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

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1

  今天我們開始學習《三顧茅廬》這一課,講的是:劉備兩次想請諸葛亮出山,實現自己統一中國的大業,但是連人都沒有見著。

  春天到了,劉備打算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關羽張、飛都不同意,張飛說:“這次用不著哥哥去,他如果不來,我就把他捆來見哥哥。”劉備生氣的說:“你一點也不知道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張飛答應不在無理,他們才一起上路。

  這一次,劉備他們見到了諸葛亮,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式,劉備聽了茅塞頓開。

  劉備對關羽張飛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透過學習,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情都要有耐心;真誠待人;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就要技高一籌;合作伙伴很重要。

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2

  自從徐庶走馬薦諸葛後,劉備一直想見見這位眾賢人口中的臥龍先生——諸葛亮。劉備求賢若渴,因此不顧張飛和關羽的.反對,三次來到臥龍崗,終於請來了諸葛先生。

  文章中張飛的急性子和劉備謙虛誠懇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張飛看見哥哥劉備兩次拜訪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就有些惱火了,還說要把孔明捆來。第三次來時,孔明正在草堂午睡,劉備靜靜地在屋外等候,張飛卻按捺不住了,準備去屋後放把火,看孔明還睡不睡,多虧了關羽阻止啊。

  那位管仲、樂毅都無法與他相比的臥龍先生成為了劉備的軍師,蜀國也是從那時起逐步走向繁榮昌盛。

  劉玄德三顧茅廬之事告訴我們,對待任何一個人,無論他的地位是高貴還是低賤;對待任何一件事,無論是大是小,都要懷有一顆真誠的心。

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3

  諸葛亮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有膽有識、才智過人,是劉備的得力軍事家。但在劉備邀請諸葛亮的時候,就發生一件令我感動的事,那就是《三顧茅廬》。

  三國戰亂時期,諸葛亮住在隆中,劉備十分敬仰諸葛亮。曾兩次到他家去拜訪,但恰好諸葛亮兩次都不在,當劉備第三次去諸葛亮家時,諸葛亮正好在午睡,劉備不急不躁,在諸葛亮家門口等了兩三個小時,直到諸葛亮醒了才去迎接。

  第一次讀完這個故事,我就被劉備那種沉著冷靜的做事風格感動了。他沒有叫諸葛亮醒來,也沒有放棄請諸葛亮的決心。我想:“諸葛亮之所以選劉備做他的都督,就是因為劉備有遇事冷靜、求賢若渴和虛心接受的優秀品質。”

  從這以後,諸葛亮和劉備各顯神通,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一起抵抗侵略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