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讀後感

沁園春長沙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沁園春長沙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沁園春長沙讀後感1

  我深刻認識到第一單元所學的文章都是經典,它們的文學意境與精髓讓我不禁感慨。其中《沁園春長沙》讓我有許多感觸。

  這首詞上半闋著重寫景。"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一開始,作者便把自己置於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之中。同時也把讀者帶進了一個高遠的深秋境界裡。遠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作者不僅看到了眼前嶽山的楓林,也可能聯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黃櫨,和祖國無數山嶽中由綠變紅的烏柏、水杉、槭樹、槲樹、黃連木…那一重重山,一層層樹,讓自然之神彩筆一抹,暈染得一片嫣紅,比二月笑放的春花還要豔麗,比六月飄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腳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瑩,如碧綠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渡,靜中有動,生氣勃勃。仰視,"鷹擊長空",萬里無雲的秋空,雄鷹奮振健羽,自由飛翔。俯瞰,"魚翔淺底",因透明而清淺見底的江裡,魚群擺動鰭尾,任意遨遊。

  下半闋雖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將無形的不平凡的歲月,化為一座座有形的崢嶸的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一幅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可以說,《沁園春長沙》的崇高美,是以情為經線,景為緯線,交織而成的。它不僅使我們得到欣賞壯麗秋景的藝術享受,也使我們從詩人昂揚熾烈的革命情懷中,汲取奮發前進的信心和力量。

沁園春長沙讀後感2

  整篇詞上闋寫了作者重回橘子洲頭,在橘子洲看到的的湘江之景,下闋作者回憶了青年與同學們遊玩橘子洲,抒發了自己的抱負與感慨,表現了作者的`豪邁之情。“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這一句表明作者獨自來到橘子洲觀看到這漫妙之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句用了比喻、誇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秋天的山上,楓葉紅透漫山。“漫江碧透,百舸爭流。”八個字,動靜結合,既寫出了在紅山映襯下的湘江美景,有表現湘江邊的生機勃勃,欣欣向榮之態。而在柳永的《雨霖鈴》中,同樣是寫江面景色,柳永卻用“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毛詞寫得氣勢如此之恢弘、強硬,而柳詞卻顯得婉轉、傷感。毛詞與柳詞風格之軟硬、深淺立現。“魚翔淺底”雖在寫魚。卻又更襯托出了湘江水之清澈。與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中的“皆若空遊無所依”有異曲同工之妙。“萬物霜天競自由”一切生物都在競相呈現自由的生命狀態,可見作者對自由的嚮往和追求。宇宙如此之大,但卻不知誰來掌握其命運。“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雖在問讀者,自己卻已經回答了。表明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志向。同樣,在上文中的“萬、盡、漫、百、擊”等字中都可看出作者的豪邁氣概和宏偉的理想。

  下闋作者回憶了青年時與同學們來此地遊玩,意氣奔放,用文字來抨擊醜惡的現象,讚揚美好的食物。“糞土當年萬戶侯”表現了作者志並不在獲得高官厚祿,而是為了拯救當時的中國和人民,為振興中華而努力。最後一句,顯示出了作者勇於向困難挑戰,不畏懼困難的精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