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讀後感範文

《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讀後感範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讀後感範文1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買了一本書,書名是《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因為這本書對於我而言頁面較多,有點厚,使我覺得這本書內容會比較深奧,怕自己看不懂,一直就放在我的書架上,因為疫情的原因,多了一次特殊的假期,也因此開始了我対這本書的閱讀之旅。但是在我閱讀了書中的幾個章節後,我發現這本書対我們學習環境的創設有著非常好的指導作用,還為家長提供了育兒的思路和實際操作方法,為了更直觀的呈現幼兒的學習環境還為此提供了大量的圖片。

  書中第一章就闡述了環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環境對於幼兒的學習重要性。蒙臺梭利也指出,成人應該為幼兒提供有準備的環境,而這本書很好的詮釋了環境創設對於幼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幼兒園中游戲是兒童學習的主要方式,兒童在遊戲中建構知識,他們透過自主選擇,進行符合他們發展水平的遊戲活動。在我沒有閱讀《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這本書之前我一直對如何為幼兒創設舒適的學習境很苦惱,不清楚什麼樣的環境才能滲透知識的學習,並能使幼兒感到舒適,讀了這本書我才明白它的實施過程,而我在這漫長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做的和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

  《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的這本書中不僅運用了大量的圖片和案例,還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幫助老師更好的理解如何創設環境,並且分享了很多對於環境創設的理解和方法,引導老師從自己的經歷出發,從而達到対幼兒環境的理解,也讓我認識到了創設遊戲環境対幼兒以及我們的重要性。

  一、環境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作用

  我們首先要在整體上對幼兒園的學習環境進行合理的規劃與佈局,根據本班級幼兒的人數多少、幼兒的年齡特點、班級活動室的面積大小、室內配套設施是否完善、幼兒的興趣愛好以及發展的需要等,結合具體的情況來確定活動區的種類和範圍,確定活動的材料和具體的數量。幼兒在活動時,我們應該細心地觀察幼兒,如果幼兒出現等待遊戲,或者出現搶奪等現象,這就說明我們準備的材料不夠,需要增加同種材料的投放數量。如果出現幼兒在教室裡漫無目的亂走而不參與遊戲時,這可能是因為我們材料不足或者是材料太多了,不知道該怎麼選擇。所以我們在材料投放時要注意數量的多少。

  二、兼顧不同活動的需要

  結合幼兒活動的不同,活動的需求也會不同。幼兒的集體活動因為人數較多所以需要的活動區域也相對較大;分組活動需要幼兒相互交流,所以在創設環境時要考慮幼兒便於交流,最好是半開放的空間;個別活動則兒幼兒私密的空間,而這一點常被我們忽略。我們班的孩子喜歡建構區的比較多,我用一塊獨立的空間把建構區放在了那裡,空間比較大。裡面有紙盒、積木、還有瓶罐等可用孩子搭建的材料。相互之間可以討論交流,也可以材料互通,以便於幼兒搭建出更完美的作品,防止了材料的單一性。

  三、區域動靜分離,因地制宜

  幼兒的活動區域有很多,在設定這些區域時我們要注意動靜分離,把安靜的和嘈雜的區域以保證同一分隔開來,以免相互影響。如閱讀區和益智區都是相対安靜的區域,而建構區和表演區是相對噪雜的區域,這就需要我們把它們分隔開,保證各區域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時要注意區域的設定需要隨著幼兒能力的發展和興趣的變化做相應的調整。我們在分隔區域時還要注意區域之間通道暢順,確保安全。

  四、營造安全、溫馨的氛圍

  教師可以結合本班的幼兒年齡特點,與幼兒共同設計區角環境,也根據區域的不同可以選用不同的色彩、線條、燈光,使色彩協調營造出相應氛圍。還可以在私密空間提供小帳篷墊子、抱枕、鋪放泡沫或投放軟墊等物,創設舒適的環境,營造溫馨的氛圍(墊子等裝飾品幼兒可自己攜帶並裝飾)。比如閱讀區,白光要充足,可以放帶有三光燈泡的燈具,幼兒能根據需要調節光線。坐的地方要讓孩子感到舒適,可以放一些枕頭、豆袋椅還有吊床等。我們還可以投放供兒童閱讀時擁抱或以靠的大型毛絨玩具,張貼一些孩子閱讀的照片,這樣更像為孩子營造家一樣環境,使人增加歸屬感。

  五、材料的合理投放

  區域材料的製作和投放一定要安全,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投放材料不僅要安全還要要保證每一個幼兒都有感興趣的材料,並且材料的投放要富有挑戰性,幼兒可以單獨使用或者與小夥伴合作使用。還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需要來投放材料。比如小班的幼兒,他們的年齡特點多以自我為中心,具體形象為主,注意力不集中,所以為他們準備的材料要具體、形象、直貫,遊戲性強。“喂小動物吃飯”就是利用的這個方法,幼兒透過對應相應的口型完成這個遊戲。

  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發展水平適時適度對區域活動材料進行調整,不斷增添區域活動材料。根據幼兒的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發展需求進行區域活動材料在投放。

  我發現我們班之前最愛去的閱讀區現在沒有人願意去了,透過對幼兒的觀察和了解,原來是區域裡面的繪本圖書因為長期沒有更換,投放時間太長以致於圖書嚴重破損,圖書內容老舊孩子們也不感興趣了。於是我組織了幼兒把家中的`新圖書帶過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並且,根據近期的主題有目的投放一些有利於幫助幼兒查詢資料的圖書,果然,閱讀區的人又開始多了起來。

  通常出現的問題:材料老舊,無法引起幼兒的興趣;材料更新過快,幼兒無從下手。因此我們教師要做個有心人,關注幼兒的活動變化,找出原因所在,及時解決問題。更新材料時要選擇適當的方法,可以是調整,賦予材料新的意義與價值,也可以在一段時間後集中更換。

  六、制定活動規則

  制定適宜的區域活動規則。制定規則是可以和幼兒一起商議,規則內容要來自於幼兒內在規則意識的發展,是幼兒參與制定並執行的規則。特別是在益智區,在一些拼圖和棋類遊戲中,開始時幼兒的興趣很濃,可是沒過多久拼圖棋子就亂丟了,壞的壞,少的少,好幾副拼圖都報廢了。針對這一情況,我組織幼兒一起討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引導幼兒為此情況該如何定製規則。透過共同的討論達成了一致的意見:規定人數;限制局數;結束後整好物歸原處,同伴之間相互監督,違反規則遊戲就暫停一次。規則制定後我們的亂扔、毀壞東西的現象很少出現。我們要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制定與執行,尊重幼兒的思考和理解,引導幼兒的正向行為,也可以根據需要靈活調整。

  一個良好的舒適環境不僅能滿足幼兒的需要,還可以照顧到每一個幼兒的獨特,促進幼兒身心全方面的發展。而這本書對於每一個區域的描寫都非常詳細,而且指導的很有意義。建議每一位老師可以好好看看,真的是受益匪淺。透過這本書我們要不斷更新觀念,為他們創設一個安全、溫馨、美好的學習環境,在我們受益的同時,孩子也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讀後感範文2

  記得曾經有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當我翻開《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這本書時,首先讓我心頭一顫的便是“環境創設”這幾個字,作為一名年輕的幼兒園教師,面對0~8歲兒童的學習環境應該如何創設、對於閱讀區應該如何創設環境,我始終有所疑惑,也常常不知道如何才是真正的“以幼兒為本”。閱讀完《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這本書後,更讓我有所感悟。其中,我的感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記得《終身學習》這本書中曾經提出:“當今世界可謂瞬息萬變,給大家帶來無盡的挑戰和機遇。在種種不確定性和紛雜的變化面前,有人選擇置若罔聞,有人則乘風破浪,其區別在於他們的思維方式。”這樣一段話,我又想起自己過去在大學中學習了多年的學前教育理論知識,這些究竟在我實際工作後,被自己用到了多少呢?是否真的做到了教科書上所說的“理論實際相結合”呢?我想,答案是沒有。《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一書在閱讀區的創設中,便提出了讓我耳目一新的觀點:“創設有效的傾聽區”,過去我們只是創設閱讀區,用於看書、閱讀,卻往往忽視了“傾聽”這一重要部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聽說閱讀這一部分便提及了“傾聽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我們在創設傳統的閱讀區時,也應該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注重傾聽區域場的創設。這也告訴我應該嘗試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不能總是一味地模仿、學習,有時候更應該跳出舒適圈、走出傳統“套路思維”,好好思考是否有其他更加適宜幼兒年齡特點、發展需求的一些教學內容、環境創設呢?我想這種思考方式的改變、創新,不僅僅是能夠運用在0~8歲兒童學習環境的創設工作上,有時候也能夠被運用到其他任何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二、關注閱讀區中的特殊活動。

  《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書中有一部分讓我記憶深刻:“寫作區的特殊活動。幼兒園兒童和小學生可能在寫作區參加過很多獨特的活動。在設計特殊活動時,教師應考慮兒童的興趣和發展水平。”是啊,一方面,我們要關注自己所設計的、創設的寫作區環境內容是不是小學化傾向;另一個方面,還要注意孩子們的實際興趣和發展水平,我想這也就離不開教師瞭解幼兒的一項重要手段——觀察。《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均對教師在幼兒遊戲、發展中的觀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遊戲,是幼兒與他人交往、獲得發展的基本方式之一;而觀察又是教師在幼兒遊戲過程瞭解兒童、走近兒童的最佳途徑。針對閱讀區中的特殊活動,教師應該如何創設、何時創設、創設些哪些具體內容,我認為都是需要教師去觀察幼兒、認真思考的。

  三、戶外讀寫活動,創新閱讀區的創設。

  不光是我自己,不少人認為閱讀區的創設僅限於室內、空曠明朗的地方。畢竟,我們從過去的教學經驗、其他各類教育專業書籍中學習到的知識便是“閱讀區應該是在較為安靜、光線充足而不刺眼的室內”的。但閱讀《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這本書時,我發現我們過去以為的知識並不完全正確,知識也是不斷更新的。而實際上,我在閱讀完這本書的時候,便知道了,其實我們還可以創設“戶外讀寫活動”,它能夠為真正的整合讀寫活動提供機會、發展和促進幼兒的口語發展。想起自己在一線實踐的過程中,常常發現孩子們經常在戶外散步時間、遊戲時間,討論著自己在幼兒園中發現、觀察到的一切,並十分樂意與自己的同伴交流、分享,雖然是一種小的行為,但它不也是說明了孩子們日常活動中的語言發展麼?那麼,我想,書中提出的這部分“創設戶外讀寫活動”,也一定是可行的。我也將在下學期的實踐教學活動中,嘗試多種多樣的戶外讀寫環境創設,做一次創新實踐的嘗試。

  四、基於幼兒實際需要,創新適宜的學習環境。

  與此同時,針對0~8歲兒童學習環境進行創設,一定是基於幼兒實際發展需要、班級環境整體發展狀況的,更離不開教師對幼兒日常教育的細緻觀察。我們知道,教師要做好“介入”與“等待”之間的權衡。不是所有的時候都需要老師進行介入的,例如,當幼兒出現一些遊戲困難並放棄遊戲時,教師可以進行介入;當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況、自主遊戲十分順利時,教師可以選擇以“旁觀者”的身份來“等待”。《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中針對教師觀察沒有大頻率提及,但我們深知觀察與環境選擇與創設的重要關聯,更是發展基礎。因此,就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幼兒教師要在幼兒的遊戲、發展的過程中扮演‘支持者、合作者與引導者’的身份。”充分尊重幼兒在遊戲、自我發展、環境中的主體作用,將教育的舞臺真正還給幼兒。

  五、發展幼兒主體作用,引導幼兒與環境“對話”。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透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在幼兒園,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現如今,在課程遊戲化的背景下,幼兒園都十分重視特色課程的開發、重視自身環境創設。從晨間入園到傍晚離園,幼兒一日生活中的眾多環節都會接觸到幼兒園公共環境。而在此過程中,師幼間、幼幼間的交往與交流是必不可免的、幼兒與環境的對話、交流更是十分頻繁的。正如許卓婭教授曾經提出過的觀點:“我們以往的教育往往注重有形教育,而忽略了無形教育對孩子深刻的影響。”與此相應的是,課程遊戲化要求我們的環境能真實地再現師幼間近距離的對話。因此,在午後散步時,我們更要經常引領幼兒感受班級、幼兒園牆壁上、走廊裡等眾多公共環境場所中的環境之美。在此過程中,也是幼兒與教師、與同伴進行交往學習的好機會。

  《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作為一本專業性強的書籍,我將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作為專業提升的重要支柱書籍,繼續研讀和感悟,相信自己在專業成長的路上,越走越堅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