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的讀後感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的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的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也是後知後覺,等到某天拿起書本時,才突然發現現在的人已經漸漸放棄了所謂的經典了。於是手上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多少有些奇異。不知是哪位作家曾經說過,一個寫作的人,如果不能用筆寫出自己的愛恨,不能寫出自己想寫的東西,他就算不得一個好作家。所以,傳得出真情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只要箇中有真意,無論是經典還是流行,都值得一讀。這樣一想,也就釋然了。

  九死一生二十年之所見,不過就是三類東西,第一種是蚊蠅蛇鼠,第二種是豺狼虎豹,第三種是魑魅魍魎。作者多是以小故事的形式,向讀者講述關於那個時代的黑暗。如果少一份探究去看,我覺得這本書還是很有趣的,似乎就是一本故事集。一個巨大得可以藏一個小孩的南瓜,一個靠偷竊居然一家父子都捐了官的督撫,一個為管教女兒下令全城女子不得在外喝茶的州官,個個是精彩引人的故事。

  為什麼要採用故事的形式呢?我想,可能是作者想用一個人人都可以接受的形式。一個人,尤其是肩負著文以致意的作家,並不是所有的話都可以輕輕鬆鬆地說出口。魑魅魍魎橫行的'時代,看見黑暗不敢企盼光明。掩在嘻笑怒罵中的實話,雖然悲涼,卻可以存活。

  我不是一個嚴肅的讀者,所以我一般不會打算細究,咬文嚼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味道,縱使再出色,經歷了歲月的沉澱,後來人也很難品出真正的含義了。我一直相信,文是可以通意的。然而就算是與作者對話,有些高度,是我越不過去的。他以他那個時代的形象,屹立在文壇的高峰。如果我說我可以讀懂他言語間蘊涵的深意,瞭解他思想的深度,恐怕會貽笑大方。汪洋恣意的莊子似乎曾說過,一切思想,但凡說出了口,寫成了文,就已經是糟粕了。我想,也許沒有這麼絕對,但是書本多少失了原意是真的。

  所以,我不敢說,我從嬉戲的文字裡,看出了作者對封建官僚制度的批判,看到了他對炎涼世態的失望。而且個人認為,經過了幾百年的變遷,我們再去一遍一遍將前人讀出的心得重複再三,也是沒有必要的。讀者的職責不是去了解作者,支援作者的觀點。關鍵是,你要站在你的歷史角度,從書中讀到你可以感同身受的東西。讀出自己的想法,才叫讀者,哪怕觀點與作者截然相反。否則就是文字掃讀器,觀點背誦者。

  而我讀此文的收穫,是讀到了一個有志之士對現實的一種認真負責的態度。為什麼這個世界為虎作倀,狼狽為奸,你還要眾人皆醉你獨醒?為什麼你要堅持出汙泥而不染?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出生在怎樣的時代,是我們無法抉擇的。我們可以選擇的是,以何種態度認知這個世界。

  有很多人,因為看清真相的痛苦而選擇了自欺欺人。他們願意渾渾噩噩度過一生,做大愚之人,倒也落得個逍遙自在。因此,能夠忍受現實的哀涼與孤寂,執意要將世間的醜惡揭露的人,可敬可嘆,卻也可悲可愛。他寫書,不是企圖治療這個病入膏肓的社會。畢竟,一本小小的書,幾十萬字而已。多少人是當它一個玩笑,拋之腦後。對於照亮這個黑暗的前夜,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如果是為了警醒後世,那更大可不必。後事不可知,時代自有其發展的軌道,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誰又能肯定後來的世界是更糟糕,還是轉向光明呢?著書留名,也是一種可能。從司馬開始,這畢竟成為了文人一種絕望的出路。但是一個深刻的作者,想的應該比自身名譽多。

  作者,也許是為了內心的一種慰藉而有感而發。從他精心著書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認真生活的人。即使他的生活滿目瘡痍,但是他以一種近乎英雄的勇氣,直面慘淡的人生。黑夜給了他黑色的眼睛。他在暗色的大地上畫滿了窗戶,希望有一天陽光可以照入。也許,他有更加遠大的抱負。但支援他前進的動力,是他不願意矇騙自我的決心。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又何嘗沒有陽光下的罪惡。只是我們習慣麻木。出頭的是憤青,沉默的是明哲保身。我並不認為,憤慨是一種氣度。只是每個人,應該為這唯一的一生,認認真真地做一些事。但是,認真這條路很難。有時候,耐得住寂寞,才是人生真諦。繁華背後,嶺峰之顛,人大多數時候還是得學會一個人品嚐孤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