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歷程讀後感500字(通用9篇)

苦難歷程讀後感500字(通用9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苦難歷程讀後感5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苦難歷程讀後感500字 篇1

  俄羅斯,一個冰天雪地的國度。大都市十分繁華,而在這繁華背後,卻隱藏著一段曲折艱辛的建國史。讓我們走進歷史的深處,重溫這段《苦難的歷程》。

  《苦難的歷程》以歷史程序及革命鬥爭的過程為主線,主人公的生活為支線兩線互相依靠,環環相扣,真實準確地還原並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到俄國國內戰爭這一苦難的歷程。以四個主人公的所到之處為場景,描寫在這一場景中人們及戰場上所發生的所有事情,將戰場和人們的生活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場景從莫斯科到烏克蘭,從伏爾加河到庫班,從頓河到察裡津,畫面廣闊,佈滿整個俄羅斯,情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四個主人公的夢想破滅,東奔西走。他們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各自有著自己曲折複雜地探索和追求,在接近並融合到民族與歷史的過程中,體驗了一段痛苦、希望、喜悅、失望、頹廢和振奮所交織成的一段歷程,並終於跳出了個人感情和願望的狹隘圈子。在國內戰爭即將結束時,四個主人公在莫斯科幸福團聚,體會到了個人只有置身於民族與國家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幸福與安定。

  書中最後一段話說:“命運已定!我麼在陣營裡,要為我們自己及世界的權利,要為永遠消滅人剝削人的現象而鬥爭。”正是他們那一代的犧牲換取了下一代的幸福,可歌可泣。

  苦難歷程讀後感500字 篇2

  以前,每當我閱讀列夫、託耳斯泰的作品時,總會有一種不知所云的感覺。而在這幾天我再一次讀他的《苦難的歷程》時,才感受到那種國破人亡的憤怒。

  當時的俄羅斯帝國四面受敵:外有德奧波三國在共同與俄作戰,國內又有白軍,捷克人和哥薩克在反抗。託耳斯泰借一位士兵之口感嘆:俄羅斯帝國算是完蛋了。

  這本書描述了當時混亂時局下的四個主角:伊萬、伊里奇、瓦季姆。羅辛,達莎和卡佳。在這四個人中,我最欣賞的是瓦季姆、羅辛。在我初次看這本書時,我覺得羅辛這個人很奇怪:活得好好的卻偏偏要上前線,還想要去尋死。他拋棄相對強大的蘇俄紅軍,卻加入了處境艱難的白軍。現在我才明白,上前線,尋死都是因為一腔報國熱情,不惜生命;加入白軍,是因為他認為白軍才是正義的隊伍,堅持自己的信念,這正是一種英雄氣概。

  讀這本書後,我想到了我們中國。在解放前的幾十年裡,中國紅軍不也是危機四伏嗎?然而有無數像羅辛這樣的人加入了這支弱小而又危險的軍隊,使這支軍隊壯大了起來,才有了八年抗戰的勝利,才有瞭解放軍攻入南京總統府的那一幕,才有了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站在天安門上宣佈: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所以新中國也經歷了一次苦難歷程,正是因為無數人的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五星紅旗在北京的升起。

  《苦難歷程》,一部國家的興衰史!

  苦難歷程讀後感500字 篇3

  乍讀《直面苦難》,有點迷惑。雖從題目中可以透露出文章的主體,但正文部分卻讓人琢磨不透。如品茶一般,第一杯苦澀,第二杯開始清淡,直到了無茶味。

  記得剛開學時,聽了感動中國人物——洪戰輝的演講。印象頗為深刻的是這麼一句“請不要把苦難當作財富”當時我就產生了許多想法,然而《直面苦難》也證實了我的想法,財富可分為物質和精神。苦難便是我們的精神財富。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便是艱苦奮鬥。

  今日中華,欣逢盛世。改革,開放,創新,致力科學發展;繼承,弘揚,借鑑,構建和諧社會。且看我炎黃子孫,放眼未來,大展宏圖,和衷共濟,共襄盛舉,定實現民族之偉大復興。

  文章開頭屢次提及“舞臺上的英雄”而何又為真英雄呢?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真正的活著是心靈的一種色彩,人格的魅力。面對帶有缺憾的人生,我們要有樂觀豁達的心胸。樂觀是散發生命芬芳的花朵,使我們的人生氤氳著無悔和美麗;樂觀是向散發生命芬芳的花朵,使我們的人生沉澱著執著與艱辛。即便是“行到水窮處”也會有“坐看雲起時”的心境;即便是“荷盡已無擎雨蓋”也會有“留得枯荷聽雨聲”的瀟灑......

  死亡未必是真正的沉默,靈魂的載體可以化為塵土,那些真誠睿智的心聲,卻會長久地在人心的海洋中引起悠長的回聲。

  大地它歷經苦難,如今以寬敞的心扉向世人展開它的懷抱。

  大地以寬廣深厚承載萬物而無所不包容,泥土敦厚不虛偽,內斂不張揚,謙虛不傲慢,豐富不單調。即使丟一粒種子在土上,只要被泥土抱在懷中,它的體溫就能捂暖種子冰冷的身子。在陽光的鼓勵下為大地爆出春天的詩行。

  苦難歷程讀後感500字 篇4

  今天,我讀了《苦難的雞》這篇文章,心裡百感交集。

  這是一篇描寫一隻雞歷經磨難的文章。它第一次磨難來自我們家來了客人,熱情好客的媽媽為了款待客人,便吩咐我去抓雞宰了吃,看著一隻只膘肥體壯的公雞,我就選這隻灰白公雞了。我看它不注意,猛撲過去,本以為能抓個正著,誰知機敏的公雞一個閃身躲過去了,再抓,它跟我捉迷藏似的東躲西藏,我辛苦抓了一個小時也沒抓到,媽媽不耐煩地過來幫忙,半個小時過去了,但我們對這隻雞敏捷的身手無可奈何,只好拿別的雞開葷下菜了。

  它的第二次磨難是打架,不知為什麼它和鄰居家的雞鬥上了,頭上、脖子上都是血淋淋的,但它還是絲毫沒有退縮的意思,直到鄰居家的雞落荒而逃,它才趴在地上喘息。如果說我佩服它第一次機智靈敏的話,第二次的表現就是勇敢、頑強的鬥志以及不服輸的決心了。

  第三次磨難是那年深秋,北大荒的.第一場雪來的特別早,出人意料的寒冷讓很多雞都凍死了,可只有這隻灰白公雞藏在雜物叢中躲過一劫,哎,這隻雞也真是命大啊!

  第四次磨難是它意外的被黃鼠狼叼走了,我們都認為它必死無疑,但是過了三四天,沒想到它又一瘸一拐的回來了,雖然撿回一條命,但它的目光中充滿了懷疑和恐懼,好像對生命也疑惑,沒多久,這隻歷經磨難的雞還是去了,但它勇於抗爭、堅強不屈的大無畏精神卻讓我久久回味,我真的為它頑強的生命力和拼搏精神所感動,我希望我以後的生活中也和它一樣堅強不屈的面對生活的磨難,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苦難歷程讀後感500字 篇5

  有志者,事竟成,那無志者呢?今天,我讀了《我的苦難,我的大學》這篇小說,使我對“志”的理解更近了一步。

  這篇小說主要寫了:主人公趙麗萍從一個農村小丫頭,立志要打拼,結果步步高昇,成為打工妹,技術員,編輯最後小有名氣。

  如果說人生是一條路,那麼苦難便是這條路上的坎;如果說人生是一袋面,那麼苦難便是一個篩子;如果說人生是一條通向成功的大道,那麼苦難就是通向成功路的奠基石、

  到這裡,我不由想起了模範共青團員劉玲。劉玲是北京五十五中的學生,七年前,她患了骨癌,左腿脛骨被烤成“木炭”,鑽心的疼痛是她夜不成寐,但她仍樂觀向上。她趁同學們不在時為大家做貢獻。老師同學心疼她,但她仍然這樣去做。住院時,她碰到一個病友,因無藥可救而亂叫。她走過去,為那阿姨唱了支歌,歌聲感動了不少的人,其中就包括那位阿姨。她自知自己已無法扭轉病勢,但仍手不離書,生怕丟了功課。

  劉玲的事給我們大家都點亮了思維,難道窮人,鄉下人。相貌不好的人就幹不得大事業嗎?比如我,臉上有粉刺,相貌不佳,可相貌不佳又怎樣?我還不是活了14年,何況學習成績也不錯。從我小時候,心中就埋下了這樣一顆種子:提升實力,讓別人看得起自己,用實力挽回自己丟失的尊嚴。而如今,我實現了,我在初一(2)班立足了,也成功挽回了自己在以前丟失的尊嚴。可見,人有了志向,無論在哪,努力去做,就能成功。

  強者,可以忍辱負重,但就對不能忘記。你在苦難中前進,就是在磨礪中前行。難怪,作者會把苦難比作大學!

  苦難歷程讀後感500字 篇6

  這個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名叫《青銅葵花》,這本書的作者是曹文軒,它講了一個城市女孩葵花和一個農村男孩青銅一家的故事。

  七歲的女孩葵花和雕刻家父親來到農村參加幹校勞動,然而她的父親因為一次意外而不幸溺水身亡,此後,葵花被青銅一家收養,在青銅家生活下來,日子雖然清苦,可一家人和和睦睦過得十分舒心,直到葵花十一歲那年,被她父親生前生活的城市接走。

  讀完全書,我心中感慨萬千,此書最大的特點就是貧苦的背景和接連不斷的苦難。作者在這本書裡給葵花和青銅一家設定了許多苦難,有火災、蝗災、暴風雨等,除此之外還有親人離世的痛苦,失去家園的痛苦......然而,面對這些苦難,青銅和葵花並沒有意志消沉,而是以一種樂觀向上的態度去面對困難,這點我們非常需要向他們學習。

  還不由得讓我想到,還在上個星期,我因為不想做作業,拖了又拖,直到星期天晚上,實在沒法再拖了,才硬著頭皮開始做......相比起故事中的主人公,我缺少面對困難的勇氣,做題的時候,遇到一點點困難就不做或請教別人,沒有一點想要自己面對的想法,著實應該向青銅一家和葵花學習。

  生活中苦難是無法避免的。然而,現在的年輕人都紛紛陷入了一種“身前哪管身後事,浪得幾日是幾日”的輕薄狀態。這種狀態,說好聽點,是輕狂,不把苦難放在眼裡,說現實點,就是隻想過舒坦的生活,卻不想面對與這種生活相對應的苦難,這是他們在面對苦難時怯懦的表現,是一種對現實的逃避和認為能夠避開苦難的僥倖心裡。

  面對苦難和挫折,我們應該直視它們,然後再像青銅葵花那樣以積極向上的心裡和樂觀的態度將它們逐一解決。

  苦難歷程讀後感500字 篇7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我位苦難者。4歲時一場麻疹和強制性昏厥症,差點使他進了棺材。7歲時患上嚴重的肺炎,46歲時牙床突然長滿膿瘡,不得不拔掉了所有的牙齒。牙病剛愈,又染上眼疾。一年後,多種疾病同時吞噬著他的肌體。後來聲帶也壞了,人們看口型翻譯他的思想。他僅活到57歲,就吐血而亡。他的琴聲遍及法、意、奧、德、 英、等國家。他的演奏使帕爾瑪首席提琴家羅拉驚異得從病榻上跳下來,木然而立。他的琴聲打動了很多人。

  讀完書,我掩卷沉思,帕格尼尼從小就被各種疾病折磨著,面對種種困難,他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難,經受住一次又一次的打擊,雖然說不出話,但他仍然學習小提琴,最後成了著名的小提琴家。世界文藝史上有三大怪傑,彌爾頓、帕格尼尼和貝多芬,這三大怪傑居然一個是瞎子,一個是啞巴,一個是聾子,他們成材是多麼的不容易啊,要付出比平常人多地多的努力。我一心以為只要認真上課,專心聽課就可以成為天才,其實這是不夠的,從彌爾頓、帕格尼尼和貝多芬他們三個的經歷來看,在苦難面前不低頭,一直向前進,努力進取的人,他們才可能磨練出堅強的意志,才可能成材。我自己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想退縮,甚至想放棄。其實我遇到的困難與彌爾頓、帕格尼尼和貝多芬相比,對於他們來說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啊,根本算不上困難。我覺得自己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想退縮、就想放棄,實在不該,今後我要勇敢面對困難,想辦法戰勝困難。帕格尼尼面對困難有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我要學習帕格尼尼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

  苦難歷程讀後感500字 篇8

  我們能夠快樂地過一生,不是因為有許多享樂,而是因為有太多不如意、太多不完美、還有太多苦難。正是因為有這些磕磕絆絆,才讓我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樂趣與那些來之不易的光陰。

  苦難,它充斥著我們的一生,也將伴隨我們一生。它會一直守候著我們的本性與本心,不被權與利,還有世俗所迷惑,所支配。它能讓我們學會謙虛,不驕傲;讓我們學會失敗,不氣餒;讓我們學會不屈服於命運,學會與之搏鬥,將之打敗,再挑戰新的挑戰,由此來登上一階階全新的臺階,一個個全新的高度,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全新的世界。

  人的一生,註定要與痛苦、傷心、失望抵抗,這是我們一生的使命,無法背叛,無法拋棄,更無法放棄,因為一旦放棄,就會失去你所擁有的一切,不論過去現在,還有未來。在苦難面前,沒有敢與不敢,只有後悔不後悔,一旦後悔,便會被苦難所噬,墜入地獄,只有無怨無悔德付諸行動,才能將其打敗,接著走下去。而在打敗苦難的過程中,我們還學會了什麼叫做失望和希望,知道有了希望,縱使有再大的失望,也會有轉折的一天。

  正是因為苦難,才讓我們懂得珍惜那份短暫的快樂;讓我們明白時間太快,人生太短,而要做的太多,只有珍惜每天的一點一滴,才能不讓自己留下遺憾。

  苦難,是人生最美的點綴,即使在天堂也需要有苦難來穩住本心,不被虛假的快樂矇蔽,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始終如一。

  人生中的苦難,在記憶中昇華,便成了一種“泰然”和一種“釋然”。因為,它讓我們將一朵花,看成了一片最美的花海。

  苦難歷程讀後感500字 篇9

  今天,我讀了《苦難帶有溫暖的顏色》一文,讀了此文,我深有感觸。

  文中的主人公是央視金牌主持人白巖松,他小時候父親和爺爺相續去世,他靠著母親極低的工資維持生活,生活十分清苦。但貧寒的生活也磨練了他吃苦耐勞、敢於面對挑戰的性格,高三時,由於成績不好,他把每科的教科書訂起來,每天各科看三十頁,還要做大量的數學題,終於考上了大學。1993年他去做主持人,因為普通話不標準,結果被罰光了工資,但在這種情況下,他雖然一開始有些自暴自棄,但在妻子的幫助下仍然堅持了下來,努力練習普通話,甚至把石頭含在嘴裡練習繞口令,慢慢把心態調整了過來,從每天只睡一個小時到睡兩個小時。經受了這些苦難後,他。終於練成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最終在欄目組站穩了腳跟。可再看看我,父母每天為我忙上忙下,為我操碎了心,可我卻嫌這樣不好那樣不好,每天,我別提各科看三十頁了,就連多看一個字都不幹,每天一做完作業就看電視,在我學腳踏車時,我摔了一跤,就不想再學了,經過爸爸的百般勸說,我才答應繼續學,現在和人家相比,哎,我真是無地自容啊!我要學習白巖松的精神,奮發向上,努力取得好成績。苦難使人堅強。

  的確,正是這種不向困難屈服的精神助白巖松取得成功的,從古到今,有哪位成功人士沒有經過苦難呢?越王勾踐當時忍辱負重,臥薪嚐膽,日後復興家國。貝多芬雙耳失聰,但他沒有放棄,終於迎來了《歡樂頌》的問世。司馬遷遭李陵之禍,作《史記》;西伯拘湵裡,演《周易》;左丘失明,寫《詩》三百篇……

  苦難是一筆財富,但也有無數的人被他擊垮,不過只要你能堅持並克服苦難,成功就在你的眼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