近期拜讀了餘秋雨先生的《何謂文化》一書,收穫頗多;本書透過學理、生命、大地以及古典的視角對文化一一作了回答,既有理論的深度,又有鮮活生命的動情,既有珍貴遺蹟的見證,又有古人情懷的述說,可謂最誠懇最隆重。雖然文化這個課題極大,但也可以依著作者的思路來談談自己的見解。

  說起文化,首先應該是給文化下一個定義,借餘先生的話:文化,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態共同體。它透過積累和引導,建立集體人格。這句話說得非常簡潔卻又不容易理解,舉個例子,我們每逢過春節,漂泊在外的人們總要趕在除夕之夜回去團聚,不遠千山萬水,總要貼對聯,放鞭炮,走親訪友,給晚輩準備紅包,這種除夕夜的團圓,應該算是我們的精神價值取向,一系列的行為算是生活方式,這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時間的“積累”,並且可以有責任透過“引導”而漸漸沉澱成一種“集體人格”,在魯迅的筆下稱作“國民性”,而中華文化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中國人的集體人格。

  這點在我看來,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的精神價值,認同並且一直踐行著,這才讓我們沒有文化差異和突兀,交流起來才能有家一般的感受和體味,譬如某個企業文化,員工認同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表現相似行為方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