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戰略讀後感
藍海戰略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藍海戰略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想大家最想知道的是何為藍海戰略吧?其實如果把它翻譯為:另闢蹊徑,可能就沒有一箇中國人會有理解困難了,但也許那樣它就抄不熱了吧——這個市場好象很奇怪,一個創新且有智慧的概念不一定會被抄熱(如陳祥星博士的著作《股東、經理、人力資本——有限公司治理的永恆主題》中提出的“管理利潤”概念,我個人認為是相當獨到的見解和創新),但一個古老的概念翻個新花樣,進行一下名詞創新,可以很快被抄的很熱很熱(如藍海戰略,六頂思維帽,現在又進行了名詞創新了,叫“水平思考”)。
言歸正傳,繼續讀後交流:書中引入的藍海概念是與紅海對應的,所謂紅海就是現今存在的市場空間,在這個市場上,企業進行著血腥競爭,企業流的血把海染紅了,所以叫紅海;而藍海是現今還不存在的產業,是未知的市場空間,等待人們去另闢,因為還沒有人開闢過這片海洋,所以它是原色:藍色。
你可能會想,哪裡還有蹊徑等我另闢啊?作者指了個方向:從和對手競爭現有客戶,轉向開墾“非客戶”這塊處女地——別總盯著現有市場爭的你死我活,要滿足現有客戶的唯一辦法就是讓他們付更少的錢,取得更大的效用,這種客戶把許多企業的血都快放幹了,海都染紅了。
誰都想開發非客戶啊,怎麼做呢?該書教你四步動作:1、找出現有產業供需要雙方都認為理所應當的元素,看看需要剔除些什麼(這樣做的目的是放棄現有市場或降低成本);2、看看哪些元素可以降低標準;3、看看哪些元素需要增加標準(另闢蹊徑,吸引非客戶);4、看看要增加哪些新元素。——說起來好象挺容易——然後把這四步動作畫在一張稱為戰略佈局圖的二維座標圖上。圖畫起來挺費勁的,就請同志們翻一下書吧,我不畫給大家看了。但在這裡,我有一個特強烈的感覺,那就是人家善於包裝概念和形成工具,這個圖,其實就是拉成直線的雷達圖。洋諮詢使用了一下雷達書,把許多企業整的一愣一愣,連寫年終總結和同事對比優劣都用雷達圖呢;而該書把雷達圈拉成一條直線(直線有利於增、減相關點,就是前面說的增加、或剔除元素),就又把咱全國人民搞的一愣一愣,真牛啊!——這種牛咱們真要學——縱使百年陳酒香,怎敵十米曲巷深,多冤啊!
以上是讀第一章的感想,第一章是介紹藍海戰略;第二、三章分別是制定和執行藍海戰略。看來看去,就是一些企業另闢蹊徑,創造成功的案例,和一些企業沒闢成功的案例。其中成功者另闢蹊徑的奇思妙想的確讓人讚歎,讓人稱奇,但是我想,他們沒有一個是遵照藍海戰略想出這些好主意的,而是藍海戰略作者研究了他們的案例,總結了他們的成功經驗——另闢蹊徑,放棄別人做爛了的,做別人沒做的——如此而已。這是一個前後順序的問題,如果這些成功者是遵照藍海步驟想出好主意,另闢蹊徑成功的,那這一戰略工具應很有說服力了;但如果該工具只是總結了一些前人成功的經驗,那就需要在心裡多嘀咕兩句了。我嘀咕一陣後得出的想法是:不知道當下的企業家們遵照藍海戰略教的'四步動作是不是真的能開闢藍海,只知道想另闢蹊徑者千千萬,成功者鮮,而把成功者的經驗歸功於另闢蹊徑,似乎邏輯上似乎不那麼成立。
點滴愚見,恐多有不妥,歡迎切磋
讀完《藍海戰略》一書之後,受益良多,對固有的思維方式衝擊很大。
“紅海”“藍海”在戰略上進行區分,讓我們的眼光不再僅僅停留在原來認為必須攻克佔領的堡壘上,我們可以“無中生有”,透過一系列創新、炒作,引導、開發消費者新的需求,開闢新的市場空間。實際上,我們已在運用《藍海戰略》,比如我們推出塔扇系列。資本的本質是追求利潤,隨著“藍海”的發現、佔領,競爭者的跟進,“藍海”也會變成“紅海”,而原來的“紅海”也有可能轉化為“藍海”。消費者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可以引導的,市場空間無限大,總會存在“藍海”,只是缺少“發現”。
企業文化,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這是我們衝鋒陷陣的槍彈,才是企業的根本。在“紅海”中取得領先份額,才是真正的王者,提升核心競爭力,不逃避、直面競爭,並最終取得競爭者的尊重,才是用兵的正道、王道。個人認為“藍海”是劍走偏鋒,是“奇”道。奇正結合,方能百戰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