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讀三國演義有感

初中作文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作文讀三國演義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書,是人類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讀書的人非常膚淺,看東西只侷限在表面;而讀書的人知識必定會很淵博,待人處事總會體現出良好的素質。遨遊在書海是多麼幸福呀!放眼望去,在我讀過的書中,就屬《三國》最精彩。

  三國有三絕,“奸絕”曹操、“智絕”孔明、“義絕”關羽,就拿孔明說吧!諸葛亮6歲時喪失父親,14歲時帶領弟弟、姐姐逃往揚州避難,不巧,路途中遇到了攻伐徐州的`青州軍,他親眼目睹了,那些逃難的人做了青州軍的刀下鬼,那時他就決定了長大後一定要致太平,可致太平多難啊!他常常一個人坐在窗邊,靜靜地沉思著什麼。長大後,他進入了襄陽學舍,孟公威,崔州平等人士都成為了他的夥伴,諸葛亮也在這裡交到了他一生最知心的朋友——徐庶。後來,與荊州牧連襟,鼎鼎大名的黃承彥,也就是他後來的岳丈,邀請眾襄陽學士來府邸解謎題,這其中就包括孔明。孔明根據太一居北,天帝之所,北辰之星,眾星拱衛的星象圖解開了沙盤。此時,另一沙盤的龐統也完成了黃公的問題。管事將他們領到黃公屋裡,黃公將禮分成兩份,一為古琴,二是古劍。最終,孔明毫不猶豫地去抱了琴匣。回到草廬,徐庶問他為何選古琴而非古劍時,他答:吾從曾點耳。徐庶恍然大悟:諸葛亮之心豈能以尋常斷之,他欲致太平。太平者,禮樂已至,民生之樂,無有徵伐,逍遙乎安適而無為,可遨可遊可歌可頌,這正是孔子之志。

  我總是疑惑,為何諸葛亮要輔佐劉備?讀完之後仔細回想,在徐元直(徐庶)說的話中找到了答案:孔明要擇主於幽微,造時勢,行人謀,匡扶漢室。我不太喜歡劉備,縱然他有寬厚仁愛的性格,他非常優柔寡斷,沒有曹操勇猛,是一個只說不做的人。關雲長是個重情義的人,執掌劉備半壁江山,但太驕傲自負,後封他為前將軍,他卻很不稀罕與年事已高的黃蓋同為前後將軍,還揚言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他的驕傲自滿引起了劉備的反感,導致自己一意孤行的出兵北伐,徹底惹火了劉玄德,對這件事充耳未聞,不聞不問,不派兵支援,使關羽被敵軍殲滅。而後,又虛情假意地打著為雲長報仇的旗號,攻打魏國。熱鬧的三國,司馬懿卻是個沉默的存在,裝弱、裝傻、裝病、裝癱,甚至還用裝死來麻痺敵人、對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我想他的一生都在忍,他的宗旨就是小不忍則亂大謀,一個字:忍。所以,最後這天下才屬於他。

  三國中有許多英雄豪傑孔明、趙雲、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