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們為什麼會生病》有感
讀《我們為什麼會生病》有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我們為什麼會生病》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本書由美國作家R。N。尼斯所著,很顯然,本書用了一個問句來作為題目,使人耳目一新。疾病是困擾每一個人的一個難題,與我們息息相關。在此之前,我從沒想過為什麼。人為什麼會生病?這本書給我做出了一個具有說服力的解答。
本書以達爾文的進化論為基礎,描述地球上的種種與生物有關的生命活動,全是以自然選擇的現代理論為基礎的,堅決地遵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本書論證時也是嚴格按照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論證,得出結論這幾個步驟來嚴謹論證,使其更加具有說服力。
開篇列舉了一個個自然界中的奧秘。大自然對於人類來說,既親切又神秘,我們源於自然,是大自然養育了我們,所以他是親切的,就像母親一樣,但大自然中仍有許多現象是我們現在無法理解的,而我們所認識,所瞭解的只是大自然的冰山一角,因此大自然對於我們來說是神秘的。不只是大自然,就連人類本身,我們也還未曾透徹的研究分析清楚我們身體中的組成與功能,因此,我們的探索之路還很長。
接著,本書提出“自然選擇只有利於基因,而不是種群”這樣的觀點。猛然一看,缺乏專業知識的人便會一頭霧水,但作者又詳細地列舉了幾個例子,通俗地解釋並證明他的觀點。瘦的兔子可能跑的快一點,但是瘦到一定程度後,再瘦一點與飢餓所增加風險相比就不合算了。森林中的一種鳥,在繁殖的時候總是隻下一個蛋,因為蛋少了,後代總數也少了,蛋多了,幼鳥也多了,而父母給予的食物是一定的,平均每隻鳥的食物就少了,死亡的數量也就增多了。另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動物本體的發熱反應,我們研究發現發熱是對抗感染的防禦機制之一,發熱並不是體溫調節失控,而是一種高度進化的體溫調節中樞的重新設定。在我們感冒的時候,體溫會高一些,不過也只是1°或者2°而已。因為體溫提高會對恢復有幫助,但體溫提高太多又會燒傷自身的某些組織,因此,調控溫度在生病時上升一到2°的基因被保留了下來。像這種既考慮到這種因素又考慮到那種因素。但並不能使兩者都利益最大化,而是選取對整體最有利的中間項,這就被稱為“折衷方案”。折衷方案並非隨意的,而是被精確地選定在淨獲益的最大值,因此最適的基因被保留下來,不適的基因被淘汰了。
適者,關鍵是繁殖的成功。各種細菌在尋找宿主,而作為人我們的身體正是各種寄生者最喜愛的地方,也就是宿主,他們總是想方設法的去尋找營養物質,而我們機體也是想方設法的去防禦,這就涉及了策略與反策略,公策與對策。衛生,皮膚疼痛和不適,驅逐還有攻擊入侵的機制都是我們防止得病的方法。在進化過程中,細菌為了生存也不斷進化,就像葡萄,它是最常見的感染病原體。在1941年,所有這種細菌都可以被青黴素殺死,但是1944年已經有了能產生分解青黴素的酶的菌株出現。到今天,95%的葡萄球菌菌株都對青黴素都有一定的抗性,因此,透過基因突變產生新基因而產生能適應環境這一特性是繁殖的基礎。還有一種情況,任何一個可以被捕食的物種在偶然出現的機會里變成類似於另外有毒物種時,便會取得一種優勢,自然選擇便促使他更加類似他的有毒模型,這就是偽裝,它十分有利於某一種群的繁衍,因此十分受歡迎。
對於我們發現的問題,科學家們一般都從進化的生物學角度來看,就像蜥蜴能在長出失落的尾巴,海星能長出丟失的臂膀,魚能長出丟失的鰭,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再長出一個丟失的手指頭?於是作者寫道“從一般的進化生物學的角度看這個問題的答案,這是因為自然選擇不會保持那些不大會有多少用處,或者代價超過預期受益的能力。”作者如此總結,使讀者更加清晰地理解到擁有各種再生能力的生物與其他生物的區別,除了恢復能力,有些物種的防禦能力也是十分可怕的,植物沒有動物那樣活動力強,因此大部分植物靠體內的毒素來自我防禦。在植物並未被人類馴化前,有許多都不能直接吃。像馬鈴薯這種現在十分常見的食物,在古代大部分都是有毒的,是安第斯人一代代繁殖使毒素減少,成為了現在的主食。
進化是邊施工邊設計的,事先沒有經過論證,它總是對已存在的東西做一點小修改,因此進化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就像蝸牛爬行一樣,雖然十分緩慢,但總能達到一個自己的目標地點。就像鐮狀細胞等位基因一樣,他們本來是不存在的,但基因突變創造了他們,而他們正好可以抵禦瘧疾,使死亡率大大降低,即使這個基因會導致旱死,但在瘧疾多發區還是被保留了下來。
“我們為什麼會生病?”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僅是基因,外界環境也能使我們生病。含鹽過多的食物,酒精過高的烈酒,還有致癌物的煙燻過的和醃過的肉類,將於胃壁細胞接觸而增加胃癌的危險。而煙霧中的多種致癌化學物質更有可能影響支氣管和肺的細胞。我們所吃的食物已被殺蟲劑與抗生素所汙染,因此我們可能在10年,20年後患癌症。相比之下,奶油煎餅中太多的油脂含量和每件食品都要塗上高熱值糖汁對健康的影響更大,這類食物長期積累的作用肯定比微量的外源性化學物質會更加嚴重的威脅將來的健康。
保持健康,才能更加有效的生存與繁殖。因此,作者將“性與繁殖”單獨列出一章。有一種觀點認為,性別加速了進化的速度,因此才會出現性格之分,因此,雄性化和雌性化出現了,之後出現了性別之間的矛盾與合作,而生育才是最終目的。從未出生開始,母親的身體就給予胎兒的營養,為胎兒提供保護,而當胎兒成功降臨後就更名為嬰兒。但母親的保護並未就此停止,母親分泌的母乳有許多對嬰兒來說是比任何配方都要好的物質,然而這還沒有結束,在白天與夜晚,嬰兒定時的啼哭是不可忽視的,啼哭對嬰兒來說是好的。當他飢餓的時候,嬰兒會啼哭,但他們的啼哭會使父母不安,緊張,讓父母受累,可見,父母在撫養我們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不辭辛勞,不求回報,心甘情願的撫養我們長大,因此,我們一定要孝順父母。
另外,我們在精神上也是有著許多疾病的,精神病也是有著很多種類的,如焦慮,抑鬱和精神分裂等。在精神上我們有很多情緒,喜怒哀樂等在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相比而言,焦慮的作用更加重要。
本書結合生物醫學知識和人文知識,用演化理論來解釋疾病,讓我們發現大自然與人體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