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筆記

讀書的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書的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的筆記1

  不久前我看了一篇培根寫的《談讀書籍》,從中收益非淺。感覺裡面句句都是真言,使我對讀書籍有了新的認識。

  “讀書籍足以怡情,足以博採,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博採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其說的是讀書籍可以陶冶情操,增長知識,開闊視野。使我們能夠從中學到很多前人留下的寶貴知識和吸取他們成功的經驗,減少我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使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但是讀書籍又不能費時太多,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不易太盛,太盛則矯。因此我們要善於挑選,只因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讀書籍還可以補先天的不足,而經驗又能補讀書籍的不足,蓋天下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籍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籍中所示,如不以經驗範之,則又大而無當。”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人不是生來就知道任何事的,都是經過慢慢積累,以補先天的不足之處。而積累的經驗多了又能補讀書籍時所不能學到的東西。

  “書籍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換句話說,有隻讀其部分者,有隻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而且不可盡信書籍中所言,也不可只為尋章摘句,而應該仔細推敲思考。讀書籍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因此我們要多讀書籍,讀好書籍。同時對各個領域都要有所涉獵,蓋因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讀書的筆記2

  有人說讀書筆記是個好東西,我從一開始就不怎麼覺得,但是最近認真讀書,做讀書筆記,才發覺這是真的。

  我以前覺得做讀書筆記有什麼用啊又浪費時間,要動腦筋思考怎麼寫讀後感太麻煩,所以我每次都把讀書筆記放到最後來寫,這不是為了多看會書,又不是為了認真寫讀書筆記,而是為了大家,最後可以糊一糊而已,久而之久,我就失去了做讀書筆記的機會了。

  之後我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從課內的積累變成了課外記錄,所以第二次我一定好好珍惜做讀書筆記的機會吧,我還把讀書筆記,放在了最後,不過這一次不是為了糊任務,而是為了好好讀書筆記。每天晚上做除了閱讀記錄以外的家庭作業,不管做到多晚我都會,認真的喜歡讀書筆記。第二次我只要看到書就想看見了食物,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每一次都要,爸爸喊我才能從書的世界,裡出來。後來我發現我都不會了解的越來越多了,表達也越來越流暢了,原來這就是做讀書筆記,比較好處啊!

  看來龐老師說的沒錯,讀書筆記做得越多,做得好的表達就會越來越流暢。

讀書的筆記3

  昨晚看完了沈從文的《邊城》,說不出的感覺,心裡好像有點堵。慶幸自己生活在今天—— 一個可以不必再壓抑情感、不再那麼緩慢的時代。當然,也被文中秀美、恬靜的自然風光和純樸的民風所深深吸引,仿若自己也成為邊城的一員,呼吸著那裡純淨的空氣。

  其實,瞭解一個社會的生存狀況,從男女之間的婚戀關係中最可明晰,雖呈現的是男女間的關係,可暴露的卻是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道德的狀況。男女間那源於自然的神秘吸引,中間隔著整整一部人類的艱辛歷史。

  美麗的邊城,由於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其實還是一個人性受束縛程度較低的環境,可是,我們依然從生活在那裡的人們身上感受到深刻的歷史痕跡——那已經深植於中國人血脈中的痕跡。

  翠翠,一個青澀、情竇初開的女孩兒,她的羞澀是自然的、不做作的,但卻是中國幾千年道德、文化在每一個女人血液中的沉澱——是的,是經濟文化的產物,而非原初性的;是屬於東方的,而非人性的;是人類社會的產物,而非動物的本能。——是的,那深刻在女性血脈中的面對男性的自卑,那壓抑真實感情、等待幸福降臨的被動,都是人類幾千年歷史所賦予女性的性別特質。

  那位深愛著孫女、渴望孫女能夠得到幸福的善良、可愛的老船伕,亦無法跨越歷史和時代所賦予他的侷限性。為了孫女的親事,他內心所呈現出的渴望、焦慮、自尊、自卑、掩飾、吞吞吐吐、欲說還休、矛盾、掙扎——是那樣令人痛心和無奈。是的,他豈是在與自己的內心鬥爭?他是在與整整一部人類歷史較量,他怎能超越時代給孫女一份自己把握的了的幸

  福?—— 最後,老船伕帶著一生巨大的遺憾走了,他無法把握女兒的幸福,亦無法把握孫女的幸福。而翠翠,除了等待幸福,還能有第二條可以通向幸福的路嗎?

  其實,這豈是發生在一個邊城的故事?這難道不是中國幾千年來天天在發生的故事?那坐在溪邊高巖上默想的又豈是翠翠?那難道不是千百年來無數渴望幸福的女人?

  是的,誰能把握自己的幸福?誰又能跨越歷史享有不受時代束縛的幸福?——男人與女人的真正相遇,中間真的是隔著千山萬水、隔著一部厚重而艱難的人類成長史。可那樣的一天真的值得期待、值得嚮往,因為,那是人性真正解放的日子,那是人類走出歷史陰影的日子,那是人類不僅在物質上也是在精神上真正豐盈的日子——儘管路還很長,但值得人類不竭地追求和嚮往。

  忽然就被那些大膽直白的、洋溢著青春喜悅的男孩、女孩,男人、女人間那一點不古典、一點不含蓄的“我愛你”深深打動!竟至要流淚了——因為想到了翠翠。

  

讀書的筆記4

  我在寒假讀了一本書,名叫《湯姆索亞歷險記》

  湯姆的大名叫托馬斯索亞,12歲,是個聰明、活潑、淘氣、不愛學習的孩子。他從小朋友那裡騙了十張黃獎品,還從校長那兒換來一本《聖經》,鬧出了大洋相。為了逃學,湯姆假裝牙痛,結果媽媽把他的一顆好牙給拔了。後來,湯姆離家出走,遇到了很多好事,一下子懂事了,還幫哈克和喬破了殺人案。

  我覺得湯姆和我都是淘氣包,都挺聰明。我們兩個不同的地方是湯姆愛撒謊、逃學;而我很誠實,不逃學。但我也要學湯姆,改掉淘氣的壞毛病,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湯姆索亞歷險記》真是一本好書。它讓我懂了如何做到愛憎分明,它讓我懂了如何勇敢面對困難,它讓我懂了如何熱愛生活。

讀書的筆記5

  每天晚上,一做完作業,我便迫不及待地享受我的精神大餐——閱讀。捧著那一本本散發著墨香味的書籍,我讀得如痴如醉。每次讀完之後,我像蜜蜂一樣把採到的“蜜”摘記在筆記本上。

  可在愛上做筆記前,我還有一段“歷史”呢!

  以前,我根本就不願做讀書筆記,嫌煩、苦!對於媽媽的要求我置之不理。晚上,媽媽一拿出筆記本,我就犯困,連忙躺在床上,蓋上被子裝睡。所以,那時我的讀書筆記寥寥無幾,少得可憐!

  後來,一次考試,改變了我對讀書筆記的看法。

  那是一次語文單元考,我一路順利,沒有遇到一點“障礙”。正當我暗暗慶喜時,一隻“攔路虎”擋住了我的去路。咦,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就在我讀的那本書裡嗎?可是,老天彷彿在懲罰我似的,無論我怎樣冥思苦想,總是想不出來,直到考試結束時,我還在無可奈何地盯著這道題。放學後,我箭一般地衝進了家,連鞋也沒脫,找到了那本書,看了起來——“答案果然在這!”我歇斯底里地叫了起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次慘痛的教訓使我牢牢地記住了這個諺語。

  經過這次教訓,我開始做讀書筆記。我開啟筆記,翻開一頁紙張,就如同別人開啟電腦,我每寫一個字,就如同敲擊了一下鍵盤。我每看完一本書,就摘錄下書中的好詞佳句,不讓它們從我的手指間悄然溜走。每看完一個故事,我便寫下內心的真實感受。看了《海蒂》,我寫下了對海蒂純真、善良的喜歡;《卓婭和舒拉的故事》裡,他們為了自己的祖國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我寫出了對他們的敬佩;《湯姆叔叔的小屋》裡,我寫出了對湯姆叔叔屈折坎坷,悲慘命運的深深同情;看完《山羊不吃天堂草》,我寫下了感動,那些樸實的農村木匠,沒有因為生活的貧窮而放棄高尚人格……筆記本上的每個字,每句話,都無聲地訴說著我的心聲。我愛上了讀書筆記,它不僅讓我記住了許多的好詞佳句,也讓我把書讀得更透徹,對書也多了份理解。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的作文有了很大進步,語文成績也較好,我想:這跟我喜歡閱讀,勤做讀書筆記有著密切的關係吧!在我求學的道路上,它們將陪伴我走得很遠、很遠!

讀書的筆記6

  我看了這一部傑出的小說——《小公主》,非常的感動,也非常的震撼。

  因為一個年紀只有十來歲的小朋友卻承受了這樣一個巨大的打擊,(讀書筆記)同時,我也目睹了一場人世間的喜、怒、哀、樂……故事裡的主人公——小公主撒拉·庫爾。她是一個駐印度的英國**的獨生女兒,自幼便死了母親,由父親一手把她養大的,當她七歲的時候,進了倫敦的學校讀書,由於父親擁有很多財產,所以被學校特別看重。她很聰明,也很懂事,而且喜歡讀書,是一個富有想象力的少女,時常編造故事,講給朋友們聽。她具有崇高的風度和仁慈的性格,喜歡幫助別人,所以全校的學生,對她就像女天般的尊敬。但是,當父親的事業失敗,又得了熱病不治去世以後,撒拉便開始過著悲傷難堪的生活,可是最後夢幻般的奇蹟卻發生在撒拉的身上……我讀了這篇短文非常地感動,有時還會熱淚盈眶。故事的主人公從大喜走向大悲,年僅十歲,卻能坦然面對接踵而來的困難,讀完故事之後,我想,如果我是故事裡的主人公,那我該怎麼辦呢?所以,從那一刻開始,我就決定向故事裡的主人公學習,同時,它也喚起了我心底深處哪顆最真摯的心,去面對一切困難。是啊!人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我覺得白涅德夫人的生活十分艱苦,跟撒拉庫爾的身世和遭遇是十分相似的,可以說白涅德夫人有著那堅強不屈的意志,是平常人所做不到的……我們應該像白涅德夫人和撒拉·庫爾一樣,歌唱生活,熱愛生活,我們的境界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應該每時每刻地向她們學習……生活,是一所充滿智慧的學校,大海教你有寬大,螞蟻教你勤奮團結,樹木教你腳踏實地,太陽教你關注世界……你要從中學會自立、勇敢、寬容、進取……你要從中學會真假、是非、善惡、美醜……一邊走,一邊用心打量這個世界吧,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發現!爾後,像蜜蜂一樣,把種種精華聚集、融合、調配、釀出蜜蜂芬芳的生活。

  朋友,別忘了,你還要歡快地歌唱啊!

讀書的筆記7

  這是一本關於成長的書,講述的是一個生活在貧窮地區的小女孩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在生活中,總有這麼一些人:他們的身世或許很不幸,他們的父母或許不寵愛他們或者過早去世,他們總是受到別人的嘲笑……

  弗蘭西就是一個這樣的女孩,她的童年如同打翻了的五味瓶:母親偏愛弟弟,深愛他的父親過早去世,家境貧寒,在學校受人輕視。她就如那棵長得鬱鬱蔥蔥的天堂樹,頑強地在貧民區生長著。她是一個堅強的人。整本書就如同一首歌,一首古老而又婉轉的民謠飄蕩在夜空裡,在心中的湖面上平添幾分漣漪。它不是陽春白雪,只能在華麗的宮廷中歌唱;它或許是下里巴人,在貧民窟骯髒的街道上、破爛的衣衫旁,高亢地唱著生命的歌。

  弗蘭西是一個孩子,但是她飽嘗了大人們為生計奔波的艱辛:賣垃圾、購物、打工……是這些讓她成長起來的。她養成了堅韌的性格,同時這種性格使她受益終生。其中有一段令我記憶猶新:弗蘭西和弟弟尼雷在上學前要去打天花疫苗,但是因為他們玩泥巴餡餅而忘了洗手,手臂上十分骯髒、沾滿泥巴的弗蘭西受到了醫生和護士的鄙夷:“這些人這麼骯髒的活著,實在不應該。”但弗蘭西勇敢地反抗著:“我弟弟是下一個。他的胳膊和我一樣髒,請不要吃驚。你不用跟他說。跟我說好了。”護士很吃驚:“我真不知道我們說的這些話她居然都懂。”為什麼弗蘭西應該不懂?難道窮人家的孩子就沒有“知書達理”、“有文化”的權利嗎?這個護士出身於布魯克林,可是當她飛黃騰達以後,她選擇了忘本——這也是人性的一大悲哀所在。我在思考著:“布魯克林有棵樹”,這裡的“樹”指的是什麼呢?是那棵天堂樹嗎?不是的!這棵“樹”代表的是一種精神,一種自強不息、奮勇拼搏的精神,一種滋長在窮困孩子心中的精神,一種在貧民區中也可以頂天立地的精神!這種精神不需要有多麼優越的條件,只要你的心中有這樣的一方土地,書就會茁壯成長,抵達天堂——這就是天堂樹。

  我們的心中,是否有這樣的一棵樹?

讀書的筆記8

  初次看到這本書,是在一位老師的手中,心想那應該是一本介紹朗讀技巧的書吧。再次看到《朗讀手冊》,還是在一位老師的手中,心想:就算學校營造書香校園,怎麼就都去讀它了呢?第三次看到《朗讀手冊》,就在同辦公室的老師手裡了,出於好奇,順手翻了一下目錄:怪不得那麼多人喜歡它呀,我看到它太晚了:它是一本提高下一代文化底蘊的書,我錯過了它。

  因為沒在學校的圖書室裡找到它,就在土豆網上看影片、聽閱讀,很愜意。呵呵,因為胳膊受傷了,不能打字,就天天看、天天聽,不過還是有點囫圇吞棗的感覺。

  那句話太吸引人了(僅限於我的感受,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呵呵):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

  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

  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_

  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書中大量生動的故事讓我看到了這本書與其他書的不同;那些確鑿的資料讓我們感到朗讀如此重要;那些切實可行的指導方法足以指導我們做一名稱職的家長。我想我不是這樣的媽媽,我沒有讓我的孩子在幼兒園裡聽過幾十本小說、那麼多繪本故事。

  《朗讀手冊》共有八章,用一個個問題引出切中要害的論述、有效的建議和生動的案例,語言輕鬆活潑,語氣誠摯懇切。聽著音訊裡那娓娓道來的聲音,一切都覺著那麼清晰、那麼美好,世間諸多的不如意也都煙消雲散:原來,聆聽朗讀真的可以盪滌人的情操,何況那些嬰兒耳邊響起的是媽媽(爸爸)充滿愛意的聲音。

讀書的筆記9

  在個人工作繁忙,工作生活壓力大;整個社會比較浮躁的背景下,按照孩子老師佈置讀《論語》,讀後自己的心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淨化,為人處世、學習教育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啟發。

  《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孔子辦教育,把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文化學習。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孩子們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尊敬兄長,做人言行要謹慎,講話要講究信用,廣泛地與眾人友愛,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還有餘力,就用來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由此可見,孔子認為在學習知識之前應先盡孝道,這也正好證明了“孝”在孔子心中地位之高了。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說的是為人要重義輕利,君子懂得的是大義,小人懂得的是小利。

  孔子在政治統治上崇尚“為政以德”的思想。子曰:“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意思是說,統治者如果實行德治,群臣百姓就會自動圍繞著他。

  在人品第一重要之後,要重視學習。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認為,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可以獲得新知識。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到賢人,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類似的毛病。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勤勉而好學,不以向比他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

  總體而言,論語中有好的觀點,也有迂腐過時的觀點,我們要吸收其精華。

  譬如綜上所述的孩子從小教育要將道德品質放在首位;學習要溫故而知新、不恥下問;為人要重義輕利;為政一方要實行德治,正人先正己等。

  讀好書使人心靈淨化,讀好書使人類進步!

讀書的筆記10

  兒子給我的啟發是:兒子雖在廢墟里面,他不會灰心,因為兒子在等待著父親救他,到了最後,父親聽到了兒子的聲音,父親把兒子先救出來,可是兒子很謙虛,讓同學先上來,自己最後一個才上來。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給了我做人的啟示。過了一段時間在讀,也許我又會得到新的體會。

讀書的筆記11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只要經受刻苦磨鍊,成為一個具備成功素質的人,機遇自然會垂青於你,成功也就近在咫尺。不錯的,只要我們把握機會,飽經風雨,戰勝風雨,也許下一個胡錦濤,下一個貝多芬,就是我們當中的某一個。

讀書的筆記12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做《公主寶典》。書裡面的故事是按照章節進行的,其中我最喜歡“公主學校”那一章,主要是說,這所公主學校裡的學生大部分是貴族出身,但每年會從窮苦的家庭抽出一位普通的幸運兒來這裡上學。

  一位叫布萊爾的女孩因為妹妹多次的為她報名,幸運地被抽中了。但惡毒的老師卻知道布萊爾就是伊莎貝爾女王的女兒,也就是這個王國王位的繼承人---索菲婭公主,所以千百計地陷害她,並且阻撓她搶奪代表王位的.王冠。老師的女兒達蕾茜發現自己媽媽的陰謀,於是暗中幫助布萊爾,最終使她成功戴上王冠,恢復索菲婭公主的身份。

  這一節裡出現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堅持心中的正義!”所以我認為,無論我們做什麼事,都要像達蕾茜那樣,堅持正確的選擇,不能包庇做錯的人。

讀書的筆記13

  其實以前讀過類似的文章,讀劉教授的文章驚詫之一是他的“教育敘事研究”,用不斷積累案例,積累教育事件和相關的教育故事來解釋教育道理。沒有人喜歡板著臉的說教,這種用案例和故事為載體的教育卻是生動具體的,我很喜歡,也會去積累。

  驚詫之二是劉教授的淵博,他所談論的十種老師他都推薦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迴歸》,《音樂之聲》(這部很有名,我看過很多遍,但是關注的是電影中的音樂。),《蒙娜麗莎的微笑》,《春風化雨》,《燭光裡的微笑》,《一個都不能少》。這些電影不是都很廣為人知的,而且劉教授絕對不是隻看了一遍兩遍。電視劇《十八歲的天空》、《大長今》,《大宅門》。這也符合他的教育敘事研究的主張,回去後也要找到好好研究。

  驚詫之三是自己受到觸動,開始著手反思自己,開始給自己定位:我是什麼樣的老師?我認為自己溫柔有之,幽默有之,愛心有之,真才實學有點。但是不夠organized,不夠嚴厲,當然,學養也有待提高。教師的威嚴、威信是來自教師的內在,不是你板著臉學生就能敬畏,敬佩的。

讀書的筆記14

  簡要概括文章內容:

  《獵人筆記》是一部形式獨特的特寫集,透過對作者每一次打獵的所見所聞的細緻描繪,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當時的俄國社會的種種現實。

  摘抄優美語段:

  在春天天快亮的時候,您起來感受著新鮮的空氣。天空有點灰濛濛的,可能還有幾顆星星。微微有些潮溼的風吹在你的臉上。這時你拉出兩匹馬,給它們套上馬車。您坐上馬車,趕起馬車悄悄的上路了。馬兒剛剛睡醒,順從的聽著主人的指揮前進。冬天的寒氣還未退盡,您會感到寒冷,這時,您可以披上馬車裡準備好的毯子。

  在您的馬車快走到小樹林子的時候,東方的天空開始發白,漸漸的霞光出現,一群早起的麻雀已經在嘰嘰喳喳地找食物吃了。當您的馬車轉過一個彎時,太陽已經露出地平線了。溫暖的紅色陽光灑在農家的草棚上。陽光越來越強,露珠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像是一顆顆珍珠。終於,您到達了目地的-----一片濃密的大森林。您走下馬車,自由享受大自然所賜予您的一切美好的東西。

  讀後感和心得:

  這本書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首先是一些地主的殘暴.狠毒.虛偽.空虛.無恥等;其次作者也揭示了農民的悲 慘命運,還從一些新角度去發現農民的才幹.創造力.優良品質和豐富的精神世界。

  在《獵人筆記》的語句裡充滿了俄羅斯鄉下的田園氣息。同時,在這種平淡隨和的語句中也能明顯的讓人感受到農民們在那樣環境下的悲慘生活。

讀書的筆記15

  社會心理學家克勞德 M.斯蒂爾的《刻板印象》可以說是指向性非常明確的一本書,翻看這本書之前甚至會讓讀者認為,看書名就等於看完了這本書。在看《刻板印象》這本書之前,特意看了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何為社會心理學,它到底是社會學的孩子還是心理學的孩子?社會心理學自誕生開始,就從孕育它的兩個母體——心理學和社會學——裡繼承了兩種基本的研究取向,形成了所謂的“心理學的社會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社會心理學”。筆者認為,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是個體或者某些群體在社會屬性下的心理現象和表現,即社會環境透過對人的外在影響而形成綜合的心理素質。可以說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模式是逆向的,是由外而內的,研究過程是“環境-人-環境”的無限往復。

  每個社會化的人都有對自我的身份認同,對自我有相對穩定的認識和心理記錄。《以身份認同之名》一書中曾提到,人們通常是以這樣的方式來認識自我的:人們最關注的是自己最容易受到攻擊的屬性(身份)。無論一個人接受這種屬性還是隱藏這種屬性,無論是小心翼翼地公開這種屬性還是大肆地宣揚這種屬性,都要依賴這種易受攻擊的屬性來思考自己的身份認同問題。無論這種屬性與膚色有關、與信仰有關、與語言有關還是與社會階層有關,它都會對一個人整體的身份認同造成侵擾。社會身份威脅沒有非常明確的指向性。它並不會聚焦於一種特定的即將發生的事,而是個體對所在環境和場的主觀感受,某種身份抓住我們注意力的首要方式就是透過身份權變事件引發威脅感。就個人經驗而言,有一次扭傷了腳,在高鐵站出站時,每個人都用怪異的眼神盯著我。這種“怪異”便是身份權變引發的不適,它將我周圍的人置於相對強勢的地位,而我感受到的是窺看、憐憫等不好的威脅感。人們對威脅所產生的反應會把社會認知和動機從自我表現上轉移開,已建立的身份認同會受到傷害,表現出與環境的交往受抑制的情況。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刻板印象威脅“(stereotypethreat)表達的是由群體身份權變事件引發的情境性困境,在特定環境中這種困境會威脅到個體受到的評價和待遇,而且這種威脅不受限制、無處不在。"

  如何消除刻板印象?這個問題正如如何畫出一個完整的圓一樣難解。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群體之間的交往,身份、標籤帶來的便利具有太大的誘惑力。正如我們介紹別人一樣,我們對自己也有長長的一列描述,對內用於審視自己,對外用於人際交往。身份認同的準確性是對刻板印象的有力抑制,但準確是無底洞的底,往往不可得。正如認識自己是永無盡頭的,認識他人更是難於登天。刻板印象的存在並不可怕,知道它的存在,或許就已經是解謎之道。正如邁爾斯在《社會心理學》中所說,人們的交往往往是基於情境的,所以印象不可怕,可怕的是禁錮的印象和封閉的自我認同。刻板印象不用消除,走出舊的,進入新的,不失為認識自己、認識他人的好方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