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讀《清明上河圖》有感
三年級讀《清明上河圖》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讀《清明上河圖》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讀《清明上河圖》有感1
我特別喜歡欣賞《清明上河圖》,它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該畫卷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作品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都是獨一無二的。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多艘。房屋、橋樑、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幾個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
其一、內容豐富。《清明上河圖》在表現手法上,以不斷移動視點的辦法,來攝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廣闊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細到舟車上的釘鉚、攤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諧地組織成統一整體。
其二、結構嚴謹,繁而不亂,長而不冗,段落分明。
其三、在技法上,大手筆與精細的手筆相結合,令人歎為觀止。
有機會一定去北京故宮博物院去一睹真容!
三年級讀《清明上河圖》有感2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想大家都聽說過《清明上河圖》吧!我也不例外,早已久仰大名,但一直沒見到過。更沒見過會動的《清明上河圖》。沒想到今年寒假能有幸在我的'家鄉定州貢院見到。
雖然以前一直沒機會參觀貢院,但這次我沒有心思參觀貢院裡的景點,進了貢院,就直奔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展廳。
到了展廳,裡面黑漆漆的,伸手不見五指。過了一會兒,眼睛適應了黑暗,只見一塊帷幕橫亙展廳東西,長約一百多米,寬約三米多。聽媽媽說,《清明上河圖》記錄了北宋年間汴京城的城市生活面貌,用高科技將畫中的場景投影在帷幕上。畫中的人物、鳥獸、車都可以走動,全都“活過來”了,看著看著,我彷彿“穿越”來到了大宋朝。集市上可真熱鬧!有賣魚、肉、蔬菜、雞蛋的;有賣刀、剪、雜貨的;有賣茶水的……一隻駱駝商隊滿載而歸,駱駝主人很高興,估計在想:太好了,這筆生意談成了!而孩子們互相追逐打鬧,稚嫩的小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酒館內,有人大喊:“店小二,再給我拿一壺酒來!”再往上看去,有兩三位漂亮的女子坐在房間內彈琴,她們那纖細的手指在琴絃之間優雅地來回撥動,我好像真的聽到了那悠揚的聲音。街道上有人抬著轎子或趕著馬,好像要去辦什麼事。街道一旁大樹下有人在乘涼,還有幾個五大三粗的壯漢在比武,周圍一群人圍著觀看喝彩,好不熱鬧!
如此浩瀚的畫卷,畫面結構嚴謹,有條不紊,人物的各種活動,刻畫得非常細緻生動,前呼後應,一氣呵成。《清明上河圖》共有歷代13個收藏家寫的14個跋文,鈐章96方。僅末代皇帝溥儀的鈐章就有3枚之多,足以證明溥儀對《清明上河圖》的青睞;只有《清明上河圖》這樣的輝煌鉅製,才可以容得下一代帝王的千秋大夢。
透過這次參觀,讓我對文物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為我們定州增添了輝煌的一筆!
三年級讀《清明上河圖》有感3
夏日漫步於西湖不禁沉醉,有詩詞為證: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待望那清明上河圖,繁榮昌盛不可言,街市繁華不可說,心澀酸酸不可談。好生眼熟,夢迴古夕,請聽我道出這一派昌盛。
不必贊碧悠的河水,淡淡的波紋,俏皮的小鴨,不必嘆人聲鼎沸的青石大道,彎遠如月的大橋;不必說盡街市的繁華,燈火闌珊處的靚麗。單是那棵大松樹前,就有道不清的盛世昌榮。且看,駱駝隊“叮叮噹噹當”地慢悠悠地在城口徘徊,未見其隊先聽其聲。“哎呦呦,大家瞧一瞧啊!看一看,買甜甜的梨呦!”扁擔前後輕擺著,小販停腳歇歇,來到茶市,只見連著兩排都是,個個富麗堂皇,別具匠心。暫且找了個木板凳,清溢茶香瀰漫著,忽然,大喊:“好!”呦,那些賣藝人口吐著火,光著大膀子似從疆蠻之地來的。圍觀的人漸一圈蓋一圈,見不到火苗只瞧見黑圍牆似的人!自然風吹暖汴河,歷史藝術堪瑰寶,泛泛街巷,寶馬雕車香滿路,又恰似東風夜放花千樹,滿城燈火,滿街遊人,向一處,清明上河圖。
小販挑著擔子回到村舍中,夏日凝綠,歲月靜好,且不說蟬鳴,不談蛙叫,卻是竹林給人無限清爽,涼意穿過你的每一處毛孔,每一寸肌膚,慢慢滲入心田,長吁一口氣,又是無限陶醉!
只見,樹林間積著半尺深的樹葉,風一吹,旋轉著飛揚起來,又均勻地鋪散下去,掩蓋了那一條傾斜著盤旋到山路的前徑。越往高處走,空氣就散發出霧氣中的清新,青青的竹子在路兩旁挺立,翠綠的竹葉更顯得英姿颯爽,清幽淡雅。有的竹子看上去剛勁有力,有的則是充滿生機,還有的如少女般婀娜多姿,各式各樣飄蕩著竹綠的氣息,好像令人置身於竹的世界,快樂迪徜徉在竹海沐浴,笑聲也在竹間跳躍。新意!小溪“嘩啦啦”地流,水並不大但清澈得可以看見水中的沙石,讓我不禁想去感受一下它的冰涼。果真,手一觸水似整個人都清醒了許多。哈,一片小小的竹葉迫不及待地浮在水面上,期待著下程旅行。
一驚,夢迴現代,不似紅樓寶玉在富貴溫柔鄉走一遭,卻是心懷感觸,待看那西湖潺潺流水,年華亦似流水,不要回夢往昔,罷,罷,往昔繁榮,今朝依舊,卻不如珍惜現在!
三年級讀《清明上河圖》有感4
今天我們學習了《清明上河圖》這篇文章,回家後,我特意讓爸爸從網上下了一張完整的圖畫,看了起來。
《清明上河圖》面,有的挑著擔子的農夫,有正在和商鋪老闆討價還價的顧客,還有的駕著馬車的大官,簡直數不勝數。
但最有意思的是汴河上來來往往的船隻,有大有小,有艘大船剛剛駛入港口,船員們把從遠國他鄉的貨物小心翼翼地下船,它的旁邊是一艘準備啟航的船,人們把貨物搬到船上準備運到其他的地方賣個好的價格。還有一艘準備透過橋洞的船,船上的人們怕撞橋洞,就用竹竿拼命撐住河堤,還有人一臉緊張,大聲吆喝著……
我對著《清明上河圖》,數了又數,想數清總共有多少個人物,但最後眼睛都花了,還是數不清。唉,想想作者張擇端當時費了多少功夫啊!
三年級讀《清明上河圖》有感5
在宋朝時,有位畫家叫張擇端。他畫了一幅名揚中外的花叫《清明上河圖》。這幅畫,長528釐米,高24.8釐米,畫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這幅畫已經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現在還完整地儲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裡。
張擇端畫這幅畫的時候,下了很大的功夫。光是畫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個:有從鄉下來的農民,有撐船的船工,有做各種生意的小販,有留著鬍子的道士,有行走江湖的醫生,還有官吏和讀書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物都畫在上面了。
畫上的街市真熱鬧。街上有掛著各種招牌的店鋪、作坊、酒樓、茶館……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畫上面的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綠豆大小。
《清明上河圖》使我們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風貌,看到了當時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