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心理學》有感

讀《教育心理學》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教育心理學》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教育心理學》有感1

  我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感想深刻。

  我認識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和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目的。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根據高中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選擇適當的教材,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或許你認為不經意的一句話,但在學生的眼裡分量是多麼重,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老師的讚揚和鼓勵,就是對他們的賞識,就是對他們的認可,就能給他們信心和勇氣,讓他們邁出成功的第一步。一兩個月,僅僅一兩個月,奇蹟就會這樣出現了,經過老師的鼓勵和表揚,那位受鼓勵和表揚的同學將帶著這個信念,去不斷的努力,總有一天他會真正成功的。我也會永遠帶著這個信念:“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去關愛我的學生,最後我要說的是:賞識你的學生,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欣賞孩子的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細微進步,讓他們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找到學習的快樂和自信,並真誠地幫助他們,那麼,奇蹟就會發生,壞學生、後進生都會變成好學生!關於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目的。教師為什麼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呢?透過讀書我知道了書中的觀點。

  第一,是因為教師要形成優秀的心理品質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所要強調的是,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才能知道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優秀的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

  第二,是因為教師要提高教育業務水平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這本書對此作了比較精簡的歸納和概括:

  1、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心理學問題比比皆是。但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2、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共產主義品德。學習過教育心理學的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按照共產主義的面貌來塑造一代新人。

  3、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也就是說,教師瞭解了不同時期、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才能助長學生的優點,矯正學生的缺點。教育的作用就在於發掘學生的優點,克服學生的缺點。

  可以科學地總結教育經驗,我覺得這也是第一點的基礎,是為提高教學質量作準備的。此外,本書還提到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總結法等,可以說從理論上歸納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具體有效的方法。總的來說,本書對於學習教育心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瞭解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是非常有幫助的。

  透過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我將會心理學裡面的知識,正確運用有效的評價和適當的表揚等正面引導的外因作動機的誘導,促使學生的認知興趣得到發展,形成穩定的、積極進取的人格特徵。讓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從而健全他們的人格和品德。

讀《教育心理學》有感2

  最近讀了羅伯特.斯萊文所著,姚梅林等翻譯的第七版《教育心理學》,收穫很大。本書內容體系完整,事例科學、實用,可讀性強,最有特色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透過大量的真例項證將各種理論與實踐緊密而明確地聯絡在一起,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不少啟示。

  課堂上,教師都希望學生能夠有序地舉手發言,而不是一知道答案就喊出來導致課堂一片混亂。對此,本書在行為學習理論這章中分享了這樣一個例子:

  一個二年級的小學教師,試圖教給學生如何表現出適宜的課堂行為。她說:“我們班存在一個問題,當我提出一個問題時,你們當中的許多人不是先舉手等待教師點名,而是直接回答,誰能告訴我,當我向全班提問時,你們該怎麼做?”其中有個學生的手舉到空中,說到:“我知道!舉手並安靜等待!”教師嘆了口氣,試圖忽視她,但班上只有她一個人舉手並越叫越起勁,最後只得叫她。

  其實,這裡面教師的做法就是錯誤的了,她實際上教給學生的恰恰與其願望相悖,不僅提高了那位學生不舉手就直接說出答案的可能性,而且也使該行為被其他同學效仿。

  看了這個例子,我感觸頗深,之前的教育實踐中,我所採取的許多教學方法多是沿襲傳統的。而這本書在對這些傳統的方法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指出那些我們原以為“理所當然”的錯誤。譬如,上例中就涉及心理學的一種行為理論——陽性強化法。它的原理是適應性行為出現時給予強化,如讚揚、獎勵等,以建立或維持某行為;適應不良行為出現時,則不予強化或有意忽略,以消除它。

  所以,在我們試圖建立一種行為習慣時,要分清哪些行為該強化,哪些行為需要忽視。在開始忽視某種行為時,可能會增加此行為發生的頻率,這是一種典型的消退爆發,持續地忽視不適宜的行為才是最適當的課堂管理策略。可惜的是,我們最終會放棄忽視,像例子中的教師那樣,在不經意中就給學生傳遞著這樣的資訊:只有大聲地回答問題並且堅持喊叫才有可能獲得強化。

  將心理學與教學相結合,就能科學地分析教學過程,認識教學過程中心理活動的實質、規律和作用,從而藉助心理學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智慧的發展狀況,以利於教學。

  五年級的資訊科技課堂上,我正講著課,一個男生突然“啪啦啪啦”的把鍵盤敲得一陣響,使得全體同學的目光齊刷刷地朝他看去。

  這時我該怎麼辦?訓斥他?忽視他?讓他去辦公室?向全班同學解釋他的行為干擾了正常教學,破壞了開學初全班同學制定的課堂規則?這些都是很常見的應對不良行為的措施,而且每種措施相對應的心理學上的解釋是不同的。依照書中所談,我沉住氣,認真地分析場景:當他搗亂時,大家的注意力全都轉移到他那,而他呢,正得意洋洋地享受這種目光聚焦的感覺,這表明他在尋求同學們的關注。這時我如果訓斥他,可能會增加同學們對他的注視,進而會獎勵他的搗亂行為,所以正確的做法就是忽視該行為。出乎意料的是那個學生看到我沒理他,照常上課,其他同學也沒看他,竟也停止了敲擊。

  看來有效的教學既不是一些雕蟲小技,也不是一套抽象的原則;相反,它是把理解透徹的原理明智地應用於實踐,滿足實踐需要。理論聯絡實踐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本文作者所說,不管教師的哲學觀是什麼,他們必須精通多種教育教學方法,並加以有意識地使用,而不能盲目跟風或非此即彼的簡單套用。教師應該立足於對教育物件的瞭解,開闊視野,用科學的理論來指導教學實踐,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

  除了行為學習理論,本書作者在發展理論、學習的資訊加工理論和認知理論、學生多元化理論、有效教學理論等方面也都進行了相應的闡釋。書中的每一個例子都是那麼鮮活,淺顯易懂,不勝列舉。除此之外,本書配有卡通圖畫,增強了該書的可讀性及趣味性。同時提供豐富的網路資源及其他教學輔助資源,為讀者提供有效的導航。也使一線教師能夠短時間內積累經驗,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讀《教育心理學》有感3

  合上書,難免有些思緒萬千,真的,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感覺。想一想畢業已經二十多年了,當重拾《教育心理學》時,我突然發現自己對教育心理學的掌握竟是那樣的薄弱,似乎都有些陌生了,不僅僅是從量上掌握不足,從質的提高上更是難以提起。再加上我們學校正在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靈動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更加讓我感覺到自己能量上的不足。的.確,加強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彌補這麼多年的不足,是提高修養的捷徑之一。

  總的來說,這本書用一定的篇幅講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似乎有些枯燥乏味,但往後閱讀就會發現其內容還是緊密結合了中小學實際,不僅解決了學生的心理,實際上也解決了老師的部分心理問題;不光是解決了教育教學問題,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似乎也涉及到了一定生活問題、道德修養。

  寫至此,我不得不說一些題外話,說一說自己的從教之路:

  一是以前我講究的是如何教好,如何上好,於是,才能往往發揮到極限,又是唱又是跳,又是畫畫又是講故事,聲情並茂,聲淚俱下。愣是靠自己的表演吸引著學生的目光。問題是表演一旦不被認可,那麻煩可就大了去了。

  二是我怎麼講已經編寫好了教案,設計好了計劃,一切都按部就班,學生就這般讓老師牽著鼻子,認真的走完四十分鐘。問題是人人都願意被牽著鼻子嗎?一旦有走神兒的出現,我的威嚴就會發揮得淋漓盡致,往往許多人就會被逼上梁山,說是我要學,實際往往會變成要我學。

  三是《教育學》上講究的是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引導,實際上學生心中有多少疑問,他們的層次如何,我很少去備學生,一堂課下來,主體到底動了多少?到底調動了他們多少積極性?仔細體會其中之味 ,似乎有點皇上不急太監急的味道。

  四是很是辛苦。課堂上疲憊不堪,課後大量習題伺候,學生寫的是人困馬乏,我也改的筋疲力盡。提高是提高了,但靠的是加班加點,靠的是犧牲自己和學生休息鍛鍊的時間,是以知識為本位,分數為本位的“高汙染,高消耗”的教育。這種情況下,並沒有考慮我和學生的身心健康。

  透過本次的讀書學習,針對自己在教學中的弊病,我深深地明白了,心理教育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構建相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作為教師不僅僅是要傳道、授業、解惑,不僅僅是將幾道題,寫幾個字,更要注重學生心理方面的發展變化,深入學生內心深處,與學生交朋友,仔仔細細地全面的瞭解學生,這樣才能做學生的貼心人,才能不怨天尤人,自己的教學思想才能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才能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採取相應的措施,才能使“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等教育理論落在實處,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正正經經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我也明白了,心理的發展變化往往會影響學生的情緒,也會影響教師自己的情緒。尤其是面對後進生的時候,我們的心裡往往會失衡,我們的語言往往會表達的尖酸刻薄。先拋開自己這方面的修養不說,作為教師要明白自己情緒背後有沒有過度的期待,如果有,必然會影響自己在教學中的表現。俗話說:“欲速而不達”就是這個理。因此,老師必須耐心的想一想,自己的所想所作是否有利於是想自己的教學思想,是否有利於知識的傳授,如果自己的心理並不健康,我們就得努力使自己走出精神的牢獄,做傷痛的終結者。要不然,自己心裡的問題都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又如何去面對心理並不成熟的孩子呢?這就使我不由得想起了趙本山所表演的那個小品,諷刺一些人自己心裡就有病,反而給別人看心理,裝模作樣的去做心理醫生,結果,沒把別人的病看好,反而使自己昏厥於地,讓人貽笑大方。

  因此,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一定要在處理班級事務時,做到時不走極端,情緒上不大起大落,不在個人的利益上斤斤計較,從而使自己心態平和,使自己懂法知法,進而就會高高興興上班去,快快樂樂回家來。在人與人之間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氛圍。我一定要用心去聽孩子的苦衷,去接納孩子的感受,不輕易去否定孩子的感受,絕不輕易的下結論,俯下身子,去理解和明確孩子的感受,注意自己的言行,協助孩子表達內心的感受,幫助孩子疏導不良情緒。使每一個孩子充滿快樂、充滿激情、充滿陽光、進一步提高自己教學的主導性、針對性,主動而科學地駕馭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一步豐富教學藝術。有一句話說得好:用你的眼睛去發現美,你就會發現許多。話又說回來,如果你用眼睛去發現醜,那麼你的心靈就會被灰塵矇蔽。

  當然,學生的心理變化更是千變萬化,百人百性。由於他們的天真、敏感、好奇、心智不成熟,他們還不會找到合適的途徑來調節自己的心理,還找不到合適的途徑來發洩自己由心理所產生的負面情緒,所以更需要來自老師的關心,更需要合理的疏導。否則,他們由心理所產生的負面情緒往往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交友一系列息息相關的事情。孩子就算是沒有影響他們的學習,但心理上的情緒久而久之也會結成一定的疙瘩,造成這樣那樣的心理疾病,就算是重點大學畢業畢業,但心理上的陰影也會伴其一生,從這一點上來說,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學生嗎?

  事實證明,自從讀了這本書後,我在靈動課堂的實踐中也有不少的收穫,對我校在靈動課堂所實施的一些新的做法找到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就拿最近的一件事來說吧:我班有一位學生叫王宇豪,學習的積極性並不高,即使要到講臺做展示,也總是哼哼唧唧,詞不達意。以前我總是與其家長聯絡,夾七夾八地訴說一通。然而就在最近的一次打飯時,我與孩子們一起排隊,唯有王宇豪同學將勺子遞到我的手上,讓我先打。對於他的這種做法,我在與家長聯絡時,反覆地肯定孩子懂事,有禮貌。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沒想到王宇豪變了。從此,他總是積極地參與班級的一些事務,包括髮言,幫助同學。他的成績也是一路飆升。究其因,我想這應該是孩子心理上起了變化,我的一句簡單的話與往日對他的否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的肯定觸動了他心裡那一塊溫柔,開啟了他追求進步之門,讓孩子由被動走向了主動。可見,一句話能把人說笑,一句話能把人說跳就是這個理!學習教育心理學,掌握孩子心理真的如同我們中醫上的治病,痛在頭上,也許病因在腳上;痛在腳上,也許病因在腰啊!

  總的來說,在以後的日子裡,我還要繼續閱讀不同版本的教育心理學,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質,進一步深入學生,掌握孩子品德形成的規律以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正確把握適當有效的評價,不斷健全孩子的人格,促進他們的心智發展,為我校在靈動課堂教學的模式中發揮出自己應有的力量!

讀《教育心理學》有感4

  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感想深刻。我認識到了教育不僅僅是教學,教學過程中的心理輸導也是至關重要的。

  教師學習教育心理學,是為了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根據中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選擇適當的教法,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或許你認為不經意的一句話,但在學生的眼裡分量是多麼重,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老師的讚揚和鼓勵,就是對他們的賞識,就是對他們的認可,就能給他們信心和勇氣,讓他們邁出成功的第一步。一兩個月,僅僅一兩個月,奇蹟就會這樣出現了,經過老師的鼓勵和表揚,那位受鼓勵和表揚的同學將帶著這個信念,去不斷的努力,總有一天他會真正成功的。我也會永遠帶著這個信念:“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去關愛我的學生,最後我要說的是:賞識你的學生,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欣賞孩子的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細微進步,讓他們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找到學習的快樂和自信,並真誠地幫助他們,那麼,奇蹟就會發生,壞學生、後進生都會變成好學生!

  教師為什麼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呢?

  第一,是因為教師要形成優秀的心理品質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所要強調的是,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才能知道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優秀的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

  第二,是因為教師要提高教育業務水平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這本書對此作了比較精簡的歸納和概括:

  1、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心理學問題比比皆是。但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2、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共產主義品德。學習過教育心理學的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按照共產主義的面貌來塑造一代新人。

  3、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教。也就是說,教師瞭解了不同時期、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才能助長學生的優點,矯正學生的缺點。教育的作用就在於發掘學生的優點,克服學生的缺點。

  4、可以科學地總結教育經驗,我覺得這也是第一點的基礎,是為提高教學質量作準備的。

  透過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我將會心理學裡面的知識,正確運用有效的評價和適當的表揚等正面引導的外因作動機的誘導,促使學生的認知興趣得到發展,形成穩定的、積極進取的人格特徵。讓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從而健全他們的人格和品德。

讀《教育心理學》有感5

  這個學期,我閱讀了皮連生教授的《教育心理學》。這本書具體闡述了教學設計的含義、意義和特點,簡要介紹了教學設計的起源、發展和未來趨勢,系統地梳理了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概括介紹了教學設計過程模式,它將心理學中的學習論和教學心理學的內容滲透在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是從事教學設計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的重要文獻,也是語文教學設計研究的重要參考文獻。其最大特點是提供了比較詳盡的教學設計的學習論基礎和比較完整的教學設計的理論正規化。讀完之後覺得很有收穫。下面是我對書中內容的一點認識。

  首先,關於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心理學作為研究人的心理現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其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體系中與教育工作關係最密切的一個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麼的,就需要對它的物件、性質、內容、範圍和任務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關於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目的。教師為什麼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呢?我在讀完以後有這樣的認識:第一,是因為教師要形成優秀的心理品質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所要強調的是,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才能知道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優秀的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第二,是因為教師要提高教育業務水平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對此作了比較精簡的歸納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心理學問題比比皆是。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品德。學習過教育心理學的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學地總結教育經驗,我覺得這也是第一點的基礎,是為提高教學質量作準備的。

  讀完這本書收穫良多,對我也深有啟發。其中頗為深刻的是:

  一、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與思考,要培養學習閱讀的習慣,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讓知識活起來。同時也是在培養一個有思想、會思考的人。

  我們面對的學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機器,所以,老師不僅要告訴他們閱讀的重要性,更要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現在很多學生,學習一篇課文就是一篇課文,做一道數學題就是一道題,換一種問法就不會了,學習很機械,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把握學生心理,站在學生的角度多考慮問題,教給他們方法,讓他們學會閱讀。並在閱讀中樹立自己的觀點和思想,不做一個人雲亦云的人。

  二、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關注學生的思想與行為。

  現代社會需要的是複合型人才的,而不是“高分低能”或者是“高智商,低素質”的人,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平時的工作中,不能僅僅把分數當做評價一個學生好差的唯一標準,更要關注學生的思想。老師要像警察,能發現學生變化的蛛絲馬跡;老師要像良醫,能夠對症下藥,醫好學生的“頑疾”;老師要像慈母,用愛心對待每一位犯錯誤的學生。

  三、要將教育學、心理學融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教育學、心理學是每一個出身的教師的必修課,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面對問題學生,我們有可能急噪,有可能“恨鐵不成鋼”,有可能惡語相加,有可能冷嘲熱諷,以至於出現了適得其反的教育效果。我相信每一位老師都是會從讓自己的學生學好這一點出發的,為什麼現在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報道教師和學生矛盾的事件,甚至是劍拔弩張、以血的教訓換來我們深思的事情越來越多呢?我想關鍵還是要靈活運用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四、要研究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有針對性地施教。

  “現在教師所面對的學生,還這麼不懂事。”其實換個角度想想他們畢竟還是孩子。所以對待學生,我們要研究他們這個年齡段的人的共性,還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問題來因材施教。

  五、學習與勞動相結合。

  也就腦力勞動要與體力勞動結合起來,效果更佳。

  教給學生科學用腦,提高學習效率,不做無用功。既做一個懂得生活的人,又做一個懂得高效率工作的人。

  讀書的目的在於運用。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盡力地將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切實的應用到語文教學和班級日常管理中去,以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讀《教育心理學》有感6

  在“全名閱讀”與“書香校園”活動的感召下,我也主動地參與的活動之中,捧起了久違的書籍,思緒萬千,書是人類的朋友,讀書使人聰慧,使人明理,使人進步,我經歷月餘的時間,記下百餘頁的筆記,把劉國政主編的一部《小學教育心理學》終於讀完了。去閱讀與學習的過程,感悟頗深。

  《小學教育心理學》一書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突出了小學教育教學的特點,理論聯絡實際詳細,具體地從學習動機,知識技能學習,學習策略到讓教育和品法形成等學習心理學理論,也闡述了教育心理學群體心理學,差異心理學理論知識,書中例舉大量小學教育,教學案例和實驗資料,使閱讀者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特別是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許多著名的教育家的理論和觀念點,讀起來讓人耳目一新,也使我們對小學教育教學的理念,從中真可謂受益匪淺,其樂無窮。

  此書共十二章四十四小節詳細具體的闡述了小學教育教學的基本心理活動規律對提交我們從教技能,指明瞭方向,擴充套件了教育教學思路,也為廣大教師避免走彎路開闊視野,提交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積澱無窮的動力。

  讓我們共同攜手,以書為伴以書為友,讓閱讀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旋律,感受閱讀的樂趣。

讀《教育心理學》有感7

  身為老師,相信大家對《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是再熟悉不過了,各自家中都會有好幾個版本的書籍,最新購得的這一本來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它能寫出什麼新意?帶來什麼新東西呢?滿心期待著。

  開啟目錄,是既熟悉又新鮮的感覺,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實驗、艾賓浩斯的記憶遺忘曲線實驗,師範學習時便已在腦中刻下深刻印象;布魯納的認知學習實驗、皮亞傑的認知發展實驗,是在參加工作後漸漸熟識起來的;鄧克爾的功能固著實驗、柯爾伯格的道德兩難實驗,則是些不折不扣的新朋友。書中給這些心理學史上的經典實驗加上了“學習即條件反射”、“期望導致結果”、“發現中學習”這樣的標題,直截了當地告訴你“是什麼”、“該怎麼樣”,光是看目錄都覺得大受裨益。

  收穫一:知其所以然

  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我在班中建立了一套獎勵機制,大致是:10個√換一顆☆,10顆☆換一個印章,10個印章換一樣小禮物。讀到米斯切爾的延遲滿足實驗後,方才明白這樣做背後的深層意義:延遲滿足能力從小就有,能夠自我延遲滿足的人,更善於調控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擁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多的未來成功的希望。因此,培養人的自控能力,必須從小抓起,要讓孩子從小就習慣於需求的延遲滿足,適當的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抵制誘惑。孩子的進步離不開表揚和獎勵,家長和教師要學會延遲獎勵策略,當孩子有很好的表現和取得進步時,可以給他一個累積獎勵的標誌,等累計到一定階段後再進行獎勵。透過這樣的獎勵方式可以強化延遲滿足行為。

  收穫二:落到實處

  有句話說得好:“無論什麼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錯,第二次就容易做錯。”這是什麼原因?洛欽斯的“第一印象”效應實驗很好的闡述了這個問題,讓我從根本上了解了“第一次”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開學時的首次師生見面,我會打好招呼,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親暱地摸摸孩子的小腦袋,多說些讚許的話,這些舉動雖小,但會讓學生感到被重視的溫暖,為今後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基礎。特別對於所謂的“差生”來說,這是師生良好溝通的開端。另外我還要組織好第一次早操,上好第一節課,批改好第一次作業,做好第一次批評和獎勵……

  一直以來,在教學過程中我能注意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改進教學方法,研究並解決各種教學問題,但一直都是就事論事,沒有從學生的心理層面上來思考。事實上,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心理學的因素對學習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只有瞭解了學生的心理,再去研究“教”與“學”,再去建構課堂,才能讓我們的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古人有云:“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就是這個道理。

  教育心理學就好像是我們教學的源頭活水,汲取這源頭活水,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教學,真正實現靈活、高效、學生樂於參與的生命課堂。書本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而我們所要做的便是用心學習、用心實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