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熱門《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

關於熱門《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熱門《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到佐藤學先生的這本書,被書中那些教師的敬業精神、嚴謹的態度所感動。

  這本書對我有很大的啟發,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傾聽學生的發言這一小節,佐藤學先生在書中寫道:“這種傾聽不是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從而產生‘啊,真不簡單’、‘原來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鳴共感。喚起這些情感體驗可以說是傾聽學生髮言的‘理解方式’應具有的最重要的意義。”這段話啟示我們教師要用心傾聽學生的各種語言,包括身體所發出的無聲語言,感受學生在課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動與學生的想象產生共鳴,從而共同走向創造性的學習。現在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都提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可是有多少教師真的理解怎麼做才是尊重學生呢?這本書正啟示我們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聲音,瞭解孩子的需要,接納孩子的不同,理解孩子的語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所思所想,孩子們也不例外。如果你想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那麼你必須改變高高在上的先知先覺者的姿態,走到學生中去,蹲下身來,與孩子的雙眸對視,學會傾聽,學會理解。

  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教師往往想讓學生多發言,但實際上,仔細傾聽每個學生的發言,在此基礎上開展指導,遠遠比前者更重要。這種“傾聽方式”不是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學會相互傾聽,是課堂教學的首要條件,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傾聽,更有利於開展教學活動。在我們的平常課堂中,學生髮言熱烈,一個問題出來,學生展開思索、討論,然後爭先恐後的回答,在反饋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腦子裡裝著自己的見解,而沒有用心傾聽同學的回答,這樣的學習,就顯得片面、欠主動。課堂中的熱烈發言固然重要,但傾聽是前提。其實,我的課堂中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班級孩子們研究問題或是討論問題看似異常激烈,而實際上學生學習的內容雜亂、學習的質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淺薄與貧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學生要學會相互傾聽,我認為我們的教師更要學會傾聽,不但要會傾聽學生的發言內容,更要會傾聽學生的心情與想法,與學生產生共鳴,作孩子的最佳聽眾。同時,讓每個孩子也學會傾聽他人的看法與結論,這樣使每個孩子都能開啟心扉,讓他們的差異得到關注,正如“木桶原理”中的那塊最短的木板,使較差的學生也能得到發展與提高。如果我們希望在課堂上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言語表現力的話,那麼與其鼓勵他們發言,不如培養其傾聽能力。這看起來好像離得遠些,其實卻是一條捷徑。在教室裡,傾聽的能力培養起來之後,課堂的言語表現才會變得豐富起來,而不是相反。

  這本書中還有一個令我特別感興趣的內容,就是學生的綜合學習。初為人師的我看到書裡的孩子們長達半年一年、關注過程而不注重結果的活動。我積極思索我的課程計劃和設計。我試著努力去創造綜合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們儘可能多的參與,提高他們蒐集、整理、運用知識的能力。作為初為人師的我應力爭學做一名會創造綜合學習的教師。

  學會傾聽,享受教育的幸福,享受成長的快樂。以前,比較注重別人的看法與評價,喜歡自己的淡定與從容,但我想沒有方向感的淡定與從容終究會演變成頹唐與平庸。我捫心自問,一個受學生喜愛的好老師,我做到了嗎?我覺得自己相距“好老師”還很遠很遠很遠,還沒有做到細心的傾聽學生,我在教學上依舊停留在知識傳授的層面,沒有給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學習的幸福感……作為教師的我要好好反思自己的工作積極完善,努力讓孩子們感到學校的快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