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

  這個星期,我終於讀完了當年明月的心血之作《明朝那些事》。本書以通俗小說的形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國工人的嚴謹,法國釀酒師的情懷,美國喜劇演員的幽默,來為我們展示幾百年前的風風雨雨。它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這本書裡,自始至終都蘊含著一種力量,一種永恆的、催人奮進的力量。這種力量,支援著戚繼光抗擊倭寇,不畏困難;支援著于謙打響“北京保衛戰”,力挽狂瀾,延續了大明兩百多年的歷史;支援著海瑞冒著殺頭的危險,“抬棺罵嘉靖”——這種力量,叫愛國!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教育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我有責”。我開始只是懵懵懂懂地懂一些,可自從拜讀了《明朝那些事》後,我看到了張居正、徐階、夏炎等人的愛國事蹟,才真正懂得了愛國的含義,我從中汲取了無窮的力量。

  我希望大家能喜歡《明朝那些事》。因為,我從這套書中,我不但看到了大明王朝三百年間的風雨飄搖,還看到了一種精神,一種不滅的精神,經過歷史與時間的沉澱,讓後人為夢想不停奮鬥、努力的精神。

  還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生動幽默。也許有人說,歷史不能幽默。但我認為,讓老百姓看得懂的讀著輕鬆的歷史,才是優秀的歷史書。

  《明朝那些事》,為你歡呼!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2

  說起讀書,那真是我的最愛。但要問最愛讀的一本書,一定是《明朝那些事兒》。

  開啟第一頁,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這書具有一種別的書沒有的魔力。那詼諧而又嚴肅的語言,令我哭笑不得,我為朱元璋打敗陳友諒建立明朝而歡呼雀躍,又被王振,那個惹人恨的奸相氣得火冒三丈。

  明朝末年的出名壞人魏忠賢與許雪純的罪行甚至讓我流下眼淚,楊漣等人組成的東林黨為道統而戰,卻無可奈何的死在一幫為權力和錢財甘願失去人性的人的屠刀下。還死的那麼不明不白,令人心酸。歷史是很精彩的呀,我透過學歷史,似乎明白了什麼。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3

  明朝作為一個極其繁榮的朝代,避免不了出現明君、忠臣。而這些人最終也名留青史。

  在明朝,我所佩服的一代明君當屬朱棣,他於戰火中出生,最終也是軍營中去世,他的一生,跌啟起伏,令人不禁不得歎服他的經歷。

  首先,先說說他皇位的由來,他的皇位本不是他父親(朱元璋)傳給他的,而是從他侄子(朱允炆)手中奪來的,說句不好聽的,朱棣篡位,由於建文帝時期,朱允炆要削弱藩王勢力,朱棣當時也是藩王,他當然不樂意,至於結果,自然是造反,而造反的結果呢?就是他壓了皇位,成為明朝君王。朱棣為使地位鞏固,他頒佈法令,修改史實,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有一個合法的名份,也讓這次靖難戰爭冠以“正義”的名號。他自己認為自己是成功的,但他不明白真正的史筆是人心,不是史官手下的毛筆。不管怎樣反正得到皇位。

  其次,說說朱棣的功績,他平定天下,遷都北京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七下西洋,南下平安,南揮軍北上,五徵蒙古,他的一生,偉事做得不少,贏得了一代英主的名譽,我們所熟知的鄭和七下西洋,就是朱棣命令的,我們所學的鄭和下西洋,目的是為了宣揚國威,到西洋“尋寶”。可人們不知道的是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尋找朱允炆的下落,當初朱棣攻陷都城,皇宮早已成為一片火海,建文帝朱允炆

  不知所蹤,對於坐上皇位的朱棣來說,他的侄子是一個大威脅,他一邊派胡炎秘密查尋,另一邊就是鄭和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瀕臨死期之時,胡炎帶回訊息,讓他安了心。

  書中有一句話“朱棣不是一個好人,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皇帝”。這句話所說並不假,好皇帝這是不用再說的,他幹了許多皇帝未曾嘗試過的事“不是一個好人”指他不認自己的親生母親,謀取自己侄子的皇位,使大量忠臣蒙冤進獄(建文帝時的忠臣)等等。

  縱觀他的一生是輝煌的。

  忠臣“于謙”在國家危難時力挽狂瀾挽救一個帝國的命運,他兩袖清風,敢於直面進諫運籌為握。在也先直逼京城時,他勇擔重任,保衛京城,由於“土木堡之變”時王振把二十萬精兵全部葬送,此時,京內只有一些二流部隊,但他處事不驚,冷靜應對,調集可集結的軍隊,加緊操練,他以身作則,親自率領軍隊於最為重要的德勝門,他是文官,可有武將之風,他封鎖退路,於敵軍中拼殺,只有取勝才有生路。

  于謙的努力終沒有白費,他大敗,也先保衛了京城,立下奇功,可在此之後,他推掉所有封賞,只接受少保職銜,他為政清廉,不收禮受賄,後被抄家時,執行人竟發現他一個窮光蛋。

  于謙應為當代做官人的模範。

  《明朝那些事兒》進一步解讀了明朝,使我更加認識明朝的動盪,感受那歷史的壯闊,書中一系列事件和人物都很精彩,令人慾罷不能。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4

  最近,班裡《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特別火,聽同學說好看的不得了,我經不住誘惑,也買了一套看。

  這本書語言風趣幽默,時不時蹦出來點《三國殺》之類的小插曲也讓人覺得十分親切,這才促使我再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看完了整整7本。

  《明朝那些事兒》講述了明朝從太祖皇帝朱元璋38年登基到年清軍入關,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興衰,在這條長河中有于謙、楊漣這些忠臣,有死太監王振、魏忠賢這些奸臣,有浙黨和宦黨、東林黨和庵黨的明爭暗鬥,有嚴嵩和徐階、高拱和張居正的首輔之爭。

  在忠臣裡,我最喜歡于謙,一年級的時候我就會背“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小的時候就很聰明,可當他站在城樓上決定與也先決一死戰的時候他還是沒帶兵打仗過得一個小小的兵部侍郎。我想敵眾我寡,于謙絕對不會贏的。可是當他報出自己的作戰計劃時所有人都團結一心,最終大獲全勝,也先不知道,這叫決心和信念。

  在皇帝裡我最喜歡朱元璋,從一個幾乎一無所有的貧農到建立了27年的王朝的明太祖。把元朝的領地一點點的收入囊中,最後建立了明朝,表現出了他過人的能力。

  在奸臣裡,我最討厭魏忠賢,沒有他,明朝可能就不會滅亡。這都是因為不管事的木工皇帝朱由校,如果我是朱由校,早就把他拉出去凌遲滅九族了。

  當然了,歷史是不能改變的,歷史就是是用來借古喻今,告誡後人的。總之,《明朝那些事兒》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大家可以去多看看哦!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5

  最近,我一直在讀一套筆鋒驚奇的歷史書籍,它不僅讓我獲得了頗多知識也讓我獲得了不少的感觸……

  此書其名為《明朝那些事兒》是當年明月(筆名)所著。這是一套向我們講述明史的系列叢書。這位作者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從朱元璋開國到1644明朝的沒落其間之事。當我在某書評網站看到這番簡介時並沒有感覺到這套書有什麼太大的亮點。但當我讀了之後,我的所有想法全部改變了。我以往讀史書都是極其的費勁甚至感到枯燥乏味,但這次不同,這套書讓我很容易讀懂,而且讀後自己也會有很多的想法,也會試著去揣測作者筆下人物當時的想法、感受,這本書令我愈發的渴求,恨不得茶飯不思也要讀完。

  讀這套書之前,我彷彿一直都站在歷史的大門外,苦苦尋著開門的鑰匙,讀完了這套,我才發現開啟歷史之門的並非是一把鑰匙,其實只用輕叩幾下扣門環就能看見明朝正撥開雲霧向我傾城而來。

  當年明月(作者)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出色的說書人,他的文字並不是拘泥於歷史的高深莫測和難以理解的文言文,而是摻雜著他自己對歷史的理解、感悟與評論,讓我們得以更直接得面對歷史的滄桑與神秘。就像他本人所說的:“我很喜歡歷史,喜歡那些過去的人和事。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去回味。我寫文章有個習慣,由於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的很好看。我想寫的,是一部讓人可以在輕鬆中瞭解歷史的書,一部好看的歷史,僅此而已!”顯然,他真的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出色。

  作者的寫作不僅筆鋒活潑幽默,而且加進了自己的感悟,這就拉進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也拉進了古人與今人的距離。這是套好書,除了把史實擺出來,還要評論挖掘,用現代的語言去說。我很贊成作者對歷史的解讀,畢竟歷史本就是一堆堆的故事和生動的人物組成,用人們喜歡接受的方式讓他們去了解,是好事。我們需要更多的去了解歷史,瞭解我們祖先的智慧所在。

  要說明的是,這部書別看它的敘述語言並沒有用那種標準的學術體,但他描寫的都是正史,資料來源包括《明實錄》《明通鑑》《明史》《明史記事本末》等二十餘種明代史料和筆記雜談,雖然用了很多流行文學的描寫手法和表現方式,但文中絕大部分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甚至人物的對話都是有史料來源的,可以看出作者為了寫它也是下足了功夫。

  明朝,歷經了三百年的風雨洗禮,從十六位皇帝的手中成長衰敗,就這樣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後與世長辭,我們縱有神力也無法再還原那宏偉而沉重的歷史,只能從先人留下的文字中窺探到那神秘背後的艱辛。歷史是唯一的,不可複製的,但卻真是地存在過。

  書中很多的描寫重新整理了我對一些人事物的看法,比如戚繼光,我以前只是單純的覺得他是一個傳統的民族英雄,印象中是一位呆板橫衝直撞的略顯呆萌的武將。後來我才明白,在戰爭中橫衝直撞只會丟掉自己的性命,真正的武將是有勇有謀的,這才能夠在你死我活不擇手段的戰爭中生存並且連戰連捷。戚繼光的情商很出眾,他並不是一個廉潔的官,否則以明朝的工資肯定不能養起傳說中的“戚家軍”,他善於搞關係,八面玲瓏,所以在那些書中介紹的重要任務中他的結局是最好的。這也正是殘酷的生存之道。

  明朝還有很多讓人驚豔的事物,比如王守仁的“心學”。王守仁在我眼中是個天才,軍事、思想、文化樣樣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尤其是“格物致知”這四個字,留給後人的是無限的思考。明朝輝煌的歷史長河中還有海瑞、黃宗羲解縉等等等等,相對這些人才來說,明朝的皇帝卻是庸庸碌碌了些。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我懂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也讓我更明白歷史其實並不是單純的只有歷史,在歷史中我們甚至能窺見自己,窺見自己的未來。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6

  這件武器,從一道命令開始。佈置完防務後,袁崇煥叫來下屬,讓他立即到山海關,找到高第,向他請求一件事。

  這位部下清楚,這是去討援兵,但他也很迷茫,高先生跑得比兔子都快,才把兵撤回去,怎麼可能派兵呢?

  “此行必定無果,援兵是不會來的。”袁崇煥鎮定地回答:“我要你去,不是討援兵的。”

  “請你轉告高大人,我不要他的援兵,只希望他做一件事。”“如發現任何自寧遠逃回計程車兵或將領,格殺勿論!”這件武器的名字,叫做決心。

  我沒有朝廷的支援,我沒有老師的指導,我沒有上級的援兵,我沒有勝利的把握,我沒有幸存的希望。

  但是,我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我不會後退,我會堅守在這裡,戰鬥到最後一個人,即使同歸於盡,也絕不後退。

  這就是我的決心。

  所以在正月二十四日的那一天,戰爭即將開始之前,袁崇煥召集了他的所有部下,在一片驚愕聲中,向他們跪拜。他坦白地告訴所有人,不會有援兵,不會有幫手,寧遠已經被徹底拋棄。但是我不想放棄,我將堅守在這裡,直到最後一刻。然後他咬破中指寫下血書,鄭重地立下了這個誓言。我不知道士兵們的反應,但我知道,在那場戰鬥中,在所有堅守城池的人身上,只有勇氣、堅定和無畏,沒有懦弱。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7

  這個暑假裡,我讀了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部洪武大帝》,他讓我清清楚楚的看到了朱元璋從一個不起眼的小混混變成了一位一言九鼎的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生於亂世之中,揹負著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他沒有背景,沒有後臺,沒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他經歷千辛萬苦,無數次躲過死神的掌握,從死人堆裡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然後繼續前進,繼續戰鬥。朱元璋的那個時代有著無數的厲害角色,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朱元璋用他驚人的軍事天賦戰勝了這些敵人,可以說,在那個時代,最優秀統帥的稱號非朱元璋莫屬。他幾乎是赤手空拳,單槍匹馬憑藉著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也可以很好看!”他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不息、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精神!它讓我受益匪淺。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8

  現在是北京時間20xx年3月21日下午2點鐘,我閱讀完了這本書。歷時幾個月,中間也參雜了很多事,或許緊要或許平常,但終究淡出。

  一直對於歷史方面比較感興趣,所以總是讀讀寫寫的。但奈何記性太差,書中很多名句、情節,那些深刻的、淺薄的、殺伐決斷的、畏畏縮縮的人、事、物,已經快要忘記。但感覺不會騙人,歷史是這樣,生活也是這樣。所以,關於此書,我想記下一些感受,以便自己尋找。

  歷史對於我來說,意味著什麼呢?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我想看,想了解那些曾經存在過的人與事。這本書的結尾作者說過不相信以史為鑑,同樣的,我也不信。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感同身受存在的。如今的我們只能透過史書去了解那些過去的故事,何謂感同身受,以史為鑑?不過一套客觀說辭罷了。所以我覺得歷史對於每個人的意義應該是不同的,筆下的字和歷史上的字,你看後的感受和我看後的感受不會相同。但這也只有自己去捫心自問了,自問我比較偏違心主義一點,如果我活在明朝,那我應該是王守仁的弟子了。

  剛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是懵的,就這樣結束了嗎?我是如此想的,後來往下翻,發現還真是。歷史還真是啊,荒誕無稽的、離經叛道的、飄渺得沒有方向,同是又是正經虔誠的、簡單有序的、真實得有著太多你想要否認的東西。我不想要講這本書裡哪裡有多精彩?因為我想對於歷史本身來說,它想聽到的也不是讓讀者讚歎它有多精彩,而是這個事實應該讓別人明白懂得。如果你明白了,懂得了,那麼這本書的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9

  感謝!感謝當年明月!

  讀《明》前,我是個對歷史毫無興趣的孩子,不知道究竟是當年讀書時歷任歷史老師心照不宣的古板無趣,還是自身本就對於歷史不感興趣,總之結果就是歷史考試成績始終徘徊及格線上一點點,永遠是拉分科目,偶爾能考到80分以上,就像過年一樣喜氣洋洋。

  讀《明》後,才首次知道原來歷史可以很精彩,至少,可以讓我這個理科生讀起來很精彩。原來講歷史的人,也可以不是古板教條像個老學究一樣的!

  另外,最大的收穫,應該是自身的轉變了。

  我的性格中有著很幼稚的部分,在某種程度上很講究黑白分明,世間萬事萬物,一定要分出個清晰的是非對錯,好就是好,壞就是壞,絕不存在什麼中間地帶。長大後這種極端的認知稍稍有了些許改進,可是我性格中另一部分幼稚的表現就是喜歡給理論找實踐支援,沒有活生生的案例拍在面前,就算我天天讀《相對論》也不能完全徹底地接受“相對黑白”,而《明》就是那個活生生拍在我面前的案例。於是,我從一個凌厲極端的小孩子,漸漸心甘情願地向著成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感謝當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0

  趁今年寒假有空餘的時間,我又捧起了講述明史的書——《明朝那些事兒》。

  這本書開頭主要講述的是自幼是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因為忍受不了元朝的統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後被人誣陷說他要起義,被迫投靠了當時的起義隊伍。慢慢的,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漸漸顯露了出來,他先是打敗了其它比他強的起義隊伍,後又經過與元的數十年的征戰。最後趕走了,元朝的皇帝,統一了中國。

  中間又講述了朱元璋的改革和明朝的政法。其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便利用胡淮庸這個“導火索”,廢除了丞相制度。又創造了內閣。當初朱元璋只是想把權力歸於君主,可是他錯了,後面的朝代中,任何一個內閣都比丞相還會奪權。

  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醜惡的小人,一個個專制奪權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捨生取義的將領,還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讀完了這本書,回過頭來想想,才發現自己從書中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殘殺、父子反目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嗎?

  在這本書中,最讓我佩服的人就是鐵鉉。他不過是一個書生,可是在面對朱棣的起義下,唯有他沒有退縮,他前往了前線,找到了那些傷兵,逃兵,並帶領著他們與朱棣展開了抗衡,正是這麼一位普普通通的書生,讓朱棣吃了不少苦頭。看到這裡,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就是這麼普通的書生,就可以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這說明他懷有多大的愛國情懷啊!

  在這本書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是啊,我想鐵鉉正是靠著對國家熱愛的心和隨時準備為國家獻身的信念而活的吧。

  我認為,如果我們想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話,就必須樹立我們人生的目標。只有準確的認識到我們每時每刻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雖然如今我們的國家不需要我們去著想,但是我們必須要為我們的未來著想。就像外國文學家說的那樣“為麵包而活”,意思就是:我們必須為我們自己有的吃而努力。因為一旦我們沒吃的了,就會餓死。不說保衛國家,就連自己的命都沒了,還談何國家?

  或許等我們擁有這個信念之後,我們的人生路會越來越順暢的!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1

  歷史是什麼?歷史就是那些殘臺斷瓦,古廟荒冢嗎?就是那些發黃的書本嗎?不是,絕對不是。

  歷史是過去的事實與經歷。縱觀中國五千年的歷法王朝,那些真相隱情,那些明爭暗鬥,那些議論雜說,都是十分精彩的,這都在《明朝那些事》中表現出來。

  從一個貧農朱重八,到後來的太祖朱元璋,其間還有一段艱苦的造反過程。我本並不知道其中的過程與艱險,但讀了這套書後,我便了解了包括這段歷史在內的大明二百年的榮華富貴、兇惡奸邪、創立與毀滅。

  對於我們而言,史書枯燥而難懂,對我們的興趣不大,但由當年明月創作的《明朝那些事》是有趣生動及通俗易懂的,好像歷史的一幕幕就在我們眼前放映,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歷史是燦爛的,它孕育了許多愛國將士、著名人物;歷史是殘酷的,有許多正義人士為真理而死,奸詐小人卻一手遮天;歷史也是公正的,因為到最後一直是正義戰勝邪惡;歷史可以借鑑於當今社會,如今官員的貪汙之風,也不是如同古代官員那般?

  歷史是篇精彩絕倫的小說。人物、出場及爭鬥都把握得準確、淋漓盡致。八股的死板不能套用它,散文的形散不能把握好它。它也是議論文,古今中外,議論紛紛,眾說一罈,百家爭辯,有多少政治家就是在言官的唾沫星子中倒下的啊!

  歷史絕不是單一的黑白色,它如黑白混和的灰,如彩虹五彩的繽紛、真假難辨、興盛衰敗。

  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明朝那些事》就證明了這一點,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如此,還使我們正確地意識到了對待歷史的態度和參考。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2

  今天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第二十章最後的名將——藍玉。主要寫了朱元璋不放心北元,明洪武十三年和十四年向北元發起兩次遠征,都取得了勝利,但並未對北元形成致命的打擊,不斷騷擾明朝的.邊境。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又一次下令遠征,藍玉在歷次正沙漠的行動中只是擔任了幾次配角。藍玉是安徽遠定人,是常遇春的內弟。藍玉是一個要強的人,他從不會承認比任何人差。這次遠征無疑給藍玉提供了一個最好的機會,朱元璋同意了藍玉的請求,給了他右副將軍的位置,主帥自然是馮勝。藍玉來遼東擊破了慶州的重兵把守,納哈出率二十萬軍隊投降明軍。洪武二十一年,藍玉帶兵遠征北元,脫古思帖木兒丟下軍隊逃走,元軍投降,北元滅亡。

  好詞:明目張膽、朝思暮想、百般無奈、無處不在、瓦解、震懾、洋洋得意、猙獰、凶神惡煞、不共戴天。

  我欣賞的句子有:“其實他採取這一政策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本來在大都當皇帝的父親被逼得搬了家,親戚都被拉去吃牢飯,此仇實在不共戴天。”“這些明軍士兵用惡狼般的眼神看著他,臉上露出欣喜的表情,還大聲呼喊,很快,更多的明軍士兵圍攏了來他們一看珍稀動物似的眼神注視著他。他很榮幸的成為第一個俘虜。”

  實現理想之後的藍玉任意妄為,讓朱元璋再次揮動屠刀。

  初一:江廷茵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3

  在五年級的時候,我看到班上同學那幾天都捧著一本書看得津津有味,我留意了一下!原來他看著的是一個名叫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當時我認為是一部歷史書,一定很難懂。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市圖書館也有這套書,借來看看的。啊!受益匪淺!

  《明朝那些事兒》以通俗的方式,很幽默的講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元末農民起義,並將講述至明末的幾百年歷史。特別是第五本之《帝國飄搖》,主要講的嚴世蕃入獄,嚴嵩倒臺,一直到明朝將領領導沿海人民一起抗擊逶寇的一段歷史。這段歷史儘管是明朝從富強走向衰退的過程,但她也是奸臣倒臺,人民生活重新安定的一個階段。特別是打擊日本鬼子侵略的事情,聯想到中國的抗日戰爭的歷史,真的解氣!

  一直之前我聽說的都是中國的八年抗日戰爭,原來我們的鄰居國的日本一直在欺負我們中國,殺戮搶劫我們的人民。書中有一句話叫“不打不服”,對日本人的強擄,只有硬起來反抗,把他們打回老家去,一直打到他們服氣,從戚繼光到李舜臣等將領,打得日本人氣焰消滅,狼狽而逃!痛快!我看得很是感動,為我們中國的前輩們的英雄氣概!

  同時《明朝那些事兒》之《帝國飄搖》,語言很幽默詼諧,通俗易懂,很多事情打個比方過了我也很明白了!原來歷史上是這樣爭爭吵吵的!老百姓很辛苦,整天為生計煩惱!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真是值得去珍惜!原來我們是這樣的幸福安定!

  如果你有興趣,不妨去看看。我真的很喜歡這套書,更喜歡這第五部的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4

  這是今年讀的第二本大部頭書籍了,也是我讀的第二本關於歷史的著作。作為理(借)科(口)生,我對中國歷史幾乎可以說是毫無所知,讀完《萬曆十五年》,抱著補充歷史知識的期望開始讀《明朝那些事》,看著右下角的頁碼,真是有些望而生畏的,好在作者的文字幽默風趣,終究在20xx結束以前讀完了。

  閱讀過程是以一種讀小說的狀態進行的,加之沒有功底,我沒有什麼深刻的體悟,讀完,唯有一聲嘆息。世事輪迴往復,於國家如此,於民族如此,於家族如此,於個人也如此。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這所有沉浮,看似龐雜錯亂,卻都能歸於佛家所言的兩個字——輪迴。我時常驚歎世間種種事與物都遵循著相似的盛衰的規律,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說,那就是氣數,是命定的,是難以改變的。

  大家都說讀史明鑑,看透了這些個道理,豈不就淡然了、坦然了?其實不然。理,確實是這麼個理,但在沉浮不定的時世中,為己或為公,以正當或不正當的手段,以堅定或不堅定的信念奮勇出擊的人一抓一大把,因為成功喜悅,因為失敗悲痛的也大有人在。我自己就是其中一個。作者說,真正能做到讀史明鑑的是聖人,而聖人確實是少數啊。所以一番感嘆後還是繼續鬧騰。有意義也好,無意義也罷。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5

  我在暑假裡看了一本書,名叫《明朝那些事兒》,深有感觸。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記敘了從元末1344年農民起義,朱元璋建立明朝,到崇禎帝在煤山自盡,明朝滅亡,近三百多年的歷史。

  這本書裡,刻畫了許許多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完美地還原了當時的歷史本色。其中,有橫掃北元、戰無不勝的傳奇名將徐達、常遇春;有獨攬大權,挾持皇帝親征,最後在土木堡戰敗,皇帝被俘的太監王振;在北京保衛戰中,挺身而出,挽救大明王朝國運的民族英雄于謙;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令倭寇聞風喪膽的戚繼光;還有抗美援朝,大敗日軍的李如松等等。

  這些民族英雄在國家危難之時,為國盡忠,讓我敬佩萬分;而那些貪官、小人,讓國家衰敗,讓朝政混亂,貪汙,為人所不齒,讓人痛恨。這一位位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彷彿就在我面前,與我交談。

  但這本書並不像《明史》《明實錄》那樣枯燥無味。此書語言十分幽默。它以通俗的小說形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國製造工人的嚴謹,法國釀酒師的情懷,美國戲劇演員的幽默,為我們講述了明朝的歷史。《明朝那些事兒》是我認為最好的書。這樣的文章,簡直是亙古未有,多一個字是狗尾續貂,少一個字卻又言猶未盡,文字表達幾乎渾然天成,近乎是十全十美。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它讓我認識到了一個王朝的興衰。在生活中,我要以書中的偉人為榜樣,為人要正直、守信,時刻激勵自己要努力學習,將來長大要為祖國的發展與富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