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七星瓢蟲讀後感

昆蟲記七星瓢蟲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昆蟲記七星瓢蟲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昆蟲記七星瓢蟲讀後感1

  午夜的風打破了寂靜,屋外漸漸的下起了綿綿小雨,我躲在床上開啟那明亮的燈,用那幾乎凍僵的手翻開語文書,開始讀起了《昆蟲記》。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叫法布林的人,他從小就是個昆蟲迷。有一次,他仰著頭觀察屋簷下的蜘蛛捕蚊子,一看就是三四個小時!

  法布林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的家在法國南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小時候,他沒上過一個像樣的學校。他的學問是靠刻苦自學得來的。法布林曾經說:“學習這件事,有沒有有人叫你不重要,關鍵是你自己有沒有自覺。”“有教師的言行指導的.人是何等幸福!”“擺在他面前的是一條坦途,另一種人巍峨的山崖上的一條小徑,由於兩眼一黑,經常摔倒;他慢慢摸索著進入一個未知的世界不知所難。幫他的唯有有毅力,根底淺薄者的唯一伴侶。我的命運便是如此”。最後他成功了。

  法布林九十二歲時去世在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他說出了這樣感人肺腑的話:“我要做的事還有很多很多!”

  讀到這裡,我的眼眶不經溼潤了,法布林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他那內心的堅強和對昆蟲的執著,如果沒有這兩個執著的信念就沒有現在的法布林;如果沒有這兩個信念,可能現在的法布林還在那個破舊的屋裡;如果沒有這兩個信念,可能現在的法布林還在為了理想不知所云著。

  長大了我一定要像法布林一樣到大自然的奧妙中去遨遊,去漫步。去為祖國做奉獻!

昆蟲記七星瓢蟲讀後感2

  近段時間,我讀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的著作——《昆蟲記》。

  它既是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被稱為“昆蟲的史詩”,而它的作者法布林也由此獲得了“昆蟲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等桂冠。在這本書裡,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地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絡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區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這部作品所表述的是昆蟲為了生存而努力的靈性,而法布林則以自己那詼諧的將它們的大部分記錄下來,這其中有蟬、樵葉蜂、黃蜂、捕蠅蜂、松毛蟲、狼蛛……還有的一些被當做閱讀短文呢。這部作品以它獨特的形式創造了奇蹟,一個人幾乎耗盡一生的心血一絲不苟的來觀察那所謂的“蟲子”,這已經是一個奇蹟了,而這些寫“蟲子”的書竟然在百年之後還在讀書界引起一次又一次的轟動,這更是奇蹟中的奇蹟!他以那獨特的風格席捲了世界!

  在描寫蟬的幼蟲的那一段中,法布林那觀察入微的精神感動了我——“從放大鏡下,我曾見過蟬卵的孵化過程。開始像極小的魚,眼睛大而黑,身體下面有一種鰭狀物。由兩個前腿連在一起組成。”在這一段,作者觀察的那麼入微,而這也告訴了我們,無論幹什麼都要仔仔細細,一絲不苟……

  隨後,我如飢似渴的讀完了這本書,我不但從中學到了昆蟲的知識,而且還學會了做人的道理,我愛這本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