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論讀後感
實踐論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實踐論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踐論讀後感1
在讀了毛澤東的實踐論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要積極努力的實踐。實踐論是一篇討論實踐與認識關係的文章,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我認為,懂得哲學,才能深刻理解事物,有哲學思維功底做鋪墊,也才能進行事物抽象思維的,因此,認真學習哲學十分必要。毛澤東在實踐論中總結出,透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透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的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的指導實踐,改造世界。
實踐是檢驗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不斷透過實踐而發現真理,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實踐是不斷髮展的實踐論引導著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有著深遠意義。我們認真學習它,並領悟其中思想,應用於我們的實踐,從而是我更好的參與實踐,在實踐中獲取成功,在實踐中得到經驗。一些人因為害怕而不敢去實踐,錯過了驗證一些事情的機會。在認識的過程中,他們就錯失了第一步,失去了對外界事物的接觸。還有一些人憑著自己的經驗,以為自己已經可以了,不用再去實踐,可是真正付諸實踐的時候,又會是另一種光景。人們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想要得到滋生價值的實現,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於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過失敗之後,也就從失敗取得教訓,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
對實踐重要性的認識,我們才能夠學到更多的東西,才能更好的成長。面對現在競爭激烈的社會,我們應該提高我們的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對於即將走入社會的我們,需要提高的認識和能力有很多,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參與社會實踐。想現在的我們,都會找一些兼職做,鍛鍊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社會經驗,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有些事只有自己經歷過才會知道。又了經歷,也讓我們瞭解了這個社會的現實,也為步入社會提前做好了思想準備。透過社會實踐,我們才能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更好的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實踐論讀後感2
我讀了毛澤東的《實踐論》讓我深刻的瞭解到,《實踐論》是毛澤東最傑出的哲學著作之一,毛澤東在馬克思辯證維物主義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具體的社會實踐,深刻的揭示了認識與實踐的密切關係。
《實踐論》中說道“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標準”。用來指導實踐的,而實踐是用來檢驗理論的。列寧說“實踐高於(理論)認識,因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還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不管是開展工作還是認識自然都是由點到面,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結合理論,用實踐來積累自己的經驗認識,用自己的直接實踐經驗再結合別人的經驗(學習來的知識)來對事物進行判斷,這樣才能更加科學、客觀的認識事物和開展工作。
我們要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我們透過接受外部資訊,透過主動觀察,形成了對事物表象的認識,即感性認識,再積累一定資料的同時對其加以整理、歸納和總結,便會得到事物之間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絡,即規律。形成了對規律的認識,這才到了理論層面。當然理論還需經過實踐的檢驗即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和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一切認識都具有其時代侷限性。
《實踐論》談到,“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無論何人要認識什麼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於(實踐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這說法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正是許多人忽略了的真理。
《實踐論》認為:“馬克思主義者承認,在絕對的總的宇宙發展過程中,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因而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對於在各個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無數相對的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絕對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單獨認識,不能被某一句話闡述,因為人們對於在各個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
《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對於實踐的正確而系統的見解,對於指導當時的中國革命,指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都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