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家庭教育》讀後感
《聚焦家庭教育》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聚焦家庭教育》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上週聽到校長的分享時,其實我的眼眶是溼潤的,我已經不止一次聽人到中年後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孩子的遺憾、自責,都會提到如果怎麼樣、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但是人生沒有如果,幸而我們培養的孩子是優秀的,還能給人以慰藉。對比他們的遺憾、自責、難受我覺得我無比幸運,多麼幸運在我將為人母的時候我接觸到了《聚焦家庭教育》這本書,所以這本書現在不止我在讀,還拿回家把一些觀點和我的老公共享、探討,不僅對於我,對他來說也是及時雨,我們為了孩子在開始不斷接受新的資訊和學習,所以我會讀、而且會反覆的、好好的去讀。
其實把我們組放到這個位置分享壓力很大,數學組沒有音、體、美、英那麼多才多藝,也沒有行政組那麼高的站位和思想,所以最後我們討論決定還是彰顯我們的本色——踏踏實實。我們就踏踏實實的說說讀後的真實感受和反思。
本週我們組承擔的是分享第五章《行動與語言》,提到行動與語言,大家都能想到言行合一,書中的觀點我不再做介紹,大家都能看到。關於行動的闡述我讀懂了,但是關於語言部分的闡述雖然我讀了很多遍,還是有點模糊作為父母到底應該怎樣把握,所以我需要繼續去讀。不僅在讀第五章,包括在讀前面的內容,讀完後我的腦子裡有很多的想法。今天我就談談一點我粗淺的、還不太成熟的看法和觀點。其實,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把教育聚焦到家庭,更應該聚焦到學校教育。提到行動,父母的行動關注了孩子,保護了孩子,為孩子提供了親近感、安全感。提到老師,相信大家和我一樣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們的行動和語言能教學生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好的做法相信大家比我更有經驗。但我認為,作為老師除了教學生知識外,最重要怎樣用行動和言語搭配起來,保證學生在學校也能有像在家一樣的安全感、親近感、只有心裡踏實了才能開展其他學習。週末在家看微博,熱門幾乎都被少年的你這部電影刷屏了,本來定檔在6月的這部電影據傳因為題材反映的是校園欺凌,太過真實和敏感推遲到了現在才上映,首映當日票房就已經破億,都說藝術源於現實,雖然我沒有去看,但是我能感受到校園霸凌事件確確實實是存在的。這又讓我想到了我去年前看到的一部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也是因為校園欺凌,生生的毀了一個花季少女,每當想到女主的無助、絕望,我的內心就覺得異常壓抑,施暴者固然是施暴者,冷眼旁觀、甚至置若罔聞的老師和同學又何嘗不是施暴者的推手呢?就連女主的扮演者也因為拍戲四五個月的壓抑差點得抑鬱症,事後兩個月才走出來,更何況是當事人?
學校是防治欺凌最有效地地方、最前沿的陣地。有的老師要問,小學不存在霸凌,沒有那麼嚴重,我們不用重視。我想舉一個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例子,其實小學一二年級那些給我帶來快樂的事我大抵不太記得,但是一個叫史超男的男孩(真的`不是惡意詆譭,他就姓史,歷史的史)每次在等班級開門口大家擠著進班時從背後踹我一腳,並警告我如果敢告訴老師或者家長就會怎麼樣報復我等,膽小怕事的我就真的把這件事兒藏在心裡,藏久了我就變得更膽小怕事、不自信,成績也受到影響,一直到現在都不能釋懷,現在回老家遇他心中有說不出的芥蒂。雖然這也稱不上霸凌,但確實很長一段時間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每天都在不安、惶恐中度過,學習也變得沒那麼專注。想想如果我及時告訴了老師、或者老師、父母及時覺察到了我的不對勁,亦或許學校老師比較重視在行動和語言上往積極正面引導我們,可能我們都會比現在更好。總之,我想說,如果在基礎教育最初的六年我們用語言和行動培養出來的孩子都是勇敢、善良、敢於說不的孩子,那麼在他成長為青少年後他就不會成為施暴者、冷眼旁觀者,甚至被施暴時會勇敢的站起來,向他們說NO。對學校和老師有了安全感、傾訴感、親近感,我想再談教學,是不是會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也更容易達到家長和我們的期待呢!所以在學校、班級這個大家庭的讓我們用實際行動給學生帶來安全感,用語言的力量去判斷學生的過去,引領學生的未來,相信我們的孩子會越來越好,二實小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