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漢字演變500例讀後感(通用8篇)

讀書心得漢字演變500例讀後感(通用8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書心得漢字演變500例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書心得漢字演變500例讀後感 篇1

  漢字不僅記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而且以其獨特的形式,體現了漢民族認識事物的特定思維方式和審美習慣,我們每天都在和字打著交道,比如:看書、寫字、讀報紙等等,都離不開它。可是,對漢字又有多深的瞭解呢?最近讀了《漢字演變500例》,收穫頗多。

  這是一本普及性的漢字知識讀物,內容是透過列舉漢字幾種主要字型中的一些字例,並對這些字例的字源繪寫圖解和淺釋,體現漢字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

  我們讀書,就是為了更好的教書。《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 版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它給識字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要求教師既重視以識字技能為重點的認知目標,又要關注以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發展目標,培養學生的研究和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翻閱此書,孩子們對文字元號記憶不深刻,但是對圖形文字很感興趣,特別是低段的孩子,在課前,查閱資料就很有必要,《漢字演變500例》就作為我課前準備的工具書。

  比如:在教部編本一年級下冊第5課《小公雞和小鴨子》時,我首先檢視“直”字,甲骨文“直”字的字形,是在一隻眼睛上面有一條直線,用視線的“直”來表示字義“直”。教學時,我先在黑板上畫一隻眼睛,再畫一條直線,讓孩子們猜猜看,這是什麼字,有經驗的小朋友會先翻開書,看課後的二類生字,在裡面找找,看看哪個字比較像,其實,這個猜字的過程就是孩子們學習的過程,猜出來了,大家會興奮得手舞足蹈,接著繪寫“直”字的演變過程,從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隸書和楷書,讓學生嘗試發現每個字的變化,孩子們在比較中,記憶這個字就更快了,而且也不易遺忘。很多同學會把這個字的甲骨文畫在書上,回家和家長一起玩猜字遊戲。從第二天孩子們反饋的資訊中,我發現多數字家長也不認識,孩子和家長再玩一次猜字遊戲,其實也是對這個字的複習鞏固,大大提高了識字效果,增強了對中華漢字的熱愛之情。

  一般,在學習新的一課時,我總會挑選2—3個字進行類似的教學,我發現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孩子們猜字的正確率大大提高了,從最初的胡亂猜測,到現在有理有據的解說繪圖,這就是一種進步。

  總之,漢字作為一種特殊的審美訊號系統,傳導著中國人的文化,我們教師應該熱情地引導學生去學會漢字、用好漢字、寫好漢字,把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繼承和傳播下去。

  讀書心得漢字演變500例讀後感 篇2

  去年國慶回老家,發現閒置的一間祖屋,租給別人,開了個二手舊書屋。進去閒逛,在一堆成功學、暢銷書、英語四六級書中,偶得一本舊書《漢字演變500例》,李樂毅著,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封面雅緻樸素,沒有名家推薦。前任主人想是已經翻閱,而今流轉到我這裡。本意是給孩子瞭解下漢字的構造,40歲以前的我,估計也沒有耐心看,現在卻成了我的枕邊書、心頭好!

  漢字從最初刻在龜甲、鐘鼎上,到秦始皇書同文,命李斯發明小篆,至隸書、楷書後基本穩定,大體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簡化字幾個階段。漢字是象形文字,屬於二維文字,有左右、上下之分,英文等字母文字是一維文字,只有左右區別,所以漢字蘊含的資訊量極大。

  這是一本普及性的漢字知識讀物,透過列舉漢字幾種主要字型中的一些字例,並對這些字例的字源繪寫圖解和淺釋,簡明形象的體現漢字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

  書中一個字,一頁紙,用黑白簡筆畫,結合字型、字義解釋,形、音、義俱全!每個漢字,就是一個生活場景,形神兼備的傳遞出一個字的演變淵源。

  舉幾個書中例子:

  “祖”,祭祀的廟宇,與現代的墓碑也相似。

  “安”,一間靜靜的屋子裡,一女子手置胸前,安詳而坐。難怪魯迅先生第一次見到髮妻,知道她的名字是“朱安”,點頭說“哦,家有女即安”,雖然他與朱安一生沒有愛情,她也稱呼他“先生”一輩子,她卻是他家庭安定的一份子。年輕時在紹興侍奉他的母親,年老後照顧他的身體。

  “婦”,一個婦女手拿掃帚在打掃,看來從古至今,都是女人做家務活。

  “男”,古代,在田裡耕作是男人的主要職責。現代,男人還是家裡經濟的頂樑柱。

  “比”,二人並靠而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出”,上古人穴居在山洞裡,一隻腳從洞口走出來。

  從一個個漢字中,感悟倉頡冥思造字,領略古人生活場景,讓5000年後的我們,體會著他們的細微心思。看著習以為常的漢字,怎樣一路演變,逶迤而來,覺得那些字,似乎有種神道、通靈,接通上古先人與現代我們。

  這種聯絡細若遊絲,若隱若現,草灰伏筆,千年之外,指向今天的我們。正如現代心理學大師榮格所說:每個民族的潛意識,是遠古先人的遺傳密碼,已經嵌入DNA,成為我們的基因片段,自然而來,非後天習得。這,就是文化吧!

  日本每年會選出一個年度漢字,這個字,將全社會當年的心之所繫都凝聚,將其選出,告示民眾,擇歲末特定吉日,請名寺主持高僧,用毛筆寫就,公之於世。在毛筆的潑灑揮動中,安放了一個民族的憂戚悲喜,歸於漢字,歸於塵土,連通古今。整場儀式,不露聲色,輕盈亦莊重,頗有種神道祭祀感。韓國的歷史書籍、日本的日常生活都要藉助於漢字表達,這也是漢字對亞洲中華文明圈的貢獻,漢字是聯絡這個文明圈的文脈紐帶。

  中國之大,十里不同音,長相不盡同,相同的就是漢字了,這些字發音不一,但是形義一致。這些字中的秘密,是我們情感的潛意識,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中國能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歷經千年不分裂,文化延續千年不斷,統一的漢字是重要原因。讀懂漢字,才真正懂得中國人。

  一個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每筆粗細不同,曲折不一,但不論筆畫多少,皆豐瘦勻稱,不偏不倚,疏密適宜,既不過大、亦不過小,體現著孔子的中庸思想,每個字有著別樣的美感韻律,體現著漢族的審美趣味。看著那些古樸的畫筆,簡潔的線條,心,就安靜下來,彷彿與古人共呼吸,同聲氣。知道自己不是寂寞的,知道了自己的根,看到了自己的前世。真是人生代代無窮已,漢字年年只相似。臨睡前看幾頁,莫名的滿足,讓身心安頓!催眠作用比所有的心理學書籍都管用,是最好的慰藉治療手段!

  霍金寫時間簡史,人類想探索宇宙的源頭;作者著漢字演變,中華文明想找到自己文化的源頭,華夏基因的密碼,這,是我們共同的紐帶!

  每個沔古佬的基因,就是“沔陽”二字吧;我家鄉小鎮的基因,就是“長埫口”三字吧。家鄉的漢字地名,深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是刻在心底的密碼,身心安頓之所,靈魂棲息之地,是指引我們回家的路!如今為生計所迫,要念那些拗口的洋文,是多麼的委屈自己!

  讀書心得漢字演變500例讀後感 篇3

  漢字,是最富有魅力的文字。每個漢字都是一個充滿靈氣的小精靈,惹人喜愛。在本學期,我閱讀了一本關於漢字的書,叫做《漢字奇兵》。這本書圍繞漢字演繹了一段動人且曲折的故事。

  《漢字奇兵》是以青年桑南的經歷為線索展開故事的。為了夢中反覆出現的女孩,桑南來到了千雯圖書館工作。一天深夜,桑南變成了寸許大的小人兒,進入了神奇的漢字世界。在這兒,他遇到了一個叫做“雯”的漢字和一群要去尋找親人的螞蟻騎兵,並與他們組成正義軍團,踏上了尋找親人的征途。一路上,他們還遇到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等,瞭解了漢字演變的過程。在這裡,他還遇到了三百年前的戀人莫千雯和仇人顧遠謀。一路上,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與邪惡勢力展開了生死較量。

  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作者張之路也太厲害了!他能把每個字漢字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通篇成為了一個引人入勝的童話故事,真不愧是個著名的作家啊!但是看完了故事情節,我們還應該關注一個問題。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創造出來的,它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變化才傳承到了今天,我們應該繼續發揚和傳承漢字。但是,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很多人都用上了手機電腦之類的電子產品,已經很少寫字了。就算偶爾寫個字,也常常會提筆忘字,並且錯別字現象也非常多。因為常常在電子產品上使用拼音,語音等輸入方法,以至於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情形出現:當某個字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認得;但讓我們去寫這個字的時候卻想不起來怎麼寫了。這就充分證明了人們提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對漢字的書寫已經越來越生疏了。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文化要靠文字來記錄、傳播與傳承,是我們根脈所繫的精神家園。一個很有根的民族必然尊重自己的文字、母語和文化。你想了解更多關於漢字的故事嗎?那就讀一讀《漢字奇兵》吧,因為它真的是一本吸引我們的書。

  讀書心得漢字演變500例讀後感 篇4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化,三千詩韻......別小看這一個個方塊字,它們一個個都是有趣的密碼,常常蘊含著無限的想象空間。那麼,你真的瞭解中國漢字嗎?

  有些人也許會說,我們就是中國人,還有什麼瞭解不了可言?如果你這麼想,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中國漢字是我們五千年前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傳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一天,他看到鳥獸在泥地上的足跡,便有了靈感,發明了一種刻在龜背獸骨上的文字,也就是我們今日熟知的“甲骨文”;後來,漢字又演化成了另一種形式,由於它被銘刻在金屬製品上,便被叫作“金文”;再到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大篆”;等到秦始皇統一天下,施行“書同文”政策,李斯便創造了小篆......就這樣,漢字不斷地演化,最終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漢字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每一個字都有它自己獨特的魅力,就像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指紋,不同的基因密碼一樣。其中之一的特色便是“構字法”。就比如學習的“習”字,繁體上面是一個羽毛的羽,下面是太陽,也就是“日”,可你們是否想過這是為什麼?《說文解字》中說:“習,雛鷹之所以學飛也。”這樣看來,“羽”便代表著鳥兒(鷹),那麼鳥兒飛到太陽上去,便是“習”。這正貼切地解釋了“習”的意思。而我們正像一隻剛出巢的雛鷹,站在人生的新起點上,必須學習,才能去“飛向太陽”,去追逐我們更高的理想,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漢字還有其獨特的形態美。不得不說,其實漢字比英文要好得多,英文只有二十六個字母,無法展現字母的千變萬化,而漢字則不大相同。書法,是我們的`國寶之一。在書法中,每一個漢字的每一個筆畫都能展現自己的風韻:橫強健有力,好似一位挑著膽子的強壯青年;豎修長筆直,好似一位亭亭玉立的二八女子;撇沉穩堅定,好似一位飽經風霜的旬旬老者;捺風流瀟灑,好似一位沉醉自我的狂熱舞者。這些筆畫組合在一起,構成了多姿多彩的漢字世界。不同字型也有其不同的性格。王羲之瀟灑豪邁,褚遂良細長纖瘦,柳宗元粗壯有力......不同的字型也為中華漢字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人們總是追求現代化,卻未曾想過我們祖先留下的文化也是值得學習的。那麼,就讓我們從今天開始,“閱”讀文字,感受它的魅力。它的歷史,它的形態並盡力保護,學習並傳承它吧!讓中華文化遍播世界,讓中華文化生生不息!

  讀書心得漢字演變500例讀後感 篇5

  每個孩子初初面對漢字時,一定都曾有過無窮的驚喜和好奇,只是學得越多,這種喜悅與好奇的感受就越被消磨殆盡,沒有興趣作為動力,更深入的探索也就對大多數人關上了大門。瑞典的漢學家林西莉卻是順利開啟這扇大門,再呼喚我們與她同行的人。

  她在年輕時代學習漢字,就驚訝於“一個個漢字為什麼是這個樣子?那一筆一畫代表什麼?它們最初的形式是什麼樣子?”即便是最簡單的一、三、五、七這樣的漢字,在她眼中也充滿了神奇。

  這種驚訝感激起的強烈興趣,使她更深入地學習中文,後來在回到瑞典的漢字教學工作中,她逐漸找出一種圖文結合加以實物例證的教授方式,學生們都開始喜歡上她講的漢字。再後來她用十五年的時間,收集各種資料,尤其是考古實物的佐證,寫成了《漢字王國》這本書。

  在書裡,她選擇與中國社會文化、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漢字,逐個解說它的演變、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努力還原中國古人造字的過程。每一個漢字後面都附有或長或短的小故事,涉及中國文化、風俗、歷史、物質生產等方面,但又與字本身密切聯絡。沒有故作高深的考據,是以活潑、飽滿、有趣的方式講述出來的見解,同時又注意資料的豐富、可考與嚴謹。

  對於現階段我們班的學生而言,形近字的辨析一直是部分學生老大難的問題。而透過讓學生了解一些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的字理知識就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在之前的學習中,有個別學生總是不能區分好“王”和“工”這兩個字。在讀了這本書後,我借用書中的字理知識來向學生傳授——“王”字來自一件工具,可把人砍死的斧子,而“工”字亦是來自造房子的石頭工具(一塊約一尺長石頭插上一條木棍,工人拿來作平土用) 。並配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向學生展現,很快就解決了這一問題。

  在教學“採”字時, 我讓學生透過研究討論書中甲骨文和金文的“採”字,進而形象的瞭解“採”這個動作,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我想如果小朋友在小學階段,開始認識漢字的時候以這種圖文並茂的方式,去分析字的結構,去了解字的來源,小朋友們一定會愛上我們的漢字的,而且這種意思,一旦瞭解就再也難忘,用它來表示生活中的一些勞作狀態或娛樂狀態,也一定會更準確吧。比如採摘,採菊東籬下,采薇等等。多麼形象的動作啊。

  讀完了這本書我忍不住再次為我們的漢字而感嘆,它是這世界上最優美的文字,沒有之一,它是獨一無二的。

  讀書心得漢字演變500例讀後感 篇6

  “一橫長城長,一豎字鏗鏘,一劃蝶成雙,一撇鵲橋上,一勾江南遊,一點茉莉香……。”靜靜地聆聽譚晶這曲抒情唯美的《龍文》,我的思緒不禁停留在漢字之中。

  倘若智慧是那沁人的香氣,文字便是那含香的錦囊;倘若情感是那美麗的蓮花,文字便是那託蓮的柔波;倘若歷史是那奔騰的流水,文字便是那載水的河床。

  文字深奧、博大、迷人,猶若那浩渺的夜空,叫人喜愛,更叫人敬畏。

  敬畏文字,敬畏那深邃的思想與智慧。時空感嘆,造字之人是何等聰明,竟讓每一個文字都充滿了哲思。恰如一個“儒”字,乃“人之所需”,便讓我們學會了為人處世之道。而文字的組合,又如一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讓我們明白了辯證的道理。再到一本史書典籍,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便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憑著一份敬畏,前人耗盡心血將他們的學識、他們的創造、他們的思想謹慎地放進了文學的袋囊。若不懷著同樣的敬畏,我們又怎能嗅見那一縷縷悠悠的墨香?

  敬畏文字,敬畏那動人心絃的情感。文字的出現,告別了結繩、畫線的機械時代,人們開始寄情於文字。“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借纖柔悽婉的文字述相思之愁;“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音”,辛棄疾借沉雄豪邁的文字書報國之心;“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借豪逸恢弘的文字言灑脫之情……人世間的喜怒哀樂或許不能盡如人意,卻是生命中最寶貴的成分。文字,如靜靜地湖水,輕輕地托住這易受傷的寶貝,讓世人得以窺見它的美麗,找到情感的共鳴。唯有敬畏文字的人,才能將自己最真實的情感放入其中,尋得一絲安慰。

  敬畏文字,敬畏那綿延幾千年的歷史。文字,承載了太多的東西,它躲在那高高束起的史冊裡,要給我們將歷史的故事。從盤古開天闢地到神農嘗百草,從秦王一統天下到新中國建立,它讓我們知道了這片天地的故事,它將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習俗一點點彙集起來,讓歷史的長河得以不斷前進。

  “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傳說中連天地都要為文字的出現而震撼。可如今,我們又看到了什麼呢?我們的文字“被變形”“被抄襲”“被創造”“被冷落”……難道這便是我們傳承文明的方式嗎?文字是神聖的,文化的香袋容不下形體怪異的“錯別字”,文字的湖面也託不起偽造的蓮花。

  常懷一份敬畏之心,用美麗的文字表達最真的情感,讓我們的文明之流也匯入歷史的長河,在文字的承載下不斷的奔流向前。

  讀書心得漢字演變500例讀後感 篇7

  《漢字王國》是瑞典漢學家林西莉女士,她的瑞典名字是塞西麗亞?林德奎斯特。她上個世紀50年代跟隨漢語學家高本漢學習,從那時起就迷上了漢字。她總想弄清楚,一個個漢字為什麼是這個樣子?那一筆一劃代表著什麼?它們最初的形式如何?即便是最簡單的“一”、“三”、“五”、“七”,在她眼裡也充滿了神奇。後來她到北京大學學習漢語,並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習中國古琴。當她回到瑞典,從事漢字教學時,就決定從漢字早期的形態講起,並從這些字講到中國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他們的房子、獨輪車、衣服以及他們使用的工具,講到產生這些文字的自然場景:鄉野、山川、家畜與植物。結果是,這樣的講解產生了奇效,學生的興趣大大增加,對漢字的理解也變得輕而易舉了。隨著教學和學習的深入,林西莉越來越感到一種巨大的吸引力:為什麼人們在田野上並排種植各種不同的莊稼?為什麼人們把自來水的開關稱之為“龍頭”?為什麼人們把懷孕叫做“有身子了”?“身”和“孕”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許多中國人見了面不問“你好”,而問“你吃了嗎”?她一次一次地回到中國,更多地瞭解令她越來越感到神秘有趣的一切。

  這《漢字王國》就是林西莉在教學和研究的基礎上用了八年完成的。她所講解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漢字,如關於人的身體、水與山、農耕和家畜、車和船、路、酒和器皿、麻與絲、竹與樹、工具與武器、房子與屋頂、書籍與樂器……她對每一個字都進行了刨根問底的探討,並以散文的筆法,寫下它們的來龍去脈,闡釋它們的美。她還集錄了幾百幅圖片,這些圖片直觀地表現出相關漢字的造型來源,一目瞭然。還沒有一本關於漢字的書收有這樣多指示明確的圖片。

  讀書心得漢字演變500例讀後感 篇8

  中華上下五千年,在這片華夏大地上,漢字絕對是最為神秘的古代文明。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漢字是不可獲缺的書法瑰寶,它整齊卻又靈動。今天從學校圖書館借了一昨天我在學校的圖書館借了一本叫《探秘中華漢字》的一本書,才剛看一會,眼睛彷彿就出神了。腦子裡浮現出種種自己以前對漢字的理解。漢字的的始祖倉頡大約在六千年前創造了漢字這種特殊的社會交流方式。

  漢字的形體演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從成體系的漢字算起,漢字的形體演變中華漢字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甲骨文最早的漢字,就是在殷商時期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漢字。每一個字都是前輩們絞盡腦汁想出來的。中華漢字的魅力就在於漢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有著鮮活生命的你我他。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在我們的方塊字中潛藏著豐富的審美和詩意,有著深厚的文化意蘊,有著獨特的文化魅力,有著深厚的愛國情結,尤其是漂泊在外的海外文化意蘊。中華漢字的魅力就是漢字的美麗就是形體,每一個漢字都有不同的神韻譬如“明”這個字左邊一個日右邊一個月一個太陽,一個月亮,組成的會意字。是不是覺得很生動麼。還有“悶”這個字門裡一個心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心被關在門裡會悶。漢字的流傳至今的漢字在其他的國家都起到很重要的影響像朝鮮就是大量運用了我們的中華漢字,才去創造他們國家的漢字。漢字在全球國家都佔重要地位,中國的漢字適用性很強,而且每一個字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才會傳承至今,從古時候的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每一次演變都是前輩們嘔心瀝血創造。經過一星期的努力學習我發現了中國漢字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世界的文字都逐步走向拼音化發展,形聲漢字即是漢字拼音化的表現。漢字能夠隨時代的變化而同步進化。中國漢字許多的文化都需要流傳下去。

  學習漢字就是在走進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觸控這數千年前漢字的脈動。我透過學習漢字從而瞭解到了古時候漢字的創造,漢字的演變,漢字的流傳,當然我們炎黃子孫當然要把中華漢字流傳下去,讓漢字一直流傳下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