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實錄讀後感
課堂實錄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堂實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堂實錄讀後感1
“作文難,提起作文就心煩。”我想這不僅是學生的心聲,也是廣大語文老師的呼聲。帶著困惑,帶著希冀,我拜讀了由張文質、竇桂梅老師主編的《小學語文名師作文課堂實錄》,因個人資質問題,雖然不能說是豁然開朗,但也算是看到了作文教學的曙光吧。
《小學語文名師作文課堂實錄》一書用課堂實錄的形式詳細探究了20個優秀案例,有於永正老師,賈志敏老師等名師的優秀課例。每一節課都獨特創新之處,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教學方法新穎,情感融入了無痕跡,讓我獲益良多。他們精妙的作文教學設計、恰如其分的賞析點撥,讓人不得不慨嘆名師們作文教學水平的高超。他們的設計大膽創新,不走常人之路。很多課例對於我們的日常作文教學,有很好的借鑑作用,值得細細品讀。比如孫雙金老師的“觀察作文就是借用了一塊磚頭,透過讓孩子觀察她的形狀,顏色,輕重,想象他的製作過程,用處,以及醜陋的磚頭有這麼多用處,說明其中蘊含著的人生哲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等哲理。透過物-理-事”由遠到近,由實到虛等方式,在平中見奇,常中見新。
又如張祖慶老師的“亞馬孫河探險記”,這篇以知識為載體的想象作文,張老師共分為五個板塊。第一板塊是創設情境,誘發探險慾望。課前老師佈置學生蒐集有關亞馬孫河的資料,在課堂交流後,教師出示有關亞馬孫河的風光片和電影片的片段剪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險慾望,並讓孩子們調整座位,組成探險小組,商量帶些什麼工具,為探險做好準備。第二板塊是藉助音效,想象探險經歷。在各種音樂及老師的敘述中學生開始了虛擬的探險之旅,交流在探險過程中,你彷彿經歷了什麼。第三版塊就開始動筆記錄,描述探險之旅。在寫之前老師對學生進行習作提示,明確寫作要求。第四版塊交流賞評,學生交流自己的片斷,師生適時點評,並且老師也跟同學們交流自己當堂寫的下水文,讓師生共同來重溫探險時刻。最後就是課後延伸,激勵探險志向。鼓勵大家把自己的文章合起來,出本書,並推薦孩子們課後閱讀有關探險的書。整節課雖沒有什麼雕花之處,但也是平常之中見本領,盡顯名師風範。
竇桂梅老師在書中寫道:“若說贏在奮鬥不息的人生路上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我們這些每天行走與課堂的教師,不也應該‘贏在課堂’?”怎麼贏,才能讓連線我們一生的課堂熠熠生輝呢?竇老師認為,要贏,就贏在一個“熬”字。精彩的課堂和名師深厚的功底都是一點點“熬”出來的,是其智慧努力和精神探索的結晶。而我們這些年輕教師要做的'就是分享與體驗名師課堂的精彩中,積攢成長的力量與方法。
今後,我將繼續與書相伴的旅程,努力與經典同行,開啟自己的書香人生……
課堂實錄讀後感2
觀看了幾節生物課堂實錄後,我是深有感觸的,在教師的引導下,課堂上充滿濃厚的探究氛圍。結合我的教學經驗,我認為這些教師的成功之處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有足夠的親和力。五節課下來,我發現五位老師無一例外的在課堂講授時臉上都洋溢著笑容,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始終保持輕鬆、愉快。教師的語言美,五位授課老師或語氣抑揚頓挫,或說話感情豐富,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其中有一位女教師上課超可愛,語言極其親切,彷彿鄰家姐姐說的話,一節課下來,我還真想再聽她一節課。
其次,教師能創設好問題情境。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各樣的生物和非生物圖片、影片材料,引導學生觀察。
第三、教師注重指導學生學法,教會學生學習。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有很大的作用。幾節課下來,我認為主要透過下面幾各方法教會學生學習:
1、實驗探究法。實驗探究法的基本模式:明確探究課題→引導探究→獲得結論→測試反潰
2、理論聯絡實際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科研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加深對收本知識的理解。
3、識圖學習法。插圖是生物學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形象、直觀,不僅有利於教師把有關知識講清楚,而且利於學生理解內容,便於記憶。
4、比較、歸納學習法。透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使知識間的關係更明瞭。
5、綜合學習法。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學科(如物理、化學)的知識來解決學生學問題。
第四、師生角色的轉變。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是總導演角色,給予學生進行創造性思考的機會;決定學生的探究型別;為學生的獨立探究提供線索。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扮演的是具備強烈的問題意識,積極的個性心理特徵和超前學習感。觀看幾堂課後,給我的總體印象是學生思考多、提出的問題多、學生討論多、動手操作多。討論過程中,學生是討論的主體,在討論中鼓勵學生多角度的看問題,允許不同意見的出現,使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同學間彼此互相幫助,暢所欲,共同討論所要解決的問題。曾經有位老師提到的,課堂上做到“兩歡迎、三允許”,即“歡迎質疑(包括向教師‘發難’)、歡迎爭辯”,“允許出錯(說錯)、允許改正、允許保留意見”。
從五位老師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安排探究活動,自我檢查和評價,而且不存在不自覺和不客觀的情況,給學生放權不失為一種充分信任學生、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