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綻放》讀後感-讀後感

《等待綻放》讀後感-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等待綻放》讀後感-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等待綻放》光看書名就特別吸引我,讀後才知道這本書的內容,是一位母親陪孩子度過整個高三的陪讀筆記。讀後頗為感動,我感受到了一位母親對孩子的那種細膩的關心和無微不至的關愛,尤其是這段話“等待著你的綻放,或許你只是尋常的一朵小花,將掩沒於紅塵阡陌中,可是,對我來說,你是唯一的,你的絢爛將無可替代”。短短的幾行字,道出了一位母親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讓多少母親產生了共鳴,於一位母親而言,無論孩子取得怎樣的成績,他都是自己的唯一,是無可替代的。當一個人成功時,沒有人會比他的親人感到更欣慰!當一個頑劣的孩子考上心儀的名校時,沒有人會比他的父母更幸福!

  作者的孩子是一位極普通的孩子,與許多孩子一樣,存在許多問題,她寫道“我的小孩,他只是一個尋常的小孩,理想極少崇高,不過是將來能進一家小公司,做個小職員,與世無爭地過一輩子。讀初中時,他迷上玄幻小說。即使中考當頭,他也能逃過我的眼睛,在作業本下,攤一本小說看。結果是,他與重點中學擦肩而過,只能進一所普通高中。”這是作者在書中對其兒子的交待,就是這樣一個學生,一直自暴自棄到高中二年級,如何轉化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作為母親的作家和普通家長也樣面臨著愛恨交加的心路歷程。為了改變孩子的頑世不恭,為了讓孩子順利透過高考,作家採取了一以貫之的賞識教育。不管孩子迷惘也好,失落也好,還是彷徨也好,作者始終沒有放棄對自己孩子考取大學的信心。面對兒子年級200多名的成績,當熟悉的任課老師對自己搖頭時,但是作為母親節日快樂她沒有搖頭。作者不斷利用自己是語文老師的優勢向孩子推薦勵志類文章,終於一個臺灣作者回顧少年時代頑劣的文章打動了兒子,讓兒子突然醒悟起來,明白一個人終究要靠成就才能贏得世人的尊重。從年級200多名到年級第1名,當然這其間不可能一帆風順,經歷過N次起起落落,作者在《等待綻放》中藉助自己細膩的文筆、過人的觀察一一記錄下來,讓人們在閱讀時和作者一樣同悲同喜。為孩子的考試失誤而寢食難安,也會為孩子的一次考試進步而得瑟,權不把自己當一個有影響力的作家,在孩子面臨高考這件事上,往往會和普通人一樣,情感變得起伏不定。可貴的是作者採取的始終是一種欣賞態度,讓孩子隨時隨地感受到了父母的愛。當作者寫到兒子被一篇《花開不敗》文章感動時,寫道:你又看到一篇文章,文章叫《花開不敗》,是一個復旦大學的女生寫的。她回顧了她高考那一年,她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卒子,抱定復旦大學這個信念,一路狂追,最終,成考場上一匹躍出的黑馬,在所有人不能置信的'情況下,她跨進了復旦大學的門。這篇文章又刺激了你,刺激得你熱血沸騰。你又把它列印了好幾份,分發給班上的同學。你們相約,你說,說不定我們也能成為那匹黑馬……”父母的引導和理解,會成為孩子發憤圖強的動力,孩子從父母的言行中感受不到失落和不安,只有這樣,才能一門心思備戰高考。在作者的鼓勵之下,孩子漸漸找回了自信並明確了考取重點大學的目標;在這樣的動力之下,最終完成了超越,經歷過百日衝刺之後,成績終於考到了年級第一。我們作為讀者,同樣分享了作者的喜悅。喜歡用音樂煮文字的作者,同樣是一位細膩又有耐心的母親,她將自己的愛心貫徹在她的其他作品裡,因為太喜歡作者,於是,從網路上查詢了她其他的作品,《每一棵草都會開花》、《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等,從這些書名中,我感受到作者喜歡生活、崇尚自由的浪漫情懷,我會利用業務時間一一拜讀。

  這位偉大的母親與孩子共同努力,他們創造了奇蹟,這個奇蹟的名字就叫等待,教育需要愛,教育更需要耐心和等待。作為老師,作為家長,我們心裡有多少愛,對孩子有多少耐心和等待呢?要知道教育要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生命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我們要學會等待。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我們很多教師和家長(包括我自己)有太多的恨鐵不成鋼、太多的急躁冒進、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有時是我們親手殺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進取心。教育,需要耐心等待,一個好的品質的形成,一個不良品質的矯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也需要家長耐心地引導和等待。

  不論是作為母親還是老師,我們往往缺乏的就是一份耐心和等待,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每一位孩子都是一顆希望的種子,他們一旦遇到合適的環境,就會生根發芽。讓我們用愛心去溫暖孩子的心靈,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和孩子一起體驗成長的快樂與煩惱,一起收穫成功的欣喜與激動!(劉金玲)

最近訪問