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與反駁
猜想與反駁
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哲學類的書無疑是我們的要害,我們不喜歡哲學累的書籍,因為我們認為它很空泛、很難理解、很乏味,但是自從我讀了著名科學家波普爾的《猜想與反駁》時,就對哲學類的書的觀點有了很大的改善。
開始讀這本書時,我也是抱著無聊就隨便看看的態度看的,但是當我真正的去讀時,我才發現了它內在的精華。我認為波普爾科學哲學的觀點基本上和他的書的結構是相同的,即包含猜想與反駁兩部分:對於他的猜想,他透過駁斥了歸納分析法和觀察證實的方法,提出“科學理論是真正的猜測,他們不可能被證實但是可以北批判。”其意思就是說科學理論並不是在觀察和實踐中歸納出來的,而是一些大膽的猜測,這些猜測我們是無法證明的,因為我們只能在個別的場合下證明它的正確性,但是我們無法把所有的場合都證明出來,因此歸納法也是不能成立的;猶如我們在孫老師的課上所討論的“天下烏鴉一般黑”這個命題一樣,我們只能證明世界上所有烏鴉中有限的部分,而不能證明所有的烏鴉都是黑的,因為這個實際操作是不可能的,因此透過觀察的歸納法是無法符合邏輯的來證明命題的正確性的。那麼波普爾認為我們是透過大膽的猜想來引出命題的,哲學家的思辯才是命題的源泉。而且這些命題並不具有可證實性。
對於反駁,波普爾認為對於科學命題的驗證,應該是透過證偽來批判;具體就是說我們看一個命題是否是假的如果是假的,這個命題就被證偽了,如果是真的,我們繼續進行證偽,知道它被證偽為止。波普爾在這裡批判了邏輯實證主義,他認為用實證的方法是不能證明命題的正確性的,原因和猜想部分裡的是一樣的。
對於實證主義,它認為科學的發展或者說關於命題的提出和證實是這樣的路線:由觀察到歸納到命題證實。這樣就是命題的提出到其成立的證明。而對於波普爾的證偽主義則不是這樣,證偽主義的關於命題的提出發展路線是這樣的:思辯到猜想到證偽如果是到下一猜想如果否到繼續證偽。也就是說首先一個命題的提出並不是由實際觀察所得到的,而是由哲學家(科學家)的思辨所得到的,而且關於命題的證明,波普爾認為命題的永遠不能夠被證實正確的,我們只能透過實際的.觀察實驗來證明這個命題還沒有錯誤,而這個證明過程將一直持續下去,直到這個命題被證明是錯誤的(即證偽),從而透過思辨提出下一個命題,並接著進行證偽,推動科學的不斷向前發展。
透過波普爾《猜想與反駁》我瞭解到科學的構建是建立在猜想與反駁之上,而不是一般認為的歸納和證實。由這樣的區別確實可以有很多的不一樣的認識,因此波普爾的體系也是建立在這樣的基本觀點之上的。與傳統的認識體系不同,從實際觀察到猜想然後再到理論體系最後到證偽的檢驗,每一個的理論體系我們都不能稱其為真理,只是至今沒有被證偽的理論。對於已成體系的反駁和改進也成為科學工作的必然,而不是應當被奉為神明,由是科學逐漸接近真理。
在如今科學飛速發展的過程中,猜想與反駁的思想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擁有這種思想,我們才能不斷的在科學上取得進步,不斷的讓科學為我們服務;只有擁有這種思想,我們才能去驗證一些理論的真與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