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西廂記讀後感

讀西廂記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西廂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可以說廣為流傳的。可是我卻從來沒有去想認認真真的看過。這周老師給我們講《西廂記》,我才從心底裡覺得我應該認真的看,而不再是囫圇吞棗的閱讀。

  劇本塑造了崔鶯鶯和張生兩個形象,他們具有共同的特點:嚮往愛情,追求幸福。他們互相愛慕,可是他們的地位懸殊:一個是相國之女,處在母親嚴厲的家教之下;一個是書生,地位遠遠不及相國之女,在封建社會里,門當戶對是婚姻成功的一個必備條件。所以崔鶯鶯與張生的愛註定要透過反抗封建傳統觀點、反抗封建禮教,並要求兩個人能夠始終真心相愛,才能夠取得勝利。故事就是圍繞他們為愛情而反抗封建、以及他們面對重重考驗時對愛情是否執著而展開的。

  看了《西廂記》之後我覺的這樣的`愛情史完美無缺的,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有現在難得的一見鍾情,有經歷各種社會給予的磨難,有來自雙方家長的阻擾,他們之間的愛情可謂是越演越切,在我們看來可謂是天作之合。

  這個故事的結尾以中國似的大團圓給大眾一個交代。而我卻不太喜歡這樣的結尾,我覺的過於通俗化,所以有時我會去看一些國外的經典電視及作品,我覺得他們的結尾都會留下一些空間讓觀眾自己去細細品味,我覺的這樣才讓作品更有意義,才會促使人們去回味去發表自己的見解。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太喜歡大團圓的結局或直接不用想就可以猜到的結尾,所以我不怎麼喜歡看韓劇結尾不是女主角得不治之症就是大團圓。

  看了結尾在看一下他的正文,你是否覺得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是否太過於完美了呀?好像他集聚了所有經典愛情的必要情節於一身,就一見鍾情而言,現在科學家研究機率很低,況且在古代女子足不出戶,所以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開始就有點夢幻般的感覺。後來又經歷了社會的考驗,為心愛的女子於權貴做鬥爭,可謂是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壯舉,驗證了愛情史盲目的。在後來來自父母的阻擾,就想現在的父母一樣有愛情還不行沒麵包我的女兒會受苦的,於是一介書生張生為愛情上京趕考,得到上天眷顧榮歸故里娶了崔鶯鶯,這好似現代大多數人的愛情觀鮮花於麵包不可兼的,就會放棄愛情。也許這就是現在的人喜歡這樣的結局的原因吧。生活中無法實現的事情只有靠戲劇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這一段愛情流傳至今,可能是因為它留給了人們對心中美好愛情一方淨土吧!所以一直被後人推崇,但是這樣的純淨的愛情在此時物質橫流的現實社會中還剩多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