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曾國藩的700字讀後感

有關曾國藩的700字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曾國藩的700字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曾國藩的700字讀後感1

  讀完了這本以史實為材,又帶一些小說特質的曾國藩傳,感觸很多。曾公是一位讓後人尊敬的偉人。

  第一,曾公的識人,培養人的能力。個人感覺跟早年其擔任刑部侍郎有關,透過察言觀色,從言談舉止的細節把握一個人,培養了大量人才。

  第二,曾公強大的自律能力。感覺他的這種自律甚至達到了死板的地步,多年如一日的記日記,身居高位依舊簡樸如初,公事再忙也要對詩歌字型的磨鍊,名聲顯赫而對妻子始終如一,佩服。

  第三,曾公對後人的教育堪稱典範。首先他因材施教,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自己的後代,那個年代,擁有開放的心態,讓後代學習英語,算學。另外,傳於後世的曾國藩家書,看出曾公對家庭的重視。家國事業是要並重的。

  第四,曾公對家國的忠誠。在本書末尾,唐老師藉由山人道士之口,委婉表達了曾公愚忠。的確,個人也感覺曾公若能揭竿而起推翻清王朝,歷史又會是怎樣。但我感覺曾公屬於封建時代的人,其思想有其侷限性,倘若真推翻清王朝,他會建立一個怎樣的王朝,況且,假若其真這麼做了,歷史上還會是現在的曾公嗎?

  第五,曾公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一個科舉出身,官職一品的封建社會大官,能夠早早洞悉科舉的弊病,積極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推進洋務運動,這胸襟與格局讓人欽佩。

  還有很多值得借鑑學習的地方,有些東西只有走過才能更好的`體會,哈哈一些讀後感,有失偏頗。

有關曾國藩的700字讀後感2

  以前對曾國藩的印象停留在曾國藩家書上,雖然並沒有真正讀過曾國藩家書,但是從零零散散的資訊中對曾國藩形成的印象總體上是正面的,某種程度上有點先入為主,覺得曾國藩在立功立德立言三方面均堪為楷模。

  讀了唐浩明的三卷小說《曾國藩》,在結尾部分透過左宗棠之信,康福之思,陳廣敷之言表達了作者對曾國藩的評價。真實的曾國藩到底如何,當然需要從歷史中探尋,但是嚴肅的文學作品也可以提供一個視角。

  左宗棠之信贊曾國藩知人善任,並從正面肯定曾國藩的尊君敬上。也就是說,曾國藩立功方面成績斐然,透過鎮壓太平軍、推舉人才、舉辦洋務,使清朝實現了短暫的中興。雖然並沒有解決專制統治的根本問題,也談不上客觀地看世界,畢竟比同時代的人走在了前面。

  陳廣敷則對曾國藩之愚忠持否定態度。從一個在野之人的角度,從儒家學說的另一面否定了曾國藩。也就是說,曾國藩的立言及依其言之所為並不完全符合儒家觀點,儒家認為,當天子無道時,在天道助推下,臣下犯上進而另立新朝也是合理的。當然,即使不愚忠,改朝換代在儒家理論下,不可能產生質變,仍然是王權專制。

  而康福則看到曾國藩權詐與失信的一面。也就是說,曾國藩在立德方面是有瑕疵的,而且不僅僅是瑕疵,而是與其言相悖的大的失德,應該可以將其理解為是法家的權變與機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