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論語讀後感最新

高中論語讀後感最新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論語讀後感最新,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論語讀後感最新1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裡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則。前一則,那麼,他們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後一則告訴我們:聰敏而一則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羞恥。這兩句話雖是說:幾個人在一起出自20xx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對我們的學習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人不怕犯錯誤,只要勇於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己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當的時候,一經別人指出,他就會立即道歉並改正。他的弟子子貢就曾經感慨過︰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就是說教師對自己要努力學習,永不滿足;對學生要勤奮教導,不知疲倦。《論語》引孔子的話說:“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去爾已矣。”他說,如果說到聖與仁,那我怎麼敢當!我只不過是學習和工作從不厭倦,教誨學生總不知疲倦,那是可以這樣說的。

  在《論語》裡對曾經犯過錯誤的少年,孔子表現出寬宏的胸懷。他說:“人潔以進,於其潔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說人家已經去掉了汙點而進步,就要讚許他的潔淨,對他的過去不應該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將孔門的七十二賢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樹苗的話,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們共同營造了一片生命的綠洲,兩千多年來,我們華夏大地。這一片綠洲一直點綴裝扮著

  孔子認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於“學以致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也就是說,熟讀《詩經》三百篇,交給他政治任務,卻辦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國,又不能獨立作主應對;這樣,雖然書讀得很多,又有什麼用處呢?又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也就是說,品德不去修養,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

  透過學習《論語》,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更讓我明白了關於學習和讀書的方法、態度,真是得益非淺!

高中論語讀後感最新2

  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典籍不計其數,他們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論語》就是對人們影響最深的書籍之一。

  學習《論語》內容,繼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是每一位華夏子孫的本分。本學期我們的教材中就列出了《論語》十句經典,讓我感慨最深的.就是這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這一句是孔聖人在河流邊感嘆的,他告誡我們:時間就像河水一樣不停的流逝,要珍惜寶貴的時間。是啊!時間飛速流逝,一去不復返。有一句名言:請珍惜時間吧!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只有抓住了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我們才會實現人生的價值,讓生命在有限的時間裡延長,出彩。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這樣一種現象:許多青少年沉迷於網路遊戲,崇拜“遊戲英雄”,整天抑鬱不振,導致學業荒廢,這是非常可惜的。如此美妙的花樣年華,卻被白白浪費在虛擬的遊戲中,被白白浪費在渾渾噩噩中。年輕時代,時間不能太隨性去支配,要讓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過得有意義,有價值,過得踏踏實實。

  我國現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時間就像是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確實惜時如命,他把別人喝咖啡、談天的時間都用在工作和學習上。魯迅以各種形式來鞭策自己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和工作。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惜時如命的精神,魯迅在他56歲的生命旅途中,廣泛涉及自然、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一生著、譯一千多萬字,留給後人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縱觀古今,沒有哪一位對國家,對社會做出卓越貢獻的偉人不是珍惜時間,忘我勤奮的楷模。時下,不少中學生缺乏的就是時間觀念,他們沒有人生理想,學習態度不端正,一上課就萎靡不振,無心聽講。基本的學習時間都不能保證,更談不上用業餘時間讓自己有所作為。長此以往,豈不是毀了自己的一生。

  年輕的朋友們,為了自己光明的未來,為了自己充實的人生,讓我們攜手,一起珍惜時間,一道務實奮進。來展現自己靚麗的青春,實現自己成功的人生。

高中論語讀後感最新3

  聰明的,你曾告訴我,看看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智慧的結晶《論語》吧!說實話,我還沒有能力把《論語》都看下來,可是以下兩句就讓我受益匪淺。

  子路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為人光明磊落,勇敢正直。他很尊敬老師,但是孔子的課,他聽不明白的'就會向孔子提出,有疑問的甚至敢當著同學們向孔子質疑。所以《論語》中這樣說:“子曰:‘由。誨女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認為子路這樣的學習態度實際上是一種智慧啊!孔子的這句話在中國是家喻戶曉,可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理解?又有多少人是這樣做呢?

  在班裡老師說完一旦數學題總會問:“懂了嗎?”大多數時間,只要大多數人說懂,小部分不懂的也跟著叫“懂了”。這常常讓我內疚。我有時是那個大多數,有時是那個小部分,但是每當我不懂時,我總會猶豫片刻,開始“天使”和“魔鬼”的鬥爭。“天使”總讓我,說實際情況,而“魔鬼”總是不顧一切讓我喊“懂”或沉默不語。有時“天使”似乎勝利,可當我連“不”的口型都做好時,只要同座輕鬆地說:“太簡單了,早就懂了!”我就乖乖地閉上了嘴。我就沒有子路這樣的智慧,因此我的學習總是讓人不安一。

  學習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學習上的誠信。更重要的是做人的誠信。有人為了交朋友,明明喜歡深藍色,見朋友喜歡暖色,就也說自己也喜歡暖色。我有一個朋友胖胖的,很可愛,我很佩服她的誠實。一次老師在垃圾桶邊發現7個吃過的口香糖,“誰吐的?”沒人回答,只見她站起來說:“我吃了2個,一個紅的,一個黃的是我吐的。”她的臉因羞澀變得很紅,可是她是唯一誠實回答的人。子曰:“人而無信,不其可也。打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說得真對。一個人如果連說話都沒有誠信,我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麼是可以的。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我們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兩小兒辯日》中的孔子面對兩個小孩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絕不不懂裝懂,絕不糊弄孩子。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讀書能夠懂道理,更為了好好做事情。小學最後一個學期看我的吧!

高中論語讀後感最新4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聽,書房裡傳來一陣悅耳的讀書聲,這是我在讀《論語》。《論語》是古代聖人孔子的學生根據孔子的言行編寫成的一本書。

  當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學校就專門設立了一項特別課程——經典導讀課。拿到經典導讀書後,我就翻閱起來,不經意中我看到了《論語》,那時我只知道有本書叫《論語》,並不知其中的內容。但我們導讀書上的《論語》沒有解釋,我只能似懂非懂地讀,還想學校為什麼要讓我們讀那麼枯燥的文章呢?可是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突然看到茶几上有一本《論語》,便悄悄把它翻開,咦,書里居然有原文、有註釋、有譯文,還有聖人的智慧,我能看懂了。從此以後,我開始喜歡讀《論語》了。

  《論語》這本書裡講了許多道理,比如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說複習學過的知識的同時,有新發現,新收穫,就可以當老師了。爸爸媽媽和老師們經常對我們說“溫故而知新”,讓我們學習新知識的時候還要經常複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他們大概也是從《論語》中受到的啟發吧!再比如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說學習但不思考問題,就會迷惑;只思考但不學習,就會缺乏信心。有時候我遇上了難題,就有了畏難情緒,不想自己思考,老想尋求幫助,還很急躁。每當這時媽媽就會提醒我說“你忘了孔子的話了嗎?”

  一經提醒我會慢慢平靜下來,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居然經常會把難題給解開了,每當我解決難題之後都會從心裡佩服孔子,怪不得人們會尊稱他為“聖人”,他說得可真對呀!孔子還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告訴我們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同學之間往往會因為誤解而發生矛盾,我也不例外。但自從我讀了這一句以後,與同學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的時候,我會常常想提醒自己,可能是我誤會別人了,還是不要這麼小氣吧。就這樣,慢慢氣就消了,又和同學一起快樂地玩耍了。

  《論語》真是一本好書,每句簡短的話裡卻蘊藏著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道理,體現了聖人偉大的智慧!我越來越喜歡讀《論語》了,我還要繼續讀下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