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紅塵》讀後感800字

《天幕紅塵》讀後感800字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天幕紅塵》讀後感8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天幕紅塵》,這本書,讀了兩遍,裡面精彩的對白,也反覆研讀。因為個人見解的水平和能力,較作者豆豆低好幾個段位,套用《天道》裡面丁元英的話,就是:每次看,都有扒井沿看世界的快樂,樂過之後,因體力不支,最後,仍是重新坐井觀天。只能說,我每次於此書,都有所得,但是那種所得終究像借來的袈裟,穿在身上,並不代表真的有所悟。

  這真是一種快樂的無奈。

  每次讀《天幕紅塵》,想表達點什麼。可是,覺得力不從心,掛一漏萬。但是,如果僅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只記下當下我的感悟,也是不錯,得之於深,得之於淺,只在個人。所以,我以一種膜拜此書的心情,寫下個人所感。

  一、關於《天幕紅塵》。此書是豆豆政治經濟小說系列的第三部。第二部《遙遠的救世主》,拍成《天道》之後,好評如潮,成了好多大咖每年必溫習的一部電視劇。

  在我看來,《天幕紅塵》比《遙遠的救世主》更精彩,更有深度,可能是因為作品的深度,會影響傳播的熱度,減少大眾的歡迎度,所以,目前,還沒有導演去拍成電視劇。當然,這種遺憾,倒可以成為一種期待,看看哪個導演、演員能夠擔綱,完成對這部小說的完美演繹。

  二、小說所呈現的思辨,是精華所在。這是一部思辨色彩極濃的小說。無論是影視,還是小說,其中的對白,很難寫,因為它直接反映著作品本身的主題深度和思想厚度。而《天幕紅塵》中透過對話展現的'思辨,不僅有可讀性,還能讓思維獲得一種被啟迪、被提升的快樂,這是最直接吸引我的部分。

  比如,對意識形態的思考,對中國當下經歷的成就與問題的思考,對中國在國際關係中的定位的演變的思考,對民主含義的思考,對“實事求是”的內涵的思考,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思考等等,這一系列很深刻的問題,在主人公葉子農那裡,他都已經得出了答案。這種思辨,令人折服。

  葉子農,帶著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曾專門到馬克思主義思想學說的誕生地去研究馬克思主義,也曾入佛學院去尋求因果律的真諦,這些遊學式的學習,與獨立思考,最終讓他形成了個人的思考體系。

  這種體系一旦形成,就會達到如佛家所言:見相非相,就不會被表面的、現象的東西所矇蔽,會更多的是用思想觸及本質的、根本的、規律的東西。當一個人,“見相非相”的時候,就會生髮出離心,不再陷於當下的“場”中,就不會再以個人的好惡、利益來判斷是非,也不會被“相”上呈現的東西來左右情緒、影響判斷。

  除了“見相非相”,小說中還聚焦一個思辨,就是關於“見路不走”。這四個字,從字面上,就有禪偈語的魅力,這也是小說中,將葉子農從一個隱於市的自由人,拉進名利場的一個關鍵詞語。這四個字,其實就是“實事求是”的另一種表達和解讀,不唯他人之路,不唯權威之路,不唯經驗之路,這就是“見路不走”的內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