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讀書筆記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伊索寓言》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1

  爸爸送了我精裝書,厚厚的封面非常精美,上面幾個燙金大字《伊索寓言》。我一把就奪了過去,迫不及待地翻看了起來。

  伊索是古希臘人,長得很醜陋,有一次他觸怒了國王而被關進了監獄,於是他就給別人講自己編的寓言故事,這些寓言生動有趣,講述了很多生活中的道理,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就成了我手頭的這本好玩的故事書。

  真不愧是講故事的高手,兇惡的獅子、善良的綿羊、忠厚的老馬……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的眼前,讓我懂得了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大道理,比如:一隻貓捉住了一隻雞,要找個理由吃掉雞,就說:“你竟然來擾亂我午睡,我要吃了你”,“可當時我正在曬太陽阿”公雞小聲說道,“那就是你爸爸乾的!”貓怒吼,“可我爸爸早就被狼吃了”公雞膽小地說,“反正你就是得罪我了!”貓邊說邊撲向公雞,一下子就把公雞吞到肚子裡。這個故事讓我明白:有的壞人幹壞事是不需要理由的。

  《伊索寓言》讓我說服人的口才大有長進。

  有一次,我們在三峽遊玩,晚上逛街時我和爸爸看到一家農家樂飯莊,爸爸說:“吃了一天的麵包正好可以進去解解饞”,可媽媽沒胃口不想吃,還非得讓我們回旅館吃泡麵,我對媽媽說:“我來講一個寓言吧,有隻狐狸睡在牛吃的草料上,這時,牛要來吃草,狐狸又抓又吼,想把牛趕走,老牛發話了:“自私的傢伙!自己吃不了還不讓別人吃。”媽媽聽了“撲哧”一笑“你這個臭小子,還敢諷刺我,好了好了不掃你們興了,我請客!”

  看!《伊索寓言》還幫我賺了一頓好吃的。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2

  這個學期,劉老師推薦我們了《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三字經》《伊索寓言》等課外書。其中,我最喜歡讀《伊索寓言》了。因為《伊索寓言》大多是發生在小動物間的故事,很是有趣,每篇的結尾通常用一句話揭示故事中的道理。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文學中的一塊瑰寶,生動形象的寓言故事教會我們如何辨別朋友和敵人,真話和謊言,以及如何與人相處。

  《馬和馬伕》裡的馬伕虛情假意地照料馬兒,卻把它最需要的馬料賣了換酒。這些花言巧語終究騙不了時間。《受傷的狼與羊》中那隻受傷的狼裝作可憐的樣子,苦苦請求羊給它取點水喝的時候,羊頭也不回地走了。對於壞人,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隨便憐憫他們。

  在眾多的故事中,我認為《獅子和驢子》最有道理了。只會吼幾聲的驢子在兇猛的獅子面前,只能是原形畢露,一隻獵物也沒有抓到。這就和我們小學生一樣,不能從小就養成自吹自擂的壞毛病,而應該努力學習,鍛鍊真本領。在悅讀中尋夢,將來實現我的夢,中國夢!我曾經看過一本有趣的書,名叫《伊索寓言》。這本書是古希臘的伊索編寫的,它是一本寓言集。這本書裡的動物都是我們熟悉的,如:狐狸、狼、驢子……

  伊索每次都會在寓言的最後,用一句精闢的話點明故事的寓意。在這些短短的小故事裡,都蘊藏著許多大道理,可以在我們的人生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在這本書裡,使我感受最深的故事是牧童和狼。牧童和狼的故事是這樣的:一個牧童在村邊放羊。有幾次他都大叫起來:“狼來了,狼來了!”每當村民們聞聲趕來時,一看哪裡有什麼狼,根本就沒有嗎!牧童看到他們慌張的樣子,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可是,有一次狼真的來了。牧童嚇壞了,慌慌張張的叫:“狼來了!狼來了!快來幫忙啊,狼在吃羊了!”可是這次,卻沒有一位村民過來看看。因為他們知道,說不定這牧童又在騙人呢,我們不用理他!

  讀完這個有趣的故事,我明白了一個經常說謊的人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會相信的。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做到這一點,而且心靈謹記四個字:不能說謊。

  在這個寒假裡,我希望大家都看看這本圖書,使自己懂得很多道理。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3

  《伊索寓言》原書名為《埃索波斯故事整合》,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經後人加工,成為此刻流傳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同時,《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學史上流傳最廣的寓言故事之一。

  1,狐狸和葡萄

  飢餓的狐狸看見葡萄架上掛著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來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會兒,無可奈何地走了,他邊走邊自己安慰自己說:“這葡萄沒有熟,肯定是酸的。”

  這就是說,有些人潛質小,做不成事,就藉口說時機未成熟。

  2,狼與鷺鷥

  狼誤吞下了一塊骨頭,十分難受,四處奔走,尋訪醫生。他遇見了鷺鷥,談定酬金請他取出骨頭,鷺鷥把自己的頭伸進狼的喉嚨裡,叼出了骨頭,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狼回答說:“喂,朋友,你能從狼嘴裡平安無事地收回頭來,難道還不滿足,怎樣還要講報酬?”

  這故事說明,對壞人行善的報酬,就是認識壞人不講信用的本質。

  3,小男孩與蠍子

  有個小孩在城牆前捉蚱蜢,一會兒就捉了許多。忽然看見一隻蠍子,他以為也是蚱蜢,便著兩手去捕捉他。蠍子舉起他的毒刺,說道:“來吧,如果你真敢這樣做,就連你捉的蚱蜢也會統統失掉。”

  這故事告誡人們,要分辨清好人和壞人,區別對待他們。

  4,掉在井裡的狐狸和公山羊

  一隻狐狸失足掉到了井裡,不論他如何掙扎仍沒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裡。公山羊覺得口渴極了,來到這井邊,看見狐狸在井下,便問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覺得機會來了,心中暗喜,立刻鎮靜下來,極力讚美井水好喝,說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並勸山羊趕快下來,與他痛飲。一心只想喝水信以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當他咕咚咕咚痛飲完後,就不得不與狐狸一齊共商上井的辦法。狐狸早有準備,他狡猾地說:“我倒有一個方法。你用前腳扒在井牆上,再把角豎直了,我從你後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來,我們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議,狐狸踩著他的後腳,跳到他背上,然後再從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後,準備獨自逃離。公山羊指責狐狸不信守諾言。狐狸回過頭對公山羊說:“喂,朋友,你的頭腦如果像你的鬍鬚那樣完美,你就不至於在沒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應當事先思考清楚事情的結果,然後才去做。

  5,寡婦與母雞

  有個寡婦養著一隻母雞,母雞每一天下一個蛋。她以為多給雞喂些大麥,就會每一天下兩個蛋。於是,她就每一天這樣喂,結果母雞長得越來越肥,每一天連一個蛋也不下了。

  這故事說明,有些人正因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結果連現有的都失掉了。

  6,徒勞的寒鴉

  宙斯想要為鳥類立一個王,指定一個日期,要求眾鳥全都按時出席,以便選他們之中最美麗的為王。眾鳥都跑到河裡去梳洗打扮。寒鴉知道自己沒一處漂亮,便來到河邊,撿起眾鳥脫落下的羽毛,留意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膠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鳥都一齊來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見花花綠綠的寒鴉,在眾鳥之中顯得格外漂亮,準備立他為王。眾鳥十分氣憤,紛紛從寒鴉身上拔下本屬於自己的羽毛。於是,寒鴉身上美麗的羽毛一下全沒了,又變成了一隻醜陋的寒鴉了。

  這故事是說,藉助別人的東西能夠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被剝離時,就會原形畢露。

  7,站在屋頂的小山羊與狼

  小山羊站在屋頂上,看見狼從底下走過,便謾罵他,嘲笑他。狼說道:“啊,夥計,罵我的不是你,而是你所處的地勢。”

  這故事說明,地利與天機常常給人勇氣去與強者抗爭。

  8,山震

  有一次,一座大山發生了大震動,震動發出的聲音就像大聲的呻吟和喧鬧。許多人云集在山下觀看,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當他們焦急地聚集在那裡,擔心看到什麼不祥之兆時,僅看見從山裡跑出一隻老鼠。

  這是說庸人多自憂。

  9,善與惡

  力量弱小的善,被惡趕走到了天上。善於是問宙斯,怎樣才能回到人間去。宙斯告訴他,大家不好一齊去,一個一個的去訪問人間吧。惡與人很相近,因此接連不斷地去找他

  們。善正因從天上下來,因此就來得很慢很慢。

  這就是說,人很不容易遇到善,卻每日為惡所傷害。

  10,老獵狗

  一條老獵狗年輕力壯時從未向森林中任何野獸屈服過,年老後,在一次狩獵中,遇到一頭野豬,他勇敢地撲上去咬住野豬的耳朵。由於他的牙齒老化無力,不能牢牢地咬住,野豬逃跑了。主人跑過來後大失所望,痛罵他一頓。年老的獵狗抬起頭來說:“主人啊!這不能怪我不行。我的勇敢精神和年輕時是一樣的,但我不能抗拒自然規律。從前我的行為受到了你的稱讚,此刻也不應受到你的責備。”

  這是說,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規律。

  11,螞蟻與屎殼郎

  夏天,別的動物都悠閒地生活,只有螞蟻在田裡跑來跑去,蒐集小麥和大麥,給自己貯存冬季吃的食物。屎殼郎驚奇地問他為何這般勤勞。螞蟻當時什麼也沒說。冬天來了,大雨沖掉了牛糞,飢餓的屎殼郎,走到螞蟻那裡乞食,螞蟻對他說:“喂,夥計,如果當時在我勞動時,你不是批評我,而是也去做工,此刻就不會忍飢挨餓了。”

  這是說,儘管風雲變化萬千,未雨綢繆的人都能避免災難。

  12,公雞和寶玉

  一隻公雞在田野裡為自己和母雞們尋找食物。他發現了一塊寶玉,便對寶玉說:“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會十分珍惜地把你撿起來;但我發現了你卻毫無用處。我與其得到世界上一切寶玉,倒不如得到一顆麥子好。”

  這是說自己需要的東西才是真正珍重的。

  13,小鹿與他的父親

  有一天,小鹿對公鹿說道,“父親,你怎樣還怕狗呢?你比他高大,比他跑得更快,而且還有很大的角用於自衛。”公鹿笑著說:“孩兒,你說得都對,可我只知道一點,一聽到

  狗的叫聲,我就會不由自主地立刻逃跑。”

  這故事說明,激勵那些天生膽小、軟弱的人毫無用處。

  14,兩隻口袋

  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又在他們每人脖子上掛了兩隻口袋,一隻裝別人的缺點,另一隻裝自己的。他把那隻裝別人缺點的口袋掛在胸前,另一隻則掛在背後。因此人們總是能夠很快地看見別人的缺點,而自己的卻總看不見。

  這故事說明人們往往喜愛挑剔別人的缺點,卻無視自身的缺點。

  15,山鷹與狐狸

  山鷹與狐狸互相結為好友,為了彼此的友誼更加鞏固,他們決定住在一齊。於是鷹飛到一棵高樹上方,築起巢來孵育後代,狐狸則走進樹下的灌木叢中間,生兒育女。有一天,狐狸出去覓食,鷹也正好斷了炊,他便飛入灌木叢中,把幼小的狐狸搶走,與雛鷹一齊飽餐一頓。狐狸回來後,知道這事是鷹所做,他為兒女的死悲痛,而最令他悲痛的是一時無法報仇,正因他是走獸,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會飛的鳥。因此他只好遠遠地站著詛咒敵人,這是力量弱小者唯一能夠做到的事情。

  不久,鷹的背信棄義的罪行也受到了嚴懲。有一次,一些人在野外殺羊祭神,鷹飛下去,從祭壇上抓起了帶著火的羊肉,帶回了自己的巢裡。這時候一陣狂風吹了過來,巢裡細小乾枯的樹枝立刻燃起了猛烈的火焰。那些羽毛未豐的雛鷹都被燒死了,並從樹上掉了下來。狐狸便跑了過去,在鷹的眼前,把那些小鷹全都吃了。

  這故事說明,對於背信棄義的人,即使受害者弱小,不能報復他,可神會懲治他。

  16,馬與馬伕

  從前,有個馬伕,他偷偷地把餵馬的大麥賣掉了,但仍每一天給馬擦洗,用梳子梳理馬毛。馬對馬伕說道:“如果你真心想要我長得美,就不好再賣掉餵我的大麥了。”

  這是說,那些虛情假意的人用花言巧語和小恩小惠去賄賂別人,卻把別人最必需的東西奪走了。

  17,農夫與蛇

  冬天,農夫發現一條蛇凍僵了,他很可憐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懷裡。蛇溫暖後,甦醒了過來,恢復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傷害。農夫臨死前說:“我該死,我憐憫惡人,就應受惡報。”

  這故事說明,即使對惡人仁至義盡,他們的邪惡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4

  我讀過很多書,其中最愛不釋手的是《伊索寓言》,它的作者是伊索,傳說是古希臘的一個的奴隸。這本書講述了許多寓意深刻的小故事,給人帶來許多啟示。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盲人和瘸子的故事,講的是一個盲人和瘸子在一條崎嶇不平的山路相遇,他們都知道單憑一個人力量很難透過,於是,盲人馱著瘸子,瘸子指揮方向,兩個人平安快樂地通過了山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雖然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但只要團結合作,就一定能發揮出更大的力量,就能取得更大的勝利。

  大家應該都知道鱷魚和千鳥吧。千鳥每天鑽進鱷魚嘴中幫它清理口腔,同時也給自己獲得食物,由此可見,動物們也知道“團結合作,互利共贏”的道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卻很難做到。比如:做生意的同行之間,有的商家為了追求更大利潤,“口水戰”、“價格戰”此起披伏,有時甚至搞惡性競爭,最終鬥得兩敗俱傷。由此讓我聯想到當今中國和美國的關係。中國素來是禮儀之邦,中國的領導人一直倡導“團結合作,互利共贏”,國與國之間相互尊重、包容、促進,共同實現經濟繁榮。然而,美國的領導人卻不這麼做,千方百計地打壓、遏制中國。我真的想奉勸美國的領導人:假如沒有中國,美國人就用不上價優物美的日用品了;假如偌大地球真的只剩下美國,那最終也會走向滅亡!中國和美國,為什麼就不能學學《伊索寓言》中的瘸子和王盲人,攜起手來共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全球經濟繁榮呢?

  滴水難成海,獨木不成林。在人類文明日益豐富的今天,人與人之間更應該懂得包容理解、合作共贏;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國與國之間更應該攜手相互合作,共同構建和諧地球!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5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它是由元前六世紀伊索寫的。裡面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它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處世,怎樣辨別是非。其中《大力神和車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一名車伕推著貨車往前走。突然,車輪陷入了很深的車轍中,再也無法前進了。車伕一籌莫展,傻呆呆的站在那裡,高聲喊求大力神的來幫助他。大力神來到後,對車伕說:“你自己不自力更生,盡力解決僅依靠我怎麼行呢?”看到這裡,我想:這個車伕真沒用,這麼簡單的事還要依靠大力神。其實,我有時也喜歡依賴別人。又一次我的紅領巾找不到了。我翻遍了我的房間,可還是沒找到。我想:反正我的紅領巾也舊了,還是再去買根新的吧!可自己又懶得去,就讓爸爸給我去買,爸爸不但沒給我買,竟還罵了我一頓。但讀了這個故事後,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遇到困難,自力更生,是解決困難的最好的辦法。今後,我我不能再像車伕那樣依靠別人,做一個有出息的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讓我們去利用短暫的生命去好好的“品味”這部《伊索寓言》吧!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6

  古希臘所有寓言家都像是天上閃閃耀眼的星星一樣絢麗奪目。其中有一顆最璀璨奪目的恆星,它有著美麗的散發著銀白色的閃耀光環。那就是在寓言界,享有一定高階待遇的伊索。他為我們鑽刻了一本嘔心瀝血的《伊索寓言》。

  它,名聲遠揚。它,教育我們。它,是個有史以來第一本讓我感到與眾不同的書。我喜愛它,它就像我的一個無聲老師。它更像我的一個要好的朋友。它就是一處我隨時隨地想回就回的故地。

  《伊索寓言》這本書,很多人都看過,很多人都知道它。對它都有千篇一律地看法:“它像一個巨大的百寶袋,裝著許許多多含義深刻的道理,讓人去領悟,讓人去思考,讓人們明白這些道理。”一開始接觸到這本書我也這樣認為,但是多看了幾遍之後,我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有了不同的理解。

  這就是我總結下來的重要幾點:

  伊索把這本書裡的故事寫得這樣的生動,形似,是因為他寫得就是自己親身所經歷過的事情,或者發生在他身邊的事情。而那些道理也不是簡簡單單就能感悟出來的,而是要經過反反覆覆的思考,深入的理解。從中就告訴我們兩點知識:一。閱讀:閱讀要反反覆覆地讀文章,理解意思。慢慢融入、深入故事,把自己就想成是故事中的其中的一個重要的主人公,在腦海中細細地品味,這樣的話,閱讀的正確率就會明顯的提高,考試時就會應變自如。二。寫作:要寫真事,聯通閱讀的方法先看作文書,在吸取作文中的好詞好句,恰當的在作文中適當的地方借鑑、貫透過去。讓自己的作文給予讀者一種生動的,精彩的,流連忘返的感覺,深刻地記住你的文章,而不是給人一種枯燥乏味的感覺,一看就忘。

  伊索既然把這些道理都深深地記錄在書裡了,也一定是有目的的:“讓你好好體會地這本書,用聰明的大腦深刻的記住那些書中提到過的道理。”假如有一天你遇到了一些從未碰到過的難題,解決不了。說不定你一拍腦門,就想起了《伊索寓言》中的方法:該用怎樣的態度,怎樣的精神,怎樣的方法解決它。這樣再大的難題在你眼中也是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可以不用絞盡腦汁,也不用死腦細胞,不用費吹灰之力快速地就解決了。

  伊索這本書寫出來是用來教育人的,什麼別忘恩負義,別得寸進尺等等道理,都離不開這個教育人這個主題。學習想要教育人,想要更有禮儀,更有道德的人先看看這本書吧,這樣就會有很大進步。

  我讀了它學會了許多的道理,悟出了與眾不同的理解,相信你也會有收穫。收穫可大可小,不要輕易氣餒,也不要隨便放棄,相信總有一天,你也會開創一個只屬於自己的新天地,新生活!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7

  世界是一片海洋,那我便是這片海洋中的一條小魚,任憑我在書海中自由自在地遨遊。有一天,我發現了一顆閃著璀璨琳琅般光澤的珍珠,這顆珍珠便是《伊索寓言》!

  我上上下下“打量”完這顆“珍珠”時,又發現了這“珍珠的一大特點——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故事中還包含著種種深刻的道理。我找到了一篇《說謊的猴子》,故事是這樣的:一個愛說謊的猴子上船去雅典,可船在路上遭到了暴風雨的襲擊,翻了船。有一條海豚十分喜歡與人類交談,從而獲取知識。海豚把猴子當作人類託上水面,並與猴子交談,交談中猴子又在說謊,被海豚揭穿後海豚憤憤不平,便把猴子弄下海,淹死了。這則寓言要告訴我們,做人,千萬不能說謊,說謊的`人也會因此而受到報應!所以我們要做一個誠實的人,這樣,才能使其融入到大家、群眾的生活中去;這樣,才不會被世人鄙視!俗話說得好:“誠實是通往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所以,誠實待人,等於尊重別人!

  《伊索寓言》是一本世人稱之為“書王”的一本名著,它以其中動人有趣的故事,述說了包含在文內的一些知識與道理,我親身品味了一回,啊哈!不是吹的,這本書與我國的四大名著勢均力敵,可真牛啊!我還記得本書的作者“伊索”說過這麼一句話:“智慧的美勝過形體的美。”不錯啊,有些人專門以外表為數軸上的原點,美的是正的一列,醜的是負的一列,可他們萬萬不知道的是內心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我認為,像《伊索寓言》這種知識象徵性書,勝過於美學,您說哪?

  在《伊索寓言》中,幾乎每一個故事都來自於生活,大部分以動物為主人公,極少部分以神或人做主人公。各個故事都富涵哲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在許多寓言中,我最喜歡的寓言是《獅子和狐狸》。

  記得上小學時,有一次,老師佈置了一項作業,要求把語文書第一單元的生字一個抄兩遍。回到家,我就翻開作業,以最快的速度三下五除二地抄完了。抄完後,覺的第一單元的生字還比較少,便自作主張又把第二單元的生字抄完了。合上作業本,我就喜滋滋地等著第二天交上去後老師給我的表揚。可當作業本再次發下來,我的本子被老師用紅筆寫道:“寫得不認真!”,看著這幾個紅字,我心裡很不服氣:哼,多寫了一點還要受批評,什麼意思嘛!現在,我明白了。就像那一則寓言裡的狐狸與母獅子一樣,就算狐狸一胎生五六個,可見著一頭獅子,還不照樣得都點頭哈腰、畢恭畢敬的。學習也是一樣,如果只是盲目地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心不在焉地學習,學那麼多到頭來還是一無所獲。

  我認為,學習不在於學的科目的多少,比如學繪畫、學舞蹈、學手提琴,若你什麼都學,而什麼都浮在表面,不深入下去,這有什麼用呢?而如果精於一門,在一門上下功夫,在完全掌握了一門後再學另一門,也未嘗不可。或者,就專於一門。比如只研究數學,當一名數學家;只研究音樂,當一名音樂家;或只研究科學,當一名科學家。做任何一件事都深入下去,功到自然成。

  以後,無論學哪一門課程,我都要深入地去學,而不僅僅是學一些膚淺的東西。這樣,才算真正掌握了這門課程的知識。當然,那本《伊索寓言》我一定會好好地珍藏,它將使我終生受益。

  如今,我早已把這顆“珍珠”珍藏在心,可它的印象,卻時時在我的腦中迴盪!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8

  課外資料

  伊索(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0年),是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的一個智慧超常的寓言家,生活在小亞細亞。

  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為希臘人所熟知,希臘寓言開始都歸在他的名下。得墨特里奧斯(公元前345—公元前283)編輯了希臘第一部寓言集。

  伊索寓言大多是動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與小羊》《獅子與野驢》等)用豺狼、獅子等兇惡的動物比喻人間的權貴,揭露他們的專橫、殘暴,虐害和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隸的思想感情;《烏龜與兔》《牧人與野山羊》等,則總結了人們的生活經驗,教人處世和做人的道理。

  伊索寓言短小精煉,比喻恰當,形象生動。和法國的拉封丹、德國的萊辛、俄國的克雷洛夫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

  讀後總結

  1,《伊索寓言》故事取材源於生活,主角為人和動植物。

  2,角色形象生動,特點鮮明。

  3,格式都是先敘述一個故事,最後一句話總結這個故事適用的人群或者闡明故事講述的道理。

  4,內容淺顯易懂,適合全民閱讀,能夠激發小孩子的閱讀興趣,引導孩子透過故事明白人生哲理。

  5,讀完容易忘記,故事相似性太強,即故事格式過於相似,看完之後就很容易忘記。但如果再相見還是能知道是哪些寓言的。

  6,其實共三百多篇,我讀了兩百多篇就覺得不是很想讀了,因為都差不多,讀了還記不住。總之,看多了覺得自己也能寫寓言故事了。就是把自己想表達的道理用動物或者植物表達就行。

  7,《伊索寓言》裡的道理不都是好的,還有一些消極的想法。如不要跟強者比,比了就是不自量力啥的,還比如壞人永遠是壞人,是改不了本質的等等。所以故事侷限性還是有的,家長給孩子讀的時候應該加以選擇。

  8,題外話:

  《伊索寓言》看完的感覺蠻理性的,或者我也不想用長篇來贅述這書的特點,歸納一下感覺應該也是不錯的,清晰明瞭。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9

  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提高的階梯”,在人的一生中,會接觸、閱讀許多書籍,這不,不久前,我剛閱讀了一部令我印象異常深刻的名著,它就是《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是古希臘人,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紀,他知識淵博,是個編寓言故事的能手。伊索在兒童心目中始終扮演著一個故事大王的主角,以他命名的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妙語連珠,機智幽默,說理深邃,極富諧趣,膾炙人口,深得全世界讀者的喜愛。

  可是,在這些簡便趣味,使人受益的故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蚱蜢和貓頭鷹》,他主要講的是一隻貓頭鷹,晝伏夜行,有一天,貓頭鷹被蚱蜢的叫聲吵得睡不著覺。可是,任憑貓頭鷹怎樣請求蚱蜢,蚱蜢都無動於衷,反而叫得更響了。最終,貓頭鷹心生一計,極力奉承蚱蜢,邀請蚱蜢到他家做客,蚱蜢剛飛上去,就被貓頭鷹啄死了。

  讀到那裡時,我不禁想起我的一次經歷:那是一個普通的數學測驗,我竟破天荒地考了100分,我喜出望外,心裡充滿了無限的喜悅和萬分的自豪。當教師給我卷子時,聽著教師祝賀和鼓勵的話語,看著同學們臉上驚訝的表情,我已高興得忘乎所以,有點飄飄然了。那時的我哪明白我的心裡已經開始滋生了一顆驕傲的種子。之後,上數學課時,我也不像以前那樣專心致志地聽課,而是一半在聽,一半不在聽的狀態,那情景可想而知。考試時,我做完後也都不檢查了,一心想我又考了100分的情景。第二天,當教師報分數時,我只考了80多分,之後,我最終醒悟過來了,端正了自我的學習態度,成績果然提高了。

  就如書中的最終一句:“有些人有一點點本事就飄飄然,忘乎所以,忘記了自我的地位和處境,結果自找苦吃。”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10

  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裡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東西,寓言是一座獨特的橋樑,透過它,可以從複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樑之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見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寓言很美,美在簡潔,美在內涵,美在樸實。

  大概大家都聽說過《烏龜和老鷹》的故事吧!透過寫一隻烏龜非要讓老鷹教它飛翔,結果從高空落下來從而摔死的悲劇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有自已的規律性,決不可違背這個規律。這篇寓言又讓我想起了一個成語故事,那就是《拔苗助長》。《拔苗助長》講述了一個農民嫌自已的莊稼長得太慢,便想出了一個自以為很聰明但實際上很笨的方法。他花一上午的時間把自已地裡的秧苗都一個個的拔高了許多,這樣看起來,他的苗子確實長得很快。可家裡人聽說這事之後,就又馬上跑到菜地裡看了看,只見地裡面所有的秧苗非但長高了,而是全都積萎了。這個小小的成語和《老鷹和烏龜》意思相同,它讓我們懂得,一切事物都要順其自然!

  因為《伊索寓言》中的故事良莠不齊,因此不必一定要從一個寓言獲得什麼教訓,僅僅作為消遣的小故事略讀一遍即可。看完後,我也覺得我的確太鑽牛角尖了,而《伊索寓言》可能只因為作者怕讀者太難理解所以在最後加上這說明XXX,我感覺不好,但總之它還給我很多啟迪,所以我很喜歡這書!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11

  前段時間,我欣賞了《伊索寓言》這本書。其中,有兩個故事給我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百靈鳥葬父親》和《蝙蝠與黃鼠狼》。

  《百靈鳥葬父親》主要是說百靈鳥的父親死後沒有地方埋葬,於是,它就把父親葬在自己的頭上,從此百靈鳥頭上就有了冠毛,那個冠毛就是它父親的墳墓。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孝敬父母是我們的第一責任,百靈鳥都懂得孝敬父母,我們作為人類呢。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連生你養你的父母都不會孝敬的話,那他還會孝敬誰,還會對誰好呢?誰還能夠相信他呢,所以我們要學會孝敬自己的父母。

  《蝙蝠與黃鼠狼》這一文則敘述了這樣一件事:一隻蝙蝠掉落在地上,被黃鼠狼叼去,它請求饒命。黃鼠狼說自己痛恨鳥類,蝙蝠便撒謊說它是老鼠然後便被放了。後來,蝙蝠又被另一隻黃鼠狼抓住了,它再三請求不要吃它。黃鼠狼說自己恨一切老鼠,蝙蝠又撒謊改口說自己是鳥類,並非老鼠,結果又被放了。這樣,蝙蝠兩次改變了自己的名字,終於死裡逃生。這故事說明,我們遇事要隨機應變方能避免危險,不能夠死板,要靈活。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文學中的一塊瑰寶,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珍貴的文學遺產。在兩千奪年的歷史長河中,它所蘊涵的藝術魅力和智惠閃爍著鑽石般的光芒。它對我們的思想道德品質有著很大的教育和啟迪作用。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12

  《伊索寓言》原書名為《埃索波斯故事整合》,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經後人加工,成為現在流傳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同時,《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學史上流傳最廣的寓言故事之一。

  《伊索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擬人化的動物,它們的行為舉止都是人的方式,作者藉以形象化地說出某種思想、道德意識或生活經驗,使讀者得到相應的教育。這些故事有的教導人們要正直、勤勉;有的勸人不要驕傲、不要說謊;也有的說明辦事要按照規律,量力而行;還有不少反映了強者雖兇殘但卻常被弱者戰勝以及各種寓意深刻的人生道理。內含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諷刺懦弱、懶惰,讚美勇敢鬥爭,教人如何處事,辨別是非好壞。

  《伊索寓言》大多是動物故事,以動物為喻,教人處世和做人的道理,少部分以人或神為主,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通常在結尾以一句話畫龍點睛地揭示蘊含的道理,它們篇幅小而寓意深刻,語言不多卻值得回味,藝術上成就很高,對後代影響很大,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刺喻人的故事。經後人加工,成為現在流傳的《伊索寓言故事》。

  從作品來看,時間跨度大,各篇的傾向也不完全一樣,據推測,它不是一人一時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臘人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的集體創作。《伊索寓言》意為“伊索的寓言集”,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後人創作,寄在伊索這位大師名下。《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人們常常忽略它,然而它的價值並不亞於《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和《悲劇》。《伊索寓言》大部分是擬人化的動物寓言,少部分以普通人或神為主人公。透過生動的小故事,或揭示早期人類生活狀態,或隱喻抽象的道理,或暗示人類的種種秉性和品行,多維的凸顯了古希臘民族本真的性格。往往簡潔客觀地敘述一個故事,最後以一句話畫龍點睛地揭示蘊含的道理。

  《伊索寓言》,來自民間,所以社會低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較突出的反映。如對富人貪婪自私的揭露;對惡人殘忍本性的鞭撻;對勞動創造財富的肯定;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對懦弱、懶惰的諷刺;對勇敢鬥爭的讚美。還有許多寓言,教人如何處世,如何做好人,怎樣辨別是非好壞,怎樣變得聰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臘人生活和鬥爭的概況、提煉和總結,是古希臘人留給後人的一筆精神遺產。

  《伊索寓言》,文字凝練,故事生動,想象豐富,飽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藝術性於一體。其中《農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龜兔賽跑》《烏鴉喝水》《牧童和狼》《農夫和他的孩子們》《蚊子和獅子》《公雞與寶石》《北風與太陽》等已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故事。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13

  《伊索寓言》,一本歷史悠久,至今還炙手可熱的書。從《莊子》的《井底之蛙》到《列子》的《刻舟求劍》,這些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無不顯露出中國人的智慧。像眾多中國古代經典,《伊索寓言》也是這樣一本開創了寓言先河的世界名著。

  《伊索寓言》,多用擬人化動物為主角,描寫了人與動物的關係,反映當時社會生活,有的揭露和批判統治者的專橫霸道。

  伊索寓言中蘊含了許許多多的哲理,給了我許多啟示,使我受益匪淺,對我的社會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例如《孔雀與寒鴉》就是這樣一個故事。眾鳥選鳥王時,孔雀認為它最漂亮,應該成為鳥王。當眾鳥準備擁孔雀為鳥王時,一隻寒鴉問:“當鷹群來襲時,你能保護我們嗎?”故事到這就結束了,給我們大家留下了懸念。這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在它讓我們學到了什麼?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外表漂亮的人確實比較好找工作。他們常常在學校引人注目,在單位深得人心。而長相一般的人,往往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來證明自己。可透過閱讀和思考,我認為衡量一個人,不能光看外表的美與醜,而要看他的素質、能力與智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外表是第一印象,對好外表的人產生好感是人之常情。只有少部分能深刻認識到這一點,並擺脫外表對人的準確判斷。讀了這則寓言後,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相應發生了改變。不受外表左右,將不知不覺地成為我日後判斷人的自然標準。

  《伊索寓言》還有不少這樣有益的人生啟示。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14

  暑假我讀了很多的書,其中我最喜歡《伊索寓言》。每一個故事雖然很短,但很生動、很有趣而且教會了我們不同的道理。

  很久以前,在廣闊的大草原上住著一個牧羊人。一天傍晚,牧羊人正趕著羊往回走,突然,他發現羊群裡混著幾隻野山羊,他也不聲張,一起把它們趕回來關在羊圈裡。第二天,草原上下起大雪,無法放牧,羊只能呆在羊圈裡。頗有心機的牧羊人餵羊時,特別厚待幾隻野山羊,給它們很多精飼料,而對其他羊,只給一點剛夠充飢的飼料。他打著如意算盤,希望能收服馴化這幾隻野山羊,這樣就能不費吹灰之力得到幾隻羊,多划算!過了幾天,雪化了,天晴了。牧羊人又把羊群趕到牧場去吃草,幾隻野山羊恢復了自由,立刻撒腿就跑。牧羊人氣得大罵,說野山羊忘恩負義,一點也不念及下雪天他的恩惠。一頭野山羊回敬他說:“我們要離開你正是這個原因,那些羊和你在一起那麼久,你卻冷落它們而厚待我們,如果我們留下來了,你豈不是馬上冷落我們?”牧羊人留不住野山羊,同時也讓跟隨他很久的山羊感到心寒,兩頭不討好。這個故事同樣耐人尋味……

  這故事說明,喜新厭舊的人的友誼是不可信的。因為即使同他相交很久,他一有新朋友,便會冷落舊朋友,所以我們交朋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15

  今天我讀了伊索寓言中的狼與逃進神廟的小羊,主要講的是一隻小羊被狼追,逃到了神廟裡,狼說︰“快出來,要不然祭司會把你獻給神。”

  小羊說︰“我寧願被獻給神,也不願意被你吃掉。”對於要死的人來說要選擇有價值的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