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1
今天讀了《成長的書香》一書,思絮一下子飛回童年時期似的。裡面的好幾個故事的內容似曾相識,就像在說著你我他的經歷一樣熟悉。
小時候家裡窮,家中僅有的幾本書就是當時爸爸的電工書。年幼的我看了似懂非懂的,不是滋味。可是,要看最受小孩歡迎的連環畫就得玩偵察遊戲了。因為當時村裡沒幾戶人家有課外書。因為哥哥的一個同學家裡有書,可是不外借,只有跟著哥哥到他家去才能看上一兩本。上了中學,老師借給我一本雜誌,這是我看的第一本“真正的書”。至今只記得有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將軍如何做到百戰百勝,讓年少的我第一次嚐到讀書的樂趣。到了現在,我經常買書給孩子看,好讓他從小就可以鑽進書的海洋裡,好好品嚐書香。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2
看這本書時很多次有感動到極致的感覺,就像看一部特別好的電影。電影是虛構的,但這本書記錄的是真實的,這讓我對原本感覺缺乏感覺的生活,又萌生了一絲希望。
或許擦亮眼睛,仔細找,感動還是能找到的,特別是我們還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領。則像一股細細的沙,慢慢流進心裡,一點一點填補了石頭的縫隙,同時帶來一份柔潤,抹平石頭的稜稜角角。
作者馬麗娟老師:中國第一批接受國際華德福?史坦納幼兒教育協會培訓的幼兒教師李躍兒芭學園資深教師,擅長教育管理,培養、提升教師團隊以及對教育感悟的總結。在10年不間斷地教育實踐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教學觀察筆記及隨筆心得,最終形成本書。
我帶著這樣的疑惑去讀這本書:
我們天天都在講“要給孩子幸福”,那麼究竟怎麼樣才算是給了孩子幸福?怎麼樣才可以讓孩子感受當下的幸福?
在書中馬老師給出了答案:
馬老師的答案:
幸福對於有的人來說就是,他能撅著屁股在沙坑裡玩一上午;能滾著一個破舊的輪胎在院子裡撒歡似的跑上幾圈;能七扭八扭地縫一個布包包;能將豆沙醬包在麵糰裡放進烤箱;能拿個大瓢給菜地澆水,給羊洗澡……
我的理解:
給孩子當下的幸福,就應該讓孩子享受他這個年齡段應該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給予孩子我們所理解的“幸福”。所以,當你看見孩子不顧剛穿上的新衣服,專注地趴在地上看螞蟻時,請你不要阻止他;當孩子不顧弄髒雙手玩泥巴時,請你不要指責他;當孩子天馬行空地給你描繪他的理想時,請你不要嘲笑他……因為,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在讀這本書時,有一些精彩片段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片段一:點燃心靈的蠟燭
“我們要給予孩子機會,讓他們真實地學會一件事情,就像他們真實地學會等待一樣,孩子們才會真實地活在當下。”
我的收穫:孩子們一旦學會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學會了,不會忘記的一種學會。如果我們讓一個小孩子很快地學會一件事情,那麼相信他忘記得也快。因為,那是他人將別人的發現硬塞進孩子的記憶中,並不是孩子自己想真實地經驗它而記住它。所以,就如馬老師所說的“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點燃他們內心那盞不滅的蠟燭,保護好它,讓它燃燒得更明亮、更久遠。”
片段二:長著棉花糖腿的人
“一眼看上去,一個孩子和另一個孩子並沒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透過孩子生活中的活動,我們會認識到,每個孩子狀態背後都有一些東西是我們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幫助到一個孩子成長,瞭解孩子狀態背後的一些緣由,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
我的收穫: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原本走的路就會不一樣,正因為這樣的不同才使得每個人都具有他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然而,孩子是需要我們成人的幫助,才會漸漸地瞭解這個世界的。
那麼,作為教師,如何讓一個有困難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幫助,顯得尤為重要。而幫助一個孩子,不僅僅是指,對著孩子微笑,問他我可以幫助你嗎,實際上,幫助的意義遠不止這些,這是需記住的事情。我們不僅僅要蹲下身來看孩子,更要蹲下心來看孩子。
片段三:“難相處”背後的秘密
“從教育的角度看,我們成人要帶著一種敬畏和理解這個孩子的態度去感受他、幫助他。同時,還要看這個孩子的狀態是不是已經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幫助的範圍,不管從哪一個角度幫助,我們都有必要了解他狀態背後我們看不到的那部分東西。”
我的收穫:面對這類孩子,我們需要的還不只是接納這個孩子,更需要深入地瞭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麼方式在和他交流,還有他的生活環境、飲食、作息規律等都是什麼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建立一個適合他的生活環境和具有規律的生活節奏,還需要幫助他的人給他提供可以學習的情景。讓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對待一條金魚,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魚缸,如何與人一起做一個事情,如何表達自己……當他看到這樣的場景,會從中學習到怎樣真正地去照顧一條魚,會學會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漬,會學會協助同伴做一個事情,會學會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讀這本書,我就像在看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字裡行間充滿著溫馨愛與親切。看著故事裡的孩子們遊戲、學習、搗亂,看著看著我就會被這些小傢伙感染,跟著他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學習,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長。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書裡沒有深奧難懂的語言,沒有驚人的創見,沒有苦心的勸導,有的只是老師對孩子濃濃的愛,一種發現優點的眼神,一種可以溫暖孩子心靈的光,引領幼兒成長。透過馬老師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們的世界:一個寧靜的世界,一個充滿力量的世界,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我覺得應該像她學習,用心去體會孩子,真心將自己的生活和孩子們融匯在一起。
幼兒園老師,絕對不是我們以前想象的那樣,只是一個“能帶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樣,幼兒教育工作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工作經驗,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個人魅力,創造才華。這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並不是僅僅有“愛心”就足夠的。我相信,透過自己的努力,我要成為一名我自己心中的理想幼兒園教師。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3
今天中午在電腦上看了《怎樣做一名好的幼兒教師》文章,讓自己又學習了一些知識,從古至今,教師一直是人們所尊崇的事業,古語云:“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今天又把教師喻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職業被稱為太陽底下最崇高的是職業。教師要懷著崇高的愛去傳授知識,要用滿腔的熱情去啟迪人生,春雨潤物般的言傳身教不僅能使孩子獲得淵博的知識,還能使幼兒擁有豐富而高尚的靈魂。“甘願為人梯,甘當鋪路石.”向來是廣大教師的座右銘,在經濟高速發展和社會文明日益進步的21世紀,幼兒教師的人格魅力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在教育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具備對人真誠、心地善良,有愛心,要熱愛幼兒,還應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量。這就說明我們教師應該具備求知的精神,要學而不厭,要掌握淵博的文化知識,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在學以致用。幼兒教師還應具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崇高品質,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做好。如要求孩子懂禮貌,教師的言談舉止切不可粗魯,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正說明這個道理,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應從自身做起,真正為幼兒樹立一個模範的榜樣,推動孩子全面發展。
幼兒教師還應具有頑強的毅力和堅強的意志,應該不折不扣的完成園內佈置的各項任務,在困難面前能夠百折不撓,知難而進,教師還要有耐心,面對不聽話的幼兒要耐心的教導他們,不能動粗,以及侮辱他們,這不僅會傷害幼兒感情,而且會使矛盾激化,造成師生之間的對立,在幼兒心中失去威信,教師的勞動是十分艱苦、複雜的,教師只有保持愉快平靜的心境,才能給自己帶來樂趣和幸福感,才能使幼兒產生一種愉快的感情體驗,提高積極性,並因此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品格去影響幼兒,才是為人師表。
還有教師教書育人應是面對全體幼兒,要對班級裡所有幼兒關心,不過在平常的教學中,我還是比較喜歡那些聽話乖的小朋友,往往忽略了那些調皮的幼兒,在這一點我想在今後工作中應該要注意。
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思是表達教師職業的無私、偉大,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中應該不斷努力,做一名好的幼兒教師!
相關格言:
1、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達到自身的完善。
2、勤勤懇懇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堂堂正正做人。
3、當代能做老師的人必定是不平凡的人;因為教育事業本身就是不平凡的事業。
4、俯首甘為孺子牛,揮蹄勇做千里馬。
5、人應該永遠擁有兩樣東西:一盞永不熄滅的燈——希望之燈,一扇長開的窗——接納之窗。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4
去書店走走,翻翻書架上琳琅滿目的學前教育書籍,雖然有很多優秀的書籍,但是很難有心動的感覺,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該何去何從。忽然看見了這本書,本想著這就是一本理論性很強的書,或是某個孩子的母親寫的與孩子在一齊的成長事例。但是翻開後,看到裡面的插畫和那些簡潔明瞭的對話、推薦,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畫上正反兩面的比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們的家庭以及幼兒園老師多多少少都會有相應的不恰當的語言。也許那些語言在平日裡我們感覺很正常,但是在比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讚賞性或是接納性、共情性語言的力量。即便我作為一個成年人,我也更願意聽到這樣的語言。當然書中所說的不僅僅僅是語言,更重要的是一種態度。
讀了這本書,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當我每一天讀了一點點後,我會充滿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來,我覺得我找到了恰當的和幼兒交流或是處理問題的方式,我想要儘快的用這些珍重的方法和孩子快樂、平等、有效的共度在園的完美時光。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總會遇見一些問題。書上看似簡單的對話,在實施的過程中並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發生的情境不一樣,書中的語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認為這些簡單的語言很好“說”,但是在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真的很難,正如書中提到的,我們生活中很多說話的方式已經成為定性,想要改變很難,老師或是家人需要練習。其次,我們要改變我們的態度。生活只有一次,時刻只去不回,孩子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有一個美麗的童年,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對待他們,去傾聽他們的每一句話,去發現他們的開心或是難過的瞬間。我們是師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瑣事很多,有時我們難免會不耐煩。但是你的一點點疏忽,都可能讓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傷痛”。如果你有什麼不開心的事,能夠和孩子說一說,他們能夠感受到你的難過,但請你不好以此為藉口推開他們。
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雖然對於本書的領悟還不是很透徹。但是其中關於“學會讚賞孩子”讓我有了一點小小的“驕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讚賞的力量。
禾禾是我們班年齡最小的幼兒,又是男孩子,相對別的幼兒而言,他各個方面潛質的發展都比較慢,加上他之前沒有上過託班(託班下學期轉來,但是由於經常生病,很少入園),對於幼兒園的生活適應性不是很強,不大參與班級的各種活動,每一次吃飯都要老師喂,即便老師喂,他也不大吃,有時候吃幾口就吐了。他的脾氣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飯不會吃,無論老師怎樣喂都不吃。由於他剛生下來就做過心臟病手術,老師也總是給予他個性的照顧。這學期開學後,他各方面潛質的發展都稍稍提高,但是吃飯仍需要老師喂。有一次吃飯的時候老師表揚了他,他很開心。第二天吃飯的時候我發現他很願意吃飯,雖然有是仍需要老師喂,但是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飯的時候都會“悄悄地”表揚他。有一天我看見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飯,我立刻走到他的身邊稱讚他,“我們禾禾吃飯越來越好了,都用勺子自己吃了是不是?”他笑著點了幾下頭,我伸出大拇指給了他一個“大拇哥”。我發現他不僅僅吃飯主動了,在別的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看到老師主動笑眯眯的叫老師好,園裡的老師都稱讚我們班的“小不點”長大了。
看著禾禾的每一點進步我都很開心,我意識到了“稱讚”的力量。但是稱讚並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詞語來評價幼兒的言行的。孩子對於這樣的詞語並不受用,他們很可能認為你是在敷衍他。剛入園的時候,由於缺少實踐經驗,我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稱讚他們,在區角遊戲的時候,我看見幼兒搭出好看的房子,我總會對他們說,“xx搭的真好!”起初孩子還很開心。但是兩三次後,孩子就對我的稱讚不給予回應了,有時只是沒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讓我覺得很“尷尬”。對於孩子這樣的回應,我開始反思,是他們不在乎老師的稱讚,還是對老師的稱讚“麻木”了?在和孩子的接觸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對於老師的稱讚、表揚還是很在意,只是老師不恰當的“稱讚”會讓孩子產生懷疑,比如在搭積木的時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揚孩子搭得好,而沒有指出好在哪裡,孩子對於這樣的稱讚,會產生懷疑“老師是在誇我嗎?我搭的真好嗎?沒有具體指向性的稱讚會讓他們“疲憊”。因此,我會練習如何有指向性的稱讚孩子,我會在平時的活動中靜靜的觀察他們的表現,然後去想一想該如何去稱讚她,在下一次的活動中能夠有效的對幼兒進行稱讚。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5
捧讀此書,不由自主的有一種感覺,一位慈祥,睿智的長者,坐在你的面前與你聊天,他的豐厚學養,他的理論,他的實踐,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滿慢滋養者你的心靈,提升你的智慧。這時候,大師的形象依然模糊,但是大師的指引卻是那麼的具體。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都有生動實際的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這本書的主要思想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智育問題提出了建議以及論述教師協調各種教育力量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的方法。注重用書籍去影響學生的心靈。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容易拿一些新奇的、鮮明的、形象的手段(比如現在用的多媒體)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如果不合適的運用,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是有害的。“經驗證明:講課當中過分地追求激動人心的、鮮明的、形象的東西,會使得過度興奮,這時教師不得不提高聲音,壓倒學生的喧鬧聲,學生就會更加興奮。其次,教師要弄明白已知和未知之間的關係,因為這關係到學生掌握知識的質量及在頭腦中的保持,同時也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提示出已知的跟新的東西之間的內部的深刻的聯絡——這是激發興趣的奧秘之一。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用了一個比喻,把課堂的教學活動比作是師生建立的一座高樓,當教師將新的知識這塊磚遞到學生手上的時候,學生應該知道放在哪個位置,並且它還應該站在遠一點看看,這塊磚與上一塊以及整個建築之間的關係,這樣他才能將這塊磚(新的知識)放好。要將已學過的知識變成掌握新知識的一個工具。
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裡,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
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例如,有些孩子上課愛說話,有些孩子上課愛做小動作,有些孩子不願意聽課,其實在抱怨孩子的同時我們應該想到:有些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讀了這本書,我們不妨仔細地反思一下自己,我們的課備得充分嗎?我們的課堂是不是激發了每一個孩子的探索知識的慾望?是不是讓每個孩子都動了起來?是不是讓每個孩子都有事可做?每天都這麼想想我們就會發現,很多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所以,要精心備好每一堂課就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我們所設計的每一堂課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來,這樣的課堂是令人嚮往的,師生互動的,氣氛熱烈的,和諧積極的課堂,這樣的課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一種愉悅的心情,雖然我知道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付出努力來設計探索,有時候可能不會那麼盡善盡美,但是我們不能放棄努力,我們應該真正動腦筋來設計我們的課堂,那麼我們的抱怨聲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少了很多。
在“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這條建議中,那位歷史教師的話讓我記憶深刻,“對於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身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多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突然之間,我明白了為什麼有的老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所以,讀書吧!我們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要把書當成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實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能在書本前坐下來,深入的思考。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師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在閱讀中享受教育的樂趣,找到思考的快樂。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6
看了這篇文章,忍不住又認真看了一遍,我覺得這篇文章的許多觀點跟我們平時教育孩子時用方法是一致,這篇文章的作者總結的很好,許多方法我們可以直接拿來借用。批評幼兒時我們要善於抓住教育時機,創設多樣的問題情境和開放式提問,調動和激勵孩子們在環境和問題情景引發的積極互動中,主動有效的學習;採用移情的方式,促使孩子自我反思、自我判斷,促進其道德水平的提高。可以發現幼兒犯錯時,不要急於去批評幼兒,可以找機會編故事教育幼兒,鼓勵幼兒向故事中正面角色學習。批評幼兒時,儘量不在集體活動時進行,因為這樣一方面會傷害幼兒的自尊心,一方面會打亂活動計劃,要抓住教育時機進行形之有效的教育。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7
“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個高尚的人交談。”的確,看管建剛的《不做教書匠》,就等於在與管老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管老師睿智的思想,生動的例子和質樸的語言給了我很大啟發。教書匠和教師的區別就在於教師把教育當 作事業來做,用心來做,教書匠是把教育當作工作來做,做對就好。那麼今天,我們怎樣做老師?今天,我們要成為怎樣的老師?管老師也在書中作了有力而響亮的 回答: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奮鬥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專業感的教師,做一名 有親和感的教師,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
這本書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個章節是——教育是朵帶笑的花。教育工作需要微笑,微笑是筆財富,每個人都能容易擁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麼重要。管老師說得好:“我們對學生微笑,生活就對學生微笑,學生也就微笑著面對生活。”是啊,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師的微笑可以使學生心情愉悅;老師的微笑可以給學生增添信心;老師的微笑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老師的微笑還可以開啟學生封閉的心扉;老師的微笑同時也讓自己收穫幸福!
管老師說:“教育在欣賞中微笑。”一個成功的教師,應該善於發現學生的美好,找出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以前我總是對聰明能幹、遵守紀律的孩子笑 得多,對調皮搗蛋的學生總是板著臉。但事實證明,對於後進生越是用粗暴的教育方式,得到的教育效果越是令人失望。所以我也嘗試著對他們微笑,這才發現即使 最調皮的孩子都有他惹人喜愛的一面。我想老師最需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把他閃光的一面找出來,誇讚他,鼓勵他,欣賞他,在賞識中使他樹立起“我行,我可以” 的信念。一時的落後,只是暫時的,只要他能保持一顆上進的心,必有一片屬於他的領域。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歡老師能把微笑掛在臉上。當你能微笑著傾聽學生講 述,微笑著讚許,微笑著撫摩孩子的頭,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無法比擬的快樂。
就拿我們幼兒園來說,每年的九月,就會迎來 一批新入園的孩子,他們哭、鬧、發脾氣、難以適應新環境,更不要說遵守常規了。每當這時,老師總是給予他們慈母般的愛,微笑著抱一抱他們、微笑著親一親他 們的臉,微笑著和他們說說悄悄話,用自己的愛換來孩子的信任和喜愛。這樣的一個過程,往往需要半個月、一個月,甚至一個學期。面對孩子的哭鬧,老師從不會 厭煩、生氣,更不會吝嗇自己的微笑。因為,老師的內心充滿著愛。當孩子稍稍習慣幼 兒園生活,老師就開始尋找每個孩子的優點,發現每個孩子的美好,表揚每個孩子的進步。對於常規不好的孩子委婉地提醒,耐心對孩子講道理。漸漸的,孩子們聽 話了,可愛了。當孩子調皮時、退步時、違紀時,我都要告訴自己:對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責備,多一分寬容,少一分苛求。面對著日漸進步的他們,自己的內 心越來越快樂了。一個快樂的人才會有發自內心的微笑,一個時常微笑著的老師一定是孩子所熱愛的。
不做教書匠,讓我們做個快樂的教師吧,用微笑著面對生活的所有賜予!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8
“聽那成長的拔節聲”,書名起得恰到好處,另人對此書很是嚮往。品讀其序言,就能夠感受到這是一本十分貼近我們一線教師的書,就如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草根化的案例”等語句,處處體現著此書對我們教師的價值。看來,這是一本能夠陪伴我們度過漫漫暑假的好書。
作者巧妙地藉助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很好地詮釋了一位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全過程,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語言、文學功底:嫩蕊細開、紅楓絢爛、踏雪無痕,那麼地富有詩意。當我品讀到“我與師傅之間的動人故事”章節時,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師傅——支老師。
零四年八月,剛從學校畢業的我,或許還懷揣著一些理論知識,來到自己的工作崗位。面對著“形形色色”的孩子,我居然手足無措。幸好,在園領導的關懷下,我和一位有經驗的老教師成為師徒,在她的帶領下,我也一步一個腳印地逐步走向成熟。“好師傅是一根柺杖,有力地支撐我們前行;好師傅是一座富礦,我們越努力、從師傅身上挖掘得越多,我們收穫的指導與幫助也就越大”,我說:好師傅,是我一生的財富。工作上,我時常會想到支老師和孩子相處、和家長溝通的種種情景,為什麼孩子和她能夠相處得這麼好,感覺他們之間有種互相吸引的力量,那到底是什麼呢?是責任,是愛。透過細緻的觀察、反思、總結,我似乎有些感悟,支老師幾乎瞭解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她知道孩子所需、家長所需。每每我和孩子發生一些小插曲,支老師總會和我一起分析孩子的表現、孩子的心理,從而推論出自己在處理的時候所用的方法是否恰當。她時常對我說:只有瞭解孩子,才能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內心。在業務水平上,支老師紮實的教學功底也深深感染了我。聽她的課,兩個字:舒服。孩子舒服,有所收穫,聽課教師舒服,卻也有所收穫:收穫教師和孩子之間的互動之道、收穫如何將一個活動準確把握、收穫細節之處的精彩、收穫語言的精煉……原來,一個好的活動並不是花枝招展或者內容繁瑣。生活上,支老師也時時刻刻關懷著我,告訴我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方法。有的時候她就像媽媽一樣,為我張羅著各種生活瑣事,也會為我的著急而著急,以我的快樂而快樂……
所以我說:我的師傅,我的財富。
接下來,我會以師傅為目標,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相信自己也能成為這樣一個讓孩子喜歡、家長滿意的幼兒教師:聽教師成長的拔節聲,也要聽孩子成長的拔節聲!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9
只有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並遵循一些生活規則時,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為,我們才認為他是一個守紀律的人。這樣的紀律具有靈活性概念即不易被明白又不易被採用。但它包含一個偉大的教育原則,它不一樣於舊式教育裡那種絕對的,不容辯駁的高壓政策下的不許動的原則。
心得:
這一段話給我的教學路程上點燃了一盞明燈。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說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期望他們安靜。但是這種約束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說的、想做的慾望卻更強烈。正因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服從者。因此他們的行為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因此孩子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他們便會很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瞭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閱讀了這段話語之後,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讓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為教室的主人。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正因這種不許動的背後,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慾望。因此不管用什麼活動,我們都就應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紀律。在自由之後所獲得的紀律。
因此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麼時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很好的發展。
正確看待孩子之間的爭吵,有利於孩子心智、交往等方面潛質的提高。在孩子園裡,爭吵、告小狀,是一種常見現象,有時為一把小椅子,甚至一點兒小紙片兒也會爭起來,教師應對這種現象,常常是採取簡單的阻止方法。從表面上看,教師是在制約孩子的不良行為,似乎充當了正面施教的主角,其實教師這時就應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種現象的發生。正因對於孩子來說,爭吵、鬧糾紛並非都是壞事,而且往往有著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好處。教師就應透過孩子們的爭吵和糾紛,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瞭解他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忙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質。
爭吵或鬧糾紛,使孩子的語言表達潛質有可能得到鍛鍊,一次戶外活動,我將孩子帶到放有輪胎的教學樓頂玩滾輪胎。輪胎只有十一個,孩子卻是幾十。這時許多行動慢一點的孩子空著手跑過來找我說:琨琨、星星有輪胎都不讓我玩,我笑著說:是嗎?想個好辦法也能玩到的,去想想辦法吧!有的孩子聽我這麼一說,就跑去從別人手上奪,力量強的仍能玩著,弱一點的便被奪走了。這時不斷有老師,某某搶我的輪胎的叫聲,琨琨也跑過來大聲叫著:老師,雨桐把我的輪胎搶去了!雨桐小小的個子,敢奪琨琨的?我正在疑惑,雨桐也不示弱,說:他玩好了,都流汗了。琨琨不服氣地說:我沒玩好,還要玩!雨桐說: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會兒!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辯不止。這時有孩子喊老師,有人打架了其實,從我對他們說想個好辦法時我就看在眼裡,聽在耳裡,只是為了鍛鍊孩子們的交往潛質,有意讓他們自己去玩到輪胎。當看他倆爭執不下,才決定去處理的。我心平氣和地問:雨桐,你為什麼搶琨琨的玩具?雨桐見我先讓他解釋理由,就得意地說:老師,你看琨琨玩得頭上都出汗了,還不讓我玩玩。之後我又用商量的口氣對雨桐說:雨桐,琨琨和你一齊玩好不?這時雨桐想將輪胎送給老師,老師接過輪胎做了個向他們方向滾的動作,倆孩子咯咯笑著追輪胎去了。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10
最近整理櫃子,翻閱幾年前的日記本,看到最近記錄的一則教育故事,感覺很好。
秀哲是個比較懂事,並且很聰明的孩子,但也有調皮不聽話的時候。這天離園前,他故意用外套去揮打別人來取樂,我二話沒說就收了他的衣服。
他爺爺來接他了。只見他一聲不響地從我面前走過,徑直到走廊上,看他沒有絲毫認錯的意思,我故意不把衣服還給他,看他回家如何交代。
秀哲爺爺知道了這件事,想讓我把衣服還給他,我就跟他說:“這天衣服不還他了,誰讓他做錯事了。”沒想到這句話惹得秀哲一屁股坐在地上,臉漲得通紅,“哇”地一聲大哭起來,好一個瀨脾氣的孩子。我就過去拉他起來,一邊拉他起來一邊告訴他:“我這天這樣做是讓你記住以後不能用衣服去打別人,懂嗎?”看他乖乖地點頭了,我才把衣服蓋給他。
從日記中看到,自己三年前的教育經驗還很不足,教育理念也很幼稚。但是此刻也在不斷的學習。當我看到孩子用外套揮打別人時,我的第一反應是生氣,處理的原則是決不容許、好好管教。其實這是典型的教師權威的表現,你不乖,我就沒收你的衣服,讓你急,讓你哭,讓你尷尬。但是如果是這天,我絕不會這麼做,我會先了解孩子這麼做的原因,然後因勢利導,透過引導他體驗,而不是說教的方式,讓他明白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這天是我已經認識到,教師就應和風細雨般地去絲潤孩子的心田,而不是暴風雨般地去打擊孩子的自尊,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反思,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方法。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11
讀了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豆豆》一書,感慨萬千。書中記載了作者(豆豆)經歷過的一段真實故事。當豆豆的媽媽聽老師說孩子在學校是個“怪怪的人”、“搗亂”、任性,會影響別人,建議轉學時,她想:一定要想辦法找到一所能夠理解這個孩子的學校。
“巴學園”真是一所奇妙的學校,當小豆豆第一次來到這裡,校長就和藹可親地讓她介紹自己,“隨便怎麼說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長聚精會神地聽自己講了一個上午,心情好極了。
“巴學園”的孩子可以坐在用廢舊的電車改做的教室裡,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想學的課目,也可以跟自己喜歡的同伴坐在一起。音樂課,孩子們不僅用耳朵聽,更是用心去體會,他們光著腳跳來跳去,感受著節奏、韻律。學校運動會上,身體有缺陷的孩子總能拿到第一,而這一切都是校長的精心設計。
“不要把孩子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而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比老師的計劃,更要遠大得多。”這就是小林校長的辦學宗旨。
一段“巴學園”的生活,讓在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一個讓大家接受的好孩子,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我將書中感悟到的見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到與孩子平等互動的快樂。比如:我班的陳志剛小朋友,聰明、調皮,在別人的眼裡他是個典型的多動症孩子,整天摸這動那,一刻也停不下來。他一天到晚就用彩筆到處亂畫亂塗,經常與別人說反話,老師說請小朋友坐好,他卻接話說看誰坐得不好。老師對他說服、教育、引導都不見效,不少家長要求孩子遠離他。我透過與志剛的家長談心,知道孩子在家也是如此。我對其進行了跟蹤觀察,發現他十分喜歡車,也愛畫車。投其所好,我們兩人共同探討與車有關的話題,他興趣猛增,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我發現他真是個“車行家”,知道那麼多名車,他所畫的車,部部形色兼備,十分漂亮。
我試著與志剛小朋友進行了幾次談話,將他的優點告訴全班小朋友,請他自己講他最喜歡做的事,將車的有關情況說一說,將他的畫貼出來。小朋友們這才發現志剛很了不起,自然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和態度,慢慢與他接近,接受了他。志剛小朋友融人到集體懷抱,各方面都有很大進步。
透過讀書,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不應是僵硬的教育,而應是互動的充滿生氣的教育。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有眼睛卻發現不了東西,有耳朵卻聽不到聲音,有心靈卻無法理解真、善、美,這是值得我們幼兒教師深深思考的。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12
前段時間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的《孩子們!你好!》一書,感覺受益匪淺。當初之所以看這本書完全是因為被它的名字吸引,覺得書名特別的溫馨,感覺作者應該是個特別富有愛心的人,應該是一個特別瞭解學生的人。
翻閱厚厚的書本,字裡行間無不投射出愛的光芒和人本主義思想。其人道主義原則和使學生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是阿莫納什維利最基本的教育原則,強調教師要熱愛、尊重和相信每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成功要抱有信心,使他們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我想,作為一個教育者,讓孩子們時時能感受學習的快樂,品味探索和收穫的愉悅,享受成長的幸福,這應該是我們每一個摯愛教師職業者的追求。
通讀本書,時時刻刻胡被阿莫納什維利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和對孩子們無私的關懷所深深感動!尤其第一章《前夜》給我的印象頗深。
每個孩子都是老師
要想得到孩子們對自己的愛和信任,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們心靈的秘密,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自己的老師和教育者,這是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想想平時,自己經常以長輩、老師自居,很少能做到蹲下來看待每一個孩子,更別說把他們視為自己的老師了。事實上,如果要透徹瞭解每一個孩子,我們必須走進他們的生活實際,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瞭解他們眼中的世界,這樣才能真正讀懂每一個孩子。讓我們時刻提醒自己,學會轉換角色,以朋友、甚至是學生的身份去和他們交流合作,和他們一起成長髮展。
記住每個孩子的名字
開學前的第一天,他仔細翻閱36個孩子的人事檔案,用心解讀每一個孩子,希望第一次與孩子們見面時就能叫出他們的名字,記住每一個學生。
當看到尼亞的照片,一眼就看出,她的門牙全掉了,也只許有很多語音她將很難正確地念出來。不過,這也沒關係,我一定不允許任何一個孩子譏笑她。僅僅只是一句話,僅僅只是阿莫納什維利內心的一個想法,但是卻讓人看到了他的細心倍至,他對孩子們心靈的呵護。
反思自己,雖然也留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卻從不曾如此細心關注他們的內心感受,尚不曾時時刻刻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一切。開學前更不會去了解每一個學生,事實上還不曾知道自己的學生是誰,好在自己十分重視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期待著看到每一個孩子的笑臉,更希望他們能從內心立刻喜歡上我。
常常儘管自己也有意去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但是由於班級人數多,所以很難立刻全都記住,最快也需要一週的時間,有時候甚至要用一個月的時間,才能逐漸叫出每個學生的名字,而當大家位置調換以後,卻經常會陰差陽錯、認錯學生。
事實上,孩子們也和我們有著同樣的想法,他們也十分看重第一節課,渴望老師能記住自己,並一下子叫出自己的名字。尤其是那些原來成績暫時落後的學生,則更希望在新的學期,讓自己有一個新的開始,希望給老師一個新的印象,讓新的同學和老師也漸漸喜歡自己。每個人都很重視自己的第一次,因此,當我們第一次與學生見面的時候,的確應該多為學生考慮,為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和成長考慮,謹言慎行。
一封祝賀信
開學的前一週,他給每一個孩子寄去了一封祝賀信,祝賀孩子們長大了,希望自己能夠和他們成為好朋友,希望這個孩子能和班裡其他的35個孩子也都成為好朋友。並且詳細介紹了班級所在的位置,希望孩子們自己走進班集體,即使找不到也不用害怕,走廊裡會有熱情的少先隊員主動來幫助。
這該是一個多麼細心的老師呀!不但把每個孩子當成大人看待,而且為孩子們考慮的如此周到,打消了他們的顧慮,使每一個孩子盼望著新學期的第一天,期待著看到自己和藹可親的朋友般的老師。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13
《老師你在聽嗎》這本書主要是關於“對話”的,為什麼對話對學習是最重要的呢?因為它是我們互相交流認識、想法、感覺和困惑的最有力的工具。
書中的導言裡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我們有兩隻眼睛,那為什麼我們只看到一個東西?”這是一個5歲孩子說的話,孩子對世界有一種天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常常會給我們帶來驚喜,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向我們展示了智慧和學習的潛力。我們老師要重視與兒童的對話,傾聽兒童的想法,注意對話的技巧。教師與兒童的對話是為了拓寬兒童的思考和理解,而不是為了考察兒童的知識或是控制他們的思考和行為。這正是教師教育兒童時的獨白和教師“與”兒童對話之間的區別,也是“封閉式”談話和“開放式”談話的區別。與兒童對話之前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要帶給兒童什麼?對話之後想想我們進行的對話是否有效,是否對兒童的學習與發展產生了真正的影響。
除了師幼對話之外,我們還要重視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當兒童擁有機會和同伴交談的時候,他們會發生多麼豐富的社會性學習。在一次早值班的時候,我無意中聽到了這樣一段對話,是兩個中班孩子的。幼 1:日本發生大地震了! 幼2:我在電腦裡看到的!海水像龍捲風一樣! 幼1:那個叫海嘯! 讀書筆記.幼2:恩,海嘯把人都捲進了海里,好恐怖啊! 幼1:地震也死了很多人的! 幼2:我們這裡會不會發生地震? 幼1:不會的,地震只要躲到沒有房子的地方就不會被壓到了……他們可能從大人的談話中得到的訊息,也可能是在電視、電腦裡聽到的,在這個對話中,孩子們的想法在相互碰撞,他們不需要教師的指導來引出他們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可以做到這一點,他們樂意在對話中分享他們的想法,因為他們知道對方會傾聽自己,他們的想法對朋友來說是重要的。
師幼對話、幼幼對話都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對我們教師自身而言,要想提高老師自身的素質,提高科研能力,一個人單打獨鬥嘗試新想法,是比較困難的`、比較侷限的做法,透過和同事對話,可以從其他的視角拓寬你自身的理解。正如我們承認同伴對話對於兒童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樣,就像麗莎波曼女士說的: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那麼“眾人智慧促學習”。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14
《教師應該做到的和能夠做到的》這是一本由美國琳達·達林—哈蒙德,和約翰·布蘭斯福德共同撰寫的教育專著。它是美國中小學教師指定培訓教材。
序言中說到:從前,教師只需要培養少數精英去從事腦力勞動,而現在卻要培養幾乎所有的學生去進行過去只有少數精英才從事的高階思維活動,完成出色的業績。這也說明了現在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個教師,需要具備怎樣的知識和技能不僅收穫了一些理念,同時我也對自己提出了要求:
1、幼兒園教師要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責任心是做好幼師的必備要素,要把幼兒園教師當作事業來做,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竭盡全力把幼教工作做好。
2、幼兒教師要平等並尊重每一位幼兒,肯定鼓勵他們成長。
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熟悉每一個幼兒的個性化特點,明白他們的需求,客觀認知他們身上的優點和缺點。幼兒教師要對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不能偏愛任何一個,要公平公正。
3、幼兒園教師要有一顆愛心和耐心。
幼兒教師只有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孩子,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者。不含有愛的教育是沒有效的教育。
4、幼兒教師要善於表揚和鼓勵幼兒,正向引導其言行。
5、幼兒教師一定要善於與家長溝通,做好家長的工作。
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家長和幼兒教師要共同攜起手來,一起做好育兒工作。幼兒園應該本著尊重家長、與家長合作的原則和態度開展工作。
綜上所述,遵循了教師應該做到的就能夠做到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就是要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肯定並尊重每一位幼兒,鼓勵他們向上成長,做正向引導,還要經常與家長溝通,做好家長各方面的工作,常保一顆愛心和耐心,以身作則,立師德,鑄師魂,練師功,樹師表,將愛和責任集於一身,做一名孩子喜歡的幼兒園教師。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15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樣聽孩子才肯說》讀書筆記
去書店走走,翻翻書架上琳琅滿目的學前教育書籍,雖然有很多優秀的書籍,但是很難有心動的感覺,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該何去何從。忽然看見了這本書,本想著這就是一本理論性很強的書,或是某個孩子的母親寫的與孩子在一齊的成長事例。但是翻開後,看到裡面的插畫和那些簡潔明瞭的對話、推薦,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畫上正反兩面的比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們的家庭以及幼兒園老師多多少少都會有相應的不恰當的語言。也許那些語言在平日裡我們感覺很正常,但是在比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讚賞性或是接納性、共情性語言的力量。即便我作為一個成年人,我也更願意聽到這樣的語言。當然書中所說的不僅僅僅是語言,更重要的是一種態度。
讀了這本書,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當我每一天讀了一點點後,我會充滿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來,我覺得我找到了恰當的和幼兒交流或是處理問題的方式,我想要儘快的用這些珍重的方法和孩子們快樂、平等、有效的共度在園的完美時光。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總會遇見一些問題。書上看似簡單的對話,在實施的過程中並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發生的情境不一樣,書中的語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認為這些簡單的語言很好“說”,但是在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真的很難,正如書中提到的,我們生活中很多說話的方式已經成為定性,想要改變很難,老師或是家人需要練習。其次,我們要改變我們的態度。生活只有一次,時刻只去不回,孩子們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們有一個美麗的童年,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對待他們,去傾聽他們的每一句話,去發現他們的開心或是難過的瞬間。我們是師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瑣事很多,有時我們難免會不耐煩。但是你的一點點疏忽,都可能讓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傷痛”。如果你有什麼不開心的事,能夠和孩子們說一說,他們能夠感受到你的難過,但請你不好以此為藉口推開他們。
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雖然對於本書的領悟還不是很透徹。但是其中關於“學會讚賞孩子”讓我有了一點小小的“驕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讚賞的力量。
禾禾是我們班年齡最小的幼兒,又是男孩子,相對別的幼兒而言,他各個方面潛質的發展都比較慢,加上他之前沒有上過託班(託班下學期轉來,但是由於經常生病,很少入園),對於幼兒園的生活適應性不是很強,不大參與班級的各種活動,每一次吃飯都要老師喂,即便老師喂,他也不大吃,有時候吃幾口就吐了。他的脾氣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飯不會吃,無論老師怎樣喂都不吃。由於他剛生下來就做過心臟病手術,老師也總是給予他個性的照顧。這學期開學後,他各方面潛質的發展都稍稍提高,但是吃飯仍需要老師喂。有一次吃飯的時候老師表揚了他,他很開心。第二天吃飯的時候我發現他很願意吃飯,雖然有是仍需要老師喂,但是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飯的時候都會“悄悄地”表揚他。有一天我看見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飯,我立刻走到他的身邊稱讚他,“我們禾禾吃飯越來越好了,都用勺子自己吃了是不是?”他笑著點了幾下頭,我伸出大拇指給了他一個“大拇哥”。我發現他不僅僅吃飯主動了,在別的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看到老師主動笑眯眯的叫老師好,園裡的老師都稱讚我們班的“小不點”長大了。
看著禾禾的每一點進步我都很開心,我意識到了“稱讚”的力量。但是稱讚並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詞語來評價幼兒的言行的。孩子們對於這樣的詞語並不受用,他們很可能認為你是在敷衍他。剛入園的時候,由於缺少實踐經驗,我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稱讚他們,在區角遊戲的時候,我看見幼兒搭出好看的房子,我總會對他們說,“xx搭的真好!”起初孩子們還很開心。但是兩三次後,孩子們就對我的稱讚不給予回應了,有時只是沒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讓我覺得很“尷尬”。對於孩子們這樣的回應,我開始反思,是他們不在乎老師的稱讚,還是對老師的稱讚“麻木”了?在和孩子們的接觸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於老師的稱讚、表揚還是很在意,只是老師不恰當的“稱讚”會讓孩子產生懷疑,比如在搭積木的時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揚孩子們搭得好,而沒有指出好在哪裡,孩子們對於這樣的稱讚,會產生懷疑“老師是在誇我嗎?我搭的真好嗎?沒有具體指向性的稱讚會讓他們“疲憊”。因此,我會練習如何有指向性的稱讚孩子,我會在平時的活動中靜靜的觀察他們的表現,然後去想一想該如何去稱讚她,在下一次的活動中能夠有效的對幼兒進行稱讚。
讚賞是完美的,是孩子們喜愛的,並且用心想要得到的,但是我也糾結過,徘徊過:稱讚是又次數限制的麼?要有怎樣的度呢?
有一次,我們一個孩子的奶奶來對我說;“老師,這天下午你能給我們家淇淇發一個小貼畫嗎?我們家淇淇已經唸了好幾天了。”淇淇是一個很乖巧的女孩子,各方面表現都很好,老師和小朋友都很喜愛她。她經常得到老師的稱讚或是小貼畫,但是在經歷了一件事情以後,我開始思考要不好高頻率的稱讚她。一天早晨來的時候,孩子們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著,和小朋友撞在了一齊,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沒有出現破了青了的狀況,看著淇淇有點怕怕的眼神,我只說了句,“慢點哦”。中午吃飯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溼溼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回教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請她回來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對於這樣的狀況我想了想,是不是平時在幼兒園老師全是正面的稱讚,她不能理解老師指出的不恰當的地方,是不是要進行挫折教育呢?於是在稱讚幼兒的時候,我“故意”忽視了她。每當看到她渴望得到老師稱讚的眼神的時候,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糾結,她的確做的很好,我要繼續忽視她麼嗎?在一次次的糾結中,我發現自己錯了。正如大人們願意得到別人的稱讚一樣,我們渴望別人稱讚我們新買的裙子漂亮、新剪的頭髮好看一樣,孩子們也渴望得到別人的稱讚,尤其是老師。每一個孩子都就應被稱讚,他們每一點進步、每一
點好都期望老師看見,而老師的稱讚正是老師對他們的“反饋”。對於淇淇的這種狀況是我做的不夠好,由於淇淇是一個乖巧的女孩,因此平時她有一點點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我都會假裝沒看見,正是老師這樣的行為才讓淇淇“哭”了。因此,對於幼兒不恰當的行為也應當及時給與回饋,不能應為她是乖乖女,就“放縱"她,這樣對於別的幼兒不公平,對於她也不公平。老師的稱讚或是指出幼兒不恰當的地方,都只是針對幼兒當下的行為,而不是針對幼兒本身。
看到孩子們一點點的進步後,我開始了了一個計劃:每一天一稱讚。一個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稱讚或許能讓孩子興奮一天或是好一陣子,我們不就應吝嗇我們的稱讚,孩子們每一天用他們甜美的微笑來溫暖我的心靈,我也就應用我的眼睛去發現他們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稱讚他們,為他們的每一天都帶來一絲甜蜜。每一天對每一個幼兒進行稱讚可能對於一個新老師有一點困難,但是我想發奮的一點一點的做好,也許從此刻開始,我一天只能關注到10個幼兒,慢慢的,會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仔細的發現幼兒的每一點細變化。站在孩子們的角度,恰當的有針對性的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孩子們是能夠感受到老師發自內心的稱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