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活著》有感彙編15篇
讀《活著》有感彙編1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活著》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活著》有感1
知道餘華的這本《活著》已經很久了,這周看完了,說說我的讀後感吧。
年少的富貴是富少,有著羨煞旁人的生活,享受著所有的榮華富貴。可他卻在自己最年輕氣盛之時選擇在滿足和擁有中墮落。他開始花天酒地,直到因為他的過失把家財輸的一無所有,父親去世,妻離之痛,和家裡租來的五畝地,讓他慢慢意識到自己的過錯。開始疼愛妻子,開始學會養家餬口,但依舊不會被老天眷顧,故事發展到結尾,只剩他和家裡的老牛。
有人說讀完《活著》會壓抑,會沉重,人生總是悲喜交加,沒有純粹的喜,也沒有純粹的悲。經歷的越多,領悟的就越深。就像最後福貴在靜靜的午後向別人講述自己的一生一樣。生活會給予你想要的希望,也會給你想不到的幻滅。福貴接二連三的失去親人,那種與摯愛分離的悲痛讓人無法接受,就像最後他的晚年孤苦一人,只有一頭老牛和他作伴,但是活著的意志卻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的走的東西。“我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也很踏實”這是他對自己的評價。
福貴的這一生,既漫長又短暫,現在是一個被網路包圍的時代,每一次開啟手機總是會跳出一些“福貴們”或遇到失敗與不順,或遇到邁不出去的坎,就這麼輕易地結束自己的生命。我一直在想在福貴的這一生中,所有的溫情都被撕碎,而他在這個過程中從來沒有因為懼怕生活的苦難而自殺,他用驚人的意志力活了下來,我當時就在想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了福根的一生?是錢財?親情?友情?我想都不是,福貴已經失去了一切,可他依舊活得怡然自得。後來我想了很久,我覺得福貴活下去的信念就是:為自己而活。我珍惜這世間所有的溫情,可是當我失去所有時,我也依然能隨著自己的心怡然的自處下去,即使生活將我摧毀的體無完膚,我也要好好的活下去,因為活著的意義就大於一切。這應該就是福貴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吧。
一無所知的世界走下去才有驚喜。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命運和生活,就像書裡說的“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人的看法”,我們應該好好的生活,善待生活,感受生活。
讀《活著》有感2
我讀高中的時候有個同學說,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當時就覺得這個說法雖然聽起來很頹廢,缺乏理想,但是卻也很有道理。在經歷過一些事之後,又回想起了餘華所寫的那一部著名的長篇小說《活著》,就更加覺得這話說的十分有道理,而且與生活很相符。
《活著》描寫了一個在鄉下采集民歌的編輯偶遇一個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那悲劇的一生,以及他在經歷了痛苦一生之後,在年老時面對生活時的那種從容,平淡的態度。表達了生的艱難和生命的堅韌,透過一次次的死亡經歷所帶來的痛苦,而體現出了生的價值和意義。
文中的主人公徐富貴,絕對算不上是一個偉人,也不是一個有所作為的人,甚至都不算是一個好人。他在年輕時是地主家的少爺,行為放浪,最後還敗光了自己的家產,才在生活的壓力下被迫親自勞動,但是他卻是個連種田也不會的人。然後就這樣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種種不幸與痛苦。但是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所以他是你是我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他的身上有我們這些普通人的影子。總是在生活順暢的時候及時地享受,不想過去也不想將來。但是這樣總會導致未來的悲劇,當悲劇來臨,我們總是感到無可奈何,只能被動地接受這突如其來的不幸。這也許就決定了徐富貴在藝術上是一個不朽的人。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熱衷於探討生命的意義或者生活的意義。說什麼為人類解放,為民族國家的富強,或者小一點的是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讓自己得到社會的認可。我不敢說這有什麼不對,更不能否認這一種價值觀,相反,也許我自己就有這樣的價值觀,也正在追求著這樣的價值觀。但是就如羅馬哲學家所說的“人只是一堆原子的聚合,死亡則是原子的解散。”人不過是大自然在無意識中因為偶然的因素才進化產生的一種對大自然來說是可有可無的生物而已。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我們對於整個人類社會也正與人類對於整個大自然。我們所能做的僅僅是做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很可能在生活的不確定性面前,我們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控制。死亡也許是對抗苦難的沒有希望沒有意義的生活的好方法。但是死亡卻也是比沒有希望的生活更加地沒有意義,而僅僅會加重生者的苦難。所以在生活的苦難面前,我們被苦難所劫持,除了忍受生活所加在我們身上的苦難,我們別無選擇。我們所能選擇的是如何對待苦難。落花生在《空山靈雨》中有一句話很有道理:“河蚌何曾想要創造珍珠,只不過是因為沙子無意間進入了身體,為了保護自己,就不得不花費些力氣分泌些液體來將它包裹。”我想,人生中的各種苦難也算是無意間掉進我們的身體的沙子吧!
在徐富貴的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人所能承受的苦難是沒有極限的。先是被人設下賭局騙光了家產,然後被抓之後親人又一個一個地先後失去,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這在我們看來是無法承受的痛苦,但是徐富貴卻一一承受了下來,而且還在這一次次的悲劇、苦難中變得平淡,坦然地面對生活了。所謂的無法承受的生活的痛苦,也許僅僅是因為那種痛苦沒有降臨在我們身上而已。
讀《活著》有感3
用樸素的語言譜寫出了人間最至情的情感,這就是餘華。我對他的認識就從《活著》開始,這本事帶給我的震撼不亞於““扎克伯格是機器人這一謬論,我強烈推薦讀友們讀《活著》這本書,它能讓你讀完有一種頓悟的感覺。
作者用第一人稱從福貴的角度去講述他的一生,沒有一絲外部情感的滲透,給人的代入感,真實感毫無罅隙可言。故事是從內戰開始的,講述的是質樸的農民在哪個紛亂的年代所經歷的點點滴滴,反映了中國在崛起之時所遭遇的磨難,一步一步探索的足跡,借用福貴來體現中國探索之路謂之艱難,成功得來之不易。
故事的開端從福貴的紈絝說起,福貴本是地主家兒子,家庭和諧美滿,所以從小就跋扈無邊,賭嫖兩沾,認為自己一定能靠賭光宗耀祖,殊不知,自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家產被自己輸得一窮二白,從青磚白瓦房住進了茅草屋,幹起了佃戶的勞作。俗話說,禍不單行,在哪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飢餓,貧窮,疾病樣樣都會找到你,一家六口人,父母,妻子,兒子和女兒都一個個相繼離他而去,只有他像老天所棄般孤苦存世,無依無靠,他所經歷的一生中,有歡樂,有苦痛,有哭,有笑,有罪惡,有善良,他就像一本書,一本讓人如飢似渴又靜若寒蟬的書。
我不知道世人對“活著“有怎樣的定義與理解,我的愚見是隨心而活,我不讚嘆“伐天戰地之人”的英勇,也不蔑視“一事無成之人"的無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理想目標,捫心自問,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要朝怎樣的方向而活,不要在乎流言蜚語,往自己所追求的活而活,這就足夠了。
讀《活著》有感4
人終究要踏上死亡的道路,因此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題記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了餘華的《活著》,書中講述了一位叫福貴的富家少爺,先是把家產賭光淪為一無所有的窮人,父親氣恨而之,接著他不幸被國民黨捉去當壯丁,歷經死難而倖免於世,但母親也因病去世,再接著兒子有慶被抽血至幹而死,女兒鳳霞產後的敗血症而亡,妻子家珍得軟骨病最終病死,繼而女婿二喜工傷而亡,外孫子苦根因吃豆子被撐死了,最後,只剩下老了的福貴和一頭牛的故事。這個故事跨越了中國從國民黨到毛澤東的時期,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讀完這個平凡的故事後,我明白了絕望的不存在。
餘華在序中這麼寫:“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來自於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與苦難,無聊與平庸。
我喜歡與年邁的老者交談,因為與他們交談總能使我對人生多一份思考。已到暮年的他們,不是痛苦地與這個世界說再見,惶恐著死亡的到來,亦不是在生活的磨練中留下哀愁的容顏,抱怨著不公的昨天。我看到的是,歲月的磨練讓心靈在塵埃中洗盡鉛華,潔白純淨。遊覽過萬千世界,經歷過生命的傾盆暴雨,凝聚而成的卻是生命的一泓清水,給似木流年增添了柔和,讓生命在落葉中安享靜美。恬靜的年華里,他們不再問花於幾許,只問是否淺笑安然。
《活著》裡面有一句話非常棒,“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生活只有一條,失去了就真的沒有了,這是無價的,是用金錢也買不了的。人生無常,聚散離合。在每個離別的路口,我們只能目送著一個又一個的背影,重重疊疊的留戀不捨載滿了無盡的牽掛祝福。在生命與靈魂融匯的瞬間,凝聚著的是美好,幸福,這瞬間所迸發出的光華值得我們用一生守候,永世珍藏。
老者的心靈都如同流水經過的鵝卵石,晶瑩透亮。年少的我們又怎能吸收全部的光芒?只因為,芸芸眾生,不免沾點人間煙火,不經歷時事滄桑的磨練又怎能得到真正的修煉,讓淡然演繹一生呢?但是,這份淡然的人生態度卻多多少少給予了我一份前行的從容。就像一位哲人說過,其實生活到頭來不過是虛驚一場。暮然發覺,原來那麼多隨風而逝的過往都變成了歲月的逝水沉香,成長的苦痛,似乎如風中的記憶,輕描淡寫。我開始學著反青春囈語背後的寧靜,輕輕敲打著歲月的皺痕,只希望人生的光景中,我仍然可以選擇做回那個積極樂觀的自己,讓心如鏡,悠然前行。
生命本身就是一場旖旎多姿的單程旅行,其魅力正在於它的單程,在於它的有去無回。既如此,我們就當心神清明,盛裝華服地踏上這程生命的幸福之旅,享受生命的奢華。在似水年華中譜就生命的華美樂章。
生活的路還很長很長,生命還得一路高歌,一路向前。活著,比什麼都重要。活著,這幸運。
讀《活著》有感5
對於某些人來說,活著便是最大的奢望。那是一位老人的一生,他年輕時吃喝嫖賭,將家業敗光後,他的父親去世了。他租了幾畝田,卻在幾日後被國民黨抓壯丁了。解放戰爭勝利後,他跋山涉水,返回家鄉後卻被告知母親去世,女兒變為了聾啞人。就這樣生活了幾年,兒子被抽血去世。再後來,女兒生產時血崩去世,妻子遭受打擊,也去世了。再過了幾年,他的女婿因一次意外也去世了,徒留他與他的外孫。後來,他的外孫在吃多了豆子後撐死了。這一生,只剩他自己一人。《活著》便是以一位青年人詢問一位在田間耕作老人一生的方式將那名老人的過去娓娓道來。
人類為什麼要活著?我想大概是存在於骨子裡的本能吧。求生欲促使人類生存、繁衍了上千年,就像書中那名老人一樣,明明遭受了如此大的挫折,父親、母親、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外孫相繼離世。但他仍然不放棄生的希望,在人生的罅隙中艱難生存著,決不放棄一絲光亮。
但對於其他人來說,在時代被黑暗籠罩,看不見一絲光亮,希望被扼殺時,唯有死亡以告慰自我。就如同屈原一樣,故都被攻破,一生信仰破滅。這時的他,茫然而又無措,這世間眾人皆睡,唯他一人獨醒。於是,他以死亡的方式喚醒眾人,以死亡明其志。這個世界麻木、冰冷而又黑暗,需要人們喚醒、溫暖、照亮它,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而對於生與死的抉擇,眾人因出生不同、經歷不同,選擇也不盡相同。書中那名老人心中仍對未來抱有期望,“只要人活得高興,就不怕窮。”對生活仍有希望,所以他選擇繼續活在世上。他對自己說:“這下可要好好活了。”而文天祥,故國已滅,滿懷的理想業已破碎。此時的他,只有一腔對故國的赤忠之心,於是,他面南而逝,自死不忘南宋。
而另一種選擇死亡的人,不是為了死亡而死。他們是為了拯救他人之生命,喚起他人內心對真理的渴求,而大義凜然地走向了通往死亡的道路。就如書中那名老人的兒子,他自願為他人獻血,即使面臨可能會休克死亡的風險,風險是那時人們安全意識淺薄,醫療技術不先進所致,但他仍舊沒有退縮。他內心只有“救人”的信念。他心中只想:“自己會被輪到最後一個,到那時可能就獻不了血了。”
於生,我們自是要儘自己最大能力去生活,和書中那名老人一樣用盡全力,懷抱希望去生活。想想明日充滿希望的朝陽,雨落後特有的草木清香,還未品嚐的美食。好好擁抱這個世界,去用心熱愛它。將短暫的人生活出特有的光芒。
於死,死亡是人類不可避免的,其實對它來說,所有人都是相同的,只是有的人敢於直面,有的人害怕面對。即使如此,你還是會死亡,這是一個令人悲哀卻又無奈的既定事實。但是,心態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能夠降臨於世,這便是最大的幸運了。我們已經在這世上看過了萬家燈火,賞過了百花齊放。感受過春雨,傾聽過夏蟬,擁抱過秋風,親吻過冬雪。享受過人世間的溫情,這不就是活著的真諦嗎?至此,死亡又有什麼令人懼怕的呢?
生與死,聽來高深,但事實上,我們每日都在經歷生離與死別。窗邊那隻常來的鳥兒為何不駐足窗上了,令人早已習慣的叫聲為何忽然寂滅了?手心上那隻美麗的蝴蝶的翅膀為何突然停止扇動了?生老病死,自然規律,不可違抗,倒不如早早接納。更能讓人們懂得生命之脆弱,使我們更加珍愛生命。
《活著》一書中,主人公儘管受盡挫折,但仍用盡全力在這世上活著,這於我們青少年,於所有人都是一種鼓勵,一種啟發。一位未曾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都能如此拼盡全力而活,那我們不是更應該用心在這世界生活嗎?
對於某些人來說,活著便是最大的奢望了。我們輕易地享受著他人所奢望之事。這已然是幸運無比的事了。
窗外白楊沙沙作響,陽光透過葉間,桌上樹影斑駁搖晃,歲月靜好。拋開生死,就為了活著而活。
讀《活著》有感6
一本薄薄的書記載了中國從國民黨到毛主席時期的歷史,它既是一部描繪二十世紀中國慘淡生活圖景的作品,也是一首對於物質無限匱乏的年代裡“活著”的精神讚歌。
正值弱冠的福貴整日沉淫酒色,將祖輩的田產揮霍一空後只得幫人做工。面對父親的離世,徐家彷彿失去了主心骨,福貴只得面對沉重的事實,去撐起徐家的生計。無奈的是他被一次次地打擊,又在城裡被抓去當兵,福貴就算想逃也逃不掉了,只能隨著這支隊伍一路向北。待歸徐家後,徐家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母親的逝去,家珍的病情,有慶抽血過多……鳳霞雖然出嫁,但也因難產而死,只留下最後的火種苦根。不久二喜離世了,徐家只剩唯一的香火苦根了。福貴只得把苦根撫養長大,但苦根卻又不幸撐死,最後只剩福貴一人向命運妥協,向“活著”屈服。
在這本書裡,人們在動物本能和人性之間苦苦掙扎,為了生存不斷的妥協,不斷地逃避。但福貴不同,直至小說結束,那活著的意志永遠是不可剝奪的,那也是福貴身上唯一不可被剝奪的,令我讚歎的品質!雖然面對著接踵而至的打擊,但福貴總以那樂觀的精神挺了過去,他是一個農民,但又是一個存在的“英雄”!
試想,面對著親手埋葬的六個至親,含淚送走一位位親人,卻毫無辦法挽回,這是生命無法承受之重!但福貴仍然以友好面對世界,以樂觀豁達處之,實在非常人所能及。而我們也始終在思考,活著是為了什麼?不禁想到《活著》的自序:生活是屬於自己的感受,而不屬於別人的看法。是啊!活出最好的自己才是“活著”的真正意義!儘管福貴的一生是那麼的坎坷,但是他活出了自我,而不是活出別人眼中的“老打哈欠的人”!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裡的成員了,該給它取個名字,想來想去還是覺得叫它福貴好。定下來它叫福貴,我左看右看都覺得它像我,心裡美滋滋的,後來村裡人也開始說我們兩個很像,我嘿嘿笑,心想我早就知道它像我了。”雖然福貴還是艱難地活著,但是他默默忍受的韌性和頑強生存的精神使他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仍能保持著樂觀的心態,這種精神是無法剝奪的。
沒有比“活著”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難的事,更沒有什麼比“活著”更讓人感動的了!
讀《活著》有感7
福貴的一生跌宕起伏,作者餘華用著樸實無華的言語敘述著他不平凡的一生。若用一詞語概括他的一生,許多人,能想到的應會是“悲劇”,而我卻會選擇用“活著”一詞來概括。
福貴面對親人全逝去的慘痛,最親的人在面前相繼死去,卻束手無策這種感覺無疑不此刀割還痛。縱觀全文,你會發現福貴每個階段活著的理由都會不同。
當他被抓去當壯丁時,他活著的理由是為了遠方病弱的妻子和年過半百的雙親。活著,是的,在逆境中向陽生長,不為其他,為自己。
相比福貴,我不由得想起有著同樣有著悲慘經歷的祥子。但祥子的結局是走向末路的悲劇,那是多麼無望與茫然。祥子苟活於世,活著如無根野草。活著不為自己,也是多麼可悲。
著名經典電影《泰坦尼克號》就很好的詮釋了為自己活著。露絲倖存下來後有為了心愛的人殉情嗎?不,她沒有。她愛人捨命給讓他存活下去,臨死前深情囑咐讓她好好活下去,冰冷的海水葬著他與她曾經的回憶,淹沒在那個悲慘的時代,但露絲並未被逝去的男友而愧活著,本來就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紛亂凡塵中為自己活著,簡直難上加難。與其說是為自己,還是被人誤解讀成自我,倒不如說是對人生最好釋懷。
試問在當今社會,真得所有人會為活著而活著嗎?成年人的世界遭受到種種挫折,和麵對種種生離死別,有多少人承受不了常壓抑與黑睛,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這些人曾遭受怎般打擊與絕望,我們曾望見成每年人崩潰和泣不成聲的一瞬間。人非草木,縱使外界怎樣寒風凍骨,也不能保證自己毫髮無傷,而這是我們最終所要經歷的事,死亡是我們每一個人最後的歸宿。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縱然不以滿腔熱血迎待明日朝陽,也要對朝陽有所期盼。
願我們所經苦難後能愈經愈堅,生如逆旅,向陽而生。
讀《活著》有感8
原著帶給我的感覺,和電影很不同。作者的筆觸,正如“鄉下的苦茶”,讀上去似乎平淡,在平淡中卻又有令人震撼的力量。
小說的開頭,從“我”——一個鄉村民謠的收集者的視角,看到了那個活著的老人——福貴。就是這樣一個老人,如今只能與一頭老牛相伴。當“我”問起,一頭牛怎麼還有這麼多名字時,老人臉上的笑容,竟讓螢幕前讀著這段文字的我眼眶發澀。
那都是他的家人。那都是曾經陪伴著他,如今卻又都不在他身邊了的家人啊。一人,一牛,在青黃相接、四季更迭的田裡,走過一日又一日。而那些往事,溶在了風裡,和天上的雲彩一樣漫無目的的飄著。在一棵柳樹下,又吹在一起,起了一個旋,變得鮮明瞭起來,看著,卻叫人心疼。
社會的洪流推著人往前走,前路是什麼,完全脫離了自己的掌心。時代變遷著,說快也快,說慢也慢。正如曾經的闊少爺穿不住綢衣服了,曾經熟悉的面孔一張張不見了。家也沒了,這片地早已不是自家的了。有些人風光一時,最終難逃一死;有些人失勢落敗,磕磕絆絆踉踉蹌蹌,苦日子也活了過來。
有勇氣,有堅強的心,只要不想著自己死,就不會死。在戰場的四年,子彈從身側擦過,多少人就在身旁倒下,多少屍體埋在雪裡,一聲聲的哀叫,真是最慘的景象。便是大難不死,輾轉回家鄉,家中老母也不在了,女兒得了大病,成了聾啞人。苦難的浪頭捲過去,才剛把頭探出海面吸進半口氣,新的浪潮便襲來,重新把人壓進水裡,口鼻充斥著海的苦澀。
唯一的兒子,在獻血時被活活吸死;鳳霞死在了產床上;生活的痛苦令家珍也活不下去,一睡不起;女婿二喜因為工地事故死去。親人接二連三的離去,最終外孫苦根也死了,只剩下福貴一個人。
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但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意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便是活著的意志。在苦難一波又一波浪潮洗禮後,還能爬出水面,與一頭老牛,在晚風中唱著遼遠的歌。
“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戰勝了生活的磨難,呼吸到現在的福貴,從這一層面上來說,已經成為了一名現實的英雄。
讀《活著》有感9
餘華說:“活著在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的起伏,親人一個個地離去,獨自忍受著生命帶給他的痛苦和折磨。當我們經歷種。種磨難時,該怎樣去做,這本書給了我們答案:活著,就這樣活下去。
剛看完《活著》,心中的沉重感久久不能釋然。文中所記述的生命,是那麼脆弱,摔個跤、一次抽血、吃幾個豆就能使它結束。以及福貴自身的遭遇,讓我感覺到命運的不公平。後來細細體味,便被福貴的頑強感動到了。不禁想到,福貴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他經歷瞭如此悲慘的遭遇,還能頑強地活著。以前覺得,活著的意義嘛,無非就是金3錢,名利,親情,地位,生活享受……但這些福貴都沒有,可他依舊活著,就這樣平凡地活著。後來,我覺得,活著本身沒有意義,活著就只是為了活著而已。
福貴用自己的`意志在努力地活著,如此過完自己的一生罷了。我想,遵從自己的意願,不虛度光陰,自由地過完一生,就是活著最好的方式了。
正如蘇軾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豁達地看待人生,平凡地活著。
不過《活著》告訴我的道理我都懂,但是,或許因為我未曾經歷過什麼磨難,對活著的理解也沒有那麼深刻。可能,當自己成長到一定階段,才會對福貴的人生態度和活著有更深刻的感觸吧。
讀活著有感3
青島的早晨陰沉沉地下著小雨,正如我的心情一樣,步行在棧橋上,極目大海深處,霧濛濛的大海,很平靜,只有海浪衝刷著海岸的聲音。
包中攜帶著一本書,餘華的《活著》。作者在自序中寫道: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務所活著。平凡的生活比較累累,有記載的、有涵義的生活很累,有著沉重歷史感的生活更累。而本書中的主角經歷了戰爭、等歷史階段,在沉重的打擊下精神逐漸麻木,每經受一次打擊,他都在訴說著一句話,“這都是命啊”。雖然有好有壞,更多的是對命運的打擊。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經歷著數不清的苦難,有著說不盡的痛苦。伴隨著高鐵的呼嘯聲中,再次閱讀此書,結合葛優、鞏俐聯合出演的電影《活著》,又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生活的苦,苦的很麻木,看著很平淡,風光的人都死了,只有他還活著,“像我這樣,說起來越混越沒有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人嘛,就是要好好活著,成為原著主角的最主要麻木的期盼,在苦難深處反而看淡苦難,看淡生活,只有一條生命在延續著。
讀《活著》有感10
結緣:
第一次接觸《活著》這本書,是與小斌一起在學校的圖書館裡面挖掘好書發現的,餘華用他獨特的文筆在開頭就吸引了我,但是由於當時臨近期末,我便淺讀了一遍,並沒有深挖其背後的深層意義。而那本書,也靜靜地躺在角落裡。
一個月前,在發掘好看的電影時,那個名字再一次的出現在了我的視野裡,使我再次燃起了興趣,打算深一步的發掘。
在書店買讓準備的《平凡的世界》的時候,便順手帶了一本《活著》。
這,便是我與它結緣的過程。
感觸:
故事的男主,福貴是一個集富貴,貧苦,悲傷,萬幸,可憐與一體的人,也有著常人難以接受的不同人生。從家財萬貫,到一無所有。從紈絝子弟,變成一個飽經滄桑的男人,家境的劇變,父母的相繼離世。再到隨時都可能失去生命的從軍生活。兒子有慶,女兒鳳霞,老伴家珍,女婿二喜,孫子苦根。一個個至親之人的相繼離世,到頭來,只剩下一個形單影隻的老者,趕著自己的老黃牛,在田間走來走去。而那隻老黃牛,便是福貴的一生的側面寫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活著這兩個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吶喊,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來自於忍受,忍受顯示給予我們的苦難,幸福,無聊,和平庸。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也許,生命真的沒有什麼意思,唯一的解釋就是活著,但是,活著簡單,最難的是活明白了。人們的打拼,工作,就是為了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事物。無論我們怎樣生活,要做到,是要珍惜,而不是肆意揮灑,無論生活有多麼的壓迫,打壓,我們都要有活著的信念。
也許,人的一生便是一場孤獨的旅行,在這一生裡遇到的所有人都是這場旅行的驢友,有的人走的路平坦,有的人的路崎嶇不平。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最終的目的地。所以他們可能在你這條路上的任意時間任意地點與你道別。不管那些你喜歡的,不喜歡的,或者喜歡你的,他們不會一直陪在你的身邊。所以呢,在他們離開的時候,不必悲天憫人,心裡或許會留有遺憾,但是,我們應不念過往,不畏將來,隨時保持著一顆向前的心,繼續把這條路,完整的走下去。這場旅行註定孤獨,莫不能因他人的離去,給自己交了白卷。
這一場旅行,必定是一條單行旅行道。也註定沒有歲月可回頭,不論前方的道路多麼坎坷,時刻保持一顆向前的心,勇往直前,將這場孤獨的旅行,完整的走完。
讀《活著》有感11
一個真正的作家只為內心而寫作,而《活著》的作者餘華就是如此,這本書主要描述了一個老人一生中看著自己親人在貧窮的生活之下相繼離世的故事,讓我對當時社會下的窮苦人民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悲哀。
生活的苦難永遠沒有盡頭,這是我看完《活著》這本書一個最大的感觸,樸實而簡單的文筆卻能夠刻畫出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這是作者筆下的主人公福貴,從他家道中落敗光了所有的家產開始,生活就一次次給了他沉重的打擊,如果說剛開始的苦難是因為福貴的性格和玩世不恭導致的,那麼後來的苦難就是因為貧窮。
我深刻記得福貴的爹將所有的錢都裝在筐中要福貴抬去還債的情節,那不僅僅是全家所有的財產,更是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這個剛剛成熟的少年身上。或許悲劇的結局永遠讓人印象深刻,生活就像一座大山一樣給這個家庭帶來沉重的打擊,無論是有慶長大上學還是鳳霞出嫁,在作者餘華刻畫的這樣一家人當中,好像幸福的生活永遠是短暫的,而悲劇卻隨著一個個家人的離去而變得更加長久,我彷彿能感受到書中福貴這個老人從嚎啕大哭到最後的淡然面對,只和一隻老黃牛作伴,我彷彿明白了活著的真正含義,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原本抽象的話語也在這個故事當中找到了真正的答案。
人的一生當中所經歷的苦難絕不會比這本書中的還多了,每當想到這裡在面對那些小挫折的時候,都會覺得已然豁達了很多,這也許就是作者餘華的另外一層含義,希望透過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活下去,終會找到人生的意義。作為選煤廠員工,雖然只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工作崗位,我要具備那種敬業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更要明白平安的意義,保證好自己的安全,為了自己,為了家人。
讀《活著》有感12
下班的路上,聽到旁邊兩個小年輕在感慨“每天過的這麼累,人是為了什麼在活著呀”。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餘華的那本小說《活著》,或許在那裡面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小說以“我”作為一個民間歌謠作者,在鄉間田埂上聽到的一個故事為主體。故事的主人公“福貴”年輕時好賭成性,賭光了家產,而後在時代的大潮裹挾下,經歷了形形色色的苦難,身邊的親人一個又一個的逝去,最終落得伶仃孤苦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全書通篇以第三人稱視角展開,餘華在字裡行間以一種平淡到近乎冷酷的文筆敘述了“福貴”的苦難。讓讀者以一種上帝視角俯瞰“福貴”的一生,高超的文學敘述手法,使得那些發生在“福貴”身上的生離死別好像也真實的發生在讀者身上。家珍、有慶、鳳霞、二喜,這些人好像就是在你我生命中真實存在的一樣,每當書中的他們逝去的時候我們的心裡也象是被人用刀剜去了一塊。
全書沒有抒情的描寫,沒有直寫對生命的禮讚,但是讀者卻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餘華關於“活著”的思考鋪天蓋地奔湧而來。書中“福貴”的家人一一離他而去,重複的死亡給人以心靈的巨大打擊,然而“福貴”對於這生活的“饋贈”也都一一接納。“福貴”豁達的活著,勇敢的活著。
或許這就是活著的意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讀《活著》有感13
時間真的很殘忍,一次次無情的帶走福貴身邊的人。福貴的一生很悲慘,年少不務正業輸掉家產。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妻子家珍一直不離不棄。即使福貴被抓壯丁去充軍,家珍也沒有選擇離開福貴,而是選擇擔起這個家。家珍是這本書中我最心疼的一個人。
餘華這本書寫的太過於真實,生活對我們有剝奪卻沒說什麼時候會給予我們一些東西,活著就是活著,不為任何人,只為自己。
最後的最後,福貴身邊的所有人都離開了他,他只剩下一頭老牛陪著他。福貴一次次的失去親人,一次次的承受痛苦,何其可憐!
這本書然我感到沉重,生命真是一個奇怪的東西,那麼容易就會流逝。我不是書中人,卻彷彿感受到了福貴一次次的絕望和痛苦。我想我以後會更加的熱愛生活,努力的活成最好的樣子。活著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任何人和任何事。
讀《活著》有感14
春節一口氣讀完餘華先生的《活著》,一次次被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動而落淚。人生本是一場繁華燦爛的喜劇,為何如此心酸和悲痛。
福貴本是地主家庭的闊少爺,卻因為自己的劣習而敗盡家產,於是一生嚐盡辛酸苦辣。在成長和經歷的過程中,他最終明白,原來活著就是幸福。
我們從小在父母的關心愛護下成長,不經歷風雨,也不用去承受苦難。回首短短的二十年,我一路平安地走來,從稚嫩到成熟,從青澀到成長,春秋冬夏,雖不說看穿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卻也懂得了恩怨得失的道理。
文章中最後福貴說了這樣一段話:"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人生中最大的痛苦或許是靜等死亡來臨的一刻,而我在讀完《活著》之後,我才明白,原來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身邊的親人朋友一個個離開自己,孤獨地去面對這個世界。
在生活中,我們總愛怨天尤人,將自己無理的脾氣發到身邊的人身上。我們覺得這是應該的,是正常不過的事。可是,如果我們最親近的人們都漸漸離我們而去,我們到哪裡去後悔那些衝動、那些不理解和那些沒有珍惜的時光?
我們往往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出言中傷他人,為不值一提的利益爭來爭去。可是,人生短短几十年,陪伴我們的絕對不是那些到手的物質,而是相依相伴的感情。人啊!總是看不穿功過得失,總是不明白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的世界永遠不會精彩,只有分享的快樂才是最珍貴的記憶。
珍惜眼前的親人和朋友,善待每一個有緣相逢的人,樂觀去面對生活,豁達的人生才是理想的。當你垂垂衰老將行遠去的時候,回首一生,沒有孤單,這才是最充實和沒有遺憾的人生。事業的成功和高高的地位並不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我們也帶不走那沉重的包袱。只有心中那一絲絲溫暖的情懷和一幕幕快樂的回憶,才是我們永遠擁有的財富。不要等到老去才後悔,生命只有一次,而且就在短短几十年,為何不放開心胸,擁抱朋友呢?
感恩生活,珍惜眼前。現在的,才是最美好的!
謝謝那些一直陪伴我的親人和朋友,和你們在一起活著,我很幸福!
讀《活著》有感15
打小時候《活著》就經常出現在我的腦海裡,電視劇《福貴》,電視劇《活著》還包括餘華老師的原著,我都有好好品味過。每一次回想,都能讓我再一次的回味到那股茶香。
在小學二年級時,晚飯後電視上《福貴》就是我最嚮往的地方,那時候我就在想:我要也是地主的孩子多好,玩其他人不敢玩的賭搏,對父親出言不遜也豪無顧忌。那時我很羨慕他。但是,後來他被龍二爺騙花了所有財產,父親也因此氣死。我又大吃一驚。回憶也變的斷斷續續,只是每天在想為什麼“福貴”能承受下來。到了高中,我接觸到了電影《活著》,一些破碎的記憶碎片又重新粘合在一起了。後面的福貴一下子改頭換面,從地主成了佃農,但他踏實肯幹硬是靠著五分地活了下來,反而貌似成功的龍二卻因為貪了富貴的家財被處死了。後來,我本以為福貴能擁有簡單幸福與家人享天倫之樂,他卻被拉壯丁上了戰場,又神奇般地與另一位重死掙扎的年輕戰友遇上了解放軍回了家與家人團圓。然後緊接著的就是兒子,女兒,老婆,孫子,女婿的相繼死亡,還都是他親手埋的!先後經歷了土改、人居公社化運動、文改、***,最後陪伴著的就是他身旁的那頭花牛。
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幕是福貴得知兒子有慶因為給縣長輸血卻被活活壓榨死,而新縣長卻是他隨他出生入死的戰友,兒子離奇死亡卻不能手刃仇敵只能憋在心底甚至擔心老婆接受不了又不敢告知。
他只能默默地親手葬送了至親,然後在“墳”前哭訴,可笑地害怕被發現,兒子墳前竟然沒有碑,如履平地。種種不可抗拒因素如同巍巍巨山緊緊的壓著他的肩膀,他卻總能站起來,也許他只記著要“活著”。因為“活著”就是最大的勇氣,而敢接受承受一切惡耗,讓他的精神肉體受到雙重打擊的挫折就是最好的證明。
高考後,我再次打開了《活著》,瞭解到了作者也是從別人那兒打聽的故事寫的書。也許“福貴”真實存在。也許,沒有並沒有這個人。但對我來說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透過這本書我深深地明白了一個道理:活著就是最大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