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關於莫言的《蛙》讀後感參考範文3篇
精選關於莫言的《蛙》讀後感參考範文3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精選關於莫言的《蛙》讀後感參考範文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關於莫言的《蛙》讀後感參考範文3篇1
窗外又是漫天的雪花,如此陰沉的天氣,很適合用一本好書和一堆零食來打發時光。
最近,莫言這個名字在整個中國真是鋪天蓋地,出於“附庸風雅”,我買了本他的獲獎作品《蛙》,用了一天時間拜讀完畢。
對於這樣一部作家醞釀十餘年、筆耕四載、三易其稿、潛心打造的長篇力作,我走馬觀花式的閱讀對作家似乎有點不夠尊重,對於小說想要表達的深刻思想,理解的也不夠透徹。但確定的是,我被小說感動了,幾次落淚,對於姑姑年輕時的執著和年邁時的懺悔我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對於王仁美、王膽等人的死深感痛心和遺憾……。
這部作品以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講述了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在描述了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鉅而複雜的歷史過程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生動鮮明、感人至深的農村婦科醫生形象;並結合計劃生育過程中的複雜現象,剖析了以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矛盾的精神世界。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記憶,而每一個身處當時的人,都會有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烙印。
精選關於莫言的《蛙》讀後感參考範文3篇2
前些日子,爸爸從六合帶回一本小說,小說名叫《蛙》,我心想,蛙有什麼值得看的?我們農村裡青蛙多得是,可當我看完這本書之後,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是。
《蛙》描述的是姑姑——萬心由——一名助產士最後成為一名計劃生育工作者,她專門與那些想超生的婦女們之間的鬥爭。結果使得如她的侄媳王仁美和張拳的老婆家破人亡。最後,晚年的姑姑充滿了不安與自責,每當夜晚,她聽到蛙的叫聲彷彿是成千上萬個嬰兒的哭啼聲和控訴。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慚愧。
記得四年前我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也有同樣的遭遇,媽媽因超生而東躲西-藏。我從小就一直待在媽媽身邊,從未離開過她的懷抱,我整天以淚洗面,後來生了一場大病,爸爸回來幫我掛了十天水。後來聽大人們說弟弟沒保住,而且房子又被拆了。媽媽回來以後我一點沒怪她,相反,我覺得媽媽是偉大的勇敢的!
媽媽是幸運的,書中的'王仁美因大出血而死亡,然而上天眷顧她的生命沒有輕易離去。媽媽回來時明顯瘦了許多,她看見別人的孩子總要抱一抱,我知道媽媽是在想念夭折的弟弟,每當這時我就心如刀割。20xx年一個新生命降臨在我家,這個家又充滿了朝氣!
中國作家莫言的小說《蛙》由四封信一個劇本構成,講述了“我的姑姑”一位平凡的鄉村婦產科醫生六十年來落實計劃生育的故事,描繪了一幅新中國波瀾壯闊的生育史。
精選關於莫言的《蛙》讀後感參考範文3篇3
最近有幸拜讀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一篇長篇小說《蛙》,該小說屬於莫言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曾經獲得過獲得過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小說講述的是鄉村醫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親是八路軍的軍醫,在膠東一帶名氣很大。“姑姑”繼承衣缽,開始在鄉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孃婆”們在婦女們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個又一個嬰兒。“姑姑”接生的嬰兒遍佈高密東北鄉,可喪生於“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嬰兒也遍佈高密東北鄉。姑姑一面行醫,一面帶領著自己的徒弟們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讓已經生育的男人結紮,讓已經生育的懷孕婦女流產,成了“姑姑”的兩件大事。
小說透過講述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反映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鉅而複雜的歷史過程。“姑姑”這個人物形象的確是十分鮮明,現代人已經無法理解當年那種偏執的狂熱。聖母和撒旦兩種因子吸附在她的一生中,在某種誘因下極端地釋放。手術高超迎接無數生命的婦科醫生、狂熱冷酷扼殺無數生命的計生幹部,這兩個面目和在一起就是“姑姑”。也許莫言想透過“姑姑”這個形象和計劃生育這個背景來反映人類靈魂中的善和惡的共存。在那個極端的時代,人類的惡就這樣被激發出來,做出許多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實,而且在做的時候還理所當然振振有詞。
從字面上來講,莫言在反思計劃生育政策,從深地來看是在反思人性。本書主要反映了作者對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的一種複雜和矛盾的心理,如今國家已經全面開放二胎政策,標誌著計劃生育階段性的改變,這也賦予了本書更深刻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