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讀後感

國富論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富論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富論讀後感1

  繼上一次的《新賣桔者言》,這次我選擇了讀《國富論》。和《新賣桔者言》不同,這本書的內容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有一句話可以形容我剛開始看的感受:“這些字分開來我都認識,可是組合起來我就不認識了。”所以,我不得不一邊看,一邊上網查閱這些內容的意思。

  《國富論》共分五卷。它從國富的源泉――勞動,說到增進勞動生產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換,論及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再探究商品的價格,以及價格構成的成分――工資、地租和利潤。我比較感興趣的分工這部分。

  分工是增進勞動生產力的手段。斯密認為,勞動生產力上的改進,以及勞動時所表現的更多的嫻熟程度、技巧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這句話在《國富論》居於開篇之位,足可以讓我們認識到分工的重要性。

  在書中,斯密為我們舉了一個制針的例子:“一個工人,如果沒有受過制針這種職業的相當訓練,也不知道怎樣使用它的機械,那麼即使再努力工作,一天也許也造不出一枚針,當然更不可能造出20枚針了。但是現代商業已經使這種工作成為專門職業,並且將這種工作非為若干工序,其中大多數也同樣成為專門的職業。……有一個這種小工廠,只僱用十個工人,有幾個工人擔任二三種操作。一日也能成針48000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針4800枚。”

  如果他們不分工合作,不由每個人專門操作某道工序,那麼不論他們怎樣努力,一天也不可能造出20枚針,說不定連一枚也造不出來。

  凡是能夠分工的工作,一旦使用分工制,就能夠相應地增加勞動的生產力。汽車生產商福特公司的創始人福特先生就是因為改傳統的汽車生產車間模式為流水生產,從而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擊敗競爭對手,佔據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

  上述的例子現在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比較遙遠的,不能親身體驗那種分工的效果。就拿我們平時在家做飯來舉個例吧。過節時家裡都會做一頓豐盛的大餐,如果這個時候只由媽媽一個人負責煮飯做菜,那她大概就得從中午開始忙活,不然是不夠時間煮大餐的,但是如果全家出動,媽媽負責炒菜,爸爸負責殺雞,姐姐負責切菜,我負責洗菜,全家人分工合作,那麼很快就可以煮出一頓美味的盛宴,而且所需時間也不多,可能只需要媽媽一個人工作時的四分之一的時間。這就是分工合作的高效率。

  我們現在認識到分工的重要性是前人留下來的知識,而斯密認識到分工的重要性卻是他從生活中工作中認真觀察,分析研究出來的。在《國富論》一書中,斯密充分的展示了他站在時代前端的對各種經濟現象的發現和體會認識。

  《國富論》這本書中值得好好品味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我現在只能看到很表面的一層。它不是我只讀那麼一遍就能深入瞭解的,在以後,我還會好好的再次研讀這本書,希望有興趣的各位同學,也去圖書館借來看看吧。

國富論讀後感2

  《國富論》,被譽為西方經濟學的聖經。一直以來,對於這樣專業而高深的書籍是敬而遠之的,這一次,在推薦的書目中,我首次拿起它並閱讀其中對於經濟學的深刻分析,頗多感慨。

  這本書產生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各個不同側面詳細而嚴謹地論證瞭如何增加國民財富和促進經濟的發 展 繁榮。他採用了以微觀經濟分析為基礎的宏觀分析方法,綜合了人性論、法律與政治理論及經濟思想理論的分析視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

  亞當斯密認為,對工資勞動者的需求必須隨每一個國家的收入和資本的增加而增長。而沒有後者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前者的增長。而收入和資本的增長就是國家財富的增長。沒有國家財富的增長,也就不可能有對勞動力需求的增長。這並不難理解,國家財富的增加有利於個人工資的提高,而個人工資的提高必然大大刺激了工人的生產積極性,從而為社會財富的增加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在那個以農業為主導的時代,資本的增加引起社會資本總量的增加這一過程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勞動生產率得以不斷提高,使得整個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總量在整體上大為增加。然而在知識經濟和資訊社會,這種國家財富增長所引起的勞動力需求的增長的效果並不十分明顯,甚至還有減小的趨勢。同時,在我國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在國民經濟持續高漲的同時,儘管有勞動力需求的大量增加,但國內的就業形勢卻日益嚴峻,失業人數逐年增加。當然,這其中有人口的增長快於經濟的增量、勞動力素質與就業崗位不匹配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至少也說明斯密的這一理論沒有考慮到諸多的外生變數,需作進一步的改進,以使其更具代表性和說服力。

  亞當斯密認為,當一個人的資財,只能維持他幾天或幾個星期的生活時,他會很少考慮從這筆資材中獲取收入。他會盡可能地節約消費,希望依靠自身的勞動,能獲得一些收入來增補這筆資財。他的資財完全來自他的勞動收入。各國的窮苦勞動者大多過的這種生活。的確,溫飽問題如果都僅能勉強滿足,那麼多餘的消費根本就是妄想,因為,社會的發展和推動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唯有最大限度的調動大家的消費慾望,才能為社會財富的增加提供長期的.保障。

  亞當斯密認為,一個為了消費而借貸的人很快就會破產,而借錢給他的人通常也會後悔自己的愚蠢。因此,為了這樣一個目的不論是借款還是貸款不管什麼場合高利盤剝是不可避免的,對於雙方均將不利。因此,借款也是要有一定的條件的,如果僅僅是為消費而借貸,這樣只會助長社會的不良風氣,也會讓富有的人喪失信心,最終不利於社會的進步。

  社會的發展是多方面的,經濟的執行更是錯綜複雜,我們需要從中慢慢去發現並尋找其中的規律,透過高度的總結來讓其更好地為人類社會服務,因此,我們的路還很漫長,希望國家也能更好地發展,成為世界強國。

國富論讀後感3

  讀《國富論》完全是因為書名吸引了我,作為一名根正苗紅的共青團員對國家如何富強十分感興趣。但是,後來發現《國富論》是一部關於資產階級的經濟學著作,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僅有部分的指導作用。

  《國富論》全稱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所著。《國富論》一書總結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經驗,批判地吸收了前人重要的經濟學理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動第一次作出了較為系統,詳細的闡述。一經出版,不僅在英國當地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還在歐洲和美洲大陸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書中的理論和觀點被當時的學者奉為真理。

  “看不見的手”是《國富論》中重要觀點之一,但是它的侷限性在歷史中不斷髮生的資產階級經濟危機顯現出來。於是,曾經有一段時間,這一觀點被世人全盤否定,甚至有人認為“經濟人”和“看不見的手”都是“對私有制的公然辯”。所幸的是,現在的我們已經認可了亞當·斯密的主要觀點並運用在市場經濟中。人的利己性在“看不見的手”的驅動下發展市場經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們不能完全忽略“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但同時也要注意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而不是斯密所說的完全放任自由。

  《國富論》中許多觀點我都曾在經濟學課堂中學過,所以讀起來並沒有太過晦澀難懂。亞當·斯密以羅馬帝國崩潰後的經濟興起為例論訴了各國財富增長的不同途徑。在商業和生產技術不夠發達的農業社會時,農村先於城市發展是必然需求。因為農村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原料來源,城市的發展絕不能超過農村所能支援的最大限度。可是,自從羅馬帝國崩潰後,農民的利益被削減,農業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自由市民的制度應運而生,並進一步推動了商業的發展。城市的工商業化為農村土地改革提供了動力,使得社會經濟能夠得以持續發展。如果國家的富裕是透過土地的改革實現,那麼,國家就會長久地擁有該財富。

  《國富論》對當代中國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運用其理論時,要聯絡中國的實際國情,而不是盲目地去運用。根據書中的勞動分工理論,中國應該加強勞動分工。勞動分工可以提高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分工和專業化越是精細,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就會越高。我國政府應該加強國際分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生產精細化產品,減少附加值低的產品出口比例,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

  作為當代中國的金融學學子,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研讀此書,瞭解增加國民財富的方法,並且聯絡中國的實際情況思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道路添磚加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