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邊界讀後感-讀後感
理性的邊界讀後感-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理性的邊界讀後感-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們對世界瞭解得越多,越投入,我們對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對我們的未知的瞭解,就越是清醒、詳細和清楚。神秘未知的事物總是令人著迷,持續吸引著人類的注意力。這些我們不知道或不瞭解的事物激發著我們的興趣,而我們無法知道的事情更令我們心馳神往。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人類這種對於未知的研究和探索,推動了科學和哲學兩大研究領域的進步,已知領域越來越多,未知領域的各種神秘越來越少。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理性是有邊界的,一些未知領域的事物我們無法理解,是因為超過了理性的邊界。這本書解答了三個問題:什麼是理性的邊界?這些邊界為什麼不可逾越?哪些是理性的邊界的真實案例?書中從不同的領域包括科學、數學、語言、哲學等角度列舉了部分案例來證明理性有邊界的。
作者是美國科學家諾桑·亞諾夫斯基,美國數學家、物理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紐約城市大學計算機和資訊科學教授。他繼承數學大師塞繆爾·艾倫伯格“範疇論”的衣缽,並在量子力學、哲學和語言學方面發表了大量研究論文,獲得了美國科學和數學界的多個獎項。亞諾夫斯基在這本書中,用其豐富的數學知識,解讀了量子的奇異性、相對論的意義、混沌理論的誕生過程、無限大的不同層次、無法用正常方法解決的數學問題、正確但無法證明的事實,為我們展示了理性的極限。作者在案例的講解中,先是用日常通俗的語言將複雜的問題簡單的闡述,然後用相對容易理解的哲學觀點來分析,最後以大量抽象的數學推理過程來證明作者的觀點作為結束。書中發問:倘若物理規律的引數發生些微變化,將會如何?答案,已經揭曉。如果引力再強一些,恆星會更快地坍縮成黑洞,沒有時間形成生命所需的碳、氧等重要物質;引力再弱一些,恆星和行星就不會聚集,核合成過程不會發生,同樣沒有生命必需的構造單元。如果地球再靠近太陽一點,生命所需的所有水分都會汽化;相反,軌道再遠離太陽一點,地球上的水就會凍成冰,生命仍然不可能存在。因為書中充滿了大量的數學證明、推理過程,這部分內容讀起來非常深奧,需要有一定的數學知識背景才能看懂。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讀懂作者的思想和觀點。
一、什麼是理性的邊界?
作者在書中探尋一些無法解決的數學和物理學問題,在探索各個領域的終極問題時,我們不難發現認知的種種侷限性。亞諾夫斯基把種種侷限性彙總後,發現眾多不同方面的侷限性擁有相似的模式。這些侷限表明,我們對自身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的樸素直覺是錯誤的。我們對宇宙及其性質的思考方式必須升級。每個物體都有一個客觀定義,這是我們的一條基本假設,但它需要被重新評估。我們、我們的世界,以及我們用來描述世界的科學和數學,這些事物之間的關係並不簡單。從而提出了理性的邊界的存在。書中對理性的邊界解釋為4種情況:
(一)物理的限制。理性不允許存在特定的物質物件或者物質。本書開篇講了一個比較簡單的國際象棋棋盤中擺放多米諾骨牌的小實驗故事,最後到複雜的量子力學,讓我們看到某些特定的物理現象運用計算機也是無法實現的,宇宙的物質世界受到了理性的束縛和限制。
(二)思維構造的限制。理性不允許存在某些特定的`概念和思維構造。這裡的思維構造可以指語言。書中舉例提到了很多自相矛盾的語言,諸如“我在說謊”;“這句話是假的”等;讓我們認識悖論和自指悖論,在超級燒腦的邏輯思維中我們認識到了什麼叫做語言悖論。同時,這種語言悖論還能延伸到數學領域的數學悖論等,他們不同於物理限制,他們是人類思維構造的限制,導致了這些語言悖論和數學悖論的存在本身是毫無意義的。所以,我們必須保證我們的思維構造本身沒有矛盾,才能用它來描述我們的物質世界。
(三)可行性的限制。第三類限制有別於前兩類限制,沒有前兩類那麼絕對和根本。不是說物質或者思維構造根本不存在,相對它們存在的可能性極不可行。例如,在書中提到了某些計算機問題,需要數萬億世紀才能解決,雖然計算機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從可行性的角度考慮,這個時間長度超出了人類可以接受或者行為的能力。
(四)直覺的限制。這類限制是指我們研究者自身的人直覺的缺陷導致的限制。不能否認的是在認知世界、研究世界的過程中,和人類自身的認知存在密切的關係。我們看到的世界取決於我們觀察世界的方式,我們實驗的結果取決於我們做什麼樣的實驗,我們得出的問題的答案也取決於我們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如果我們的直覺有限制,就很難去突破。
二、什麼是理性?
不論是科學研究,還是哲學研究,什麼樣的推理過程能確保我們不會得到矛盾或者推匯出虛假的事實,我們要能夠總結出哪些推理過程會導致壞結果。這是理性在探尋世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幾千年來哲學家們提出了很多理性的原理並討論了它們的性質。還有很多區分人類理性與動物推理和計算機推理的嘗試。然而大部分思想家都認為理性擁有一種性質:不能用理性推匯出矛盾和虛假的事實。無論何時,只要我們假設某些概念然後推匯出矛盾,我們就立刻知道假設是錯的。宇宙就是不會允許矛盾。一種性質不可能既是真的也是假的。類似地,如果我們推匯出了為假的事實,我們就知道某些假設或推導過程是錯誤的,我們的推理就是毫無價值的。
理性就是一系列不會導致矛盾和謬論的過程和方法論。任何不會將我們指引到矛盾或者謬論的過程都是正當的理性。假如我們得到了矛盾或者謬論的時候,我們就逾越了理性的邊界。透過定義理性的邊界,我們重新定義了理性。
三、時間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古典哲學家齊諾(Zeno)表示我們對空間、時間和運動的常規認識需要做更深入的分析。量子力學已經教會我們,知道者和被知道的事物之間的關係並不簡單。物理學的這一分支向我們展示,世界比此前設想的關聯更緊密。研究者發現,我們對於無限的簡單直覺是錯誤的,需要修正。相對論表明,我們對空間、時間和因果關係的認知是錯誤的,需要更正。
由於我們不知道什麼會導致錯誤,什麼不會導致錯誤,所以我們對理性的定義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時間。曾經被認為合乎理性的東西將來可能會被發現導致矛盾。實際上,縱觀歷史的長河,曾被認為是科學的東西后來被發現是謬誤,這種情況已經出現過許多次了。相反情況,一些觀念剛開始被認為是愚蠢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成為理性和科學的一部分,這種情況也發生過很多次。所以,我們可以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得到與理性、科學和數學有關的更多經驗,也就更加了解理性的邊界。我們更加了解錯誤的直覺以及導致謬誤預測和矛盾的過程,於是理性的邊界和定義也就變得更加清晰。
四、什麼是理性之外的世界?
我們的物質世界充滿了邏輯、理性、推理的科學世界,但是我們的思維世界除了我們剛才說的理性之外,我們還有情感和感覺,這些非理性的東西。當我們運用自己的感覺和情感時,我們就已經突破了理性的束縛,這也就是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總是最難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一臺計算機那樣理性的運轉,也就不會有人際關係學了吧,生活也變得單調起來。
當我們搞明白什麼是理性和理性的邊界之後,我們一定也很想知道理性之外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儘管我們一再強調、提醒自己要在理性範圍之內研究這個世界,防止出現矛盾和謬論,任何逾越理性邊界的物質和思維都要持有謹慎態度。但是我們的研究處在理性之內,會不會錯過什麼?理性之外的世界對我們都是未知的,理性之外的世界就一定是不合理的,矛盾的嗎?
這本書討論的話題看起來是一個哲學的話題,但是作者卻用科學的分析、嚴謹的推理幫我們找到一個理性的答案。雖然我們仍無法準確的判斷哪些科學可以超越理性的邊界,雖然不是所有的發問,都有答案,但是卻引發了我們的無限遐想,我們堅信科學的每一次進步,每一次探索,都是對客觀、理性問題的一次次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