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的智慧》有感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教育的智慧》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算算離自己當小學生的日子的確有些年歲了,這日子還算得上的長,並且越來越長。換句話來說,和小學生之間的代溝也越來越大……
初讀李鎮西先生的《教育的智慧》一書,只覺書中字字珠璣,每每能認真品讀,總能聯想到自身,從而受益匪淺。在讀的過程中,總能感受到李鎮西先生對於“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重視與真正落實。我想,要以“學生為本”,我們得再次當回小學生。
當我還是個小學生的時候,面對老師的批評會不會覺得很糟糕?面對老師的談話會不會很緊張?面對老師的誇獎是不是很開心……諸如此類的種種情景,只有設身處地地去思考,方能真正明白學生。例如學生為什麼會一直重複的犯錯,還犯同一個錯誤這件事。
理論家告訴我們學生是發展中的人,他們的發展是螺旋往復的,所以重複犯錯是必然的。想想自己之後發現小時候我重複犯錯是因為在某一個情境中讓我瞬間遺忘了所謂的道理,錯誤發生了也立刻知道自己的不妥。是不懂嗎?是忘了。那老師還用再重複講道理嗎?沒有必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原因,同樣一個重複犯錯的問題,若細細問來,估計答案五花八門。這裡的當個小學生,是能夠靜下來聽聽孩子的聲音,這前因後果只有弄清楚,理順暢方可找到“病因”。
再說為什麼老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我們暫且不從理論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依舊從自己是個小學生的角度來說說。作為一個小學生,早上七點起床,晚上八點睡覺,在校學習時間佔據主要位置。在學校中,聽老師講又佔了大部分的時間。那麼,單個孩子聽老師講話的時間每天有多長呢?除去上課時間,課間的十分鐘要上廁所,要交作業,要出去叫一叫、跑一跑,那麼能跑到老師邊上的時間更少了,何況老師課間還要休息。如此算下來,課上的點評真真顯得尤為重要,那是一天當中大部分學生唯一能聽到老師對於他一對一的點評了。當年的`自己,是否也是因為老師的一句誇獎而興奮一整天,因為一句批評而悶悶不樂呢?所以,教師說話前應先當一當自己的學生,先體驗一把這話帶來的影響和效果,然後再說出口。
做一專科的教師如此,做一個班主任更應如此。班主任由於其地位的特殊性,其話語權含有更高的影響力。怎麼處理學生的矛盾,怎麼組織班級活動,怎麼讓孩子能夠自覺學習,怎麼形成良好的班風等等瑣事都需要班主任一一處理,如果班主任出口便是惡語相向、冷嘲熱諷,必定能傷透孩子的心,這好班風也無從建起。我總是在回想,我喜歡什麼樣的班主任,當年我的老師又是因為什麼原因讓我不喜,又是因為什麼讓我印象深刻……因著自個兒和現在的孩子之間還隔著些年歲,也經常和孩子共同探討他們對一個班集體的喜好。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的建立,如果光是班主任忙前忙後是收效甚微的,把這些小兵們用好才是制勝的關鍵。這便是把自己當成自己的學生,和他們一起思考自己的班級該如何變更好。
專業發展的道路上,我們學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從而慢慢丟卻了自己身上的那點兒“學生味”。如我們所願,我們越來越像一個教師,學生也越來越像自己的學生,而這師生之間,決不可劃出楚河漢界,一旦被學生認定為對立面的老師,這課即使上的再精彩也是枉然。而那些從書上汲取到教育的智慧,也只有真正能在我們的教學生活中得到運用並行之有效方能稱為智慧。我從李鎮西先生處學到的最重要的智慧便是——當個學生,這一辦法簡單且著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